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明确超级新品种稻‘松粳15’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探讨其高产机理,采用田间小区常规种植,通过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了‘松粳15’着粒密度、穗长、一次枝梗特性、二次枝梗特性等穗部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每穗颖花数(r=0.9887**)、着粒密度(r=0.9768**)、一次枝梗数(r=0.8047**)、一次枝梗粒数(r=0.9338**)、二次枝梗数(r=0.7295**)、二次枝梗粒数(r=0.8606**)与‘松粳15’的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t=2.090,P= 0.041)和穗长(t=-1.223,P= 0.048)的偏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上述穗部性状对产量影响较大,提高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有利于增加每穗颖花数,同时还应注重穗长的选择培育大穗并控制结实率以进一步挖掘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栽插密度(行距)和施氮量对超级稻南粳44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可以增加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一、二次枝梗数,但穗长、着粒密度和二次枝梗数又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栽插行距对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枝梗数的影响不同.施氮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本试验条件下,南粳44以氮肥用量300 kg/hm2、栽插行距为26.7 cm时产量最高,达11848.2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挖掘籼粳亚种超级杂交稻"甬优12号"在浙江省诸暨市的良种优势,于2016年进行了"甬优12号"穗肥适宜施用时间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号"以穗肥在倒4叶露尖和倒2叶露尖分2次施用,用量各占穗肥总用量的50%为宜,可以使其生育期协调、苗情及穗粒结构合理、获得较高产量;穗肥推迟施用和一次性施用都不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超级稻的推广应用及超级稻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农科院提供的4个主推超级稻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各产量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结果]超级稻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结实率>粒长>二次枝梗数>粒宽>实粒数>千粒重>一次枝梗数>总粒数>穗长;在抽穗前后适当增施穗肥和粒肥,可提高结实率,在倒四叶至倒二叶时加强水肥管理,促进二次枝梗分化,可提高超级稻产量。[结论]结实率、粒长和二次枝梗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对提高超级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浙粳22’内稃突变体为材料,采用与野生型品种相比较的方法,研究内稃突变体水稻的农艺性状、稻米品质等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内稃突变体植株的株高、穗长与野生型植株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单穗重、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二次枝梗上则差异明显,约为野生型植株的一半左右。与对照‘浙粳22’相比,籽粒粒长相近,粒宽明显减小,‘浙粳22’长宽比只有内稃突变体的2/3。籽粒垩白率和垩白度较好,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对照相近。RVA谱特征值(最高粘度、热浆粘度、最终粘度、消碱值和回复值)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适合于华南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组合)直接用于生产,或作为育种材料间接利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2019年早季在广东省珠海市对5个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组合)‘华航48’、‘粳籼优0405’、‘粳籼优0505’、‘软华优1179’和‘软华优6100’进行了示范种植试验,考察了产量性状及其构成因素和外观品质性状,对照为优质稻‘美香占2号’。【结果】5个参试材料均属于大粒高产类型,单穴有效穗数均不到22,低于对照‘美香占2号’(24);单穗实粒数超过117粒、千粒质量大于20 g,均显著大于对照(对照分别为85.8粒和17.9 g);单穴粒质量大于47.3 g,比对照增产28%以上。5个参试材料外观品质性状均稍逊于对照,表现为粒长9.7 mm、粒宽2.5 mm、粒长/粒宽3.8、粒投影周长20.5 mm和粒投影面积16.8 mm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粒宽、粒投影面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粒长、粒长/粒宽、粒投影周长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证实了单穗实粒数与千粒质量的增产作用,也反映了外观品质与产量之间的矛盾。【结论】‘华航48’、‘软华优1179’和‘软华优6100’在华南地区早季表现优异,可直接推广应用;‘粳籼优0405’和‘粳籼优0505’适合于产量目标的生产,或作为高产优质育种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7.
籼粳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形成的播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播期对不同籼粳杂交稻穗粒数形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稻偏粳型中熟中粳甬优8号、偏籼型迟熟中粳甬优15号、中熟晚籼钱优2号和常规品种迟熟中粳浙粳88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特性及其与籼粳性成分的关系。【结果】籼粳杂交稻甬优8号及甬优15号每穗总颖花分化数均显著高于籼稻钱优2号和粳稻浙粳88;甬优品种的一次枝梗及颖花分化数显著高于籼、粳稻,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数以偏籼型品种甬优15号和钱优2号较高,而甬优8号二次颖花分化数与钱优2号的基本持平。随播期推迟,每穗总颖花分化数显著降低,尤为二次颖花分化数,而一次颖花分化数以适期播种最高。甬优8号和钱优2号总颖花分化数以早播显著高于适期播种和迟期播种,甬优15号则以适期播种最高,适期播种能显著提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15号的一次颖花现存数,主要体现在稻穗中上部与穗基部、顶部,这与其较高的一次枝梗分化能力有关。不同播期间,各类型品种稻穗不同部位一次枝梗上的二次枝梗分化数从穗基部到穗顶部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二次枝梗和颖花现存数、二次颖花分化数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甬优8号不同部位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和颖花现存数的早播优势主要体现在穗中上部位,钱优2号早播的优势为稻穗中下部,甬优15号适期播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穗顶部,而浙粳88迟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稻穗基部。相关分析表明,各类型品种粳性成分与稻穗总颖花分化数及一次、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数均呈极显著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2、0.9416、0.9004、0.8718和0.7988。【结论】与籼、粳稻相比,籼粳杂交稻具有较多的枝梗数和颖花数。推迟播期,降低每穗颖花分化数和二次枝梗分化数;早播有利于中熟品种颖花和二次枝梗的形成,而适期播种对迟熟品种的效应较好。不同播期下各类型品种粳性成分与稻穗枝梗和颖花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水稻群体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本文研究了水稻群体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对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冠层倒4叶至倒1叶叶长与每穗总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层各叶叶长与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的关系因品种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抽穗后冠层叶片的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与杂交籼稻和中籼品种的结实率、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粳品种的结实率、产量相关不显著;增加抽穗至成熟期叶片的净同化率,对促进杂交籼稻汕优63籽粒生长的作用较大,对中粳品种盐粳2号的作用较小;抽穗期顶3叶叶面积占冠层最大叶面积之比是衡量群体发展合理与否的一个指标,适当提高这个比值,有利于增加抽穗后干物质的积累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特征及穗部性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旨在探讨大穗型杂交粳稻库容构成特征及其穗部性状,探索其群体生产力增长途径。【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穗型杂交粳稻品种(A18/F7562、A2/F7563、A20/F7501、A5/F9249、A2/F7513、A20/F7503、甬优8号和甬优13号)和2个中等穗型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和武粳15)为材料,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特征、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部性状等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等穗型常规粳稻,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结实率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极显著低于中等穗型常规粳稻。随着每穗粒数的增加,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群体颖花量、库容量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先增后减,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不断增加,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一、二次枝梗数比值、一、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值和一次枝梗结实率不断降低,除产量、库容量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外其它与每穗粒数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每穗粒数的提高由中等穗型到偏大穗型,主要依靠一次枝梗的贡献,而由偏大穗型到大穗型以及特大穗型和超大穗型,则主要依靠二次枝梗的贡献。在满足一定穗数和具备稳定的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是充分利用大穗型杂交粳稻获取超高产的关键;提高群体颖花量是增加产量的基础,而提高库容量是增加产量的重点,在提高群体颖花量的同时还需兼顾千粒重的稳定。【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穗型杂交粳稻每穗粒数250左右时穗粒结构合理,群体颖花量高,库容充实足,产量最理想。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最适值还将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0.
选用寒地粳稻穗数型高产品种松粳6号和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不同蘖穗肥比例对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与剑叶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稻米品质性状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分蘖肥施氮量增加穗肥施氮量极显著提高水稻叶片和籽粒蔗糖合成酶(Su 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但蔗糖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受施氮方式影响不显著;籽粒和叶片蔗糖含量因酶活性增加而增加;穗数型品种松粳6号各淀粉含量随穗肥施氮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穗重型品种松粳9号则随穗肥施氮量增加而下降;不同类型品种对蘖穗肥比例反应不同,穗数型品种松粳6号20%N+30%N蘖穗氮肥处理稻米品质最好,穗重型品种松粳9号40%N+10%N蘖穗氮肥处理稻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构建寒地超级稻的理性株型,对松粳9号、龙稻11、龙稻5号、龙粳21、龙粳31和龙粳20,6个寒地超级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寒地超级稻的单株分蘖和着粒密度差异不显著,是寒地超级稻的共性性状。株高、千粒重、每穗实粒数、穗长等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但有规律可循。株高、千粒重和穗长与单株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广亲和两系不育系9311S的40个中熟中粳稻及由其配置的40个杂交F1为材料,分析播始天数、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单株产量、糙米率、长宽比、粒长、粒宽、透明度、垩白粒率、垩白度等18个性状的超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生育期存在正向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单株产量等8个性状存在正向超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而结实率与千粒质量表现出负向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品质性状中长宽比、粒长和垩白粒率存在正向超优亲优势,而糙米率、粒宽、透明度、垩白度表现出负向超优亲优势.长宽比、粒长存在正向竞争优势,糙米率、粒宽、透明度、垩白粒率、垩白度表现出负向竞争优势.与父本相比,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以及穗粒数明显增加,但是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明显降低,提高父本千粒质量是恢复系产量性状改良的重点.杂交组合品质优于父本是因为杂种的粒型变长,粒宽变窄,长宽比增加,有利于提升稻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叶龄期追施穗肥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寻求粳型超级稻最佳穗肥追施叶龄期。[方法]以超级粳稻武粳15、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叶龄期等量追施穗肥对其产量、物质生产、氮素利用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叶龄余数4、3等量追肥处理产量最高。适期追施穗肥能够有效地增加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并能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率;还可以有效改善粳型超级稻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结论]在施纯氮225 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条件下,叶龄余数4、3等量追穗肥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籼粳杂交超级稻甬优15由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其具有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熟期适宜、后期转色佳和米质优等特点。为籼粳杂交超级稻甬优15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从生育期、农艺性状、稻米品质、病虫抗性、产量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对甬优15的特征特性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钾肥对高产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钾与未施钾对高产水稻品种辽粳294和超级稻沈农265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差别。施用钾肥后两个品种均表现出生长加快,干物质积累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抗倒伏性提高,空粒率降低,穗部性状得到改善,单位面积上的穗数及千粒重增加,从而提高产量。穗部性状中一次枝梗个数和粒数均是未施钾肥的多。不同的是,施钾后对沈农265来说最大分蘖数增加更明显,干物质的转移使库变得相对大些,在产量构成因素上单位面积上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都显著增加。二次枝梗个数减少而粒数增多。辽粳294施钾后在成穗率上表现出明显的提高,干物质的转移使源变得相对强些,产量构成因素中只是单位面积上穗数、千粒重显著增加。二次枝梗个数和粒数均减少。  相似文献   

16.
晚直播条件下,以中熟中粳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及早熟优质灌浆快的直立穗型品种连粳1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氮肥水平,通过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动态取样,应用Richard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淮北主推品种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品质对氮肥施用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先显著增加后降低,强、弱势粒粒重、灌浆速率、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减小;与强势粒相比,弱势粒粒重较轻,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较小,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较迟,活跃灌浆期较长。连粳15号二次枝梗籽粒灌浆启动早,灌浆速率较连粳7号快,进入灌浆盛期早,籽粒充实紧密。连粳7号一次枝梗籽粒灌浆速率下降后,二次枝梗籽粒灌浆速率才有较大上升;二次枝梗籽粒较多导致其充实度较低、结实率下降、出米率不高。随施氮量的增加,整精米率显著下降且相同氮水平下品种间差异显著;连粳7号垩白粒率、垩白度呈增长趋势,差异显著;连粳15号垩白粒率降低,垩白度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水稻两系不育系‘M20S’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加快‘M20S’潜在育种价值的应用进程。【方法】利用4个光温敏水稻不育系(‘望S’、‘深08S’、‘Y58S’以及‘M20S’)和3个恢复系(‘航恢1173’、‘航恢91’和‘航恢24’)按4×3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组配,对不育系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长和一次枝梗数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着粒密度和单穗质量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7个性状广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质量、着粒密度、总粒数、单穗质量、一次枝梗数、穗长和结实率,狭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一次枝梗数、穗长、着粒密度、千粒质量、总粒数、结实率和单穗质量。‘M20S’总粒数、一次枝梗数和着粒密度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最佳,分别为42.96、17.69和45.35,单穗质量的一般配合力为正值。【结论】‘M20S’一般配合力好的性状较多,是一个优良的亲本;‘M20S/航恢24’总粒数、着粒密度和单穗质量的特殊配合力较高,符合大穗型育种要求。总粒数、千粒质量、着粒密度和单穗质量主要受遗传效应的控制;一次枝梗数和穗长等性状可以在杂交早代选择,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8.
穗肥施氮量对两优培九枝梗及颖花分化和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水稻穗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180kg/hm^2)对颖花和枝梗分化和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穗分化期氮肥增多,结实率呈下降趋势,而每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氮素促进水稻穗部二次枝梗的分化数量,也导致二次枝梗退化增多,每穗的二次枝梗分化数和退化数与穗肥施氮量均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52和0.8770。二次枝梗的退化主要发生在穗基部一次枝梗上,增施氮后增加了穗顶部一次枝梗上的二次枝梗退化率;穗肥增施氮素会导致颖花退化数增加。穗分化期不施氮肥处理,其退化的颖花主要发生在稻穗基部的二次颖花,一次颖花退化较少,增施氮素后导致穗顶部一次颖花的退化增多。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氮肥用量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以‘农大3 号’为试验材料,在磷、钾肥等量的情况下,通过变换氮肥用量,研究了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的灌浆速率。结果表明:不同穗位籽粒的灌浆速率表现为:灌浆高峰期之前,无论是一次枝梗还是二次枝梗粒的灌浆速率均随着穗位下降而降低;灌浆高峰期之后,一次枝梗粒随着穗位的下降而增高,二次枝梗粒除了高肥处理(160~240 kg/hm2)中部>上部>下部外,其他处理均为下部>中部>上部。相同穗位的一、二次枝梗粒的灌浆速率则表现为:灌浆高峰期之前,一次枝梗粒的灌浆速率大于二次枝梗粒;灌浆高峰期以后,二次枝梗粒高于一次枝梗粒。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的灌浆速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灌浆速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和穗位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籼粳杂交稻赣化7号每穗枝粳、颖花分化、退化、结实等穗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肥料配施条件下,赣化7号每穗颖花分化总数为233.7 ̄281.7朵,退化数和退化率分别为24.0 ̄46.4朵/穗和10.1% ̄18.7%,高低相差近二倍,每穗枝梗、颖花退化数、退化率与抽穗期每朵颖花占有干物重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或不显著性正相关。保花肥的施用,能增加抽穗期叶片含氮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枝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