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用V-Bt-Ⅱ型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进行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防治试验,菌剂用量375g/hm2、750g/hm2、1125g/hm2、1500g/hm2,七天后赤松毛虫死亡率分别为96.77%、96.69%、99.31%、100%。  相似文献   

2.
使用不同剂型,不同用量的苏力精防治1,2代马尾松毛虫幼虫试验结果表明,1200ml/hm^2悬浮剂防治效果90.1%-90.4%;750g/hm^2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95.0%-96.4%,1875g/hm^2粉剂喷粉防治效果79.2%-86.5%,而且残存害虫化蛹后继续死亡,成虫产卵量显著减少,对松毛虫天敌无显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灭幼脲与白僵菌混合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灭幼脲Ⅲ号胶悬剂与白僵菌孢子粉混合,用901烯释防治马尾松毛虫,其杀虫效果比二者单用分别提高9%~28.8%和21.9%~29.6%。灭幼脲与白僵菌最优配比为灭幼脲150g/hm^2和灭幼脲225g/hm^2加白僵菌45g/hm^2。喷洒混合剂后,林间松毛虫取食量减省得.4%以上,幼虫僵虫率提高17.5%左右。  相似文献   

4.
使用不同剂型、不同用量(浓度)的苏力精防治1、2代马尾松毛虫幼虫试验结果表明,1200ml/hm2悬浮剂防治效果90.1%~90.4%;750g/hm2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95.0%~96.4%,1875g/hm2粉剂喷粉防治效果79.2%~86.5%,而且残存害虫化蛹后继续死亡,成虫产卵量显著减少,对松毛虫天敌无显著不良影响。使用750g/hm2可湿性粉剂在松毛虫卵期防治,防治效果81.5%~83.2%。  相似文献   

5.
20%杀铃脲(氟幼灵)悬浮剂防治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使用20%杀铃脲悬浮剂不同剂量防治松毛虫的试验,并与同类药剂相比较,得出以60g/hm^2的用药量防治效果可达96.4%,是一种经济适用,防效高又有利于保护天敌和环境的仿生农药。  相似文献   

6.
杀铃脲防治松毛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家级工程项目“辽西地区松毛虫持续控灾工程”的要求,筛选仿生农药和生物制剂等无公害的农药,以取代传统的化学逐药大面积林间喷雾。为此,选择杀铃脲进行飞机喷雾和人工机械喷雾防治松毛虫,结果表明,飞机喷雾杀铃脲用量120g/hm^2,人工机械喷雾杀铃脲用量105g/hm^2,飞防用药成本15元/hm^2,飞防效果高达95.9%。2年杰杀铃脲在生产防治上推广应用1333hm^2。  相似文献   

7.
几种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大面积地面喷雾防治赤松毛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1998年春秋两季河北省青龙县用杀铃脲,除虫脲和灭幼脲3号大面积地面低量喷雾防治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总面积达1666hm^2,防治后平均虫口减退率达95%,有效并持续地控制了松毛虫的危害。防治对林分内的有益生物种群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灭幼脲Ⅲ号胶悬剂与白僵菌孢子粉混合,用901稀释防治马尾松毛虫,其杀虫效果比二者单用分别提高9%~28.8%和21.9%~29.6%。灭幼脲与白僵菌最优配比为灭幼脲150g/hm2加白僵菌90g/hm2和灭幼脲225g/hm2加白僵菌45g/hm2。喷洒混合剂后,林间松毛虫取食量减少28.4%以上,幼虫僵白率提高17.5%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使用20%杀铃脲悬浮剂不同剂量防治松毛虫的试验,并与同类药剂相比较,得出以60g/hm2的用药量防治效果可达96.4%。是一种经济适用,防效高又有利于保护天敌和环境的仿生农药。  相似文献   

10.
灭幼脲Ⅲ号与白僵菌混合剂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粉剂、增效型粉剂)和白僵菌的混合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经室内试验和林间毒力测定,确定其防治效果好的最佳配比为:白僵菌高含量孢子粉(1200亿/g)45g/hm^2与25%灭幼脲Ⅲ号粉剂225g/hm^2混合;其林间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当代虫口减退率达98%以上。该混合剂使用方便,适宜各种林地应用,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在药效和天敌等因子的作用下,连续3年共12个世代试验地内  相似文献   

11.
苏力精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毒力效价为32000DPIU/mg含菌数为2000-3000亿/g的苏力精原粉、微胶囊的粉,以1:40-80(轻质碳酸钙):0.16-0.32(苯甲酸钠)的配方防治马尾松毛虫,每公顷施药量为2.25kg防治后第10天虫口 率为70.9-91.1%,防治后第25天虫口减退率为83.6-98.3%;平均达94.0%,校正防治效果为68.9-96.8%,平均达88.6%。苏力精防治以毛虫个有用量少,  相似文献   

12.
在广东省雷州林业局的试验表明∶协调使用JDSCPV(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和BT(苏云金杆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可综合二者的优点;适宜的用量配比为(CPV5.0亿多角体+BT1500亿芽孢)/0.066hm2,使用此用量配比,药后6天松毛虫死亡率为60%;药后12天死亡率为78%,残存活虫CPV的感染率为81.37%,死+感比率为96.3%。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于1991年、1992年、1994年,在献词主林区防治文山松毛虫,达1729.27hm^2,松毛虫开遍率分别为90.78%、85.7%、89.6%,示范林内固定样地的松毛虫校正死亡率达93.29%,有虫株率由98.6%下降到27.66%,虫口密度由14.24头/株下降到0.618头/株。病毒能流行传染持续控制松毛虫的危害最佳防治虫龄是3~5龄,林间空气湿润的  相似文献   

14.
鳗竹是刚竹属水竹组的一新种或变种,适应性强,耐水湿,耐干旱瘠薄。出笋季节迟,笋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笋产量平均19964Kg/hm^2,最高为29688Kg/hm^2,留养新竹8856株/hm^2,平均笋产值为43322元/hm^2,竹材产值7084.4元/hm^2,合计产值为52406.8元/hm^2,最高可达72500元/hm^2。它繁殖容易,当年造林,当年出笋,翌年成林,第三年可产笋1221  相似文献   

15.
日本柳杉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日本柳杉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6年生,密度为1770株/hm^2的日本柳杉和杉木混交林,其两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分别可达到152.10Kg和73.7Kg。林分生物量达到268.00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248.05t/hm^2(日本柳杉生物产量为228.15t/hm^2,杉木19.90t/hm^2)占林分总生物产量的92.70%;草灌层总量为10.22t/hm^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磴口河套地区4a灌溉试验表明:(1)采用目前生产上的15000-22500m^3/(hm^2.a)灌溉量,使土壤表层的含盐量由灌溉前的0.5g/kg上升到1.0g/kg以上。(2)按合理灌水定额公式计算,年灌溉量以7500m^3/hm^2为宜;最佳含水率下限19.99%;在灌水期地下水位为1.97-3.02m,变幅1m左右(3)年灌水次数应控制在8-12次。  相似文献   

17.
应用CPV,Bt混配制剂飞机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J-Ds CPV(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体病毒)、Bt(苏云金杆菌)2种制剂混配,并加入适量化学农药进行飞机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施药25d后校正虫口减退率达84.7%。2种制剂混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和持续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25%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技术开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灭幼脲Ⅲ号是具有特异作用和高度选择性的仿生杀虫剂,经过1997~1999年的技术开发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得出450~600g/hm^2为最佳用药量,对松毛虫各虫态、各龄期均有杀灭作用,不但压低当代虫口密度,而且还具有后效作用;抗雨水冲刷,残效期可达35d,不污染环境,对松毛虫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19.
白僵菌与氰戊菊酯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应用白僵菌粉剂与0.4%氰戊菊酯粉剂按4:1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工成粉炮防治马尾松毛虫,每hm^2放粉炮30个,每个炮重125g,经室内和林间试验以及大面积推广防治,平均防治效果达90%以上,较纯菌粉粉炮防治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平均防效提高15.3%,害虫感染流行时间提前7天以上;较采用纯0.4%氰戊菊酯粉粉炮防治效果提高28.8%,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虫口林分松毛虫的严重危害,减少松针损失40%  相似文献   

20.
10%高效灭百可喷烟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10% 高效灭百可乳油喷烟用药量105m l/hm 2,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 uspunctatusWalker幼虫,效果达99.4% ,且药效发挥快,击倒作用强。按照1:29 的比例,以0号柴油为溶剂,随配随用可以作为烟雾剂,通过喷烟技术施药防治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