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茉莉花茶品质与茶坯类型、鲜花质量和窨制技术息息相关。本文利用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指数),探究3个品种烘青茶坯、4种干燥工艺茶坯以及2个产地和3个采摘时间的鲜花对窨制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烘青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不同,大白毫的JTF指数(2.19)高于银毫(1.48)和银针(0.80),其香气品质最佳;4种干燥方式的大白毫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有差异,JTF指数大小为炒青(2.95)烘青(2.19)晒青(1.94)蒸青(1.56),表明炒青茶坯所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品质最好,可归因于其比表面积和吸附量大。以福州茉莉花窨制的珠型花茶总香气浓度和酯类含量高于广西珠型花茶,萜烯类含量低于广西花茶,而两者的JTF指数分别为0.84和0.82,表明两者的香气品质接近。利用9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浓度最高,8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JTF指数最高(2.33)。  相似文献   

2.
茉莉花茶是利用烘青茶坯和茉莉鲜花窨制而成。在窨制过程中,水分控制是窨好花茶的主要因素。因为茶坯吸收鲜花的香气是靠吸收鲜花水分这个“载体”来实现的。所以,在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掌握水分动态是极其重要的。茶坯:从茶坯的吸香性能来看,茶坯的  相似文献   

3.
茉莉花茶窨制的主要目的是使茶坯吸收茉莉鲜花的香气。茉莉花茶品质的形成,也就是一吐一吸的关系,鲜花会吐香,茶坯能吸香,但也不能看成是简单的吸附现象,它是在一定的水热作用下的生化变化,而形成茉莉花茶品质。目前茉莉花茶的窨制已从繁重的手工操作逐步走上了机械操作,但现行  相似文献   

4.
试论“湿窨”与“干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茶坯特性、吸香理论、窨制技术特点和茶花品质方面,论述“湿窨”与“干窨”的差异。认为:“干窨”吸香以物理吸附为主体,“湿窨”则应以渗透扩散作用为主要动力,内含物质参与化学吸附而吸香。两者技术差异主要表现在水分作用的利用与否和鲜花叶香生机差异,两者花茶品质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茉莉花茶窨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为我国传统的特种茶类,年产量七万吨左右。长期沿用的传统窨制均系“干坯”窨制,工艺繁琐、耗大、效低、生产周期长,鲜花利用率低[1],花茶生产成本高。近几年来随着茶叶工作者的努力研究,花茶窨制理论和生产实践有了很大成就,出现了“湿坯”窨制新技术和理论。本文就茉莉花茶窨制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一、窨制原理的研究窨制机理是花茶窨制技术的理论依据,长期以来传统花茶窨制一直以茶叶表面吸附(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或毛细管凝聚学说为理论基础[2-7]。为了探讨茶叶吸香差异,顾峥等(1984年)对不同茶坯吸香力进行…  相似文献   

6.
茶叶吸香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探讨窖制花茶的基本原理,试图从研究茶叶吸香特性,分析其着香机制。试验表明,并非传统窨花所采用的茶坯低含水量指标,最具吸香的能力。而以含水量10~30%的茶叶着香效果最佳。同时,高含水量的茶坯在窨制过程能保持鲜花较好的生态条件,因而对花茶的香气浓度和鲜灵度等品质指标,有良好的效应。试验还证明新茶窨花后,其精油含量、香气品质指数都明显高于陈茶。而在不同方法处理浸出物后的茶叶着香品质分析中,反映出水浸出物也是决定花茶香气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用炒青绿茶、烘青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作为茶坯窨制柚花茶,分析其化学成分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类型的茶坯中茶多酚含量均呈下降的变化;游离氨基酸总量在炒青绿茶、红茶的处理中呈下降趋势,而乌龙茶、烘青绿茶的则呈上升趋势;咖啡碱性质较为稳定,在柚花茶窨制过程中变化不大。感官品质分析表明,烘青绿茶最适合窨制柚花茶,乌龙茶、炒青绿茶次之,红茶适制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吸香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茉莉花茶窨制理论认为:茶坯吸香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茶坯本身的干燥程度。茶、花拌和时,鲜花内的香气成分以水分的载体传递给茶坯而被吸附,在一定的水分范围内,茶坯愈干燥,吸水能力愈强,吸香能  相似文献   

9.
根据几年的生产实践,就茉莉鲜花香气的季节性变化、茶茶窨制的吸香机理,茶茶窨制中窨制堆温与品质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茶叶吸香机理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共同作用,鲜花香气以秋花质量最佳,恰当掌握窨制堆温可获得最佳品质和提高鲜花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嫩茶窨香花,芬芳人人夸”。由号称“天下第一香”的茉莉花所窨制的花茶,香气幽雅清新,沁人心脾,特别惹人喜爱。这虽与茉莉花本身的花香有关,但也决不能忽视茉莉花茶窨制中提花技术的运用。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就提花的作用及其技术要点作一概述。一、提花及其作用提花即茶坯通花窨后不复火,用少量鲜花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真空窨制花茶,研究不同的真空度,不同含水量,不同香源,花量条件下茶叶的吸香特性,分析其着香机理。结果表明,花茶的品质,以含水量10-15%的茶叶着香效果最佳。同时实验还表明,在不同真空度下对茶坯的着香能力有显著影响。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真空度越高,窨后茶坯的着香效果越好。这种新工艺不仅节省了下花量,而且减少了窨次及烘焙数,大大缩短了窨花周期,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花茶又称“香花茶”、“熏花茶”。窨好之后,再在茶叶中加入花瓣,因之,在东北、华北、长沙等地的群众,又称之为“香片茶”。花茶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鲜花吐香,茶坯吸香的作用。但不能看成是简单的吸附现象,中间有水热作用下的生化变化。玫瑰花窨花后汤色会变红,故只宜窨红茶。桂花窨绿茶后滋味变涩,故只宜窨制乌龙茶。现有工艺生产的花茶香气,既有花香,又有茶香,而且要有花、  相似文献   

13.
在桂花茶窨制工艺中,鲜花开放度对花茶品质影响很大。掌握怎样的开放度窨茶效果最好?我们曾于1983年以金桂品种鲜花,在同一茶坯和窖制工艺的情况下,对桂花不同开放度进行了比较试验,测定结果如  相似文献   

14.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申勇 《茶叶通讯》2012,39(1):35-36,39
茉莉花茶是由茶叶和茉莉鲜花窨制而成的,饮用茉莉花茶,使人产生对茉莉鲜花的联想,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我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好品质的茉莉花茶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加工技术方面,不断突破传统窨制理论,科技创新,加强窨制工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花茶品质的前提。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理论界认为只有烘青坯适合花茶窨制,但湖南猴王茶业有限公司用炒青(半烘炒)坯窨制出的“猴王”花茶,开创了中国花茶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15.
论花茶湿窨中茶坯吸香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伟丽 《茶叶科学》2001,21(2):81-84
本文对花茶湿窨中茶坯吸香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多年研究 ,结果表明 :高含水量茶坯中的水分和水浸出物是吸香的载体 ;茶坯的吸香能力和保香效果随其含水量增加而增强 ;茶坯的吸附量与其比表面积有关 ,而茶坯的比表面积和吸附量与其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茶坯的吸香效果与堆温和配花量呈显著正相关 ;吸附和解吸平衡与不同茶坯有关。这些变化规律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的茶叶含水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福建茶叶》1999,(1):29-30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茶叶含水量控制的好坏,对茉莉花茶色、香、味、形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茶叶含水量控制作为关键的环节贯穿整个茉莉花茶加工过程。1窨前茶坯的茶叶含水量控制传统窨花理论认为一定范围内茶坯的含水量越低,吸香就越强,尤其以含水量在4%~5%之间的干茶吸附性能最强,一旦含水量超过20%,其吸香能力等于零。因此要求窨前高中档多各次的茶坯含水量控制在4.5%左右,中低档少各次控制在5%~6%。然而近几年来,大量对花茶客制吸香机理的研究表明:适当的茶叶含水量对茶叶吸香、固香有益,含水量在5%~25%其吸附作用随…  相似文献   

17.
炒青和烘青的制造炒青和烘青都是绿茶,炒青主要供作外销珍眉绿茶的原料,烘青为内销绿茶或供作窨制花茶的茶坯。一、品质特点和要求炒青、烘青的品质各有特点和不同要求。一般说,作为外销眉茶的炒青,外形条索紧直、匀整、园浑(园滚滚的),有锋苗,  相似文献   

18.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花茶窨制过程中,茶与鲜花混含,茶含花香,即表现出茶叶的吸香特性。这种茶叶的吸香特性一直被理解为表面吸附或毛细管凝聚作用的结果。然而,印尼花茶窨制的实践和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吸附”的传统理论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和不足。为了使花茶窨制基本原理更符合于生产实际,作者试从茶叶微观结构、内含成分和花茶窨制实践及有关研究结果,来探讨茶叶的“吸附”性。一、茶叶微观结构与“吸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模拟试验和工业性生产试验,研究了用同一鲜叶原料加工成的炒青,烘青和半烘炒青花茶素坯原料的精制效益、物理特性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三种素坯原料的精制效益依次为炒青〉半烘炒〉炒青;茶坯的比表面积是炒青〉半烘炒〉烘青;吸竿速度和促香效果与茶坯的含水量有关,在茶坯含水量为5% ̄25%范围内,茶坯的吸香效果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强,而保香效果则以含水量20%最佳,三种素坯的吸香速度和保香效果依次为烘青〉半烘炒  相似文献   

20.
茉莉花茶“低温长窨、湿坯连窨”工艺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花茶窨制工艺,高档花茶要经过几次窨花与复火的反复过程,这种湿坯的多次复火,易导致香气大量损失,降低鲜花的利用率,增加生产成本。此工艺与传统工艺有着反意的技术要求,两者相比,在成品花茶品质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节能、省工、减少配花量、缩短工期等优点,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一、技术分析 温度 茉莉花开放时才能吐香,因此保持鲜花生长的适宜温度很重要。从鲜花的生长规律和开放习性分析,在35~40℃时,鲜花生长最旺盛,颗粒大而饱满,最有利于吐香。传统害花工艺对茶坯的处理及每一窨次配花量的设置,使得鲜花与茶坯拌和后,在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