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下土壤氮素在东北棕壤土中的淋溶特征。结果表明:铵态氮、硝态氮和全氮的淋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肥料中氮的淋失率在35.85%~47.50%之间,总氮的淋失量(y)与施氮量(x)之间的关系均可用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模拟y=0.4817x+197.07(R2=0.9991)。棕壤土的土壤氮素淋溶流失以硝态氮为主要形态,经过12次土壤淋洗以后,硝态氮淋失量占氮素淋失总量70%以上,而铵态氮的比例不到3%;铵态氮淋失主要集中在前5次淋洗,硝态氮和总氮的淋失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
生物炭对盐碱土氮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生物炭对某些高度风化的热带土壤和温带酸性土壤有改善土壤结构,减少营养元素淋失的作用,但关于温带干旱区的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却很少报道。以新疆绿洲盐碱土为对象,研究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氮淋溶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淋滤试验,土柱包含炭土比(W/W)0%、1%、5%和10%四个处理,模拟大气降雨,定期收集淋滤液,分析其中的氮素指标。结果显示,5%和10%添加比例分别减少了土壤氨态氮的淋失量31.14%和52.43%,1%的添加比例增加了铵态氮淋失。对比空白,10%处理的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氮减少淋失量分别达到52.43%、50.01%和33.83%,1%和5%处理土柱的硝态氮和总氮在试验10 d内(降雨量140 mm)就基本淋失完,而10%处理土柱则显得较为平缓,几乎到25 d(降雨量290 mm)时才基本淋失完。四个土柱的铵态氮的淋失都较为平缓。另外,生物炭可以减少土柱的溶液淋失量(20.95%),增加土壤持水能力。上述结果表明,生物炭施用于干旱区盐碱土能明显减少硝态氮和总氮淋失并延长其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增强土壤的持续供氮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降雨,比较不同典型植烟土壤氮淋失差异。选取豫中(襄城县)和滇西(洱源县)典型植烟土壤,设定总降雨量600 mm,模拟3种不同降雨强度P1(0.52 mm/h)、P2(1.04 mm/h)、P3(1.56 mm/h),研究淋溶液渗出量及硝态氮、铵态氮的淋失情况。结果表明,高降雨强度削减土壤持水量,滇西植烟土壤持水量高于豫中。氮素淋失集中出现在淋失初期,硝态氮的淋失浓度及淋失量随降雨量增加下降迅速,铵态氮下降较缓慢。植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淋失总量及淋失速率随降雨强度增加而增加,淋失形态以硝态氮为主,两地平均占比90%,土壤硝态氮的淋失浓度受降雨强度影响不明显,受土壤残留氮含量影响较显著。滇西地区植烟土壤氮淋失量及淋失速率均高于豫中,氮淋失污染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淋溶试验比较了两种供试土壤加入等量氮素后,化肥处理(硫酸铵溶液)和有机肥提取液处理淋溶过程中不同形态氮及可溶性有机碳(DOC)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加入硫酸铵溶液后两个土壤氮素累积淋火量较未施肥清水对照无明显变化,肥料氮的淋失量占氮总淋失量的比例在2.31%~8.68%之间;而加入有机肥提取液后淋出的氮量显著增加,肥料氮占氮总淋失量的比例达65.7%~76.4%.有机肥处理淋失的氮素形态以可溶性有机氮(DON)为主,其次为硝态氮和铵态氮;而化肥处理氮素淋失形态以硝态氮为主(85.2%~88.8%),其次为可溶性有机氮DON(7.9%~10.2%),铵态氮所占比例最低(3.3%~4.6%).有机肥处理DOC和铵态氮的淋失量也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因此,有机肥中可溶性养分特别是可溶性有机碳、氮在土壤中的淋失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对冻融黑土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深入研究冻融条件下生物质炭对东北黑土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淋失的影响效果,为解决冻融作用下黑土中无机氮素的淋失问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室内模拟土柱淋溶实验方法研究了生物质炭对经过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处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会增加土壤氮素的淋失,且淋失量与冻融次数有关,施加生物质炭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因冻融作用引起的氮素淋失;玉米秸秆炭对无机氮素淋失降低率在76.15%~85.79%之间,树枝炭在55.26%~68.09%之间,可以看出玉米秸秆炭持氮效果较树枝炭更好;在冻融次数分别为3和1时,玉米秸秆炭和树枝炭持氮能力最强;两种生物质炭对铵态氮的固持能力均优于硝态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秸秆还田和氮肥供应对设施蔬菜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夏秋茬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秸秆还田量和氮肥供应情况下设施番茄土壤0~20 cm土层土壤肥力和土壤氮素淋溶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提高了土壤0~2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不同秸秆还田量均可以提高土壤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施加氮肥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和氮肥减施可以分别降低淋溶液铵态氮、硝态氮、全氮浓度和淋溶损失量,最高可降低全氮淋溶损失量31.44%和49.25%,氮肥减施可降低硝态氮淋溶损失量达56.65%;秸秆还田和低氮肥供应可以增加设施番茄的产量,氮肥过量会导致设施番茄减产。  相似文献   

7.
玉米生物炭和改性炭对土壤无机氮磷淋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制作生物炭,并用氯化铁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前后生物炭对硝态氮和磷的吸附等温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将生物炭和改性炭制作3 cm厚的物理隔离层,施入土柱50 cm处,通过淋溶实验,研究生物炭改性前后对土壤无机氮磷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温度为500℃时,铁炭比为0.7的生物炭和改性炭对氮磷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曲线分析表明:生物炭改性后对硝态氮和磷的吸附增大,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硝态氮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 mg·g-1和2.414 mg·g-1、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23 mg·g-1和16.062 mg·g-1。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和改性炭处理硝态氮的淋失量分别降低11.2%和31.6%,磷的淋失量分别显著降低33.1%和82.9%,氨氮的淋失量分别显著降低44.3%和68.6%。淋溶试验后对土壤残留养分分析表明,隔离层的添加并不会对0~50 cm土层内NO-3-N、NH+4-N和PO3-4-P含量产生明显影响,同时改性生物炭能有效减少NH+4-N和PO3-4-P向更深土层中迁移,表明土壤中添加改性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无机氮磷的淋失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浇灌下城市森林土壤淋滤液铵态氮与硝态氮及土壤氮素的变化。【方法】本文选择哈尔滨市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代表性的3种人工林(蒙古栎、黄檗、水曲柳)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其邻近的裸地土壤作为对照,通过野外采集土柱和室内土柱模拟法,使用硫酸铵配制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溶液(100、50、25、0 mg/L)进行室内模拟浇灌,对土柱淋滤液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及处理后的土柱土壤氮素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3个林型和对照原状土柱对铵态氮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负荷下各林型土壤对其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3个林型及对照原状土柱淋滤液硝态氮质量浓度较高,均为4.41~5.53 mg/L;进水铵态氮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除对照外,3个林型土柱中铵态氮含量均增加;低于100 mg/L时,除蒙古栎人工林外,其他两个林型土柱土壤中铵态氮含量降低;各林型和对照的土柱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而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利用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浇灌后,土柱淋滤液中铵态氮的变化受林型和进水铵态氮质量浓度及其两者的交互影响不显著,但对硝态氮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上3者对浇灌后土柱土壤中氮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3个林型及裸地原状土柱中,蒙古栎人工林土壤对铵态氮的去除效果及硝态氮淋失最显著,其次为黄檗人工林土壤、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和裸地土壤。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新型肥料氮素淋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素淋溶是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也是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原因,研究土壤氮素淋失特征对预防地下水氮素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新型肥料在土壤中的迁移及淋溶规律,分析了氮素淋溶的地球化学响应特征,并确定了各形态氮素淋失量。研究结果表明:尿素、缓释肥料、稳定性肥料处理氮素淋溶量差异显著,分别为208.66、131.95、125.24kg·hm-2,缓释和稳定性肥料的氮素淋失率分别为32.98%和31.31%,比尿素低19.15%和20.85%,说明缓释和稳定性肥料可以显著减少氮素的淋失及对地下水的污染。硝态氮、铵态氮、有机氮分别占氮素淋失量的49.89%~75.19%、6.48%~12.77%、14.92%~31.31%,说明硝态氮是氮素淋溶的主要形态,其次是有机氮和铵态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浇灌下城市森林土壤淋滤液铵态氮与硝态氮及土壤氮素的变化。方法本文选择哈尔滨市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代表性的3种人工林(蒙古栎、黄檗、水曲柳)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其邻近的裸地土壤作为对照,通过野外采集土柱和室内土柱模拟法,使用硫酸铵配制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溶液(100、50、25、0 mg/L)进行室内模拟浇灌,对土柱淋滤液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及处理后的土柱土壤氮素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3个林型和对照原状土柱对铵态氮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负荷下各林型土壤对其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3个林型及对照原状土柱淋滤液硝态氮质量浓度较高,均为4.41 ~ 5.53 mg/L;进水铵态氮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除对照外,3个林型土柱中铵态氮含量均增加;低于100 mg/L时,除蒙古栎人工林外,其他两个林型土柱土壤中铵态氮含量降低;各林型和对照的土柱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而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利用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浇灌后,土柱淋滤液中铵态氮的变化受林型和进水铵态氮质量浓度及其两者的交互影响不显著,但对硝态氮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上3者对浇灌后土柱土壤中氮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3个林型及裸地原状土柱中,蒙古栎人工林土壤对铵态氮的去除效果及硝态氮淋失最显著,其次为黄檗人工林土壤、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和裸地土壤。   相似文献   

11.
采用肥料田间试验和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不同生育期耕层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间,不施肥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6.6%、106.6%、24.3%、18.2%、32.2%,而施肥处理其分别为22.7%、82.7%、41.4%、23.8%、19.5%,施肥可使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钾的变异性降低。平均来看,土壤硝态氮的变异性最大,而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性较小。在不施肥条件下,铵态氮和速效钾均出现2个高峰期和2个低峰期,硝态氮仅在分蘖期较高,速效氮和有效磷没有明显的高峰和低峰期。在施肥条件下,铵态氮出现3个高峰期和2个低峰期,硝态氮出现2个高峰期和2个低峰期,速效氮和有效磷在分蘖期较高,速效钾在整个生育期变化幅度较小。但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以皖北地区菜地土壤为供试土壤,以其相邻粮田为对照,研究了菜地土壤氮磷钾含量变化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种植蔬菜,菜地土壤氮磷钾养分发生了不同变化,与一般粮田相比,菜地土壤铵态氮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菜地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菜地土壤0 ̄60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一般为相邻粮田土壤的3 ̄20倍;菜地土壤磷素积累特别明显,主要积累于0 ̄40cm土层中,菜地土壤全磷积累量为粮田的1 ̄5倍,有效磷积累量为粮田的7 ̄20倍;菜地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明显高于粮田土壤,为粮田土壤的0.6 ̄4倍左右。种植蔬菜时间越长,土壤养分积累量越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腐植酸与磷肥施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移动性和淋失量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分别设计了不施肥(CK)、基施腐植酸钾追施/不追施磷肥(HA-P、HA)、基施磷肥追施/不追施腐植酸钾(P-HA、P)和磷肥腐植酸钾共同基施(P+HA)共6个处理,来探讨将腐植酸水溶性肥料中的主要原料腐植酸钾与磷肥按照不同施用方式施入土壤后对土壤磷素剖面迁移能力和淋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灌溉条件下,HA-P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磷素的淋出,分别比P-HA、P和P+HA 3个处理的磷素淋出总量高244.08%、78.51%和35.34%,而P-HA则显著降低了土壤磷素的淋出量;P+HA和P-HA处理土壤剖面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P处理结果相似,而HA-P处理剖面各层土壤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差异较小;HA处理会使土壤磷素淋出略有增加。研究表明,腐植酸钾与磷肥等量输入时,以腐植酸钾为基肥、磷溶液进行追肥的施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移动的促进作用最大,有较高的淋失风险,而基施磷肥、追施腐植酸钾则可以显著控制土壤剖面磷素移动,降低土壤磷素的淋出量。  相似文献   

14.
秋闲期沼液施用对黑土区土壤氮素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非种植期施用沼液的可行性,采用喷施加深翻及注施方式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10月将不同氮素替代量的沼液施于东北黑土中,研究了黑土区作物收割后(秋闲期)沼液施用对玉米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考察了黑土区玉米土壤铵态氮挥发和铵态氮及硝态氮淋溶特性。结果表明:沼液施用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注施沼液对土壤有机质的升高幅度要高于喷施处理。秋闲期在低温条件下以喷施加深翻的方式施用沼液能够减少土壤氨挥发量。秋闲期当喷施氮素替代量在135 kg·hm-2·d-1以下时可以施用沼液,此时未发生铵态氮和硝态氮淋溶风险,而采用注施方式时,即使沼液氮素替代量为90 kg·hm-2·d-1时仍有潜在发生铵态氮淋溶的风险。两年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黑土区秋闲期采用合理的氮素替代量及施用方式施用沼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类型控释肥对辣椒生长及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量下,控释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辣椒花期和结果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对植株光合和呼吸速率影响不明显。同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硝态氮释放动态差异明显,而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释放动态比较接近,且速效钾释放高峰期明显滞后于铵态氮和速效磷。在微生物方面,不同处理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趋势一致,基本上都是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放线菌却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且脲甲醛处理对真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施用生物炭对云南烟区典型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壤养分尤其是氮、钾的淋失是制约云南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生物炭在减少土壤养分淋失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关于生物炭在云南植烟土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基于土柱淋洗模拟试验,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对南方紫色土、赤红壤和黄棕壤硝态氮、磷、钾养分淋失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的合理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添加生物炭后,紫色土、赤红壤和黄棕壤的硝态氮淋洗总量分别减少16%、14%和22%;紫色土、赤红壤的磷素淋洗总量分别减少41%和32%,黄棕壤磷素淋洗总量变化不明显;紫色土和黄棕壤的钾素淋洗总量分别增加19%和23%,赤红壤的钾素淋洗总量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施用生物炭是控制云南植烟土壤氮磷淋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在三峡重庆库区典型代表性柑橘园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晚熟柑橘塔罗科血橙树体养分吸收、果实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三峡重庆库区晚熟柑橘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7年生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试材,研究在0(N0)、1(N1)、1.5(N2)、2(N3)、2.5(N4)和3 kg/株(N5)6个施氮水平处理下树体枝梢干物质积累量、枝叶与果实养分吸收、果实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后,血橙各时期叶片和枝条干物质量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春梢叶片干物质量在N3—N5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的枝叶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春梢大于秋梢,叶片干物质量要远大于枝条。春梢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在N0处理下均为最低,随着氮肥施入,吸收量显著增加,其中叶片的氮吸收量在N2处理达到峰值,磷、钾吸收量在N3处理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枝条的养分吸收量一直在增加,N3—N5处理差异不显著。秋梢叶片和枝条的氮吸收量随着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在N5处理达到最大值,磷和钾吸收量在N0处理时略高于低氮处理(N1、N2),而高氮(N3—N5)处理显著增加。果实氮和钾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在N2处理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的果实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果肉中氮和钾含量远高于果皮,而果皮中的磷含量高于果肉。不同施氮处理的果实养分带走量差异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果实氮、磷、钾养分带走量以N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果实养分带走量顺序为钾>氮>磷。随着氮肥投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速效钾含量在N3处理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溶作用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大,0—20 cm土层内以N2处理硝态氮含量最高,显著高于N5处理;铵态氮含量比较稳定,与施氮量呈正相关;20—40 cm土层内各处理间的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40—60 cm土层内高氮处理下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而铵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果皮厚度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和产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N3处理纵、横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N2处理的单果重和产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固酸比下降;维生素C和花色苷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在N2处理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降低。果实着色在N3处理下相对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氮含量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厚度呈正相关,与固酸比呈负相关,土壤碱解氮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综合考虑,在三峡重庆库区柑橘园中,纯氮推荐用量为0.63—0.86 kg/plant,可保证果园较高的产量和果实品质水平,有利于血橙树体的养分吸收利用,同时果园土壤环境污染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采煤塌陷对贵州百里杜鹃林区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在选取典型对比样地的基础上,对百里杜鹃林区不同层次土壤进行了分层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后,百里杜鹃林区土壤酸性减弱,向中性趋近;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土壤全量养分(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有所提高;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总体提高,但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采煤塌陷打破了百里杜鹃林区土壤养分的平衡,尤其是减少了有效磷、有效钾的供应。  相似文献   

19.
崇明岛典型果园氮素渗漏流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崇明岛柑橘园氮素渗漏淋失特征,采用田间原位小型土壤渗漏计法,分析土壤中氮素含量与渗漏水中氮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中NH4+-N和NO3--N含量显著下降,渗漏水中NO3--N、NH4+-N含量逐步降低。0~20 cm和21~40 cm渗漏水中NH4+-N和NO3--N含量随时间延长呈现出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变化特征。浅层渗漏水中氮素渗漏流失以水溶性总氮为主,NO3--N含量占水溶性总氮的比例超过90%。果园渗漏水中氮素含量与土壤中氮素含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表明果园施肥量与渗漏水中氮素含量之间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