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河北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区划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坝上内陆湖盆湿地二级区划指标体系,以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气候等作为一级区划指标,以微地貌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气候、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特征及人类活动为二级区划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体系,将该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9个二级区,并利用GIS绘制了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区划图,对各生态区生态环境特征、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指导,促进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河北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坝上内陆湖盆湿地二级区划指标体系,以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气候等作为一级区划指标,以微地貌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气候、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特征及人类活动为二级区划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体系,将该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9个二级区,并利用GIS绘制了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区划图,对各生态区生态环境特征、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指导,促进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土植物在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合理,系统内生产生活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良性循环;功能高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高度和谐,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废弃物被严格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城市生物的健康和成长不受不良影响.乡土植物,指在当地自然植被中,观赏性状突出或具有景观绿化功能的高等植物,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乡土植物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组分、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城市植物多样性、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和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目前,还存在一些限制乡土植物广泛应用的问题.因此,要做好提高认识、技术研究、划格局、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甘南州退化草地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生态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草地植被具有覆盖地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作用。多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无节制的赢利活动,可利用草地面积减少,草地退化、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生产力下降。本文主要对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需要,自然资源被大规模开发利用,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虽然各地采取了一些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在提高林草植被、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恢复和提升。在宁夏,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多年降水量约为250mm,人均占有水量197m3,水资源比较匮乏。生态系统的破坏对当地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在解决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上,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宁夏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当地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利用生态水利技术改善当地生态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超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2):186-192
人口变化对我国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最重要的资源,其受到的影响尤其显著.基于我国31个省市的人口和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总量增长对植被覆盖变化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工业就业人口的增长加剧了这种影响,而人口城镇化发展、年龄结构和文化素质的改善则相对减缓了这种影响.相应地,我国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快入口城镇化、建立绿化保障制度、推广绿化新技术、优化人口就业结构、培育公民绿化环保意识等.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21,(15)
辽西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植被覆盖率十分低,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何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对当地生态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对干旱地区造林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类型对当地生态系统植被长势的长期影响。[方法]利用1981—201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指数NDVI与气温及降水之间的响应关系,定量识别植被与气候的相互作用机制,结合中国气候变化区划,完成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陆地植被覆盖度预测。[结果]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云贵高原等地区植被更适应当地气候暖干化趋势,西北地区大部、东南地区(长江下游除外)植被更适应当地气候暖湿化趋势,为气候变化利于植被生长区;我国内蒙古东部及北部沙漠化严重地区植被不适应当地气候暖干化趋势,为气候变化不利于植被生长区。我国其他大部分区域植被长势与气候变化无显著响应关系。[结果]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的差异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污染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化应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原理来科学绿化,从绿化物种的生活型选择、生态型选择、抗性物种的选择、警惕生物入侵、空间格局构建及季相相宜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指导城市绿化,并要求对其科学管理,以实现城市可持续绿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屋顶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但对建设投资方来说一次性投入增加较大,推广难度较大。为此,该文从海绵体式复合植被毯工艺与屋面施工流程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介绍,突破传统的植被毯屋顶绿化形式,形成了一套造价低、维护简易,又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海绵体式复合植被毯屋顶绿化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掌握内蒙古四大沙地的植被长势变化及气候响应,用GIMSS/NDVI数据对1981 ~ 2001年8月的植被NDVI值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四大沙地的植被NDVI平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NDVI变异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对四大沙地的8月NDVI数据与5~8月累积平均气温逐月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都不具有显著性.而8月的NDVI数据与5~8月累积降水量逐月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植被对降水量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浑善达克沙地和毛乌素沙地NDVI与累积降水量有正相关,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NDVI与累积降水量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营造草场防护林是浑善达克沙地防治风沙危害的主要措施,本文对浑善达克沙地不同树种、不同配置方式的灌木防护林的防风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带灌木防护林,小红柳减弱风速、增大地表粗糙度的效果优于黄柳;而多带小红柳的防风效果优于单带灌木防护林.因此,在浑善达克沙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时可优先选择小红柳,以多带配置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面对沙漠化土地"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现状,探索新的沙漠化治理方法和手段是必要的.通过对干旱区土地沙漠化原因的分析,回顾了我国半个多世纪艰辛而伟大的防沙治沙历程,认为在沙漠化土地治理中存在着对沙漠和沙漠化概念的差别,在研究和实践领域没有达到广泛共识、沙漠化治理方针和措施有片面性等局限.对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和特点分析后,认为保护性耕作在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治理中能起到三个积极的作用:(1)减少土壤扰动、增加地表覆盖率,直接减少土壤风蚀、防治土壤沙化和沙尘暴.(2)培肥土壤,防治土壤退化和潜在的土地沙漠化.(3)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使农民减少对天然植被的破坏.进一步提出建设干旱区保护性农业防治土地沙漠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玛曲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黄河上游地区的主要水源涵养区,高寒草地沙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已严重威胁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安全。通过重要值理论和多样性理论对玛曲高寒草原不同程度沙化草地植被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治理流沙和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①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向高寒沙质荒漠生态系统转化,群落以苔草+早熟禾群落→苔草+防风+嵩草群落→球穗莎草+防风+苔草群落→赖草+虫实+苔草+防风群落的方向演替。大多数高寒草地物种退出群落,而适应沙质荒漠的物种逐渐占据优势地位;②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急剧下降,均匀度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中度沙化草地达到最大,而群落优势度逐渐增加,在重度沙化草地增加明显;③潜在沙化草地Whittaker指数远小于沙化草地,而不同沙化草地之间Whittaker指数的差异不显著。潜在沙化草地相异性系数CD和共有度指数CP与沙化草地差异性显著,而且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差异越显著。所以应加强潜在沙化草地的保护措施,而对沙化草地应采取流沙治理措施进行生态修复,防止草地沙化的加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抑制土地荒漠化的适宜土地利用模式,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花生种植模式对荒漠化的影响。以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北部主要花生种植区的不同土地利用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2020年多时相遥感影像的物候特征和作物光谱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现场采集土壤样本,应用化学实验方法,结合SPSS等软件构建荒漠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累积曲线分级法将土地荒漠化程度划分为无荒漠化、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4个等级,与课题组2015年该地区的荒漠化数据库进行荒漠化程度对比检验。结果表明,农林复合模式、沙平地防护林-花生模式、砂质丘陵防护林-花生模式、沙平地-花生模式、砂质丘陵-花生模式5种模式对减轻荒漠化的能力依次降低。农林复合模式、沙平地防护林-花生模式、砂质丘陵防护林-花生模式均有使荒漠化逆向演替的效果,但演替程度逐渐降低,其中农林复合模式是最适种植模式,砂质丘陵防护林-花生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沙平地-花生、砂质丘陵-花生模式均有使荒漠化正向演替的效果,演替程度逐渐增加。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地进行荒漠化评价,旨在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荒漠化演替方向的影响,以期为改善不合理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PGY - BG11生物结皮细菌培养基,运用传统培养方法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的生物结皮中分别分离到21株和12株细菌.采用16Sr - DNA测序分析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得出两地的优势菌均为链霉菌属,并根据RDP在线程序Classifier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可培养细菌归类.与采用分子生物学方...  相似文献   

17.
陈延  沈振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08-5013
在分析宁夏中北部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退化演变的基础上,首先论述了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措施综合治理风沙区沙化土地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然后具体研究了纸浆废液开发及固沙绿化技术在防沙治沙中的应用,分析了基于"造纸废泥"利用的循环经济型治沙造林模式、风沙区优良树种的引种筛选及抗逆性评价、风沙区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旨在为风沙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程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1996年甘肃省沙漠化土地普查资料,对河西地区20个县(市、区)的土地荒漠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5年,属于轻度荒漠化的有山丹县、张掖市、肃南县、永昌县、景泰县和玉门市。属于中度荒漠化的有阿克塞县、肃北县、安西县、金昌市、酒泉市、金塔县、嘉峪关市、高台县、临泽县和民乐县。属于严重荒漠化的有敦煌市。高台县在1990年以前为严重荒漠化县。属于极严重荒漠化的有武威市、民勤县和古浪县。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河西地区除少数县(市、区)的荒漠化程度较轻外,大多数为中度,严重或极严重荒漠化区域,说明全区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9.
摘要:通过共和盆地塔拉滩沙漠化土地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分析探讨了沙漠化治理的新途径。结果表明,青杨沙地深栽造林有利于保墒和促进苗木根系的恢复和再生,且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沙质荒漠化趋势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理论GM(1.1)模型,对河西走廊沙质荒漠化现状及发展趋 势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选用1949年为基准年(即取整个时间段变化率)采用非线性回归模 型与采用GM(1.1)模型预测沙漠化趋势时具有相似的精度,其预测的沙漠化总面积2005年为55 540.7 km2与 55 548.7 km2,2010年为 57 415,2 km2与 57 398.8 km’;河西走廊荒漠化面积年平均增 长率达 0.37%,说明该区域荒漠化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