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垂直植被带不同生境步甲昆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探讨该地区步甲分布和物种多样性与生境的关系,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监测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境类型和海拔高度,设置亚高山草甸A(SMA)、亚高山草甸B(SMB)、针叶林A(CFA)、针叶林B(CFB)、针阔混交林(MBCF)、阔叶林缘(BLFE)、灌丛(DS)和荒漠半荒漠草地(DSDG)8个不同样地,于2015年5-8月利用巴氏罐诱法对8个不同样地的步甲科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共采集到步甲昆虫3 749只,隶属于12属24种,种类组成体现了荒漠半荒漠区系特点。个体数量最多的是直角通缘步甲和弗氏步甲,分别占总数量的39.11%和20.42%,为该区域的优势类群。直角通缘步甲在沿海拔梯度的各生境均有分布,弗氏步甲仅在油松林生境无分布。不同植被带步甲种类组成和优势类群差异较大,其中亚高山草甸和灌丛生境步甲物种数最多,各有17种,亚高山草甸步甲个体数量也最多;针叶林生境步甲物种数最少,仅有6种,个体数量也最少。步甲活动的高峰期为7-8月。各物种在各生境内的季节变化趋势与不同生境植被生长季节相关。灌丛生境的步甲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均最高,优势度最低;针叶林生境均匀度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较低。主成分分析显示,生境相近的样地步甲昆虫群落结构也相似,步甲群落分为三大类群,样地DS、BLFE和MBCF的步甲群落聚为一类,样地CFA和CFB的步甲昆虫群落聚为一类,样地SMA、SMB和DSDG的步甲群落聚为一类。【结论】垂直植被带生境差异性与步甲昆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密切相关,维持生境异质性是保护步甲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浙江大明山山核桃种植园昆虫种类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核桃种植园的害虫及天敌种类发生情况,采用马来氏网法、巴氏杯诱法和黄盘法等方法对浙江大明山山核桃种植园的植被情况和昆虫资源进行了调查和鉴定。共采集标本3 037个,分属9目,约150余种,数量最多的昆虫依次是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种类数最多的昆虫是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山核桃种植园A、B点的主要植被种类均有8种植物,其中,有5种相同。通过比较2地昆虫种类与数量可得出,不同植被类型的昆虫群落结构不同,植被类型对昆虫种类、数量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于2011年夏季对黄河首曲湿地中河曲马场、阿万仓、曼日玛3种典型生境下的夏季鸟类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详细调查,同时以样方法调查其植被数量及种类,以分析其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因素对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鸟类群落结构受其生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平河梁林区昆虫在各生境及植被类型中的分布状态,按照生境、植被类型对该林区昆虫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林区的2 004种昆虫在菌物、水域、地衣、土壤与腐食、植物生境生态位中的种类数分别为15、31、40、253、1335种,该5类生境所容纳的昆虫种类的数量结构分别为0.75、1.55、2.00、12.62、66.58;在草本、针叶、灌木、阔叶乔木林中,分别为506、106、552、644种,该4类植被中的昆虫数量结构分别为37.90、7.94、41.35和48.2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应龙山森林公园昆虫多样性及生境情况,为保护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主法]于2020年4—9月,采用样线法、黄盘法、网捕法在应龙山森林公园进行昆虫采集,按生境类型对采集到的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结果]共记录昆虫11目43科82属88种,共3593只,优势种25种,其中采集到的鞘翅目种类最多,占29.39%,包括4种生境:林缘、灌丛、草甸、湿地,不同生境的昆虫个体数量为灌丛>草甸>林缘>湿地,且昆虫对于不同生境有相应的选择倾向,人为干扰较少的生境中昆虫种类丰富,昆虫多样性高且群落稳定性好.[结论]应龙山的昆虫多样性保护应首先倾向于对湿地、林缘区域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校园昆虫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台州学院椒江校区校园内4种生境(1-3区:高人为干扰、高植物盖度,4-6区:高人为干扰、低植物盖度,7-9区:低人为干扰、低植物盖度,10-12区:低人为干扰、高植物盖度)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了昆虫14 972头,隶属于9目121科277种,其中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昆虫为校园昆虫的优势类群。不同环境中,低人为干扰、高植物盖度的样地昆虫多样性最高,高人为干扰、低植物盖度最低,4种生境的昆虫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6、0.80、1.41、1.49,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9.4、22.0、27.5、22.5。不同生境中昆虫种类和数量受植被盖度、人为干扰的影响最大,通过影响校园昆虫的生活环境,进而影响校园昆虫群落组成和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利用网捕法、灯诱法等方法采集阿勒锦岛国家湿地公园草甸、灌丛、林地3种生境的昆虫样本,分析其昆虫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的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集昆虫经鉴定隶属于9目74科209种,昆虫群落组成丰富,优势类群为鳞翅目、鞘翅目.其昆虫物种数、个体数量的变化均受时间的影响,各生境昆虫物种个体数量在6—8月达到最高.草甸生境香浓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在7月最高,均匀度指数变化较为稳定.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植物生物量、盖度与昆虫群落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采自新疆地区的萤叶甲亚科昆虫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用多样性测度方法.[结果](1)采集萤叶甲亚科昆虫标本2 938号,分隶于6属16种(含3亚种),北疆地区种类和数量最多,而南疆地区种类和数量最少;(2)在5个生境中,多样性指数林间草地最高,杨柳林最低;物种丰富度指数亚高山草甸最高,杨柳林最低;均匀度指数杨柳林最高,农田最低;(3)北疆地区近30a萤叶甲亚科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显著.[结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植被发育较好的地区,种类和数量较丰富,可用于监测萤叶甲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田间调查于 1995年 9月至 1997年 3月在福州市西郊的 2个不同地点进行 .分别用 Shannon- Wiener的平均信息量 ( H)、Hurlbert的种间相遇机率 ( PIE)及 Pielou的均匀性指数 ( E)测定菜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性。结果表明 :在福州市郊区十字花科菜田植食性的昆虫种类中 ,优势种占 13.51% ,随从种占 35.14 ,偶栖种占 51.35% ;在肉食性的昆虫种类中 ,优势种占 2 0 .83% ,随从种占 33.33% ,偶栖种占 4 5.83% .野生白菜田的昆虫丰富度最高 ,而中国白菜田的昆虫丰富度最低 .秋冬季节菜田的昆虫种类比春夏季节的昆虫种类更丰富 .从 H、PIE和 E3个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 ,群落多样性及均匀性的时空动态主要取决于群落的物种数量及每个物种的个体分布形式 .菜田昆虫群落的研究有利于分析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种群动态 ,探讨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潜能 ,制定优先采用生境调节和无公害技术的害虫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荒漠草原不同生境中琵甲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分析其与土壤及植被等环境因子的关系,2010年3-10月利用巴氏罐诱法采集盐池四墩子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荒漠草原样带的琵甲属昆虫,并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 (CCA)研究昆虫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共采集8种琵甲,标本计3 436。其中弯齿琵甲(Blaps femoralis)的个体数量占总数的91.33%,为该地区琵甲属的优势种。CCA排序结果说明,排序能较好地反映物种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琵甲属昆虫群落的分布能正确表达环境因子的变化,植物群落多样性、植被密度、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物量对琵甲属昆虫群落的分布影响较大;弯齿琵甲和异距琵甲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土壤含水量及植物生物量都呈正相关;边粒琵甲、皱纹琵甲和异形琵甲与植被密度呈正相关;扁长琵甲和达氏琵甲与植物生物量呈正相关;戈壁琵甲与植被密度和土壤含水量相关性较好,与植物生物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黄河小浪底库区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小浪底库区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的小气候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植被恢复时间增加,太阳辐射、土壤温度、气温及其变动幅度逐渐减小,大气相对湿度逐渐升高;随着恢复演替阶段的上升,群落小气候逐渐得到改善;对不同恢复阶段小气候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大多数裸地气象要素与各恢复阶段群落气象要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以气温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鸟类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于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样线或样方法对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3种绿地体系中21个样地内鸟类群落、节肢动物种类多样性与绿地植被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1种、节肢动物278种、植物269种. 通过对不同绿地体系内鸟类群落与节肢动物种类多样性、植被结构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城市绿地植被与节肢动物群落对城市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鸟类种类及其多样性与栖息地多样性、植物种类、绿化面积或绿化宽度以及节肢动物种类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鸟类密度与公园水域面积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由于植被组成、绿化面积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功能的绿地体系内鸟类群落与栖息地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西藏林芝不同植被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水平,采用陷阱法对西藏农牧学院农场3种不同植物(油菜、杨柳、青稞)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群结构进行研究。共捕获节肢动物1221头,隶属6纲11目28科。3种不同植被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油菜、杨柳和青稞的优势种群同为鞘翅目步甲科,但数量分布有所不同,青稞地群落明显高于油菜、杨柳地。通过3种种植地多样性特征指数、功能群分布及相似性比较可知:杨柳地4项指数均高于油菜地和青稞地;3种种植地均是杂食性群落占比最大、寄生性群落占比最少;不同植被下种植地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相似性有差异。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在不同植被间存在显著差异,植被变化和人为干扰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条件的制约,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过程,逐步发育形成了广泛分布的低覆盖度植被,这些低覆盖度植被类型中存在大量的天然乔木疏林或稀疏灌丛,地表处于半流动状态,而配置成行带式后,能够完全固定流沙,并且不同配置模式下行带式固沙林土壤与植被自然恢复程度不同.因此,通过对不同带宽的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对土壤及植被修复的影响研究,揭示了不同带宽行带式固沙林带间土壤因子与植被因子的变化过程,从而阐明行带式固沙林对带间植被自然恢复和土壤发育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行带式杨树固沙林能够明显的促进带间土壤与植被修复;带间距离的宽窄影响植被恢复及土壤发育效果;宽带间距固沙林带间植被多样性指数高,地上生物量大,根系生物量,总长度及表面积均高,土壤水分养分条件好,微生物数量大植物残体分解快,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模糊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不同带间距行带式固沙林土壤植被恢复程度不同,宽带间距20m的恢复效果>带间距15m>带间距10m.行带式固沙林通过带间宽度的变化可以调节植被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窄带间距固沙林土壤与植被的相互作用则由于造林密度大而受到抑制.宽带间距可以明显加快土壤及植被修复的速度,进而缩短土壤及植被修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刘菊梅  司万童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2083-2086
[目的]调查研究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草场植被群落结构间的相互关系,为草原草场保护和鼠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寒草甸区为研究对象,对当地不同鼠兔种群密度区的植被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包括毒杂草/牧草比例、植被物种丰富度、生物量、盖度、物种多样性等.[结果]植被生物量和盖度与鼠兔种群密度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1933和0.1919,线性方程分别为:y=12.686+0.216x和y=1.130+0.270x.高生物量和盖度的草场植被群落结构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增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适当的鼠兔种群密度对保持草场植被生物多样性和降低毒杂草比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结论]鼠害并不能直接导致草场退化和荒漠化,只是在过度放牧的草地上加剧了草场的退化速度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鼠兔种群密度进行实时监控,采取轮牧等方式适当控制放牧密度,是保护草原草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塔里木河下游人工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了重建后植物群落的群落特征,分析了重建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建后物种数增加了8种,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盖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生态优势度指数SN有所下降,意味着重建区内物种多样性、群落的均匀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重建已达到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刘鲁光    朱兆棋    陈曦    刘守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2):75-82
为探明震后滑坡体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种间关系的变化,基于2009-2018年对谢家店滑坡体植被恢复状况的持续监测数据,采用方差比率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从群落整体的关联状况及群落各垂直层次内主要物种间的关联状况两方面对滑坡体植被恢复的草本群落、灌草群落、乔灌草群落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种间关联动态进行研究。方差比率的检验结果表明,除灌草群落阶段群落整体关联情况为不显著的负关联外,其他各阶段均为不显著的正联结,且随恢复时间的增加群落正关联程度整体呈上升的趋势。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草本层物种在灌草阶段,主要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之比小于1,其他各恢复阶段正负联结种对之比均大于1,正联结种对比例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负联结种对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灌木层主要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之比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趋于缓和,说明灌木还处于演替的不稳定阶段;乔木层物种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正联结种对比例呈上升趋势,负联结种对比例呈下降趋势。方差比率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结果均表明,群落多数物种间还未达到显著相关,各物种相对独立。总的来说,震后滑坡体的植被恢复状况较好,群落物种间正联结程度不断增强,群落结构不断完善,物种逐渐趋于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紫茎泽兰生物入侵的遥感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以ASTER影像数据为主信息源,结合西昌市紫茎泽兰样地调查,提取3种植被指数分别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垂直植被指数P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通过与紫茎泽兰表征因子盖度、高度和生物量进行相关分析,筛选敏感植被指数。在紫茎泽兰单个表征因子回归分析基础上,建立敏感植被指数与重要值的回归模型。[结果]3种植被指数中,NDVI最能反映紫茎泽兰表征因子的变化信息。NDVI与紫茎泽兰表征因子及IV显著正相关,对IV的复相关系数(R2=0.72)大于单个表征因子。基于NDVI与紫茎泽兰IV的线性模型模拟误差较小。[结论]利用NDVI与IV的线性模型对研究区紫茎泽兰入侵进行监测是较为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波动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波动是植被动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波动特征较南方森林群落波动存在较大差异.该文在生态学、统计学的基础上,结合草地植被特征,对草地植被波动及波动率进行定义,并首次组建了草地植被波动测度公式,同时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波动系数.在波动率公式构建的基础上,以宁夏盐池县为例,研究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数量波动及波动率.结果表明,盐池县2002—2006年草地植被波动率正向波动2003年最大,为0.685,是近年来植被生长状况最好的一年;负向波动以2005年的-1.098的绝对值最大,表明2005年是近年来植被生长状况最差的一年.   相似文献   

20.
甘肃民勤西沙窝属阿拉善地块南缘凹陷带,自然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组成以灌木、小灌木为主的荒漠植被,该荒漠植被可以分为4个植被型,10个群系组,19个群系。植物群落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都很显著。苦豆子+芦苇群落,胡杨林和盐爪爪+红砂群落,植物体吸收营养元素量和土壤肥力呈强反相关,r=-0.9986,y=5.376-0.785x;白刺群落、红柳群落和沙蒿+沙米群落的土壤母质都是流沙,植物体吸收营养元素量和土壤肥力呈强正相关,r=0.7556,y=1.0706+0.7059x,白刺对氮素的吸收量,土壤中累积的全氮量,0~30厘米土层氮元素矿化率以及磷、钙、钾、镁元素分别较红砂、沙蒿要高0.63~2.7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