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温室辣椒种植中采用起垄栽培模式,在垄面东、西沿种植辣椒,垄面南、北沿种植西瓜,垄面中间种植哈密瓜.这种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温室的立体空间,提高了温室光热资源的利用率,是典型的早春茬温室蔬菜生产高效增产模式,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鄯善县温室甜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这两年的种植经验,总结出一套温室甜瓜早春高效栽培技术。1施肥起垄定植前,一般施入腐熟有机肥5t/666.7m2左右、磷酸二铵30kg/666.7m2、多菌灵2kg/666.7m2。深翻后起垄,沟宽60cm,垄宽90cm。定植前,全垄和沟均用地膜覆盖,选择宽1.4m的地膜,防止垄面和沟面水分蒸发造成棚内湿度过高。定植前10~15天拉放棉被进行高温闷棚,提升地温。2定植当10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定植,一般宜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垄距对温室番茄生理生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最佳的垄距提供参考。【方法】以"普罗旺斯"番茄为材料,设置4个垄距处理,分别为1.1 (对照CK),1.3,1.5和2.0 m,对应垄宽+沟宽分别为80 cm+30 cm,80 cm+50 cm,80 cm+70 cm,80 cm+120 cm。测定并比较不同栽培垄距处理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产量、品质及温室主要生态因子指标,筛选温室番茄的最佳栽培垄距。【结果】随栽培垄距的增大,番茄地上部生长指标、根系生长指标、光合效率、产量和品质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番茄冠层气温、温室地温和CO_2浓度呈上升趋势,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垄距1.5 m(即垄宽+沟宽为80 cm+70 cm)处理番茄生长势和产量、品质均最佳,产量为90 119.92 kg/hm~2,较对照(CK)提高16.87%;糖酸比为7.2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6.47 g/kg,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65.97和3.39 mg/kg,较对照(CK)分别提高54.91%,25.18%,28.12%和7.10%。【结论】适当加宽栽培垄距可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1.5 m(垄宽+沟宽80 cm+70 cm)为温室番茄最适宜的栽培垄距。  相似文献   

4.
对花生缩垄增密,大垄三行,花生与玉米间作三个新的种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新的种植模式均比传统种植模式增产增效,缩垄增密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305.1 kg比对照增产39.15%,增效487.9元;大垄三行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293.95 kg比对照增产35.14%,增收415.7元;花生与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224.75 kg比对照增产3.14%,玉米产量为244.8kg,增效435.7元。大面积应用也证明三种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索适合沾益县万寿菊的最佳种植密度和种植规格,进行了万寿菊不同种植规格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垄宽1.5 m的万寿菊产量与产值较高,分别比垄宽1.3 m种植规格的万寿菊增产7.6%、增收13.3%,且株距为0.55 m和0.65 m的移栽规格便于采摘,有效花朵数较多,平均单朵重较高,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玉米适宜的种植方式,以玉米新品系庆301为试验材料,在1m宽垄上种植2行,设4个种植密度,每个密度采用4种行间种植方式,研究密度和种植方式对试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植方式下,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产量在7.5万株·hm-2时最高;在相同的种植密度下,垄上双行行间距35cm垄距65cm的种植方式最好。最佳的宽垄增行种植模式是密度7.5万株·hm-2、垄上双苗带间距35cm垄距65cm,最高产量1.22万kg·hm-2。  相似文献   

7.
橡胶种植业是我国热带地区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为提高橡胶园单位面积产能和效益,充分利用橡胶园行间资源,促进广大胶农管理经营橡胶园效益增长.总结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和整理文献资料,制定了橡胶复合生姜栽培技术规程,规定了橡胶复合生姜栽培有关的术语、定义、橡胶林适宜复合生姜地的选择、生姜种植前的机械化整地和起垄、姜种消毒和催芽、生...  相似文献   

8.
一、番茄、茄子一年两茬种植模式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镇尹序山所建温室,长60m,跨度9m,面积540m2,种植秋延迟番茄和早春茄子。1998年两茬共收入6926元。(一)栽培技术要点1.秋延迟番茄栽培(1)品种选用选用中早熟抗病品种,如美国大红或毛粉802。(2)适期播种,培育壮苗以7月底到8月初播种,9月中旬定植为宜。(3)整地、施肥、定植定植前,每667m2施腐熟圈肥5000kg,磷酸二铵25kg,尿素10kg,钾肥10kg,深翻整平做畦。起垄栽培,高垄宽70~80cm,每垄栽2行,每667m23500~4000株。(4)栽培管理苗期管理。秋延迟番茄采用营养钵育苗。苗期重点防治病毒病,同…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在灌溉区沟垄集雨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设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沟垄集雨种植(R)和传统平作(F)2种种植方式,每种种植方式下设置0 m3/hm~2(N)、400m3/hm~2(L)、1 200m3/hm~2(M)和2 000m3/hm~2(H)4种灌水量。结果表明:同一灌溉量下沟垄集雨种植0~10cm土层的土壤温度在小麦生长前期较平作高,同时沟垄集雨种植模式0~100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在拔节期、开花期较平作种植高,其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作用。各处理的总耗水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表现为RHFHRMFMRLFLRNFN。沟垄集雨种植能促进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小麦全生育季不灌溉、灌溉量为400、1 200和2 000m~3/hm~2的情况下,沟垄集雨种植处理产量分别较平作相同灌溉量处理高41.52%、70.00%、27.54%和14.35%。同时在8个处理中RM、RL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因此,通过发挥沟垄集雨种植蓄水保墒以及改善水分分配的作用能够在灌溉农区小麦生产上达到节水增产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温室精确控温控湿技术、地膜保温控湿技术、大棚控温技术、遮阳网降温技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精耕培土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实施,平均亩产鲜姜8 000 kg,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可观。笔者对生姜春提早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生姜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山西省祁县牛家堡村农民采用西瓜、红薯立体间作套种种植模式,通过精耕细作、精心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每667m2土地产西瓜2 800kg,收入3 360元,产红薯2 200kg,收入3 520元,年总收入达6 880元。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种植模式以1.4m为一带,起垄种植,垄沟宽70cm,垄背宽70cm。垄沟内种植西瓜1行,株距50cm,667m2留苗1 000株左右。垄背上种植红薯1行,株距24cm,667m2  相似文献   

12.
粉垄栽培水稻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垄是一种新的农耕方法,经过连续3造的水稻种植试验表明,粉垄栽培水稻的生产成本稍高于传统种植,但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稻谷的产量,产量增加454~1 973 kg/hm2,增幅达7.97%~23.86%.粉垄栽培水稻模式中粉垄当造、粉垄后免耕栽培第2造、粉垄后轻耕栽培第3造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29、1:1.74、1:1.88,产出比对照分别多0.20、0.15、0.14.粉垄栽培可以大幅度提高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净利润比对照多1 272~3 869元/hm2,增幅达18.79%~79.51%.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甘薯产量,同时为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选取甘薯栽培技术中的移栽时间、种植密度、起垄宽度、起垄高度4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指标影响的主次依次为移栽时间、种植密度、起垄宽度、起垄高度;各组合中以第5组合(5月20日移栽,种植密度300株/67 m2,起垄宽度70 cm,起垄高度40 cm)的产量最高.从试验结果来看,适时早插,起垄适当,合理施肥是提高甘薯产量的重要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乐都区的具体情况,在高海拔地区采用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与露地常规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结果表明:乐都区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种植,宜采用覆膜起垄的种植方式,它比露地常规种植方式播种的出苗早10d,折合667m2的产量高出1423kz,覆膜起垄种植比露地常规种植增产幅度达55.16%。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在全膜双垄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m2产量表现最好,为685.9kg/667m2;其次,种植密度为4000株/667m2产量为597.5kg/667m2;种植密度为2500株/667m2和3000株/667m2表现欠佳。  相似文献   

16.
生姜引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安县2005年开始引进生姜种植,2007年生姜种植面积达到约67 hm2,平均产量1 750 kg/667m2,产值10 500元/667m2,纯收入4 500元/667m2,经过几年的种植总结了适于我地区栽培的品种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花生大垄双行覆膜单粒播种,种植密度25 000株/1 000m2,比大垄双行覆膜双粒播种减少种植密度约5 000株/1 000m2。花生大垄双行覆膜单株,调整了密度,改善了田间生态环境,植株生长健壮,充分发挥了单株的生产潜力。花生大垄双行覆膜单粒播种荚果产量达493.13 kg/1 000m2,比对照增产7.5%,可节约种子用量8.5 kg/1 000m2。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集成、推广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设置麦垄套种、麦后平地栽培、麦后起垄种植、麦后起垄地膜覆盖种植4个试验处理。试验表明,麦后起垄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最好,4个处理的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麦后起垄地膜覆盖种植、麦垄套种、麦后起垄种植、麦后平地栽培。  相似文献   

19.
1选地、整地与施肥选择pH值5.5~6.8,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栽培为宜。茼蒿为速生、浅根系植物,不必深耕,一般翻10~15cm即可。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30t,按65cm宽起垄或按1.0~1.2m宽做畦。2播种露地种植或保护地种植均可。露地种植5月上旬播种,采取垄上直播,在垄台上开一平沟,尽量增大  相似文献   

20.
生姜在我县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区域广泛,产品品质优良,我县的老集生姜也获得了国家的地理标志商品认证。为保持我县生姜品质的稳定性,本文从生姜种植的特殊性入手,分析生姜种植中对土壤与肥料的需求规律,提出生姜种植中的施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