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标8S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基因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与其野生型培矮64S相比,主要农艺性状基本相近,但生育期缩短了2 d,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得到了改善,配合力有所提高。因此,标8S可以作为一种形态标记性状应用于两系杂交水稻育种中。  相似文献   

2.
水稻植株农艺性状与水稻品质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39-4541
以35个水稻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一些属于不同遗传类型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控制植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与影响水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以加性效应间的相关性最为明显;有效穗数、剑叶长宽比和谷粒宽等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存在正相关,而株高、剑叶长、穗长、每穗粒数、谷粒长和谷粒长宽比等性状与水稻品质性状间存在负相关;有效穗数与糙米率等成对性状间的显性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3.
膜下滴灌旱种水稻适应品种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寒地膜下滴灌旱种的水稻品种,明确膜下滴灌旱种水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以94份寒地早粳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系数、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指数和综合适应能力,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水稻旱种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白15号、长白17号、吉旱1号和农大1025在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系数、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指数和综合适应能力上均表现为中度或高度适应。水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对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反应指数综合评价表明,理论产量、穗数、经济系数、成粒率和千粒重5个因子可作为膜下滴灌旱种水稻农艺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精米粒长、精米率、精米长宽比、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5个因子可作为膜下滴灌旱种水稻品质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同一关系分析方法是借助对分析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目标性状间的关系分析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在水稻育种中,阐明了在水稻育种中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通径分析做以比较。  相似文献   

5.
室内和田间试验按水稻生长阶段分为三部分进行,首先通过沼液浸种和清水浸种来比较沼液对水稻发芽的影响;其次,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沼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再次在本田中继续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沼肥配施化肥对水稻的农艺性状,产量、稻米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证明:沼液浸种可提高稻谷的发芽率,沼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秧苗素质、改善水稻的农艺性状和稻谷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和土壤农化性质.  相似文献   

6.
两种株型水稻品种杂交后代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水稻品种杂交后代外观品质的变异幅度最大,碾磨品质变异幅度最小,其它品质性状变幅居中。某些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指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供试材料中直立穗型穗行常常较弯穗型穗行表现出较低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7.
我国杂交水稻相关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世界1/4人口赖以生存的主食,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本文介绍作物配合力、遗传力定义,论述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研究概况,并对水稻配合力、遗传力相关研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品种与土壤类型互作对烤烟主要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品种和土壤类型互作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改良水稻土(加入10%稻壳)和水稻土中种植4种烤烟品种,对各处理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等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各品种在改良水稻土中的综合农艺性状好于其在水稻土中的,其各项经济性状都比其在水稻土中的对应经济性状高。在改良水稻土中表现最好的品种为9601,在水稻土中表现最好的品种为云烟87。品种与土壤互作效应显著。不同品种在改良水稻土中的原烟外观质量总体好于其在水稻土中的。改良水稻土中各品种的化学成分较为协调,各品种间相差不大,水稻土中各品种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品种和土壤类型互作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农艺性状,受多个数量性状位点(QTLs)控制。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 快速发展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目前已经定位400 多个与水稻粒形相关的QTLs,并已克隆了一些水稻粒形控制 基因。综述了水稻粒形的影响因素以及重要的粒形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引进稻种资源农艺与品质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东  江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83-15185
[目的]挖掘稻种资源的特异性和功能性基因,拓宽我国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方法]引进日本优质水稻品种125份,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种植,根据《中国优特稻种资源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其农艺与品质特异性。[结果]筛选出矮秆型资源、多穗型、高糙米率、低垩白率、有色米、香米资源、新性状功能型资源等13个类型,共计386份特异农艺性状和特质品质性状稻种资源,并综合各项指标筛选出J210、W110、W115、加高成等11个农艺和品质性状较优的品种。[结论]筛选出的优质品种资源可供育种亲本选用,也可作大面积优质稻谷区域推广试验。  相似文献   

11.
吴超  林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82-5683,5685
通过对转基因脆茎水稻收获指数的统计,研究了转基因脆茎水稻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技术对于脆茎水稻原有农艺性状存在影响,说明可以筛选出比亲本农艺性状更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寒地水条播栽培的水稻品种,明确水条播栽培下水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以29份寒地早粳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水条播适应系数、适应指数和综合适应能力,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水稻条播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能同时在水条播适应系数、适应指数以及综合适应能力上均表现为高度适应的材料共3份.穗粒数、成粒率、经济系数、千粒重和理论产量5个因子可作为水条播下水稻农艺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整精米率、垩白度、精米粒长、直链淀粉含量和米饭食味评分5个因子可作为寒地水条播下水稻品质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宁夏“十五”水稻参试品种(系)农艺、品质性状研究改良趋势,结果表明:“十五”水稻参试品种(系)较“九五”参试品种(系)在产量和品质上都有提高,而且表现出生育期延长,有效穗数降低,穗粒数增加,穗变大的趋势。特别是整精米率明显提高、垩白率显著下降,碾米和外观品质性状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4.
泰州地区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改变泰州地区单一品种种植现象,进行优质水稻的引种示范。[方法]以南粳9108为对照,选取长江中下游7种主栽品种进行同田对比试验。根据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在泰州地区的农艺性状及产量,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环境的株型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优的水稻品种。[结果]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较大,农艺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外观品质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南粳52、宁3818、宁3908等品种产量较高、经济性状突出,因此建议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结论]该研究为筛选出适宜泰州地区推广的水稻品种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粒长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既影响水稻产量,又影响稻米品质。水稻的粒长是数量性状,遗传机理复杂。对控制水稻粒长基因的QTL定位、粒长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粒长基因的相互作用及粒长基因在分子育种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水稻的粒形育种与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2001 ~2010年审定的131个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品种的农艺与米质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相关分析认为.结果表明,表现比较活跃和对典型相关变量贡献相对较大的农艺性状主要有千粒熏、穗着粒数和穗长,而米质性状中则主要是粒型(粒长、长宽比)、垩白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这说明产量构成因素(千粒重、穗着粒数、穗长)以及粒型(粒长、长宽比)和垩白米率是构成四川杂交水稻农艺和品质性状之间的主要关联性因子.  相似文献   

17.
引进8个韩国水稻品种,于山东省水稻研究所试验场对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抗性表现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突出优点是早熟、品质较优(五台外观品质较差),其中东津和花成、雅安外观品质优良,且田间抗性好,食味品质较优,但所有品种产量表现普遍偏低。因而8个品种可作为较好的优质抗病亲本材料,用于改良当地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8.
2006—2019年,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共育成圣稻系列水稻品种18个,总体表现为品质优、抗性强,对保障山东及黄淮区水稻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对圣稻系列水稻品种特征特性、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其系谱、选育策略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即育种中应加强水稻优异种质的创新和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还应以生产需求为导向,重视选育品种的商品性,加强早熟优良食味抗病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9.
研究1%S-诱抗素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喷施1%S-诱抗素后,可促进植株协调生长,提升水稻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和产量;大田生产中,宜在水稻破口抽穗前3-5d喷施1%S-诱抗素500-1000倍液,由此可获得理想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群体分离法(Bulksergeantanalysis,BSA)和比较分析方法,以转基因水稻高代材料与非转基因水稻杂交得到的3个F2群体和1个DH群体为材料,分析遗传背景与外源基因对转基因水稻后代农艺性状变异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本的遗传背景对农艺性状表现存在一定的影响;在消除环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F2群体中外源基因对农艺性状变异起到重要作用,并促使农艺性状的分离程度增加。而DH群体中尽管外源基因促进株系变异系数增加,但对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的作用不显著。说明组织培养是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的主要原因,而外源基因的导入增加了农艺性状变异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