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3D测深侧扫声呐系统在人工鱼礁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将多波束测深数据和侧扫声呐图像进行融合叠加,一直是水下测绘领域的研究难题,而美国Benthos公司近年推出的C3D测深侧扫声呐系统,采用了多阵列换能器,CAATI专利算法,可同步获得高分辨率的侧扫图像和高质量的测深数据。本文着重研究:(1)在鱼礁区的设计阶段,C3D系统提供三维的水下地形、等深线等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的鱼礁礁址的选择和布设方案设计;提供高分辨率的水下地貌图像,进行海底地质的分类,也可直观判断水下的各种地貌和障碍物等。(2)在鱼礁施工阶段,利用C3D水下图像对鱼礁的位置和状态进行评估,改进投放方法和工艺,确保设计方案的实施到位。(3)在鱼礁竣工后的监测阶段,利用不同时期的C3D高分辨率图像及水深数据进行比对,以判断鱼礁区的地形地貌变化,鱼礁的稳定性、掩埋损坏等情况。实验表明,C3D是一款性能优越的水下声呐探测系统,可为人工鱼礁方案设计提供详细的海底地形和底质信息,可对人工鱼礁建设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将为各地人工鱼礁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效果保障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工鱼礁是一种设置在水中的人工构筑物,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息、生长和繁殖提供必要和安全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生物资源和修复栖息地的目的。在鱼礁建设阶段和完成的评估工作中,传统方法难以对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形成宏观监测。本研究利用侧扫声呐、多波束测深、差分GPS信标机空间定位和GIS软件数字化相结合的声学方法,开展了天津大神堂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声学调查,解决了常规方法无法在水下对人工鱼礁进行监测的难题,首次在天津大神堂海洋牧场海域获得了人工鱼礁的空间分布细节信息。结果表明:人工鱼礁的分布比较密集,保存现状较好,大多数礁体呈现竖置状态,位于海床表面以上;全部位于海洋牧场既定范围之内,未发生迁移;人工鱼礁对牡蛎的增殖效果非常明显,验证了人工鱼礁建设对牡蛎礁的修复作用。侧扫声呐和多波束测深等综合声学技术解决了在浅滩淤泥质海域水体能见度低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人工鱼礁精准监测等难题,是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评估方法的补充与完善。研究成果可有效应用于渤海湾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3.
文中涉及的TR人工鱼礁(TRUSS REEF)是日本一公司开发主要用于诱集鱼类,后来我国引进用于鲍参养殖。为了验证TR人工鱼礁用于鲍参养殖的合理性,在以往人工鱼礁建设的经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对TR人工鱼礁的结构、选址、影响因子等进行了分析,提出管理和维护建议,旨在实现TR人工鱼礁的投放、管理和特殊水产品养殖,并为TR人工鱼礁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建设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增殖的影响,并以广东省汕头市人工礁区渔业资源调查情况为例,分析建礁前后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投礁后礁区海域游泳生物的资源密度明显比投礁前高,增加了25.63倍;礁区海域各类资源种类均比投礁前丰富,总种数由投礁前的23种增加至41种,比投礁前增加了0.78倍;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区集鱼效果明显提高、群落结构明显改善,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增殖效果.并对我国工人鱼礁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海中上层柔性浮鱼礁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栖息地改造主要通过底层鱼礁进行,从产生营养物质上升流、饵料场和产卵场及生物链的角度未充分利用整个水体空间,导致效能不能发挥到最佳。为解决这一问题,针对我国东海近海海域海况和生物特性研发了能与底层人工鱼礁协同工作的中上层浮鱼礁。从改善流场、自身体积保持等角度设计了四层网格式柔性浮式鱼礁,进行了浮力、重力及抗浪流能力的校核计算,确定了锚系技术方案及水下效果监控方法。在象山港海洋牧场进行了布放,实际效果测试表明所设计的浮鱼礁可以有效改善区域流场,在最高潮和最低潮时均可保持竖直方向的拉伸状态,最大潮流速度时倾斜角度不超过20度,现场多批次调查及水下视频监控效果显示所研发的鱼礁能够与底层鱼礁协同工作,投放2个月后有鱼类稳定地出现在浮鱼礁周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江门三号人工鱼礁集鱼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江门三号人工鱼礁的投放对游泳生物的诱集效果,分别于2003年1月和2008年9月对江门三号人工鱼礁区进行了拖网和刺网的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采用生物资源密度指数(D)、Margalef种类丰度指数(R)、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H′)、pileou均匀度指数(J')来研究水域生物的资源密度和种群多...  相似文献   

7.
人工鱼礁的环境功能与集鱼效果   总被引:51,自引:9,他引:51  
人工鱼礁是用于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建设渔场和增养殖场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投放到海中后,使周围海域的流、光、音、底质等非生物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引起生物环境的变化,使水生生物量增大,从而形成良好的渔场或增养殖场,焦鱼效果也非常明显。本文作者综述了人工鱼礁的环境功能和焦鱼效果,并分析了今后人工鱼礁研究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人工鱼礁在海洋生态环境改造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7,(3):149-151
人工鱼礁投放在海域中,不仅可以诱集鱼类前来所饵、产卵,也可为鱼类提供避敌、栖息和繁育场所。人工鱼礁建设既是保护、增殖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修复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的一项基础工程,还能带动滨海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将有关人工鱼礁的发展历史、分类、功能、效益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整理,方便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应大力发展海洋牧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我国及广东省十多年来鱼虾种苗人工放流及人工鱼礁的投放情况,结合广东省广大海区的水温、盐度、pH值、海流、营养盐含量情况及天然饵料的种类、分布等,提出了除在大亚湾已设置了水产增殖站以外,还应该在广东东部的南澳和西部的湛江各主凤一个增殖站,会收到更大的效果。人工鱼礁应总结过去投放的经验,加强礁区管理,逐步解决投资与收益的关系问题,并进一步扩大投放人工鱼礁的地点和密度,把广东海区切关建成理想的海洋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1,(12):9-10
天津滨海新区2011年在附近海域陆续投放1100个人工鱼礁,建成一个0.22平方公里的“海底牧场”,借以优化渔业资源,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人工鱼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礁体中间都有多边形孔洞,营造出小型海洋人工生态系统,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的场所。10年内,天津市将在近海水域建设大港礁区、塘沽礁区和汉沽礁区3处人工鱼礁群,总面积13.7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褐菖鲉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类型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在试验水槽内观察5种鱼礁模型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Cuvier et Valenciennes)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未投放礁体模型时,试验鱼的密集区均出现在水槽的左端(A1、A6区域),出现率为63.87%,而试验鱼在空白礁区(A3、A8区域)的平均...  相似文献   

12.
冯雪  陈丕茂  李辉权  洪洁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03-1106,1116
为了对惠东人工鱼礁的投放进行评估以及观察对渔业资源的生物聚集效果,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11年6月对惠东大星山人工鱼礁区进行了拖网和刺网的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采用生物资源密度指数(D)、Margalef种类丰度指数(R)、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H')、Pileou均匀度指数(J')来研究水域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资源密度。拖网调查结果表明,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种类数、总资源密度、种类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有明显的增加,分别为投礁前的1.321倍、2.070倍、1.012倍、1.084倍。刺网调查结果表明,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种类数、总资源密度、种类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分别为投礁前的2.571倍、7.976倍、2.399倍、2.667倍。投礁后礁区鱼蟹类成为主要的优势类群。这表明鱼礁投放后,对鱼类等的诱集效果显著,群落结构明显优化,礁区水域环境,明显改善。惠东大星山礁区的人工鱼礁增殖体系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设獐子岛海洋牧场,拟在獐子岛海域范围为39°0′9″~39°0′58″N,122°55′1″~122°55′51″E处投放人工鱼礁,投礁前于2010年6月在拟投放人工鱼礁区域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水深33~37 m,透明度为4.14 m,底质为硬泥底,海域的流速平缓,平均流速为31 cm/s,叶绿素a含量平均为1.68μ g/L,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分别为4.50、8.10 mmol/L,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为10.22、0.2097mg/L,水质因子均符合国家Ⅰ类海水水质标准;浮游动物有8种,优势种为强壮箭虫、小拟哲水蚤和大同长腹剑水蚤,浮游植物有1 1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和柔弱菱形藻,游泳生物有大泷六线鱼、云(射)和黄鲛鱇等.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符合国家Ⅰ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环境优良,是许多生物优良的生息场,适宜投放人工鱼礁.  相似文献   

14.
美国渔业可分为商业渔业和游钓渔业两大类。游钓渔业因人工鱼礁的普遍建设而迅速发展。 美国人工鱼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进入发展阶段,则开始于六十年代初期。实践证明,人工鱼礁能起到改造海洋环境,诱集鱼类和增殖资源的作用。因此,钓鱼爱好者常以鱼礁区为活动范围,而形成了游钓渔业。  相似文献   

15.
人工鱼礁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环境的进一步衰退和恶化,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为改善海洋生物资源和环境.海洋牧场建设成为发展的重点,而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人工鱼礁建设与美日等国家相比相对落后,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礁体在水中受力是复杂多样的,其受力状况和流场效应与周围环境及自身性能密切相关.对人工鱼礁水动力学的研究目前还无比较成熟的结论,通过对人工鱼礁动力学研究的概述,旨在希望人们对人工鱼礁水动力学性能有全面的认识,为我国继续深入研究人工鱼礁设计及构造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据了解,人工鱼礁是以人为手段向适宜水域投放工程块体,包括旧船、轮胎等废弃物,为鱼类等增殖生物营造栖息地,来达到提高渔产量的目的。根据分布水层及增殖对象,主要有:底鱼礁、浮鱼礁和筑矶礁三大类。主要办法是在优选水域环境中人工设置各种构造物,形成适宜鱼类繁殖生长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嵊泗人工鱼礁建设初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年渔业资源的本底调查和2005年四个季度的跟踪调查结果,对嵊泗人工鱼礁一期工程的建设效应进行了初步评估,得到如下结果:(1)投礁后,礁区渔业资源生物量的相对变化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增幅达75%,到了秋季生产力达到2004年同期的4倍多,而对照区的资源量则以36%的平均幅度减小;(2)投礁前,各个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多,投礁后,鱼礁区的多样性值逐渐赶上并超过对照区,平均高出25%左右;(3)投礁前后,对照区的经济种种类数维持在10种左右,而鱼礁区随着礁体的投放,经济种增加,多达25种。结果表明,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群落结构也得以明显改善,人工鱼礁的经济、生态效应已有良好的初步体现。  相似文献   

18.
嵊泗人工鱼礁建设初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2004年渔业资源的本底调查和2005年四个季度的跟踪调查结果,对嵊泗人工鱼礁一期工程的建设效应进行了初步评估,得到如下结果:(1)投礁后,礁区渔业资源生物量的相对变化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增幅达75%,到了秋季生产力达到2004年同期的4倍多,而对照区的资源量则以36%的平均幅度减小;(2)投礁前,各个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多,投礁后,鱼礁区的多样性值逐渐赶上并超过对照区,平均高出25%左右;(3)投礁前后,对照区的经济种种类数维持在10种左右,而鱼礁区随着礁体的投放,经济种增加,多达25种。结果表明,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群落结构也得以明显改善,人工鱼礁的经济、生态效应已有良好的初步体现。  相似文献   

19.
于2008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对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取样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Hg和As重金属含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高于夏季和春季;在空间分布上总体上呈现对照区2〉鱼礁区2〉鱼礁区1〉对照区1这一近岸高、远岸低的变化趋势。生态风险分析显示:Hg和Pb的单个污染系数较大,其中Hg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在秋季(11月)处于中等程度(Ⅱ),其他5种重金属均处于轻微污染程度和较低生态危害;总体污染程度低,潜在生态危害均属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3种海洋鱼类的诱集效果,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定了江苏省启东市海域黑棘鲷Sparus macrocephlus、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3种海洋鱼类幼鱼在3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模型(箱体礁、三角形礁和框架礁)条件下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幼鱼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诱集效果,对大黄鱼幼鱼无明显的诱集效果;在相同试验条件下,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幼鱼的诱集效果高于中国花鲈幼鱼;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幼鱼的诱集效果顺序均为M1(箱体礁)M2(三角形礁)M3(框架礁)。研究表明,人工鱼礁模型的构造差异和鱼类的生理本能区别共同影响人工鱼礁模型对3种海洋鱼类幼鱼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