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明岛轻质土壤小麦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适宜小麦种植的施肥指标体系,对崇明岛轻质土壤进行小麦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增产率、单位养分籽粒产出率、产投比均以施氮肥最高;肥料利用率以钾肥最高,氮肥次之,磷肥最低;施氮肥0~255 kg/hm2、磷肥0~76.5 kg/hm2、钾肥0~76.5 kg/hm2,小麦产量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继续增加施肥量,产量则逐渐下降;施肥量配比为氮274.7 kg/hm2、磷69.9 kg/hm2、钾74.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5 766.6 kg/hm2.  相似文献   

2.
<正>一、施足底肥,精细整地(一)施足底肥,增施磷肥底肥不足、土壤贫瘠是花生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底肥对花生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尤其是对磷肥的反应更为敏感。因此,要施用花生专用肥,每667 m~2施有机肥115 kg+无机磷肥、钾肥、少量氮肥共40 kg。要获得优质、高产,花生适宜的土壤条件是耕作层疏松、活土层深厚、中性偏酸、排水和肥力特性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二)精细整地  相似文献   

3.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滨海县主要土壤类型(潮土类的两合土和水稻土类的黏心夹砂土)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有机无机配施水稻小麦产量逐渐增加,最高分别达到9 186kg/hm2和6 540kg/hm2,而且黏心夹砂土的水稻和小麦产量(7 879~9 186kg/hm2和5 456~6 540kg/hm2)均高于两合土(7 755~8 980kg/hm2和5 230~6 235kg/hm2).与2002年相比,2013年两合土和黏心夹砂土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5.61%和7.23%、28.83%和32.68%、13.10%和19.29%.pH值和速效钾含量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两种土壤增产途径也有所不同,两合土以增施磷肥为主,黏心夹砂土以增施氮肥为主,其次要合理施用钾肥以及重视土壤酸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2年覆膜玉米钾肥施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覆膜玉米钾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生产过程中随着钾肥用量增加,0~20 cm土壤养分氮肥的吸收量降低,钾施用量为180 kg/hm2有利于钾的吸收,磷肥的吸收随钾施用量增加普遍呈降低趋势。施用钾肥促进玉米经济性状协调,显著提高穗粒数,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其中施用钾肥90 kg/hm2,双穗率比不施钾处理高0.26个百分点,其次增加穗粒数。试验在不施农家肥基础上,配施N 180kg/hm2,P2O590 kg/hm2,比不施钾增产801.34 kg/hm2,增幅8.35%,可在山区半干旱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20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料,土壤全氮含量比化学肥料要高,有效氮平均高出15.9mg/kg;(2)施用磷肥和钾肥是提高土壤磷钾养分的基础。施肥使土壤有效磷平均高出18.8mg/kg,有效钾平均高出27mg/kg;(3)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配施不明显改变pH。有机肥料使土壤容重下降12.6%,田间持水量平均上升19.7%。(4)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能持续高产稳产。稻谷总产(19年早、晚稻平均),以NPKM为最高(5556.8kg/hm2),比单施化肥NPK)增产704.3kg/hm2,增产14.5%。  相似文献   

6.
宁夏前进农场碱化土壤改良及水稻合理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土壤测试、盆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宁夏前进农场碱化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脱硫废弃物和糠醛渣改良碱化土壤的效果以及碱化土壤水稻合理施肥技术.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肥力水平低下,脱硫废弃物和糠醛渣配合施用对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水稻增产效果明显,其中氮肥效果最为明显,磷钾肥次之.同时,制定了该地区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总结提出适宜于该地区碱化土壤改良及水稻合理施肥技术:脱硫废弃物22.5~30 t/hm2、糠醛渣15 t/hm2、有机肥30 t/hm2、氮肥(N)180~195 kg/hm2、磷肥(P2O5)90~120 kg/hm2和钾肥(K2O)45~90 kg/hm2.  相似文献   

7.
何武  杨虎  姜忠米  张君江 《农技服务》2012,29(7):860+862
为晴隆县小麦肥料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3414"田间试验,对晴隆县沙壤土小麦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冬小麦的最大施肥量为氮肥258.3 kg/hm2、磷肥131.4 kg/hm2、钾肥106.8 kg/hm2,产量为3 210.15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氮肥152.25 kg/hm2、磷肥74.7 kg/hm2、钾肥64.05 kg/hm2,产量为2 966.7 kg/hm2。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秸秆还田与减量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特别是土壤孔隙度、速效钾;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增产增收.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与未施用腐熟剂相比,增产93.60 kg/hm2,增0.9个百分点,且肥料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秸秆还田减施15%钾肥减产393.30kg/hm2,减4.3个百分点;秸秆还田减施30%钾肥减产486.90kg/hm2,减5.1个百分点;但钾肥利用率有所提高.与无秸秆还田比,秸秆还田减施15%钾肥增产160.65kg/hm2,增1.8个百分点;秸秆还田减施30%钾肥增产67.05kg/hm2,增0.8个百分点;肥料利用率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对保护地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磷、钾肥效试验,研究了番茄磷、钾肥的需肥规律及磷、钾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鸡粪14.6t/hm2,氮(纯氮)600kg/hm2,(P2O5)100kg/hm2,(K2O)540kg/hm2番茄产量最高,传统施肥增产7.%,N0P0K0处理增产24.4%.土壤肥力较高时,适量施有机肥和少量磷肥,中后期适当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10.
2008-2010年在江西省吉安市13个县(市、区)开展42个"3414"晚稻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土壤有较高的土壤碱解氮含量(116~209 mg/kg),但相对产量(60%~85%)较低,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显著,推荐施氮量为110~210 kg/hm2;试验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为61~119 mg/kg,相对产量为85%~100%,按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划分为中高等级,施用钾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推荐施钾量为0~130 kg/hm2;试验区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1~31 mg/kg,相对产量为85%~100%,按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划分为中高等级,推荐施磷量为0~80 kg/hm2,施用磷肥效果低于氮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11.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高丹草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磷肥施用量(x3)、钾肥施用量(x4)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高丹草鲜草产量高于97 500.00 kg/hm2的栽培技术措施为:种植密度93 360~105 450株/hm2,施N量184.10~206.2 kg/hm2,施P2O5量165.83~194.18 kg/hm2,施K2O量96.23~109.69 kg/hm2.各因子对高丹草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钾肥施用量>种植密度>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说明,在该试验的土壤和生态条件下,钾肥施用量是决定高丹草鲜草产量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肥对强筋小麦临优14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强筋小麦临优145为研究对象,分析氮、磷、钾肥配施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钾肥,都可提高产量,其影响大小为:氮肥>磷肥>钾肥,增产的主因是:穗粒数明显增加。以氮肥210kg/hm2,磷肥135kg/hm2,钾肥165kg/hm2的处理的产量最高,蛋白质含量、沉降值等品质指标最好,达到了产量与品质的最佳结合。因此,在保证氮素供应的基础上,合理配施磷钾肥,达到平衡施肥,可提高强筋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有利于强筋小麦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配方对川麦冬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探讨氮肥、磷肥、钾肥对川麦冬产量的单因素效应,发现3个因素对川麦冬产量影响的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互作效应分析显示,氮肥、磷肥的交互效应对川麦冬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其中低氮低磷及高氮高磷组合均能促进川麦冬增产;边际效应分析显示,产量变化速率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当肥料的施用配方为氮498.525 kg/hm2、磷573.525 kg/hm2、钾231.18 kg/hm2时,川麦冬产量达到最高,为5 612.827 5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在钟祥市土壤上小麦最佳的氮、磷、钾施肥用量及配比,2013~2014年布置小麦3414试验,研究当前推荐氮肥用量(N 150 kg/hm2)、磷肥用量(P2O575 kg/hm2)、钾肥用量(K2O 90kg/hm2)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施肥增产效果显著(不施氮除外),平均增产量为369.6~3 671.9 kg/hm2,增幅为40.5%~402.1%。施肥增加毛收入776~7 711元/hm2,增加投入666~1 551元/hm2,产投比为1.17~7.73,纯收入110~6 304元/hm2。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为13.3~21.5,P2、P3的农学利用率为2.9、5.9。结果表明,在平衡施用其他大量元素养分的条件下,施用氮对小麦增产起到一定作用,磷肥对小麦增产作用有限,钾肥对小麦增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氮、磷、钾肥失调情况下,土壤中氮、磷、钾的有效性,烟叶中氮、磷、钾含量的动态性变化以及烟株干物质积累和产质量的差异。试验设置8个施肥处理(T1:不施肥;T2:常规施肥;T3:不施氮肥,磷、钾肥正常施用;T4:施2倍氮肥,磷、钾肥正常施用;T5:不施磷肥,氮、钾肥正常施用;T6:施2倍磷肥,氮、钾肥正常施用;T7:不施钾肥,氮、磷肥正常施用;T8:施2倍钾肥,氮、磷肥正常施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分析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含量和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品质。结果表明:以常规施肥,即施用108.2 kg/hm~2氮肥、74.6 kg/hm~2磷肥、276.1 kg/hm~2钾肥的土壤氮、磷、钾的有效性较高,烟株对施肥的响应较明显,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较良好,但烟叶化学成分欠协调。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适当降低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用量将更有利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形成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氮、磷肥单施或配比施肥等10个不同的肥料处理,在沿太湖地区对紫云英产量、养分积累以及紫云英耕翻回田后土壤养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对紫云英地上部分和总产量的提高效应显著大于磷肥,而磷肥的施用特别是氮磷肥配施对紫云英地下部分增产效应显著高于氮肥.氮肥和磷肥对植株氮含量提高的效率较接近,而单独施用磷肥和氮磷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植株磷含量和磷积累量.紫云英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氮肥(N)施用量为103.5 kg/hm2、磷肥(P2O5)为72 kg/hm2时,紫云英还田量最高达34 606 kg/hm2,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达到28.16 g/kg和1.540 g/kg,比空白分别提高36.3%和35.7%.  相似文献   

17.
试验在重庆市进行,土壤为黄壤土。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当前生产上有代表性的青蒿(Artemisia annua L.)品种渝青1号的种植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青蒿种子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模拟寻优,确定最优化措施方案。结果表明,4因子与种子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对产量的影响效应由大到小为种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种植密度20 000株/hm2、施尿素250 kg/hm2、施过磷酸钙750 kg/hm2、施氯化钾75 kg/hm2为最佳栽培方案,最高种子产量可达743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一、科学施肥 施优质腐熟农家肥45~60t/hm2、磷肥750kg/hm2、硫酸钾225kg/hm2、尿素225kg/hm2,有机肥、磷钾肥基施,氮肥在山芋团棵期结合浇水和降雨追施,中后期停止施用氮肥.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肥对鄂东南双季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在早稻、晚稻之间的合理配比及对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增施钾肥、晚稻增施氮肥增产效应明显,早稻施K2O 112.5 kg/hm2和晚稻施纯N 247.5 kg/hm2时可分别获得最高产量,分别为5 974 kg/hm2和8 627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0.9%和29.3%。早稻的肥料利用率结果显示,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早稻施纯N 165.0 kg/hm2时的氮肥贡献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为13.8%和4.9 kg/kg;在不同施磷水平下,施P2O530.0 kg/hm2时的磷肥贡献率和磷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9%和11.5 kg/kg;在不同施钾水平下,施K2O 112.5 kg/hm2和37.5 kg/hm2时的钾肥贡献率和钾肥农学利用率分别达到最高,为9.9%和7.9 kg/kg。晚稻的肥料利用率结果显示,在不同氮水平下,晚稻施纯N 247.5 kg/hm2时的氮肥贡献率最高,为22.7%,施纯N 165.0kg/hm2时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9.9 kg/kg;在不同施磷水平下,施P2O560.0 kg/hm2时的磷肥贡献率最高,为7.1%,施P2O530.0 kg/hm2时的磷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1.7 kg/kg;在不同施钾水平下,施钾75.0 kg/hm2时钾肥贡献率和钾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为9.9%和11.0 kg/kg。  相似文献   

20.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对紫云英氮、磷、钾肥效应以及肥料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氮肥紫云英增产效果最好,鲜草增产量最高达21.1 t/hm2,增产率为158.6%;施用磷肥增产量为10.8 t/hm2,增产率为81.1%;而施用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中磷、中钾水平最适宜氮肥肥效的发挥,中氮、中钾水平最适宜磷肥肥效的发挥,中氮、中磷水平最适宜钾肥肥效的发挥。通过肥料效应模型拟合,得到本试验条件下种植紫云英的肥料适宜用量为N 60.2 kg/hm2、P2O549.4 kg/hm2和K2O 64.2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