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废弃石灰岩矿山植被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废弃采石场的植被重建是废弃矿山植被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创造植物生长所需环境、改善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重建植物群落等方面对废弃采石场的植被恢复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群树种补植法以促进矿山植被恢复演替的进程,从而构建生态功能稳定的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第三乡林场为主要对象,通过对森林的生态类型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的分析,研究现存此区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和可持续经营措施。并针对不同的森林类型,采取恢复、重建和维持的途径,调整林分结构,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相似文献   

3.
恢复生态学理论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并应用恢复生态学理论对几类退化生态系统(湿地,喀斯特,采矿地,荒漠)的恢复和重建进行论述。表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依据的,恢复生态学理论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实质是群落演替。在此理论指导下。首先排除干扰,再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微环境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4.
ITTO在2002提出的《热带退化与次生森林恢复、经营和重建指南》中将热带森林类别划分为原始林、修正天然林和人工林。修正天然林可分为经营原始林和退化与次生森林2个类型, 其中的退化与次生森林包括退化原始林、次生林和退化林地。不同森林类别之间存在动态变化的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详细阐述ITTO对原始林、退化原始林、次生林和其他热带森林类别界定的同时, 综述了ITTO热带森林类别分类体系的发展和其他组织与国际进程对不同森林类别的相关定义。  相似文献   

5.
长江上游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了长江上游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及主要由人为活动引起的森林、草场、农耕地和整个生态系统环境的退化现状,并探讨了长江上游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生态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干扰体系、退化特征及恢复重建的研究现状,分析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生态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阐述并拓展封山育林的传统概念.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基本对策是:依据自然演替的规律,仿拟天然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充分利用和启动自然调节机制,并根据自然演替的关键环节采用功能群替代或目的物种导入等辅助的人工措施,促进土壤和群落功能的修复,跨越或缩短某些演替阶段,加快恢复演替进程,尽可能利用乡土树种定向恢复以大径级、高经济价值林木为目标的森林群落.根据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现状、类型及其特点,提出4种恢复重建的组合模式:1)封禁保护原始老龄林;2)封育重建严重退化生境;3)封育调整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与定向恢复调控;4)封育改造低效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7.
江西低丘红壤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策略及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西省低丘红壤5种不同类型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开展植被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及理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江西低丘红壤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取得成功的经验在于园地制宜的应用了森林培育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遵循依靠科技,适地适树,充分利用乡土种为主的种质资源,考虑群落结构组成和群落演替的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力的原则.总结出自然封育和人工重建是江西低丘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的两种基本途径.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材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并辅以现代营林的科学技术理论与措施是植被恢复,控制水土流失、重建低丘红壤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工恢复与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及其维护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恢复与重建森林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系统内生物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化而发生动态的变化,如果不能对系统的健康状况正确认识和维护,恢复的系统则可能再次退化,使荒山绿化、植被恢复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探讨了人工恢复与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方法及其维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胡文亚 《林业科技》2005,30(2):51-53
1 大小兴安岭森林的恢复与重建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环境是我国的重要国策 ,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小兴安岭林区占我国有林地面积的 4 2 % ,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天然屏障。但是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和利用 ,原始林面积锐减 ,森林质量明显下降 ,还有一定规模的森林已退化为草地或改为农田。因此 ,急需依据东北林业、农业的发展布局 ,开展大小兴安岭森林恢复与重建技术的研究 ,尽快恢复其森林资源。应调查大小兴安岭森林的覆盖现状 ,在森林破坏和退化严重区域进行集中恢复和重建 ,重点突…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省星云湖区的森林生态环境、径流区的生态状况、生态恢复措施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径流区生态恢复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提出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石漠化土地治理、恢复水土侵蚀严重地段及废弃矿山地段的植被、护岸林建设以及适度控制养殖业等星云湖径流区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1.
薪材在农村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省薪炭林面积71万公顷,森林能源每年合理提供量为904.5万吨标准煤,而实际消费量为1895.8万吨标准煤,消费量是合理提供量的2.1倍,薪材供需矛盾尖锐。预测2000年全省薪材需求量为2184.8万吨标准煤,尚需发展30万公顷薪炭林。为了宏观指导农村能源建设,在分析现状和进行需求预测后,将全省薪材资源划分为4个大类和13个类型区,分别阐述了各区特点和解决途径,最后对我省农村能源发展的重点和措施提出了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By 2004, the occupied and disturbed land area had reached 3.393 million ha by mining, of which forest land took 532 000 ha; In addition, mining also caused 3.721 million -5.316 million ha of degraded forests and woodlands. The impact of mining on environment is multi-fold and deep. Thus it is necessary and significant to approach effective methods to speed up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abandoned mined lands. Phytoremediation is a relatively new technology (in the lastest decade) and the numbers of plant spec...  相似文献   

13.
张锦生  龚莉 《森林工程》2007,23(2):43-45
在矿区道路建设中,煤矸石可以做路面基层材料使用。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主要矿区煤矸石基本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并结合了实际工程探讨了煤矸石在公路基层应用中的问题。实践表明,道路建设中利用煤矸石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外生菌根真菌及其接种白皮松生长对煤矸石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外生菌根真菌铆钉菇菌菌丝在煤矸石提取液中的生长模式,并对接种和未接种的白皮松在不同比率煤矸石混合基质中的生长和存活作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铆钉菇菌在85%煤矸石提取液中生长良好。虽然煤矸石环境抑制了菌丝的发展,降低了苗木的接种率,但对于接种后的幼苗,其在不同比率煤矸石混合基质中的各项生长指标都优于未接种幼苗。其中,接种幼苗干质量和侧根数,显著多于未接种幼苗。纯煤矸石的环境中真菌和植物都很难生存和发展,但与少量的黄土(15%)混合后,各项生长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这个结果说明,为了保证煤矸石生态治理工程中的成功,有必要在矸石中混合一定土壤以保证生物技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以焦作中马矿区矸石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例,借鉴了国内外对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在介绍中马矿区矸石山的立地情况和社会经济属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针对目标矿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途径,并探讨了我国煤矿区煤矸石资源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未燃煤矸石用于路面基层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采煤区堆有大量废弃煤矸石的现状,进行了未燃煤矸石用于路面基层的技术研究。在分析了未燃煤矸石等主要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水泥和二友稳定未燃煤矸石作为路面基层这一新课题,确定出混合料的合理配合比,并对煤矸石混合料做了不同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其强度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东胜矿区的流动沙地设置沙障 ,在沙障内营造乔灌防风固沙林和围封管护的技术措施 ,治理井田沙漠化面积 65 .94km2 ,初步遏制了目前 1 0 0 km2 开发建设区域的沙漠化危害 ,取得了理想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大红山矿区植被恢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红山矿区地形、地势及植被恢复地块类型、当地林产业发展的特点,按照矿区植被恢复与矿企业创建国家“环境友好型”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思路,提出矿区植被恢复技术,主要包括树种选择、整地、客土、树种配置、树木种植等方面,并阐述各类技术要点。通过对大红山矿区进行植被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植被恢复成效显著,矿区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9.
在山西潞安矿区王庄煤矿北矸石山进行了土壤抗冲性试验,对矸石山坡面植物根系的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根系长度随根系径级的增大而不断减小,表明土壤中以小径级根系为主,且不同径级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根系生物量随根系径级的增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即矿区坡面土壤中小径级根系分布较大根系多;(2)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广东省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方法、特点,对主要结果及数据变化进行了分析。与广东省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相比,广东省森林覆盖率增加了3.0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加了18727.49万m3,林业用地面积减少了 37.09万hm2,森林面积增加了 73.49万hm2,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森林资源主要数据变化较大,森林质量有所提高,但总体质量仍较低,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仅为60.57 m3/hm2,森林质量的提升还有较大增长空间,进一步加强森林经营要求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