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胃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8月龄小尾寒羊100只,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50只。放牧组羊自由放牧,以采食牧草为主;舍饲组羊饲喂全价饲料+粗饲料。常规方法制备胃组织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并测量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厚度。结果表明:舍饲组小尾寒羊前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厚度均略高于放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组瘤胃、网胃的肌层厚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瓣胃肌层厚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皱胃的黏膜层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而黏膜下层厚度略高于舍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舍饲组羊前胃肌层较厚,而放牧组羊皱胃的肌层较厚,在养羊生产中应根据需要选择放牧、舍饲或二者结合饲养。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肉用绵羊在相同舍饲条件下皱胃组织学的变化,通过光镜观察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羊皱胃肌层最厚,其次是蒙古羊,最薄的是德国美利奴羊,且各品种羊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品种羊之间皱胃黏膜下层的比较亦遵循了皱胃肌层的变化规律,萨福克羊皱胃黏膜肌层最厚,最薄的是蒙古羊。各品种羊皱胃腺区高度比较,蒙古羊与无角陶赛特羊、萨福克羊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与德克赛尔羊、德国美利奴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幽门部与胃底部肌层比较,德克赛尔羊与萨福克羊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德国美利奴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对南方农区舍饲育肥和农田放牧饲养下的波徐杂交羊、波尔山羊和徐淮山羊3个类群的6月龄羔羊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表明:舍饲育肥饲养的波徐杂交羊(Ⅰ)和波尔山羊(Ⅱ)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GR值等指标极显著优于舍饲徐淮山羊(Ⅲ)和农田放牧杂交羊(Ⅳ)(P0.01);舍饲育肥饲养的羔羊与农田放牧饲养的羔羊在肌肉失水率、熟肉率和嫩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舍饲育肥羔羊的肌肉保水力有增加趋势,肌肉嫩度也得到一定提高;农田放牧饲养方式有助于提高羔羊肌肉的红度(P0.05);两种饲养方式饲养的羔羊的肌肉在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灰分和水分含量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肌内脂肪含量上舍饲育肥方式更具优势(P0.05),其风味和多汁性更佳;在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方面,农田放牧杂交羔羊(IV)肌肉中17种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的各个组(P0.05),舍饲的3个组中,波徐杂交羔羊(I)和波尔山羊羔羊(II)肌肉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徐淮山羊羔羊(III),但差异不显著(P0.05),I组与II组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舍饲育肥饲养的羔羊肌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及羊肉风味优于放牧加补饲的羔羊(P0.05)。在不同类群方面,同在舍饲育肥条件下,波尔山羊和波徐杂交羊比徐淮山羊表现出较高的胴体品质(P0.05)和肌内脂肪含量(P0.05),但肉色的红度值低于徐淮山羊(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山羊舍饲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参考,试验用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山羊舍饲3,6,9,12个月前胃黏膜组织学的变化。光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舍饲各阶段山羊的前胃黏膜组织学结构基本相似。前胃胃壁上皮角化层厚度表现为对照组和舍饲各个阶段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厚度随舍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大(P0.05),而胃壁肌层厚度随舍饲时间的延长显著减小(P0.05);瘤胃和网胃黏膜下层厚度对照组和舍饲各个阶段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网胃和瓣胃黏膜肌层厚度表现为对照组与舍饲各个阶段组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而各阶段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前胃胃壁上皮角化层和肌层厚度均受舍饲阶段的显著影响,并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另外,舍饲阶段瘤胃和网胃黏膜下层厚度以及网胃和瓣胃黏膜肌层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山羊舍饲提供基础性的组织学理论依据,试验应用普通石蜡切片H.E.染色的方法对60只山羊的小肠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小肠固有膜厚度舍饲组厚于放牧组,肠绒毛高度舍饲组高于放牧组,隐窝深度舍饲组浅于放牧组,肌层厚度舍饲组薄于放牧组;绒毛高度随舍饲月龄延长而有所降低,固有膜、肌层厚度的变化没有特别的规律性,隐窝深度...  相似文献   

6.
应用普通石蜡切片HE染色的方法对60只山羊的小肠进行了组织学研究,旨在为山羊的舍饲提供基础性的组织学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小肠固有膜厚度舍饲组厚于放牧组;肠绒毛高度舍饲组高于放牧组;隐窝深度舍饲组浅于放牧组;肌层厚度舍饲组薄于放牧组。且绒毛高度随舍饲月龄延长而有所降低,固有膜、肌层厚度的变化没有特别的规律性,隐窝深度随舍饲月龄延长而有所变浅。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20,(2):54-59
为阐明在极端寒冷缺氧的西藏羌塘高原,放牧和舍饲2种不同饲养方式对半同胞西藏绒山羊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和胃肠道组织发育的影响,将同期出生的50只羔羊平均分配到完全放牧和舍饲条件下饲养1年,随机挑选10只绒山羊(n=5),采集血液、瘤胃和小肠样品评估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显示:山羊血清中尿素氮、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白蛋白、总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含量在舍饲组中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高密度胆固醇舍饲组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06);舍饲组中磷含量和镁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2种饲养条件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组瘤胃背囊乳头高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8),舍饲组瘤胃背囊乳头宽度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01);小肠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受饲养环境影响较大。提示:冬季牧草干枯时期补饲精饲料可有效提高养殖效率,保证放牧条件下西藏绒山羊的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分别在放牧和舍饲条件下,对中卫山羊18月龄羯羊产肉性能与肌肉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舍饲条件下中卫山羊18月龄羯羔羊的增重、平均日增重和产肉性能比放牧条件下有一定程度提高,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骨率和骨肉比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骨骼重、GR值和眼肌面积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pH值、肉色、大理石花纹、系水力、熟肉率、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放牧组与舍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纤维密度舍饲组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探究放牧与舍饲伊犁马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试验选择年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放牧和舍饲伊犁马公马各10匹,分别为放牧组和舍饲组,其中放牧组马匹在指定草场放牧饲养,舍饲组马匹在马厩内饲养,且只饲喂粗饲料,所有马匹均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养1个月后,在试验最后1?d早晨采集马匹血液样品,处理后测定。结果表明:放牧马与舍饲马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矿物元素镁和铁含量显著高于舍饲马16.09%和39.86%(P<0.05),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活力显著高于舍饲马95.14%(P<0.05),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舍饲马50.54%和114.82%(P<0.05),血清肌酐及尿素含量显著高于舍饲马22.61%和49.35%(P<0.05),而常量元素钙、无机磷、葡萄糖、总胆汁酸和尿酸含量放牧马与舍饲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在夏季,放牧马的生长代谢活动旺盛,蛋白质代谢水平均优于舍饲马。 [关键词]伊犁马|放牧|舍饲|血液生化  相似文献   

10.
沿河山羊舍饲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沿河山羊进行舍饲养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沿河山羊在舍饲环境条件下其发情规律、怀孕期均与放牧山羊基本一致.舍饲母羊胎均产羔率为187.88%,略高于放牧母羊产羔率(184.85%).舍饲羔羊断奶成活率为88.71%,比放牧羔羊断奶成活率(81.97%)提高8.22%.舍饲山羊发病死亡率为12.50%,比放牧山羊低76.54%.舍饲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为1.71±0.57kg,2月龄体重为8.88±1.64kg,6月龄体重为17.85±2.69 kg,9月龄体重为27.37±3.32kg,比放牧羔羊分别提高1.79%、27.95%、26.78%和26.16%,除羔羊初生重相接近外,其余各月龄阶段的体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舍饲羔羊各月龄阶段的体高变化不大,体斜长、胸围均有明显提高,增长幅度在10%以上,差异显著(P<0.05).可见,沿河山羊在舍饲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且舍饲还有利于疫病的防治,促进生长发育,值得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年龄6月龄左右的努比亚黑山羊公羊30只,随机分为放牧补饲育肥和全舍饲育肥2组,育肥期65d后进行屠宰测定和肉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屠宰率、净肉率以及羊肉中蛋白质、粗脂肪、18种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脂肪酸中的油酸含量舍饲组(43.6%)高于放牧补饲组(38.35%)5.2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而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放牧补饲组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羊肉中微量元素铁含量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高47.02%,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铜含量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高64.71%,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努比亚黑山羊采取放牧补饲育肥和全舍饲育肥方式羊肉主要营养指标相当,其中放牧补饲育肥羊肉中所含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物质更丰富。山羊适度放牧补饲育肥是目前一种可行的育肥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选择6月龄左右努比亚山羊公羊30只,随机分成舍饲育肥组和放牧补饲组,进行65d的短期育肥试验,研究不同养殖方式对当年出生当年出栏山羊的育肥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前期(35d)2组日增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提高3.62%;育肥后期(30d)2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提高10.89%;2组全期育肥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育肥组提高7.63%。舍饲组精粗料比为41.6:58.4,日采食干物质占体重4.76%。试验羊血液生理指标均在山羊血液生理指标正常范围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2种育肥方式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放牧补饲组总蛋白、白蛋白低于正常值,在育肥日粮中要提高粗蛋白水平,这样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育肥效果。2种育肥方式增重成本舍饲组(18.89元/kg)较放牧补饲组(13.64元/kg)增加5.32元/kg,放牧补饲组育肥收益(391.4元/只)较全舍饲组(311.1元/只)高80.3元/只。选择适宜季节和放牧场地,小群放牧补饲育肥效果要优于全舍饲育肥。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60只体重(11.00±3.00)kg的3月龄霍尔巴羊,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放牧组采取放牧养殖模式,舍饲组采取舍饲养殖模式。结果表明,舍饲组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内脏比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羊肉中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维生素B6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由此可见,舍饲养殖显著提高霍尔巴羊的屠宰性能。 [关键词]养殖模式|霍尔巴羊|屠宰性能|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4.
选择生长发育良好25 kg左右的松辽黑猪60头,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放牧与舍饲饲养。当体重达到100 kg左右时进行屠宰,测定两种饲养条件下的胴体性能和肉质品质。结果表明:放牧组背膘厚与板油率低于舍饲组,差异显著(P0.05)。放牧组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间隙高于舍饲组,差异显著(P0.05)。放牧组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肌内脂肪、失水率、滴水损失、剪切力与舍饲组差异显著(P0.05)。放牧可显著影响松辽黑猪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11.00±3.00)kg的3月龄霍尔巴羊60只,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放牧组采取放牧养殖模式,舍饲组采取舍饲养殖模式。结果表明,试验的21周内,舍饲组试验羊体重、体尺(体长、体高、胸围、管围)增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生长发育指标阶段性增量数据显示,放牧组3个阶段体重增量差异显著(P<0.05,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放牧组Ⅰ阶段体高、体长增量显著大于Ⅱ阶段(P<0.05),胸围增量显著小于Ⅱ阶段(P<0.05),管围增量显著小于Ⅲ阶段(P<0.05)。Ⅱ阶段胸围增量显著大于Ⅲ阶段(P<0.05),其他体尺增量显著小于Ⅲ阶段(P<0.05)。舍饲组Ⅰ阶段体高、体长和管围增量显著大于Ⅱ阶段、Ⅲ阶段(P<0.05),胸围增量显著大于Ⅱ阶段(P<0.05),显著小于Ⅲ阶段(P<0.05),Ⅱ阶段体高、胸围增量显著大于Ⅲ阶段(P<0.05)。由此可见,舍饲养殖显著提高霍尔巴羊生长性能|舍饲养殖霍尔巴羊Ⅲ阶段增重较快|霍尔巴羊生长发育有一定规律,出现不对称“V”字型曲线,即Ⅰ阶段>Ⅲ阶段>Ⅱ阶段。 [关键词]养殖模式|霍尔巴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阐明在极端寒冷缺氧的西藏羌塘高原,放牧和舍饲2种饲养方式对西藏山羊背最长肌肉品质、抗氧化指标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将同一时间出生的50只、平均初生重23 kg的雄性羔羊平均分配到完全放牧组和舍饲组饲养1年,每组25只。每组随机挑选5只西藏山羊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分析肉品质、抗氧化指标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组屠宰重(21.84 kg)极显著高于放牧组(14.71 kg);舍饲组山羊的肌间脂肪含量高于放牧组(P<0.01),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放牧组西藏山羊肌肉的pH和剪切力低于舍饲组(P<0.05),熟肉率和失水率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肌肉中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十六碳烯酸甘油三酯(C16:1 n9)、油酸(C18:110c)和油酸(C18:112c)低于舍饲组(P<0.05),支链豆蔻酸(C14:0 iso)、十四碳烯酸(C14:1)和共轭亚油酸(9c,13t CLA)含量高于舍饲组(P<0.05)。综上所述,2种不同的饲养系统不会引起动物屠宰后肌肉内的氧化反应差异,放牧条件下西藏山羊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增加,从而提高羊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舍饲和放牧两种饲养模式肉牛肝功能的状态,试验选择黑龙江省双鸭山、九三、大庆3个地区的肉牛养殖场共59头肉牛,分别于6,7,8月份定期采集血液,分离血清检测7项肝功能指标和5项能量代谢指标。结果表明:3个地区放牧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总胆红素(TBIL)含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与舍饲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放牧组ALT、AST、GGT活性和GLO含量高于舍饲组;大庆地区舍饲组肉牛葡萄糖(GLU)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九三地区舍饲组肉牛GLU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说明舍饲组和放牧组肉牛肝功指标存在差异,且舍饲组肉牛肝功能状态要优于放牧组。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放牧和舍饲合作猪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差异,以放牧(Ⅰ组)、放牧+补饲(Ⅱ组)和舍饲(Ⅲ组)三种不同饲养方式下的12月龄合作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尺、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并进行差异性、标准化及相关性等分析.结果 表明:Ⅱ组和Ⅲ组体长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Ⅱ组宰前活重和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Ⅲ组(P<0.0...  相似文献   

19.
山羊短期育肥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山羊商品生产的快速发展,选用4月龄的南江黄羊与本地山羊杂交一代羊和本地山羊在农户条件下进行为期60d的短期育肥,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山羊试验一组(放牧加补饲)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传统饲养法)增加27.43g,差异极显著(P<0.01),南×本杂交一代山羊试验二组(放牧加补饲)比本地山羊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56.26g,差异极显著(P<0.01);而与本地山羊试验一组比较,平均日增重提高28.83g,差异极显著(P<0.01),增收12.11元,增加纯利润9.91元。  相似文献   

20.
不同饲养方式对羊毛丛匀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然放牧和均衡舍饲两种饲养方式下细毛单体侧部毛丛匀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全年自然放牧的甘肃高山细毛羊体侧部毛丛匀度较差,各部位细度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尖部最粗,与中部和根部差异极显著(P<0.01),中部与根部差异显著(P<0.05);全年均衡舍饲的毛肉兼用细毛羊体侧部毛丛匀度较好,各部位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羊毛生长期营养供给的均衡性是影响毛丛匀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