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淑玺 《新农村》2006,(2):19-19
1.鱼种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漂白粉、硫酸铜、食盐、高锰酸钾等,其用量可在1000千克水中投放漂白粉10克,或硫酸铜8克,或食盐10~20千克,或高锰酸钾20克。这些药物对鱼体内的细菌、寄生虫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2.饵料消毒动物性饵料如螺、蚬等,要鲜活用清水洗净后投喂,植物性饵料如  相似文献   

2.
薛玉华 《新农村》2008,(8):23-23
1.鱼体消毒 鱼体消毒是控制和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技术措施。一般水温10—15℃时,可用漂白粉15影立方米或硫酸铜8影立方米或高锰酸钾20影立方米浸洗鱼种20—30分钟,或食盐10—20克/立方米浸洗3—5分钟,用以杀灭鱼体病菌和寄生虫。  相似文献   

3.
杨淑玺 《新农村》2007,(1):23-23
1·食盐溶液常用浓度2%~4%,即每100千克水溶入食盐2~4千克。在10~15℃水温时浸洗鱼体10~15分钟,可杀死鱼体上的车轮虫、斜管虫等,可预防鱼类细菌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2·高锰酸钾溶液按50克水加1克高锰酸钾的比例配制。在20℃以下水温时,浸洗鱼体20~30分钟,可杀死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等,也可预防锚头鳋病。3·漂白粉溶液按100千克水加1克漂白粉的比例配制,在水温10~15℃时,浸洗鱼体15~30分钟,对预防细菌性鱼病有较好效果。4·硫酸铜溶液按100千克水加0·8克硫酸铜的比例配制。在水温15℃以下时,浸洗鱼体20~30分钟,可预防鳃隐鞭…  相似文献   

4.
汪应梅 《湖南农业》2004,(11):19-19
大水面养鱼,鱼病防治有一定难度,普遍施药既不经济又易造成污染。实践证明,要控制大水面鱼病,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效果较好。1.鱼种消毒选择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消毒后放养。常用的鱼种消毒药有漂白粉、硫酸铜、食盐、高锰酸钾等。一般每1000公斤消毒水中的药物投放量:漂白粉为1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1999,(1)
在鱼种放养前对鱼体进行药浴处理,简便安全,防治鱼病效果理想。现介绍几种较好的鱼种药浴方法。1.高锰酸钾药液药浴法 10~20毫克/公斤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细菌、原虫和单殖吸虫等。高锰酸钾宜现配现用,药液用水应选用含有机质较少的清水,背光进行药浴。2.漂白粉药液药浴法 10~20毫克/公斤漂白粉(含有效氯30%)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鳃上细菌。3.食盐水药液药浴法 3%~4%食盐水溶液药浴1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锶上的一些细菌和原虫。  相似文献   

6.
<正> 1.清。即清塘消毒。水深1 米的池塘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化开后全池泼洒,以杀灭传染源及增加钙质营养调节鱼池酸碱度,改善鱼体环境。 2.防。即搞好鱼病预防。要做好鱼种、工具、食场饲料的消毒。在放养前用10毫克/升漂白粉对鱼种浸洗15分钟:木制工具用5%漂白粉洗刷或日光曝晒;网具可用10毫克/升硫酸铜浸洗 15~20分钟;对食场可用装有漂白粉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的袋子  相似文献   

7.
4种水产药物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测定了硫酸铜、高锰酸钾、生石灰和食盐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急性毒性作用并进行了安全浓度评价.结果表明:硫酸铜、高锰酸钾、生石灰和食盐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的LC50值分别为12.81,9.45,95.12 mg/L和13.66 g/L;48h的LC50值分别为7.93,5.09,62.46 mg/L和10.83 g/L;96 h的LC50值分别为5.68,4.01,47.57 mg/L和8.95 g/L.硫酸铜、高锰酸钾、生石灰和食盐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91,0.44,8.08 mg/L和2.04 g/L;克氏原螯虾幼虾对4种药物的敏感浓度为高锰酸钾>硫酸铜>食盐>生石灰,克氏原螯虾对此4种药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正> 断奶杂交仔猪,从体重15千克左右起科学配料,分三期饲喂,4个月即可育肥出栏。 1.饲料配方。第一期(猪体重15~30千克,50天)饲料配方(%)。玉米20、麸皮15、红薯干15、菜籽饼8、鱼粉1、食盐1、米糠40,全期另加硫酸铜20克、硫酸亚铁10克、硫酸锌10克。第二期(猪体重31~50千克,40天)饲料配方(%):玉米15、麸皮10、红薯干15、菜籽饼4、豆饼4、鱼粉1、食盐1、米糠50,全期另加硫酸铜25克、硫酸亚铁12克、硫酸锌10克。第三期(猪体重51~100千克,30天)饲料配方(%):玉米25、麸皮10、红薯干  相似文献   

9.
(一)鱼种消毒 在鱼种放养前,用5%的食盐进行消毒。方法是:在鱼塘边放上一个装有温度15~20℃的食盐水容器,将鱼放入浸洗15~20分钟。 (二)防止泛塘 当发现池鱼有泛塘征兆时,每亩取食盐5~10千克,用水溶化后拌匀,全池泼洒。 (三)预防肠炎 在5千克饲料  相似文献   

10.
1.山塘准备山塘养鱼首先要做好清塘消毒等准备工作。池塘留水深10厘米左右,每亩(1亩=667平方米)用生石灰90千克或含氯30%漂白粉4千克,均匀泼洒消毒,然后灌满池水,亩用漂白粉12千克,均匀撒布,1周后即可放养鱼种。  相似文献   

11.
一、防治出血病 1.每50千克鱼或每万尾鱼种(下同),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混合碾粉)250克,食盐250克,与1.5千克菜籽饼、5千克麦麸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2.
一、清塘消毒。在鱼种放养前选择晴天放干池水,667平方米用生石灰60~75千克;或667平方米用10千克含氯30%左右的漂白粉,带少量水清塘。  相似文献   

13.
1、池塘清整及消毒黑鱼套养花白鲢池塘面积以6~8亩为宜。面积过小,水质易变坏,在高温季节易诱发疾病;面积过大,生产投入高,管理也不方便。鱼塘水深2米左右,不留或少留塘底淤泥,要清除鱼塘四周杂草,夯实加固鱼塘池埂,防止渗水、漏水。在鱼种放养前20天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亩用量100~150千克,10天后用漂白粉(有效氯含量30%)再清塘1次,每亩用量5~7千克,1个星期后可进水放鱼种。2、鱼种投放(1)黑鱼种。黑鱼种在10月上旬放养较适宜,也可在3~4月份放养。进塘后,鱼种可摄食恢复体质,且可提高越冬成活率。下池前必须严格消毒预防,一般采用3%~5%食盐…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1999,(8)
1.池塘消毒甲鱼放养前,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放养期间,为改善水质,预防疾病,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或泼洒漂白粉1毫克/千克、敌百虫0.2~0.5毫克/千克,或用杀菌剂消毒。2.食场消毒食场和饲料台上易形成一层污垢,要定期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对食台、食场及投料和捕劳工具进行认真消毒。3.体表消毒对外来的种源甲鱼要严格检疫,体表可用漂白粉10毫克/千克或高锰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2004,(6):7
一、病毒类肠道疾病。肠炎病。危害对象:草鱼、青鱼。症状:病鱼体色发黑,肛门红肿,严重时鳍条基部充血,腹部出现红斑,肠道发炎,呈红色或紫红色。防治方法:①鱼种放养前,用10ppm漂白粉浸浴。②流行季节每隔半月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一次,或投喂磺胺胍药饵。③大蒜治疗。大蒜按每250千克鱼种投喂250克的用量,拌入饵料,连喂3~6天。  相似文献   

16.
1每50千克鱼或每万尾鱼种(下同),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混合碾粉) 250克,食盐250克,与1.5千克菜籽饼、5千克麦麸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7.
1.烂鳃病 该病由产气单胞菌感染所致。病蚌鳃丝残缺不齐,灰白色,粘有污物,闭壳肌松弛,两壳张开无力闭合。防治方法:①及时加注新水。②每立方米水中加入高锰酸钾20克充分溶解,或用2%食盐水浸洗病蚌15分钟。③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克~15克或漂白粉1克化水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8.
<正> 1.池塘条件 塘口面积6亩,水深1.5米,淤泥厚30~40厘米。放养前,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池塘无进排水系统,基本上算作死水塘,周围均为常规鱼养殖池塘。 2.鱼种放养 瓦氏黄颡鱼鱼种来源为从外地购得鱼种,规格80~100尾/千克,共放鱼种96千克。下池前用3%食盐水浸泡15分钟。放养时间为2002年2月20日,干法运输半个小时,成活率100%,鱼池共放8000尾瓦氏黄颡鱼,并于3月底投放了200尾黄白鲢,规格0.6千克/尾,青草鱼20尾,规格1.5~2.5千克/尾,计35千克。  相似文献   

19.
1、漂白粉药液按100公斤水用1克漂白粉的用药量配制。在10 ̄15℃水温时,浸洗鱼体15 ̄30分钟,可杀死鱼体上的病菌,对预防细菌性赤皮病、烂鳃病有较好的作用。2、高锰酸钾药液按每100公斤水用2克高锰酸钾的用药量配制。在10 ̄20℃水温时,浸洗鱼体20 ̄30分钟,对单殖类吸虫和锚头鳋  相似文献   

20.
1.斜管虫病当水温在12℃~23℃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斜管虫会大量繁殖,侵袭并布满鱼的皮肤、鳃及鳃丝缝隙,皮肤、鳃等组织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随之鱼大批死亡.此病对苗种危害严重.防治方法:①池塘在放鱼前10天用适量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用8毫克/千克硫酸铜洗浴鱼种20~30分钟;③用0.7毫克/千克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二者之比为5:2)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