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连翘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提取连翘苷得率的影响,确定了甲醇提取法提取连翘苷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连翘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因素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2C2。即,提取条件在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20,提取次数为3次的条件下得率最高为1.21%。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选板蓝根中表告依春水溶液提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以表告依春含量为评价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和提取次数四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顺序为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浸泡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20倍量的水,浸泡60 min,提取60 min,提取1次。该提取工艺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板蓝根中表告依春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竹叶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了10个竹叶品种的黄酮含量和风味差异,并采用热水提取和乙醇提取两种方法,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斑竹、慈竹和紫竹黄酮含量较高,筱竹和麻竹风味较佳。正交试验提出最佳工艺参数,即热水提取的最佳工艺配比是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80℃、料液比例20倍;乙醇提取法的黄酮浸出量明显高于水提法,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配比是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20min、料液比例20倍。  相似文献   

4.
三种葛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比较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葛根总黄酮的三种提取工艺进行了比较及优化。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1h,提取温度80℃,最佳提取率为62.8%。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20min,超声温度60℃,最佳提取率为56.1%。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微波处理时间40 s(3次),中高火处理,最佳提取率为85.7%。微波辅助提取的效果最好,具有快速、节能、提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辣椒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辣椒红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辣椒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料液比(g/mL)为1∶15,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 h,提取2次。[结论]采用该工艺提取的辣椒红色素色价为89.97,得率为1.94%。该研究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黄花草木樨叶中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以黄花草木樨中总皂苷的含量为标准,采用超声提取工艺,用正交实验设计对黄花草木樨总皂苷提取工艺中的温度、溶剂、提取时间、料质比4个因素进行筛选,选定最佳工艺条件。黄花草木樨总皂苷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料液比1∶25、提取时间45min、提取温度70℃。所选工艺方法简单、稳定,提取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海巴戟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海巴戟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以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得率作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试验设计的四因素中,提取时间对结果有极显著的影响,乙醇浓度对结果有显著的影响,提取温度和乙醇用量对结果影响不显著.海巴戟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60~65℃,乙醇用量1:20(g/mL),按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海巴戟果实中的总黄酮,得率可达2.936%.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红景天苷纤维素酶解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红景天进行了提取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法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以pH5.4的溶液为溶剂、纤维素酶添加比例2%、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10 min。  相似文献   

9.
回流提取川楝子中川楝素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化川楝子中川楝素溶剂回流提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以川楝素含量作为指标,考察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川楝素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溶剂回流法的最佳条件:以甲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0 h,提取次数为2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川楝素提取率达1.344 9 mg/g。[结论]该工艺简单、稳定、可行,为川楝素的提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洪阳  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289-3291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法提取川楝子中的川楝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乙醇为提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浸泡时间、提取压力和提取时间等参数对川楝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为45℃、压力为30 MPa、时间为4 h、原料粒径为24目,夹带剂为浓度75%乙醇;在此条件下,川楝素的提取率为0.522%。[结论]该方法筛选出了川楝子中的川楝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川楝子的提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化学浸提法提取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合理利用养麦壳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化学浸提法对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提取,探讨料液比、碱解时间、碱解温度和NaOH浓度对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NaOH浓度对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碱解温度和碱解时间,料液比影响最小;化学浸提法提取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0∶15.5,碱解时间60 min,碱解温度45℃,NaOH浓度4%.从荞麦壳中提取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300.25g/g,膨胀力5.57 mL/g,色泽为焦黄色,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结论]化学浸提法能有效提取出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且方法简单、可控、耗时短,适用于工厂化大规模生产,但必须控制好NaOH浓度.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饼干、芝麻薄脆为例,探讨了不同苦荞烘烤保健食品的生产工艺,技术及配方。结果表明:由于苦荞粉烘焙性能较差,适合添加于含油糖较多的烘烤类食品。适合于糖尿病等患者食用的苏打饼干等低糖食品则添加量不宜超过20%,否则,饼干僵硬,适口性差。  相似文献   

13.
荞麦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荞麦不同部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异,更好地开发荞麦的保健功能。[方法]分别考察荞麦皮、荞麦粉和荞麦粒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结果]三者乙醇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得率最高的为荞麦皮,最小的为荞麦粉,荞麦粒介于两者之间;三者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很好的清除效果,且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50%的样品浓度比较,荞麦皮浓度最低,荞麦粉最高,荞麦粒浓度介于两者之间。[结论]荞麦中黄酮类化合物是荞麦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作用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4.
王灼琛  程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72-74,179
[目的]研究压热法制备苦荞抗性淀粉的最优工艺。[方法]采用压热法制备苦荞淀粉,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分析,研究淀粉浆pH、淀粉浆浓度、压热时间、压热温度4个因素对苦荞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压热法制备苦荞抗性淀粉的最优工艺条件:淀粉浆pH 7、淀粉浆浓度60%、压热时间60 min、压热温度110℃,在此条件下的抗性淀粉得率为14.21%。此外,在制备抗性淀粉的同时,有效地提取分离了苦荞黄酮,提取率达到93.50%。[结论]该研究可为苦荞淀粉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荞麦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提取荞麦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在标准液的制备及标准曲线的制作基础上,选用4个试验因素(浸提温度、乙醇浓度、浸提时间及乙醇用量)进行3水平正交试验优选,确定提取荞麦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4种因素对荞麦粉中总黄酮提取结果影响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倍体积的75%乙醇溶液在65℃下浸提4 h。在此工艺条件下,荞麦总黄酮得率平均为2.91%。荞麦总黄酮的加样回收率为97.41%,RSD为0.847 2%,其吸光度在1 h内稳定,操作过程不影响测定结果。[结论]该试验优选的提取工艺结果重复性好,回收率高,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6.
微波提取苦荞籽粒总黄酮最佳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苦荞籽粒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研究了微波功率、乙醇浓度、固液比、萃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萃取苦荞籽粒黄酮,微波功率、乙醇浓度、固液比、萃取时间对总黄酮含量都有影响,次序为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固液比>萃取时间.微波提取苦荞麦黄酮的较优组合为:微波功率360 W、乙醇浓度60%、固液比1:60、萃取时间4 min.  相似文献   

17.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total flavonoid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50% ethanolic extracts from raw and cooked buckwheat flour from southwest of China were determined. The heat treatment used to gelatinize the flour starch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otal flavonoids in the extract from 83.52 to 67.36 mg 100 g-1 of dry matter in the raw and cooked flour, respectively.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the extracts was evaluated using autooxidation in a β-carotene-linoleate model system (AA or AAC),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ssay (IP) and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 assay. Values for raw buckwheat flour extract were 97.84, 874.31, 76.45 and 94.92% for AA, AAC, ORAC and IP, respectively, while values in cooked buckwheat flour were 86.14, 842.88, 63.93 and 94.74% for AA, AAC, ORAC and IP, respectively. Values before cooked and raw buckwheat flour extrac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for AA, AAC, and ORAC.  相似文献   

18.
康卫氏皿扩散法测定荞麦粉的水分活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01-2902,2905
[目的]测定不同粒度荞麦粉的水分活度,为荞麦粉这种食品原料的储存和加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运用康卫氏皿扩散法测定荞麦粉的水分活度。[结果]用氯化镁、碳酸钾、氯化钠、氯化钾4种盐的饱和溶液构成的四元体系,试验数据标准偏差较小,精密度高。荞麦粉的水分活度会随着粒度的变小逐渐增大,但增大幅度较小。[结论]在25℃,经过2 h的水分交换平衡,测定出粒度为80、100、120目的荞麦粉的水分活度分别为0.585、0.599和0.608。  相似文献   

19.
荞麦粉工艺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荞麦粉工艺特性结果表明 ,荞麦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有影响。添加荞麦粉会使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缩短 ,弱化度增大 ,评价值降低 ,拉伸性能下降。荞麦粉用量不超过 2 0 %时 ,混粉面包仍表现出良好的食用性能和商品价值。荞麦芯粉的加工性能优于荞麦全粉  相似文献   

20.
荞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速冻荞面生产的工艺条件,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荞面与白面的比例为7:3,水的用量为40%,食盐的用量为1.5%,沙蒿胶的用量为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