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龙江水系主要江河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3年5—11月,对黑龙江水系具有代表性的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的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水系主要江河浮游动物共计100属种,种群结构主要是以原生动物、轮虫为主,分别占31%和47%;各江段的生态优势度均在0.9左右,物种丰富度均超过0.7;各水域之间相似系数为0.1321~0.3222;浮游动物密度与生物量分别为2035.5~6859.1个/L、0.2480~0.9075mg/L,生物量与密度均以黑龙江最高(0.9075mg/L和6859.1个/L);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平均为0.830,均匀度指数为0.539。同时探讨了各水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水系格尔木河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秋季(9月)对格尔木河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浮游植物共计4门28种(属)。其中硅藻最多(14种属),占50.0%;绿藻次之(8种属),占28.6%;蓝藻(3种属),占10.7%;甲藻(2种属),占7.1%;隐藻(1种属),占3.6%。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61.5%,种类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菱形硅藻(Nitzschi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和栅藻(Scenedemus sp.)。格尔木河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4.43×104~60.66×104cells/L之间,平均数量23.35×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在0.0260~0.0476mg/L之间,平均0.0363mg/L。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以蓝藻最高,占86.0%;生物量以硅藻最高,占52.1%。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不高,平均值分别为1.80、0.43和1.49。上述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体现了格尔木河贫营养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11~14日对连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浮游植物共182种(含变种、变型和未知藻种),其中硅藻最多、占总种数的68.13%,绿藻门次之、占总种数的14.84%,其他门类合占12.09%,未知8种。调查期间,连江浮游植物种群不存在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水域环境质量良好。浮游植物种群密度范围为4.40×104~7.54×104cells/dm3,均值为5.38×104cells/dm3,平面分布上游明显高于下游。连江浮游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占绝对优势的硅藻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1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9.3%;其次是绿藻,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2.2%;之后分别是蓝藻、隐藻、裸藻,分别为2、2、1种,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4%、7.4%、3.7%;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意大利直链藻(Melosira italic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小环藻(Cyclotella)以及尖尾兰隐藻(Chroomonas acuta);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68×104~7.08×104cells/L,平均为6.01×104cells/L,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μg/L,平均为32.46μg/L。[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种类数减少,数量和生物量上升,说明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恶化,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显示出长江江苏段水质的恶化程度尚不严重。浮游植物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长江安徽-江苏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大致聚为2类,南京、芜湖、江阴3站聚为一类,铜陵、安庆站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在南四湖内布点15个,于2010年3月、6月、9月、11月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共获得浮游植物8门117种属,密度介于33×104个/L和2434×104个/L,平均为548×104个/L;生物量0.46 mg/L~25.9 mg/L,平均为6.45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84~2.68之间,平均为1.76,季节变化为3月6月11月9月;南四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共有6种,蓝藻、硅藻各2种,绿藻、隐藻各1种。春季优势种群以小球藻和色球藻为主,秋冬季节以席藻为主,小球藻、色球藻在少数点位形成一定的优势。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指数J值等综合判断,南四湖为中-富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在牡丹江支流海浪河对浮游植物结构群落和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手段,基于浮游植物优势度、丰度和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的评价标准以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研究河段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显示:1海浪河秋季浮游植物共有6门89种及变种,其中以硅藻、绿藻为主,分别占64%、21%;2生物量在1.82~13.92 mg/L,丰度变幅在8.04×105~51.72×105ind/L;3优势种以硅藻为主,从出现频度和优势度指标来看,小头菱形藻、弧形蛾眉藻线性变种直变型、线形舟形藻为主要优势种;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4.04~4.77,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0.79~0.92。评价结果表明:海浪河秋季水质较清洁,营养状态为中营养—重度富营养。  相似文献   

7.
2013年5~6月对泾河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为6门198种(属),平均密度为26.68×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314.4×10-3mg/L,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没有明确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在中国北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海水高位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水质特征,采用高位池养殖的常规方法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高位池的平均水温为23.45℃、p H为8.16、盐度为23.1,叶绿素含量在养殖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硅藻、裸藻和绿藻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9.58%、20.83%和18.75%,甲藻、蓝藻和隐藻只占少数;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为111×10~6cells/L,生物量平均为22.39 mg/L,密度和生物量均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46,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13;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平均为27.04ind./L,生物量平均为0.629 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8,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52;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总氮、总磷、NO_2~--N、NO_3~--N,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p H、总氮、NO_2~--N和NH_4~+-N。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后期水质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浮游生物群落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湖泊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省长江中游地区21个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的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36个属56种(变种),以绿藻和硅藻为主.中营养湖泊的硅藻群落相对丰富度较高,浮游植物的现存量(Chla)和平均细胞密度分别小于11.35 μg/L和2.12×104个/L;富营养湖泊浮游植物的现存量和平均细胞密度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湘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按4个季节,在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岳阳共设6个采样站,35个采样点,对湘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密度分布与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种类数、生物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湘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33属259种,其中绿藻(92种)和硅藻(71种)种类较多,分别占总种类数的35.52%、27.41%,密度分别为1.00×104、6.20×103 ind/L,分别占总密度的47.39%和29.38%,呈绿藻–硅藻型水体;浮游植物种类整体呈现冬、春、夏、秋季逐渐增加的趋势,春、冬季主要为硅藻型水体,夏、秋季则变为绿藻型水体;湘江四季浮游植物密度为6.20×103~9.29×104 ind/L,四季平均密度为2.11×104 ind/L,其中以秋季密度最大,春季最小,除衡阳站夏季浮游植物密度最大外,其余各站位均以秋季的最大;四季共出现13种浮游植物优势种,全年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为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浮游植物α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年平均值分别为3.20~4.80、1.13~4.79、0.73~0.81,冬、春、夏、秋季的H和D均依次升高,J的季节差异不明显,而D的季节变化较大,6个采样站中,株洲站的H、D、J年平均值均为最低,永州站的H值最高,衡阳的D值最高,永州站的D值次之,永州及湘潭站的J值最高,可见,湘江水质较好,属于轻污染或无污染,且上游水质优于下游;相关性分析发现,浮游植物群落分布与溶解氧、pH、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车尔臣河流域多年气候变化对其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时间序列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且末县水文资料 (1956~2006年)和气候数据(1956~2006年)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0年来,车尔臣河流域降水量增加了14.6 mm、气温增加了1℃、径流量增加了1.6 m3/s;对车尔臣河径流量影响的气候因子中降水量和气温的相对影响力达到59;,而其他气候因子的影响力仅为41;.[结论]近50a来,车尔臣河流域年均降水量、气温和河流径流量均呈现出上升趋势.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各气候因子中,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农村河道和城市河道在特点、功能侧重以及污染状况上的差异,借鉴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提出了农村河道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及特点,形成了研究农村河道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概念。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对秦淮河、太湖和钱塘江的水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南京秦淮河为Ⅳ、Ⅴ类水质标准,水中生物难以生存,且水体变黑,并有刺鼻的味道;无锡太湖可达Ⅲ类水质标准,蓝藻生长旺盛,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浙江钱塘江水质接近Ⅱ类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不同土层的土壤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区高寒生态条件下草地退化对土壤物理、化学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0~30 cm土层,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容重、含水量、总孔隙度差异显著.土壤容重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变动范围为1.02~1.61 g/cm3;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变动范围分别为13.98%~70.75%、40.82%~60.29%;土壤pH总体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以0~10 cm土层下降最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高寒草地该土层有机碳含量与未退化草地相比,分别下降36.05%、61.82%、66.55%;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总体为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15.
中华沙鳅个体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岳兴建  谢碧文  颉江  王静  王淯  齐泽民  葛正良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02-2306,2310
为了研究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2009年5~9月从沱江资中段和长江宜宾一南溪段分别收集性腺Ⅳ期中华沙鳅雌鱼32尾和22尾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沱江资中段中华沙鳅产卵群体由2、3龄鱼组成;绝对生殖力(F)为 560~4 401粒,平均1 915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63~458粒/cm,平均217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39~424粒/g,平均230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净体重和成熟系数相关性极显著,体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和成熟系数相关性显著,个体生殖力与肥满度相关性不显著.②长江宜宾一南溪段产卵群体由2、3、4龄鱼组成;绝对生殖力(F)为1 593~14 892粒,平均4 991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168~1 568粒/cm,平均509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49~294粒/g,平均123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和体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净体重、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相关性极显著,与体长和年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沱江资中段中华沙鳅繁殖群体低龄化、小型化,建议加强其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6.
韩潮  余玉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04-8305,8313
主要是对河南省河流普查成果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河流普查成果概述及山地河流特征分析.对河南省境内普查河流的河流长度和流域面积的关系、河流比降的区域分布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河流数量等方面与以往的资料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之,该次河湖普查成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森林对河川径流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森林对河川径流影响的研究,重点综述了60年代以后森林对年径流、洪水径流、融雪径流、枯水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水系景观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分形理论,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管理区的水系分形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个管理区河长分维值的大小顺序为桐木区水系(1.216 3)>黄坑区水系(1.186 6)>坪山区水系(1.132 6)>大安区水系(1.061 3);4个管理区河网分维值为1.722 3-1.865 4;4个管理区河网密度值的大小顺序为桐木区水系(3.825 4 km.km-2)>大安区水系(3.052 2km.km-2)>黄坑区水系(2.566 1 km.km-2)>坪山区水系(2.020 5 km.km-2)。说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水系景观发育现状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功能区域乡村河道岸线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乡村面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居民旅游的重心也逐渐向乡村倾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农村观光、采摘、品农家菜等。然而如此对乡村河道毫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和改造已经给乡村河道带来严重的生命危机,基于乡村河道岸线的不同功能对乡村河岸线划分不同的区段,并针对不同区段的特点融合生态理念,对植物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只为减轻河道污染状况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同时营造出宜人的乡村河道景观。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河道水系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生态河道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河道岸坡的3种模式,针对岔河的水质状况,设计出满足岸坡稳定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开放性生态河道岸坡系统,以符合建设生态德州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