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民间茶树育种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以前,甚至西晋。茶树专业育种,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五十年代起,我国应用现代育种技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的研究工作,使越来越多的茶树良种在生产上得以应用。三十多年来,我国茶树育种与良种繁育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先后开展了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研究,引种驯化,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新技术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2.
茶树遗传育种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对象是茶树遗传理论和良种选育技术。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茶学学术论文中,有154篇与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有关,其中国内期刊发表论文80篇。这些论文涉及茶树遗传资源及其分类、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良种良法等研究内容。本文综述了2016年度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30年来我国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30年来,我国茶树育种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育成国家级茶树新品种22个,省级新品种85个,收集保存种质资源3300余份,并在茶树遗传、育种技术和良种繁育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研究项目(如茶树单倍体培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月荣  石萌 《茶叶科学》2015,35(2):103-109
本文从茶树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技术发展、育种目标变化、育种程序的改进、育种成果以及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等方面综述了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茶树育种材料创新的手段仍然以杂交为主,理化诱变的应用日趋广泛,转基因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高分辨率检测设备和基因鉴定技术的应用,结合计算机预测模型开发,使茶树品种早期鉴定的准确性得到提升。茶树育种目标经过了高产、优质、早生的阶段,发展到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时期。进一步提高早期鉴定准确度、缩短育种周期是茶树育种技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孟加拉国是世界红茶主产国之一,茶叶芳香醇美,享有盛誉。目前,孟加拉国茶叶研究所保存了386份茶树种质资源,已育成BT系列17个无性系品种和4个双无性系原种。国内90%的茶园是有性系茶园,茶树育种技术起步较晚,主要进展集中在传统的育种方面。现将孟加拉国的茶产业概况、茶树种质资源、育种技术、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内容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的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人 《中国茶叶》2000,22(4):3-5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竞争是质量竞争,归根到底是品种竞争。用优良的品种去调整茶树种植结构是当今茶界一项重要工作。回顾和了解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工作,展望新世纪茶树育种和繁育的趋向,对发展21世纪茶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近代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 20世纪初,一批留学归来的爱国知识分子,将我国千百年以来的经验茶学融入近代科学,开创了我国近代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近代茶叶科学奠基人吴觉农在1922年发表的《中国茶业…  相似文献   

7.
郑新强  梁月荣  陆建良  赵东 《茶叶》2012,38(1):9-18
2011年度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研究取得新进展:通过资源收集与利用相结合的措施,促进有用资源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分子标记开发和基因克隆是茶树遗传育种基础研究的热点领域;化学成分和形态特征鉴定仍然是茶树品种品质和适制性研究主要手段;良种与良法结合,促进提质增效;茶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以及茶树品种繁育技术综合应用倍受关注;新品种选育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茶叶》2006,32(4):197-197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现有良种茶树母本园16.7公顷,苗圃86.7公顷,可供无性系良种茶苗约2亿株。  相似文献   

9.
正尼日利亚主产红茶,是非洲重要产茶国之一,茶叶种植区域集中于Mambilla高原。尼日利亚可可研究所现保存有24个无性系品种,均源自肯尼亚。1996年,尼日利亚国家品种发行委员会已正式释放了5个国家级茶树品种。尼日利亚的茶树育种技术主要进展集中在传统的育种方面,以自然选种和杂交育种为主。现将尼日利亚茶产业概况、茶树种质资源、育种技术、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江西省修水县振泰良种茶树繁育有限公司是农业部在江西省的定点繁育基地,九江市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的下属科研单位,多年来,专业从事茶树良种的繁育与推广。现有茶树良种母本园500亩,苗圃200亩,年可提供无性系良种茶苗5000万株。所繁育品种主要是国家审定良种,茶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纯度高、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1.
茶树育种与遗传研究50年基本总结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50年来,共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10个,其中包括国家级良种3个(浙农12、浙农113、浙农21),省级良种4个(浙农121、浙农25、浙农117、浙农139),待审定品种3个(浙农23、浙农8-8、浙农6-10);选育出杂交新品系24个;同时,对主要经济性状的早期鉴定、部分性状的遗传动态、茶树再生系统建立和遗传转化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主要体会有:一是茶树育种成败首先取决于是否能正确选用种质资源;二是必须深入开展早期鉴定研究;三是推广茶树良种必须与开发良种名茶相结合;四是必须加强育种理论与育种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茶树遗传资源研究、茶树品种选育研究、育种鉴定和诱变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研究以及良种良法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2013年中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从茶树再生系统构建、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徐文武  吕长其 《茶叶》2014,40(4):223-224
本文论述了武义县成功选育出国家级茶树品种的条件,阐述了‘春雨1号’、‘春雨2号’育种的实践过程和经验总结,为基层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色特异茶树的内含物成分有各自特点,因此具有开发特色或健康茶产品的前景。本文对白化、黄化、紫芽等叶色特异的茶树品种及品种授权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将物候期、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汇总比较,为特异茶树品种推广、引种及特色新品种选育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本世纪以来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包括茶树遗传资源收集与研究、茶树新品种鉴定技术、特殊性状茶树育种以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当前巴中市茶树品种结构及分布,分析了当前本地良种比例、品种结构、引种方式、良繁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本地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加强外地品种引进筛选、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开展主栽品种加工创新等促进巴中茶树品种结构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同茶树种质资源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1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RAPD分析发现,它们可以分为4组,日本引进茶种有性后代4个单株JP1~4和福鼎、乌牛早、浙农139遗传距离接近。对12份种质资源的发芽期和生化成分进行比较鉴定,筛选出发芽早,并且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高的JP-1、JP-3、J-2及J-3,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早生、优质茶树品种的育种材料;J-1,J-2和JP-4咖啡因含量较低,是培育低咖啡因品种的良好素材;S-1和S-2是培育高儿茶素品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