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善兰州高原夏菜娃娃菜鲜切后的贮藏品质,以兰州高原夏菜娃娃菜为试材,分别使用0.5 mmol/L水杨酸、0.1%溶菌酶和6 mg/L二氧化氯3种保鲜剂和蒸馏水浸泡鲜切娃娃菜,通过测定鲜切娃娃菜的色差值、失重率、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指标,研究不同保鲜剂对鲜切娃娃菜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溶菌酶、0.5 mmol/L水杨酸和6 mg/L二氧化氯均可有效保持鲜切娃娃菜的感官品质,延缓营养物质的消耗,提高娃娃菜贮藏期间的抗氧化活性。从总体效果来看,0.1%溶菌酶处理效果最好,能够有效抑制贮藏期间鲜切娃娃菜叶绿素、抗坏血酸(VC)、总黄酮、总酚的消耗,使POD活性增加、PPO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外源水杨酸对食用百合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食用百合种球为材料,田间采后贮藏于0℃/-1℃(昼/夜)冷库,用0.1 mmol/L、0.5 mmol/L、1.0 mmol/L溶液水杨酸分别处理30 min。在贮藏期间,每30 d取样,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0.5 mmol/L水杨酸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食用百合鳞茎中SOD、POD、CAT、PPO的活性代谢速度,同时通过抑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分解速度来提高食用百合种球鳞茎的低温适应性。外源SA可以有效抑制食用百合种球的采后生理变化,保持种球鳞茎的低温长期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1.0 mmol/L水杨酸溶液在甜瓜花后2周(幼果期)、花后3周(膨大期)、花后4周(网纹形成期)及采收前48 h(预采期)四个生长期分别进行喷施处理,对照用清水处理,采收预冷后果实于7℃下贮藏,分别对贮藏过程中甜瓜果实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木质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 mmol/L水杨酸处理可以明显推迟甜瓜发病时间,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贮藏后期,还可使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积累高于对照,并诱导甜瓜果实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升高。因此,在不同的生长期内可以用1.0 mmol/L水杨酸溶液处理,易于保存,可以减少甜瓜腐烂造成的损失,提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青皮核桃为研究对象,采用1%壳聚糖、0.20%壳寡糖、1%水杨酸对青皮核桃进行浸泡处理,以蒸馏水浸泡作对照,在贮藏温度0~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进行贮藏,定期测定青皮核桃腐烂率、失重率,以及总酚、总黄酮、丙二醛的含量及POD活性。结果表明,0.20%壳寡糖和1%壳聚糖处理有效降低了青皮核桃的腐烂率及失重率,3种保鲜处理抑制了青皮核桃在贮藏期间MDA含量的积累,延缓总酚、总黄酮含量的下降,提高了POD活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1、10、50μmol/L)处理对鲜切芹菜常温(20℃)下贮藏4 d期间的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多酚、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上升和还原糖、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速率,有效地保持鲜切芹菜的贮藏品质,延缓衰老进程,尤其以1μmol/L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鲜切芹菜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红枣枣果在成熟过程中相关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以不同成熟度(未成熟青白果、四成熟微红果、八成熟半红果和成熟全红果)的狗头枣枣果为研究材料,探究其不同成熟阶段酚类物质、有机酸、三萜酸、VC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4个不同成熟度红枣共检测出8种酚类物质、4种有机酸、3种三萜酸,其中儿茶素、阿魏酸、绿原酸为主要的酚类物质,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要的有机酸,白桦脂酸和熊果酸为主要的三萜酸。4个成熟度红枣总酚含量为556.7~963.7 mg/100 g,总黄酮含量为412.7~866.7 mg/100 g,VC含量为335.5~665.5 mg/100 g,这3种物质含量皆在青白果时期最高,且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枣果的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为未成熟青白果>四成熟微红果>八成熟半红果>成熟全红果。枣果在未成熟青白果时的VC、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可作为获取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7.
贮前外源水杨酸处理对桃果冷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商品成熟期的桃(Prunus persica L. cv. Beijing 24),采摘后分别用0、0.35、0.7、1.0 mmol/L 水杨酸 (Salicylic acid,SA)溶液浸泡5 min,在0℃的低温下贮藏28d,然后转到20℃下3d(模拟货架期)。货架期结束时,观察果实冷害和腐烂发生状况并计算果实冷害指数和腐烂指数,测定果实的硬度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 mmol/L SA处理对维持果实硬度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显著降低了冷害指数、腐烂指数和丙二醛含量,其他两种浓度的SA处理与对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1 mmol/L SA能够减轻桃果的冷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冷藏中期(14d)、冷藏结束时(28d)和货架期结束时,1 mmol/L SA预处理的桃果肉的还原性抗坏血酸与氧化性抗坏血酸含量之比(AsA/DHAsA)分别比对照高39%,61%和55%。在冷藏中期(14d),还原性谷胱甘肽与氧化性谷胱甘肽含量之比(GSH/GSSG) 比对照高68%。在贮藏和货架期结束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上述结果说明,水杨酸能减轻桃果由于冷贮发生的冷害与诱导提高抗氧化系统抗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活性有关,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可能是提高桃果实冷藏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探索采后浸泡苯并噻二唑(BTH)处理对火龙果采后果实抗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能力、贮藏品质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火龙果采后贮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火龙果‘软枝大红’为材料,采用0、50、100、150、200 mg/L BTH浸泡采后火龙果果实,观察接种桃吉尔霉病斑面积及病情指数变化、采后腐烂时间和腐烂率变化,综合比较筛出最佳BTH浓度,随后进一步测定贮藏期间对照和最佳处理浓度的品质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相比,100 mg/L BTH浸泡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火龙果果实接种桃吉尔霉后的病情指数(P<0.05),提高总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升贮藏期间CAT、SOD、POD、CHI、GLU、PAL活力。100 mg/L BTH浸泡处理对采后火龙果果实抗桃吉尔霉效果最佳,可提高火龙果果实的抗病、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提升贮藏品质和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褪黑素在维持采后梨果实品质方面的潜力,为采后梨贮藏保鲜技术研发提供参考,以成熟期采收的新梨7号梨果实为试材,分别用0(对照),0.02,0.20,1.00 mmol/L的褪黑素溶液浸泡2,4,8,12,24 h后取样,测定了各处理对采后梨果实内在品质、细胞壁裂解相关酶活性、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果皮与果肉内源褪黑素和水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02,0.20,1.00 mmol/L褪黑素浸泡梨果实8 h,梨果实的硬度分别为38.51,42.79,40.95 N/cm2,乙烯释放速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6%,70%,71%;用0.20 mmol/L褪黑素浸泡梨果实8 h,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为94 g/L,显著高于对照组(80.2 g/L),为对照组的1.17倍,果实的可滴定酸(TAC)为1.013 g/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90 g/L),为对照组的1.13倍;此外,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提高了采后梨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降低了采后梨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烫的方法,研究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对主要蓝莓汁品质的影响。贮藏期间果汁中的总糖、总酸、总酚含量均有所降低,褐变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PPO活性与总酚含量、褐变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烫的方法,研究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对主要蓝莓汁品质的影响。贮藏期间果汁中的总糖、总酸、总酚含量均有所降低,褐变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PPO活性与总酚含量、褐变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179-6183
为了揭示褪黑素处理是否可缓解桃果实的冷害伤害。本研究采用0.15 mmol/L褪黑素处理1℃下贮藏30 d的桃果实,并考察褪黑素处理对桃果实的冷害、膜脂肪酸含量和酚类代谢的影响。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处理降低了冷害发生率、冷害指数和硬度损失,并有助于维持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例。褪黑素处理抑制桃果实中LOX的激活和MDA形成,并且抑制总酚含量损失,提高内源性水杨酸含量。这些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是降低桃果实低温贮藏期间采后冷害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后UV-C处理对树莓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eptember"树莓果实为材料,采用0.43、2.15、4.3和6.45 kJ/m2的UV-C进行辐照处理,并在4℃下贮藏,通过测定贮藏期间果实腐烂指数、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研究UV-C处理对树莓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能够显著抑制果实腐烂指数、失重率的上升,减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的下降,增强果实的抗氧化能力,维持果实较好的品质。在4个UV-C处理剂量中,4.3 kJ/m2UV-C处理组果实的腐烂指数、失重率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酚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适宜剂量的UV-C处理(4.3 kJ/m2)能维持树莓果实采后品质,增强抗性,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浓度臭氧处理下香椿低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可溶性蛋白含量、VC含量、谷胱甘肽含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花青素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含量及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香椿呼吸强度、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可溶性蛋白、VC、谷胱甘肽、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臭氧浓度为8.56 mg/m3处理组的香椿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组。但当臭氧浓度达到12.84 mg/m3时,对香椿造成了损伤并加速其衰老褐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壳聚糖、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三种不同天然保鲜剂处理,研究了它们在冷藏(5±1℃)条件下对“杨小-2,6”南丰蜜橘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及贮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5%壳聚糖处理的果实保水性最好,出现烂果的时间最晚;0.1g/L水杨酸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呼吸强度在贮藏期间波动是最小的,可溶性蛋白质达到最大峰值;10μmoL/LMeJA处理的果在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Vc、可溶性蛋白质等多项生理指标上都表现出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低温结合保鲜剂处理对哈密瓜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产9818黄皮哈密瓜为试材,采用二氧化硫保鲜剂处理,以未做处理的哈密瓜室温条件贮藏为对照,研究分别在3,5,8℃低温条件下保鲜剂处理哈密瓜采后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SO2保鲜剂处理结合3℃下贮藏,可显著抑制9818黄皮的果实硬度及总酸、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贮藏20d时,总酸含量为0.082%,仍为贮藏前的81.6%;贮藏30d,总糖含量为11.6%,仍为贮藏前的93.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12.4%,显著高于9.1%的对照含量。SO2保鲜剂处理结合3℃贮藏保鲜的效果最佳,能够有效地保持哈密瓜的营养和外观品质,贮藏时间可达30d。  相似文献   

17.
不同贮藏温度和保鲜处理对黄秋葵贮藏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采后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秋葵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保鲜剂对黄秋葵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台湾“五福”黄秋葵为试材,分别置于低温((4±1)℃、(9±1)℃、(14±1)℃)和常温((20±1)℃)条件下贮藏,研究温度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采用1.0%壳聚糖、5.0 mmol/L水杨酸、0.5片安喜布、5%O2+8%CO2处理黄秋葵,研究保鲜处理对其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9±1)℃贮藏组的保鲜效果最好,显著改善了贮藏期间黄秋葵的失重率、硬度、叶绿素含量、VC含量、L值、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MDA含量、细胞膜相对电导率;4种保鲜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黄秋葵的SOD、POD、CAT活性,并维持其活性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同时,显著抑制黄秋葵果实MDA含量的升高。通过研究发现,壳聚糖涂膜液处理组的效果最佳,水杨酸处理组次之并优于1-MCP处理组,气调处理组的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以绵核桃为试材.研究鲜食和干食核桃在低温(0℃)下贮藏4个月期间含水量、总酚、抗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鲜食核桃的还原与自由基清除能力约为干食核桃的两倍,在整个贮藏期间的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干食核桃;果实中与抗氧化相关的总酚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干食核桃;总体品质和口感良好。但鲜食核桃的酸值、过氧化物值和TBA值较高,在采后贮藏期间容易酸败和受微生物的侵染而发生霉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9.
1-MCP对凯特杏果实采后糖酸组分与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1-MCP处理对凯特杏果实采后糖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绿熟期的凯特杏果实糖分以蔗糖含量最高,果糖含量最低;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苹果酸次之,属柠檬酸型.用1.0 μL/L 1-MCP处理可抑制杏果实采后可溶性糖的积累,其蔗糖、葡萄糖、果糖与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同时,1-MCP处理能显著地抑制杏果实抗坏血酸含量的减少,抑制贮藏末期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和总酸量的下降与琥珀酸的升高.1-MCP处理改变杏果实采后糖酸代谢可能是提高果实贮藏品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1-MCP对凯特杏果实采后糖酸组分与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1-MCP处理对凯特杏果实采后糖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绿熟期的凯特杏果实糖分以蔗糖含量最高,果糖含量最低;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苹果酸次之,属柠檬酸型。用1.0μL/L 1-MCP处理可抑制杏果实采后可溶性糖的积累,其蔗糖、葡萄糖、果糖与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同时,1-MCP处理能显著地抑制杏果实抗坏血酸含量的减少,抑制贮藏末期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和总酸量的下降与琥珀酸的升高。1-MCP处理改变杏果实采后糖酸代谢可能是提高果实贮藏品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