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海阳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部,南濒黄海,地理坐标36°15′-37°10′N,120°50′-121°28′E.海区水温变化相对稳定,每年低温时间短,在1月份水温最低,一般在3 ℃左右;春季水温回升早,到2月份水温就回升到5 ℃左右,不利于扇贝苗种生长的低温期仅50 d左右.整个冬春季水温5 ℃以上的时间比山东半岛北部海域多2个多月,有效地延长了扇贝苗种的生长期.利用这一优势进行了扇贝苗种冬季跨海区暂养试验,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蓬莱市位于胶东半岛北部,黄、渤海交界处(37°25′~37°49′56″N,120°34′44″~121°01′E),拥有发展海水养殖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来,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驱动和"以养殖为主"的渔业方针指导下,海水养殖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通过对蓬莱市海水养殖现状的综合调查分析,提出符合全市海水养殖业现状的健康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海阳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部,南濒黄海,地理座标36°15′—37°10′N,120°50′—121°28′E。海区水温变化相对稳定,每年低温时间短,在1月份水温最低,一般在3℃左右;春季水温回升早,到2月份水温就回升到5℃左右,不利于扇贝苗种生长的低温期仅50天左右。  相似文献   

4.
使用地统计二阶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ostatistical delta-GLMM)分析了2001—2011和2015—2017年黄、渤海小黄鱼越冬群体在黄海中部、南部的空间分布,并用geostatistical delta-GLMM、基于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和基于站位调查设计的扫海面积法分别估计了小黄鱼资源量指数,对geostatistical delta-GLMM相较基于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和基于站位调查设计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2001和2002年,黄海越冬场主要存在北部(36°00′~37°37.5′N,123°15′~124°15′E)、中部(33°75′~36°00′N,123°15′~124°75′E)和东南部(32°00′~33°75′N,124°00′~125°15′E)3个生物量高密度区,其中中部区密度最高。从2003年开始,小黄鱼的生物量密度开始下降,北部和东南部高密度区下降程度高于中部高密度区;至2016—2017年高密度区变得不明显。冬季小黄鱼总资源量指数与小黄鱼的年产量、渔船功率变化趋势相反,呈下降趋势,且大部分年份站位数在37站以上,站位范围覆盖了本实验区域,可排除采样站位因素,这说明小黄鱼资源仍面临过度捕捞,种群处于衰退状态。研究表明,地统计二阶广义线性混合模型估计的2001—2017年冬季黄海中部、南部小黄鱼的总资源量指数相对扫海面积法和普通克里格法的估计值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江苏海域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规律,根据2017——2018年共4个季度在江苏海域(31°45′N~35°00′N、119°30′E~125°00′E)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该海域小黄鱼时空分布规律及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秋季与冬季小黄鱼经过夏季索饵育肥,平均体长(秋季103.04 mm,冬季96.20 mm)、平均体质量(秋季19.62 g,冬季16.35 g)均达到全年高值;春季样品性腺成熟度最高,36.1%的样本仍处于产卵期,冬季次之;摄食等级方面,春、秋季小黄鱼摄食等级高于夏、冬季;性比方面,4个季节及年度间雌雄比例变化不大且雄鱼数量多于雌鱼。2)江苏海域小黄鱼春季产卵场主要位于长江口以北邻近海域(32°00′N~33°15′N、121°30′E~122°15′E),夏季索饵场主要分布于大沙渔场南侧(32°00′N~33°00′N、123°00′E~124°30′E)及吕四渔场北部外侧海域(33°30′N~34°00′N、121°30′E~122°00′E),秋季索饵场位于连青石渔场东南侧海域(34°...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栉孔扇贝的生长性状和营养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海域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自2020年10月(6月龄)至2022年4月(24月龄)期间在山东荣成爱伦湾扇贝养殖区3个固定站位(N 37°09′29″,E 122°34′46″;N 37°10′05″,E 122°35′57″;N 37°10′13″,E 122°35′05″)每月采集海水和扇贝样品(2021年10月—2022年4月样品隔月采集1次),2020年10月(6月龄)至2021年4月(12月龄)样品为1龄贝,2021年5月(13月龄)至2022年4月(24月龄)样品为2龄贝,测定不同月龄扇贝生长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以及海水环境指标,利用相关性网络分析影响其营养组分累积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水温适宜,叶绿素a含量高,饵料丰富,溶解氧含量也高于其他季节;春季和秋季为栉孔扇贝快速生长期,1龄贝壳长增长较快,2龄贝(18~24月龄)个体质量和软体质量快速增长,为扇贝育肥的关键期;营养成分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随贝龄增长而增加,存在季节差异,冬春季脂肪含量较高,夏秋季蛋白质含量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栉孔扇贝营养成分累积和含量波动受贝龄...  相似文献   

7.
<正>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北纬39°53′~40°22′,东经113°54′~114°48′。总面积1 849.35km2,桑干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地热矿泉水总流量约1 000t/h,出口水温在25~41℃,冬季漫长而寒冷,西北风凛冽,全年平均气温7.7℃。罗非鱼是热带鱼类,一般生活于淡水中,也能  相似文献   

8.
小黄鱼洄游路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根据中国大陆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1982年问的小黄鱼(Larimichthy polyactis)捕捞统计资料,从产量分布、鱼群移动和海洋学背景等不同方面,研究了中国沿海小黄鱼的洞游路线,并且给出洄游分布图.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小黄鱼有2个洄游群体.其中,黄渤海群体越冬场在黄海中部36° 00′N、123° 00′E水域,每年6月进入渤海各海湾、黄海北部沿岸和海州湾产卵.栖息在渤海的小黄鱼9-11月在渤海中部索饵,11月后绕过成山头向越冬场洄游.东黄海群体越冬场的环境均受暖流影响,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在济州岛西南、东海中南部海域越冬场越冬.3月,外海小黄鱼经由32°00′N、123° 30′-124° 30′E的水域向近海产卵洄游,3月下旬进入舟山渔场.在舟山渔场,这部分鱼群与从东海中南部近海北上的产卵群体汇合,部分就地产卵,部分北上于4月进入吕泗渔场.5-6月,产卵后小黄鱼成鱼和稚幼鱼群体集中在舟山渔场、长江口渔场和吕泗渔场禁渔线外侧,7-9月进人大沙渔场索饵.10月以后,索饵场的小黄鱼大部分游向外海的越冬场,小部分南下回到东海中南部近海的越冬场.小黄鱼产卵洄游和越冬洄游路线并不相同.另外,在东海中南部近海越冬群体,部分就近游向沿岸的海湾,河口产卵,产卵后在产卵场外侧索饵,冬季回到就近的越冬场.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海域赤潮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昀 《河北渔业》2009,(10):50-51
1 秦皇岛渔业概况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22′-40°37′,跨1°15′;东经118°33′-119°51′,跨1°18′,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部位、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接地带,东与辽宁接壤、西与唐山为邻、南濒渤海、北临承德,海岸线长 162.7 km,所辖海域东起山海关金丝河口,西至昌黎县滦河口.滩涂及浅海(0~20 m水深)面积2 145.1 km2.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位于额尔齐斯河流域,准格尔盆地北缘(N46°52′~47°27′,E87°00′~87°32′),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严寒,平均气温在-7.42%以下,冰封期为11月下旬到翌年3月中旬,冰层厚达0.6~1.2 m;夏季炎热,最高气温可达39.6℃;春秋两季不明显.特别是夏季,早晚温差大,平均温差在10~15℃.年平均气温为3~4℃,无霜期为136~145 d,≥10℃的持续时间为152 d,积温2289℃;≥15℃的持续时间为109d,积温1886℃(2007年福海县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水温月平均值见表1).  相似文献   

11.
<正>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具体位置在北纬37°07′~41°0′、东经117°35′~121°10′。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渤海通过  相似文献   

12.
东海浮游异足类环境适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浮游异足类物种丰度和同步的温、盐度数据拟合曲线,构建数学模型,计算物种分布的最适温度和盐度值。同时根据以往对异足类生态特征分析的结论,划分东海浮游异足类各物种的生态类型。结果表明,塔明螺(Atlanta turriculata)和拟翼管螺(Firoloi-da desmaresti)分布在外海,具有高温、高盐的适应特征,是热带大洋种。其他为亚热带外海种,其中玫瑰明螺(Atlantarosea)具广温种特征,明螺(Atlanta peroni)适温偏低,有广盐种的特征,大口明螺(Atlanta lesueuri)分布在盐度较高的水域,扁明螺(Atlanta depressa)具有近海种特征。东海浮游异足类总体上属于典型的暖水性生态类型,温、盐适应范围较窄,对水温和盐度敏感,是较好的指示种。东海浮游异足类主要分布在28°00′~30°00′N,124°00′~126°00′E的海域,绝大多数物种难以逾越冷水水团的阻隔,这是浮游异足类很少在黄渤海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浮游异足类生态类型划分在古气象海洋学、海洋地质、海洋物理和海洋生物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海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徐兆礼 《水产学报》2004,28(1):35-40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水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及优势种作了探讨。东海浮游桡足类经鉴定共有226种,呈外海高近海低的分布趋势,夏季(163种)>秋季(152种)>春季(140种)>冬季(123种),4个季节皆出现的有78种。优势种(优势度Y≥0.02的17种,主要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普通波水蚤(Undinula vulgaris)、精致真刺水蚤(Euchate conicina)和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等,季节更替明显,在秋、冬季优势种中还新出现了多种中、小型桡足类。北部近海(29°~32°N、125°E以西)春季中华哲水蚤、夏秋季精致真刺水蚤与水温、盐度多元一次逐步回归相关性显著(P<0.05),秋季普通波水蚤与水温、盐度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春季鳀(Engraulis japonicus)中心渔场(>100kg·h~(-1))分布与中华哲水蚤高密集区(50~100ind·m~(-3))平面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春、夏季鳀鱼仔、稚鱼高密度区(≥100ind·net~(-1))与中华哲水蚤高丰度区(50~100ind·m~(-3))相重叠。  相似文献   

14.
正牡蛎适合生长海域分布南北很广,水深从高潮线至10多m的范围内都有,且为广温广盐性贝类,最适生长水温为15~25℃,盐度10~40范围内均有分布,主要滤食细小的浮游动物、硅藻和有机碎屑等。海洲湾位于34°00′~35°30′N,121°30′以西,面积为27 100 km2,水深10~40 m,是一个半开阔海湾,  相似文献   

15.
渤海斑海豹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是1986—1988年乘破冰船和飞机对渤海冰区斑海豹的分布调查结果。斑海豹在辽东湾的繁殖场位于40°00′N,120°50′—121°40′E至40°40′N,121°10′—121°50′E之间的流冰区内。为了调查渤海斑海豹Phoca largha的种群数量和资源分布,作者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下,于1986年、1987年和1988年的1月至3月参加了海冰调查队,乘海军的破冰船在渤海共出海3个航次,乘海冰航空调查的飞机在辽东湾飞行1个航次,对斑海豹在渤海冰区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现将调查资料整理报道。  相似文献   

16.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经济种类,幼鱼补充群体的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很大程度会影响小黄鱼总体种群动态,而幼鱼分布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一定的空间格局。为了解小黄鱼幼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019年8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30°30′N~35°00′N、120°00′E~127°00′E)小黄鱼幼鱼与环境调查数据,运用3种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Tweedie-GAM、Delta Gamma-GAM和Delta Lognormal-GAM探究资源丰度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看,Delta Gamma-GAM最优(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12 014.43,Pearson相关系数r值为0.461,Spearman秩相关系数ρ值为0.699)。小黄鱼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的集群性,集中分布范围在32°N~34°N、122°E~124°E的海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呈递减扩散分布。各环境因子中,小黄鱼幼鱼分布只与水深有显著性关联,表现为负相关的线...  相似文献   

17.
东海南部光掌蟳数量分布及其群体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8年5月、8月、11月和1999年2月在东海南部26°00′~28°00′N,120°00′~125°30′E的蟹类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光掌蟳(Charybdis riversandersoni)数量分布及其群体组成。结果表明:光掌蟳生物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季(8月)最高,春季(5月)其次,秋季(11月)和冬季(2月)均很低,平均资源密度指数分别为0.54kg/h、0.92kg/h、0.14kg/h和0.15kg/h;主要分布于水深80m以外海域,尤以调查海区东北部27°00′~28°00′N,124°00′~125°30′E一带海域数量为多;渔获群体甲宽范围为25~120mm,优势甲宽组为55~80mm,占59.7%,雌雄性个体差异十分悬殊,雄蟹平均体重为74.2g,雌蟹平均体重为51.1g,雌性性腺成熟度以V期为主,占45.2%,不同季节和性别摄食强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李娴 《中国水产》2022,(4):76-79
腾冲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98°05′E~98°45′E,24°38′N~25°52′N,国土面积5845km2.腾冲市江河湖泊纵横、水资源丰富,土著鱼种类多,适合多种土著鱼的养殖.随着人们对名优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高原特色水产养殖,推动水产养殖稳量增效,加强土著鱼养殖与保护等都显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闽东北外海(26°00′~28°00′N,120°00′~125°30′E)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近年相关渔业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渔场蟹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的特点。初步鉴定该渔场蟹类有63种,隶属13科、38属,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中的中—日亚区,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蟹类群体分布遍及整个调查海区,但时空分布差异明显,主要位于调查海区东南部和沿27°45′N一带海域,渔获量平均资源密度指数以夏季最高,达276.8kg.km-2,秋季最低,仅为40.1kg.km-2;同时蟹类数量分布与水深有较大的关系,以水深100~120m海域数量最大,这与主要种类细点圆趾蟹的分布海域区域明显相关;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种类约十几种,其渔获量约占蟹类总渔获量83%,在渔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细点圆趾蟹、光掌蟳、锈斑蟳和武士蟳等。  相似文献   

20.
GLM和GAM模型研究东黄海鲐资源渔场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陈新军  郑波  李纲 《水产学报》2008,32(3):379-386
鲐是我国近海重要中上层鱼类,研究其资源变动、渔场分布与时空、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根据1998-2004年我国东黄海大型鲐围网渔业的生产统计和时间、空间、表温、表层盐度、表温梯度、表温的月差异等环境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和广义线性模型(GLM)对鲐资源丰度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南部海域,作业渔场集中在122.5°E~124°E、26.5°N~28°N,适宜表温26.5~30℃,适宜表层盐度33.3~34.3,并明显集中在锋区周边海域;在北部海域,作业渔场集中在122.5°E~125.5°E、33°N~37.5°N,适宜表温15~20℃,适宜表层盐度31.3~32.3,集中在冷水区边缘海域.相对资源密度指数大于0.5的海域为122°30'E~124°30'E、26°30'N~28°N,122°30'E~125°30'E、33°N~34°30'N和124°E~125°E、34°30'N~37°N.研究认为,南北不同海域鲐分布的适宜表温和表层盐度差异明显.影响鲐资源丰度的环境因子重要性依次为时间、空间和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