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阳市地处烟台市西南部,南濒黄海,地理坐标36°15′~37°10′N,120°50′~121°28′E。长岛县位于胶东、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地理坐标为37°55′N,120°44′E。由于黄、渤海区在冬季水温相差3℃左右,长岛沿海渔村于冬季将扇贝苗种拉至海阳越冬养殖,次年春天拉回长岛,前后共6个月的时间,其中小苗生长4个月(1~2月因水温低,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2.
蓬莱市位于胶东半岛北部,黄、渤海交界处(37°25′~37°49′56″N,120°34′44″~121°01′E),拥有发展海水养殖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来,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驱动和"以养殖为主"的渔业方针指导下,海水养殖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通过对蓬莱市海水养殖现状的综合调查分析,提出符合全市海水养殖业现状的健康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使用地统计二阶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ostatistical delta-GLMM)分析了2001—2011和2015—2017年黄、渤海小黄鱼越冬群体在黄海中部、南部的空间分布,并用geostatistical delta-GLMM、基于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和基于站位调查设计的扫海面积法分别估计了小黄鱼资源量指数,对geostatistical delta-GLMM相较基于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和基于站位调查设计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2001和2002年,黄海越冬场主要存在北部(36°00′~37°37.5′N,123°15′~124°15′E)、中部(33°75′~36°00′N,123°15′~124°75′E)和东南部(32°00′~33°75′N,124°00′~125°15′E)3个生物量高密度区,其中中部区密度最高。从2003年开始,小黄鱼的生物量密度开始下降,北部和东南部高密度区下降程度高于中部高密度区;至2016—2017年高密度区变得不明显。冬季小黄鱼总资源量指数与小黄鱼的年产量、渔船功率变化趋势相反,呈下降趋势,且大部分年份站位数在37站以上,站位范围覆盖了本实验区域,可排除采样站位因素,这说明小黄鱼资源仍面临过度捕捞,种群处于衰退状态。研究表明,地统计二阶广义线性混合模型估计的2001—2017年冬季黄海中部、南部小黄鱼的总资源量指数相对扫海面积法和普通克里格法的估计值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江苏海域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规律,根据2017——2018年共4个季度在江苏海域(31°45′N~35°00′N、119°30′E~125°00′E)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该海域小黄鱼时空分布规律及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秋季与冬季小黄鱼经过夏季索饵育肥,平均体长(秋季103.04 mm,冬季96.20 mm)、平均体质量(秋季19.62 g,冬季16.35 g)均达到全年高值;春季样品性腺成熟度最高,36.1%的样本仍处于产卵期,冬季次之;摄食等级方面,春、秋季小黄鱼摄食等级高于夏、冬季;性比方面,4个季节及年度间雌雄比例变化不大且雄鱼数量多于雌鱼。2)江苏海域小黄鱼春季产卵场主要位于长江口以北邻近海域(32°00′N~33°15′N、121°30′E~122°15′E),夏季索饵场主要分布于大沙渔场南侧(32°00′N~33°00′N、123°00′E~124°30′E)及吕四渔场北部外侧海域(33°30′N~34°00′N、121°30′E~122°00′E),秋季索饵场位于连青石渔场东南侧海域(34°...  相似文献   

5.
秦皇岛海域赤潮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昀 《河北渔业》2009,(10):50-51
1 秦皇岛渔业概况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22′-40°37′,跨1°15′;东经118°33′-119°51′,跨1°18′,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部位、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接地带,东与辽宁接壤、西与唐山为邻、南濒渤海、北临承德,海岸线长 162.7 km,所辖海域东起山海关金丝河口,西至昌黎县滦河口.滩涂及浅海(0~20 m水深)面积2 145.1 km2.  相似文献   

6.
小黄鱼洄游路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大陆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1982年问的小黄鱼(Larimichthy polyactis)捕捞统计资料,从产量分布、鱼群移动和海洋学背景等不同方面,研究了中国沿海小黄鱼的洞游路线,并且给出洄游分布图.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小黄鱼有2个洄游群体.其中,黄渤海群体越冬场在黄海中部36° 00′N、123° 00′E水域,每年6月进入渤海各海湾、黄海北部沿岸和海州湾产卵.栖息在渤海的小黄鱼9-11月在渤海中部索饵,11月后绕过成山头向越冬场洄游.东黄海群体越冬场的环境均受暖流影响,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在济州岛西南、东海中南部海域越冬场越冬.3月,外海小黄鱼经由32°00′N、123° 30′-124° 30′E的水域向近海产卵洄游,3月下旬进入舟山渔场.在舟山渔场,这部分鱼群与从东海中南部近海北上的产卵群体汇合,部分就地产卵,部分北上于4月进入吕泗渔场.5-6月,产卵后小黄鱼成鱼和稚幼鱼群体集中在舟山渔场、长江口渔场和吕泗渔场禁渔线外侧,7-9月进人大沙渔场索饵.10月以后,索饵场的小黄鱼大部分游向外海的越冬场,小部分南下回到东海中南部近海的越冬场.小黄鱼产卵洄游和越冬洄游路线并不相同.另外,在东海中南部近海越冬群体,部分就近游向沿岸的海湾,河口产卵,产卵后在产卵场外侧索饵,冬季回到就近的越冬场.  相似文献   

7.
<正>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北纬39°53′~40°22′,东经113°54′~114°48′。总面积1 849.35km2,桑干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地热矿泉水总流量约1 000t/h,出口水温在25~41℃,冬季漫长而寒冷,西北风凛冽,全年平均气温7.7℃。罗非鱼是热带鱼类,一般生活于淡水中,也能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119°33′~121°56′E,36°16′~38°23′N之间,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市毗邻。烟台市海岸线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海岸西起莱州市与潍坊昌邑市交界的胶莱河口,东至牟平区与威海环翠区相邻的北海林场濒海处;南部海岸东起海阳市与威海乳山市交界处,西至莱阳市与青岛即墨市交界的丁字湾顶部。  相似文献   

9.
<正>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又叫"黄花鱼",隶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体型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椎骨28~30块。耳石较大。体长约20 cm。体背灰褐色,腹部金黄色。小黄鱼广泛分布于中国东海、黄海和渤海以及朝鲜半岛西岸海域,主要集中在27°30′N以北、125°30′E以西,水深不超过100 m的海区,以及受长江径流影响较大的黄海南部和东  相似文献   

10.
渤海斑海豹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是1986—1988年乘破冰船和飞机对渤海冰区斑海豹的分布调查结果。斑海豹在辽东湾的繁殖场位于40°00′N,120°50′—121°40′E至40°40′N,121°10′—121°50′E之间的流冰区内。为了调查渤海斑海豹Phoca largha的种群数量和资源分布,作者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下,于1986年、1987年和1988年的1月至3月参加了海冰调查队,乘海军的破冰船在渤海共出海3个航次,乘海冰航空调查的飞机在辽东湾飞行1个航次,对斑海豹在渤海冰区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现将调查资料整理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东海浮游异足类环境适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浮游异足类物种丰度和同步的温、盐度数据拟合曲线,构建数学模型,计算物种分布的最适温度和盐度值。同时根据以往对异足类生态特征分析的结论,划分东海浮游异足类各物种的生态类型。结果表明,塔明螺(Atlanta turriculata)和拟翼管螺(Firoloi-da desmaresti)分布在外海,具有高温、高盐的适应特征,是热带大洋种。其他为亚热带外海种,其中玫瑰明螺(Atlantarosea)具广温种特征,明螺(Atlanta peroni)适温偏低,有广盐种的特征,大口明螺(Atlanta lesueuri)分布在盐度较高的水域,扁明螺(Atlanta depressa)具有近海种特征。东海浮游异足类总体上属于典型的暖水性生态类型,温、盐适应范围较窄,对水温和盐度敏感,是较好的指示种。东海浮游异足类主要分布在28°00′~30°00′N,124°00′~126°00′E的海域,绝大多数物种难以逾越冷水水团的阻隔,这是浮游异足类很少在黄渤海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浮游异足类生态类型划分在古气象海洋学、海洋地质、海洋物理和海洋生物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闽东北外海(26°00′~28°00′N,120°00′~125°30′E)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近年相关渔业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渔场蟹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的特点。初步鉴定该渔场蟹类有63种,隶属13科、38属,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中的中—日亚区,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蟹类群体分布遍及整个调查海区,但时空分布差异明显,主要位于调查海区东南部和沿27°45′N一带海域,渔获量平均资源密度指数以夏季最高,达276.8kg.km-2,秋季最低,仅为40.1kg.km-2;同时蟹类数量分布与水深有较大的关系,以水深100~120m海域数量最大,这与主要种类细点圆趾蟹的分布海域区域明显相关;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种类约十几种,其渔获量约占蟹类总渔获量83%,在渔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细点圆趾蟹、光掌蟳、锈斑蟳和武士蟳等。  相似文献   

13.
东平湖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东平湖水域环境生态概况东平湖(35°30′~36°20′N,116°00′~116°30′E)位于山东东平县境的西部,为一个小型、浅水型湖泊。该湖为黄河下游滞洪湖,分老湖与新湖,现湖面平均高程约38m,多年平均水深1~2m,总面积627 km^2,常年平均水面为124km^2,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根据2006~2007年的调查,东平湖含盐量平均为311.32~624.14mg/L,  相似文献   

14.
龙羊峡水库位于北纬35°46′~36°13′,东径100°23′~100°50′之间,为山谷型水库。库区全长106公里,最宽处19公里,总蓄水量247亿立方米,正常水位海拨2600m,最大深度160m,落差70m,年际水位变化10m左右,平均水深64m,面积57万亩。龙羊峡水库是我国黄河上游一座集发电、防洪、灌溉、水产增养殖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青海省重要的渔业基地。  相似文献   

15.
张家川地处黄河水系的渭河流域,位于东经105°54′-106°35′和北纬34°44′-35°11′之间,东连陕西陇县,西临秦安县,南靠清水县,北与平凉地区华亭县、庄浪县接壤,海拔1 486~2 659 m,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相似文献   

16.
<正>陕西洛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洛南县城东部,东边和北边与河南省相邻,南边以南洛河为界,西边以西峪河西界为限,辖灵口镇、寺耳镇(原陈耳镇)和石坡镇的一部分。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0°24′~110°37′,北纬34°03′~34°17′之间。保护区总面积约为5 715 hm~2,其中核心区1 430 hm~2,缓冲区2 456 hm~2,实验区1 829 hm~2。保护区是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为主要对象的保护区,属典型的山地河流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6-2008年的调查监测资料,对浙江舟山海底串作业利用渔业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底串的作业渔场范围主要位于舟山近海海域(29°30′~31°30′N、122°00′~123°00′E),渔期为1-9月,盛期在7-8月;渔获组成主要为小型经济鱼类及其幼鱼,皮氏叫姑鱼 Johnius belengeri、小黄鱼P seudosciaena polyacti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黄鲫Setipinna taty、凤鲚Coilia myst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及经济虾类是常见的渔获种类;幼鱼渔获比例较高,损害渔业资源较为严重.笔者结合调研情况对海底串作业提出了休渔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福建省1987~2003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116°00′~119°30′E,22°00′~24°30′N)灯光围网作业生产统计数据和资源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福建省在该渔场灯光围网作业状况、发展演变和资源利用现状。结果表明:由于单拖作业和流刺网作业的发展,灯光围网作业持续萎缩,在海洋渔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渔船大型化,渔场向深水推进,灯源配置及集鱼并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主要渔获物中蓝圆鲹占绝对优势,鲐鱼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金色小沙丁鱼年间波动明显,颌圆鲹则快速减少,竹鱼近年来产量快速增长。文章还提出改进和提高灯光围网作业捕捞技术和自身竞争力,合理引导部分疏目快拖作业参与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优化海区捕捞作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海区渔业资源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线中部,范围在北纬29°30′-31°00′、东经120°30′-125°00′间,海域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舟山渔场有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江等江河入海,带来了丰富的饵料;又有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在此交汇,鱼虾的生态类型众多。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强,传统的底层鱼类资源衰退,虾类资源增长加  相似文献   

20.
印度洋西北海域表层浮游动物数量组成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10~11月印度洋西北海域12°00′~21°30′N、58°00′~65°00′E表层浮游动物的调查资料,对其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其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有腔肠动物水母类3目7科11属15种;浮游甲壳动物7目24科34属40种;浮游软体动物2目5科5属5种;毛颚动物1目1科1属3种;被囊动物1目2科4属4种。生物量较大的种类主要是甲壳动物的尖尾海萤、桡足类、莹虾类、磷虾类、端足类和糠虾类,以及毛颚动物的箭虫类。调查海域总生物量和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9.51±114.06mg/m3和3020±7929个/m3。其中尖尾海萤的生物量(24.30mg/m3)和丰度(1498个/m3)为最高,其次为箭虫类。总生物量和丰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呈现北部(17°N以北)高于南部(17°N以南)、东部(62°E以东)高于西部(62°E以西)的趋势,同时不同纬度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