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意境是诗歌的重要审美范畴,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说:“敌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象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此,严羽虽未直接提出“意境”二字,但已初露端倪。意是诗人心中所要表达之情思,境乃是诗人借以表达情思的外物,只有意与境完美结合,才能够产生最美的诗歌。在此,严羽认为“音”、“色”、“月”、“象”,皆为境,而何以更好的表达境便是要靠诗人的艺术才能。而最为高超的技艺便是创造出“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淳美诗境。  相似文献   

2.
受老庄思想崇尚自然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文显出“真”、“朴”的风格。他在文章中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反对创作的形式主义,所以他的文章“词淡意浓”,与元嘉以来文学的“铺锦列绣”的形式主义潮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是我国股市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一个“契约安排”。从法理上来看,这个契约安排是一个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不可谈判型契约”或者“附和型契约”,是契约双方由于地位不平等而致的产物。处于弱势地位的流通股股东只能对处于强势地位的非流通股股东已经单方面决定的“不可谈判型契约”进行“附和”要么接受,要么走开,而没有进行谈判,改变契约的可能性,也就是。这种契约具有明显的“不可谈判型”。  相似文献   

4.
方东树把文、理、义作为诗文鉴赏的审美对象,并构建三者审美标准,不仅有整体上的体悟之论,更有具体而微的审美范式阐释,突破传统诗歌鉴赏的模糊性;以“通其辞”“通其意”为视角,构建“局部—整体—局部—整体”交互往复的鉴赏途径,深入到事理、文理、心理三者的赏析,此其对“通其辞,通其意”的创新;把“知人论世”作为诗文鉴赏的基本原则,不仅考量诗歌的社会功用,又考察诗人作品的时代色彩,扩大了“知人论世”的功用。这些鉴赏理论不仅有桐城派师承因素,更有汉宋兼容的学术文化背景;构筑了桐城诗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批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千里送鹅毛     
许淦 《新农村》2006,(12):32-32
宋代文人墨客们的诗文里常出现“千里送鹅毛”这句成语。如欧阳修有“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苏门六学士之首的黄庭坚有“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等。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全生”哲学影响到庄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传播思想方面也不例外。庄子是一个媒介技术的悲观论者,他认识到了媒介功能的局限性,并提出超越媒介的设想。庄子的思想曾被西方传播学大家麦克卢汉借鉴,但两人的传播观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7.
单纯从学理上去阐述“道术”与“方术”的内涵,会与《庄子?天下》文本产生诸多的矛盾冲突,其实“道术”与“方术”主要是学术分期的概念,《庄子?天下》作者根据他所接触的古代文献和思想史材料总结提出了这一创造性见解,而且在这一学术分期的背后实际上对应着思想史的真实的历史运动过程,因此,这一学术分期的提出并不是《庄子?天下》作者的凭空杜撰。《庄子?天下》实乃我国先秦学术史上当之无愧的一篇极重要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展技术美学,需要培养具有较高审美素质的劳动者.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将审美教育物化到产品生产中去.将会产生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组成部分.心理学观点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三部,“知”——指认识能力;“意”——指意志力;“情”——指审美能力.对于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来说,这三种心理机能都是不可少的、缺少一部分,其他部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学通报》2010,(13):65-65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应编排序号,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  相似文献   

10.
庄子是中国首位提出“圣人无情”的思想家,目的是为了消除多情引起的烦恼,以利于养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庄子却是一位多情之人;事实上,为了消除多情烦恼而提倡“无情”的庄子,终其一生也没有做到无情,他一直纠结于现实的多情生活与理想的无情境界之间。  相似文献   

11.
《庄子》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为先秦大哲学家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其文章不但文笔精美 ,语言流畅 ,富于哲理和诗意 ,而且包含有大量的养生资料。这些养生思想 ,对后世的养生、气功和内家拳术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庄子》的养生哲学主要体现在它的“内圣”之道中。“内圣”之道又包括“养生”、“逝世”和“德充”等内容。庄子认为 ,“养生”贵“顺” ,也就是说“安时而处顺”(《养生主》) ;“逝世”贵“虚” ,所谓“虚己而逝世”(《山水》) ;“德充”贵“忘”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德充符》)即是。三者相互联系 ,而“养生”则是“内…  相似文献   

12.
庄子生命哲学的核心是“忘世”思想,这在其对人类生命存在进行现世性与彼岸性的双重思辨中得以构建。庄子企望超越生命存在的现世性局限,获得自我的精神解脱、超越,实现生命存在的彼岸性追求。因此,庄子的生命哲学并非“出世”、“厌世”或“游世”等看法,而是体现出浓厚诗化意味的“忘世”思想。  相似文献   

13.
《安徽农学通报》2011,(5):59-59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应编排序号,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  相似文献   

14.
二程虽出入老、释,却辟佛而较不辟老。二程的形上学、心性修养工夫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启发,吸收了不少道家所提出的哲学性问题、概念范畴、思辨方法,转化成儒家思想而创造出其理学思想的新面貌。例如:二程常说的“天理”一辞源出于《庄子》,庄子视“天理”为事物存在和活动所依循的内在理律、自然之理,二程更进一步地转折成人性所天赋的道德原理,建构出仁爱的道德形上学,程明道“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论述,显然受庄子“道通为一”、“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命题所启发。程伊川“物物皆有理”的形上思想受庄子“万物殊理”的启发。然而,二程也有和道家不同处,例如庄子教人安时处顺来安命,程伊川认为义命或德命优位于自然的运命,二程以道德人格之培义为教育目标,与道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写文章,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仍然有规律可循。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章的形成都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观察和熟悉客观事物,收集和积累材料的过程;二是分析客观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思维过程;三是运用恰当的形式和语言加以表达的过程。西晋的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畜不逮意。”“物”就是客观事物,“意”,就是思维,“言”就是语言表达。陆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思维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语言确切地表达思想。总之,物一意一言是写文章的一个总过程,学生的作文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安徽农学通报》2010,(17):224-224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应编排序号,  相似文献   

17.
语言特殊性通常被看做不可译,它虽给翻译带来不少障碍,但带有语言特殊性的源语言仍有不同程度的“可译度”。能影响翻译“可译度”的语言特殊性很多,本文只从两方面,即修辞如双关、回文和头韵和不同的字形特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张涛 《中国农资》2011,(30):5-7
寒地黑土,东北绝大部分地区的粮食种植仅为一年一季,相对于南方的一年两季甚至三四季而言,东北的春耕更是一场隆重的“仪式”。尤其在粮食安全“南粮北移”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已经不是简单的地方事务,而是上升为整个国家战略意义的特殊行动.成为一次只可成功不可失败的“战役”。  相似文献   

19.
<正>题记科学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前沿,越是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越是具有不可预测性。科学研究无捷径可走,必须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在历史给留下的“赶超”“跃进”余毒浸淫下,新世纪农业科研领域弥漫浮躁、浮夸风气,蓦然间“超级作物”满天飞。一位资深院士对所谓“超级作物”寓意深长的点评,“中国独创,世界无双”。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学通报》2011,(3):14-14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应编排序号,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