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低温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呼吸代谢及高温与低温伤害的控制作用等方面,介绍了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的保鲜原理。并从产品质量与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改善、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服务供应链视角下生鲜农产品品质不确定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腾  张盼盼 《保鲜与加工》2018,18(3):116-126
从服务供应链视角构建生鲜农产品服务供应链,将其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子链,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得出在服务供应链中影响生鲜农产品品质的不确定性因素,根据管理决策行为能否抑制不确定性因素对生鲜农产品的消极影响,将不确定性因素划分为可控不确定性因素和不可控不确定性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影响生鲜农产品品质的关键可控不确定性因素,并从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冷链设施设备的投入、物流标准化、政府对质量的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控制策略,保障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生鲜农产品质量和优化资源配置,本文以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为研究客体,构建了考虑仓储、运输、包装、配送、搬运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对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物元法对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选择常州某市场的4家冷链物流商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较高的评价指标排名对综合排名有重要影响,冷链物流商家应重点关注权重较高的指标并提高其相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搞清楚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消费行为,本研究在TAM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态度和意愿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和卖家信任度对消费者购买态度及意愿的影响。通过在北京市实地调查采集了338份有效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卖家信任度对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对消费者网购生鲜态度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最后,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平台以及商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吴春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158-164
为了搞清楚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消费行为,本研究在TAM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态度和意愿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和卖家信任度对消费者购买态度及意愿的影响。通过在北京市实地调查采集了338 份有效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卖家信任度对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对消费者网购生鲜态度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最后,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平台以及商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运  韦迪 《保鲜与加工》2024,24(4):54-60
我国生鲜农产品消费市场规模庞大,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升生鲜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对比了不同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及特点,重点分析了F2C供应链模式的优点及可行性。以沱沱工社的F2C供应链管理模式作为参考,结合生鲜农产品的特点,针对生鲜农产品F2C供应链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搭建适合我国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使用2012—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部分地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信息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创新发展水平对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华中、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西南和西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效率是制约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为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保鲜模式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保鲜要求高但企业保鲜意识不足的问题,研究了不同保鲜模式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采用迭代关系表示生鲜农产品新鲜度,依据成员是否保鲜将保鲜模式分为8类,构建不同保鲜模式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利润模型,并求解不同保鲜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决策参数和利润,分析影响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因素,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模型结论。研究表明,供应链系统三者(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均保鲜时利润最大,降低成本或者降低运输时间均可使供应链系统的订货量和利润上升。  相似文献   

9.
冷链中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及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鲜农产品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而冷链生鲜农产品物流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文章针对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不高,存在着个体农户分散生产和加工能力低、装备落后、物流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冷链中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智慧物流背景下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梳理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行现状,并指出以智慧物流促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升级发展的必要性,进而结合智慧物流关键技术、主要功能及成功应用案例,提出智慧物流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升级发展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上海本地品牌鲜食玉米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为更好地推进上海鲜食玉米的品牌建设及为引导本地品牌鲜食玉米的消费提供相应的建议。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t模型定量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消费群体对鲜食玉米的认知特征及消费者的饮食偏好对上海品牌鲜食玉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出生地、学历、是否愿意把鲜食玉米当作零食、是否知道上海种植鲜食玉米、对鲜食玉米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度及是否在意鲜食玉米的产地,是消费者对本地品牌鲜食玉米购买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综合来看,当前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仍是制约本地品牌发展和高质量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因素。据此,从消费群体的精准定位、降低市场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鲜食玉米产品的多样性这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生鲜电商平台销售过程中价格参考效应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构建了价格参考效应影响下的消费者需求函数,研究由一个生鲜供应商和一个生鲜电商组成的生鲜电商供应链的协调问题。根据模型比较分散式决策与集中式决策下产品的最优定价、生鲜电商供应链成员的收益等,发现合作能够提高双方的利润,因此构建收益共享契约模型。结果表明,存在价格参考效应的情况下,生鲜产品的批发价格、契约参数、参考价格对于需求量的敏感程度对于生鲜电商最优定价、供应链成员收益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契约参数的确定取决于生鲜电商、生鲜供应商在供应链的议价能力。  相似文献   

13.
蒋颖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505-508
从分析影响因素出发,确定影响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的主导因素,为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加强双方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合作提供政策建议。文章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分析方法,针对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WTO后,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是受进口需求因素和出口竞争力因素的影响,而结构因素的影响则微不足道。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增长的市场容量是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竞争力的下降导致出口增长不断减弱,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市场未进行有效的开拓,两岸农产品贸易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4.
张炎亮  柳亚 《保鲜与加工》2021,21(10):95-100
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使供应链受到了不良影响,蔬菜水果等生鲜商品线下批发零售受阻,生鲜电商却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从生鲜消费者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分数阶灰色预测模型对生鲜产品的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引入甘福园生鲜电商销售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柠檬、车厘子、苹果及火龙果4种水果拟合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8.61%、7.15%、7.16%、6.81%,其值均小于灰色预测模型和一次指数平滑法,且由该模型得到预测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小于10%,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生鲜电商产品销量预测.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生鲜农产品冷藏链是以冷为线,主要将预冷、贮藏、运输、货架等技术设备串接在一起、加上信息化技术形成的链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鲜农产品品质期望值的提升,现有的冷链面临完善与更新的挑战。减压冷藏技术是近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其对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远远优于现行单纯的冷藏技术。本文探讨将减压冷藏技术应用于现代冷链物流的可行性、必要性与可实现性,并提出生鲜农产品减压冷藏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与周边市场芹菜价格传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涵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5):278-285
叶类蔬菜因其不耐贮运而在北京市场的自给率高于果类蔬菜,在空间流通方向上也与果类蔬菜有明显区别。价格作为自动调控蔬菜空间运销方向的指挥棒,对调节蔬菜供求有明显作用。通过研究京津冀鲁辽代表性批发市场间的芹菜价格传导关系发现,北京市场的芹菜价格向河北、天津有较强的传导作用;河北市场对北京芹菜价格变动呈同向反应且传导强度由强转弱,天津市场对北京芹菜价格冲击的反应更迅速。京外市场芹菜价格变动方差由北京解释的部分在30%以下,但北京市场价格变动对河北和天津芹菜价格方差的贡献度均在80%以上。可见,京外市场芹菜价格变动对北京市场的影响较小,但距北京较近的河北和天津市场,其芹菜价格变化受北京影响则较大。提高芹菜为代表的北京叶类蔬菜自给率,及其在环北京市场的价格与供求信息互动程度,对保证芹菜价格平稳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息流引导下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研究提高中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效率,进而降低农产品损耗的方法和模型;而信息技术的利用则是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中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效率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将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连接起来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使农产品生产者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减少了因中间环节过多,市场需求失真,供过于求而带来的农产品损耗,通过高效、发达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了解道路信息,合理安排车辆和运送线路,提高配送效率等优点,减少了因道路不畅、运输不及时而带来的农产品损耗;因此将信息技术和第三方物流公司融入一体的物流运作模式可以快速提高农产品物流运作效率,进而降低农产品损耗。  相似文献   

18.
地方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学-研合作是基于技术创新的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地方农业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地方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动力因素主要涉及经济、社会利益获取的内动力与市场需求以及政府支持的外动力。构建地方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促进生产要素与劳动要素的有效配置,促成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是提升区域产-学-研合作水平,加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