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园种植绿肥对天敌和害虫群落及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果园种植绿肥对天敌和害虫群落及种群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种植绿肥的果园天敌种类和数量明显多于清耕园 ,天敌种类至少 2 3种 ,绿肥园树上天敌数量平均每株次有 1 .82头 ,清耕园平均每株次有 1 .1 5头 ,绿肥园比清耕园高 5 8.3%。 1 999、2 0 0 0、2 0 0 1年绿肥园平均每次每平方米地面天敌数量分别是清耕园的 80倍、1 8倍、42倍。绿肥园害虫发生期比清耕园推迟 7d ,且峰值平均降低 39% ,桃小食心虫的卵果率下降 1 .1 4%。  相似文献   

2.
王旭东 《农学学报》2022,12(11):11-13
覆草是果园生态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覆草园害虫和天敌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果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清耕园相比,覆草园天敌数量显著较高,而且靠近麦田的覆草园天敌数量明显高于其他覆草园,覆草对害虫的控制效果明显;覆草桃园节肢动物的物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均匀性指数等都明显大于清耕桃园,而且苜蓿覆草桃园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三叶草覆草桃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苹果园不同牧草种类和种植方式对苹果绣线菊蚜及其天敌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五点取样调查方法。[结果]与清耕园相比,生草园绣线菊蚜高峰期的发生量明显减少,其中紫花苜蓿区绣线菊蚜高峰期的发生量最少,不到清耕园绣线菊蚜种群数量的60%,其次为苜蓿-三叶草-黑麦草混合区和黑麦草区,分别为清耕园的67%和81%。果园中优势天敌为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中华通草蛉和蚜茧蜂,生草园较清耕园天敌数量明显增多。紫花苜蓿区苹果树上和苜蓿上优势天敌的数量均最大,混合区优势天敌的数量仅次于紫花苜蓿区。果园施药后,生草园和清耕园果树上天敌的死亡率相当,而生草上天敌的死亡率约是果树上天敌死亡率的一半。[结论]生草对天敌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创新合理的害虫管理方案提高杏园生态稳定性及经济效益,以北京延庆仁用杏主产区的杏园为例,研究了仁用杏园在3种管理模式(自然生草、间作黄芩、清耕)生态条件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害虫亚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量和天敌亚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的全年发生动态和特征。结果表明:自然生草园和间作黄芩园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自然生草园害虫数量最高,其次为清耕园,间作黄芩园最低;间作黄芩杏园的天敌比例最高,其次为清耕园和自然生草园。杏园间作黄芩管理模式可以吸引天敌,控制害虫数量,维护杏园生态稳定。  相似文献   

5.
《山东农业科学》2019,(2):91-96
为明确使用农药对生草苹果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发生动态的影响,在矮化密植苹果树行间连片种植紫花苜蓿,在果园常规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情况下,采用五点随机取样和扫网法,系统调查了生草区和清耕区苹果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与清耕区相比,生草区害虫数量明显较少,天敌数量明显增多,害虫的平均发生量是清耕区的59%,果树上天敌的平均发生量是清耕区的1.4倍。果园喷施杀虫剂后,生草区果树上天敌数量的降幅明显小于清耕区,且恢复速度快于清耕区,说明果园种植紫花苜蓿有利于保护和增殖自然天敌,从而控制果树害虫。  相似文献   

6.
在崂山茶区采用网捕法和植株拍打法研究了种草和清耕茶园节肢动物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的第2年,节肢动物数量增加明显,种群结构趋于稳定。共调查到节肢动物12目,44科,81种,类群最大的为蜘蛛目,有27种,其次是同翅目,有12种,鞘翅目有10种,膜翅目有9种,其他23种。种草园与清耕园相比,节肢动物种类增加18.0%~19.0%,害虫数量平均减少75.6%,天敌种类增加10.3%~17.1%,个体数增加64.0%~77.1%,节肢动物数量在一年中的变化幅度平缓。茶园使用化学农药,是影响节肢动物数量的主要因素。在种植紫花苜蓿的茶园,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也不致造成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7.
荔枝园昆虫群落优势功能团的季节演变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功能团为研究单元.对不同处理荔枝园昆虫群落季节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咀嚼害虫、刺吸害虫、捕食性天敌以及中性昆虫是昆虫群落的优势功能团;两处理区各害虫、中性昆虫功能团种群数量变动基本一致;无公害区捕食性天敌数量及优势度多数月份要高于常规区.但又显著低于对照区;中性昆虫是维持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的主要功能团;无公害防治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与常规化学防治相当,有利于维持果园昆虫群落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时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作不同种类的芳香植物对梨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时序特征的影响.[方法]设置罗勒、孔雀草、薄荷间作区、自然生草区和清耕区(对照),对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组成、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的时序变化特征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随着梨树年周期生长发育进程,梨园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呈现快速升高→相对稳定→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群落多样性指数呈现快速上升→下降→上升→相对稳定→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均匀度指数呈缓慢下降→急剧下降→迅速升高→相对稳定→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优势度指数呈缓慢上升→急剧下降→迅速升高→相对稳定→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这些变化趋势在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区表现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发生在梨树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梨园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上述多样性参数在梨树不同发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时序变化特征,天敌亚群落多样性特征相对于害虫亚群落呈现跟随性的时序变化;各芳香植物间作处理区较对照在梨树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显著抑制害虫亚群落的物种数量,提高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量.[结论]梨园间作罗勒、孔雀草、薄荷改变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组成的基础上,同时对梨园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时序特征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植被多样化对昆虫发生期和物种丰富度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果园植被多样化对昆虫群落的影响,在云南昭通苹果园中以3∶2∶1的比例种植黑麦草、三叶草和苜蓿,2年后,结果表明:处理园内苹果绵蚜的主要天敌如草蛉、瓢虫、食蚜蝇和日光蜂的发生期明显长于对照园(常规管理园);苹果绵蚜、叶蝉和蓟马等主要害虫的发生期短于对照园。果园种植覆盖作物后,天敌种类数量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处于高峰期,相对于常规园的7月上旬至8月中旬。增加果园植被多样化,利于提高天敌种类的数量和稳定性,利于控制害虫。  相似文献   

10.
东圳库区生态枇杷园生产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证明果园生草制是我国山区果园土壤管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枇杷园进行生草覆盖的生态控制区与化学防治区相比,土壤养分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有效P、速效K、pH含量分别提高了4.26%、18.29%、35.92%、31.62%、20.06%和15.55%.生草覆盖同时改善了枇杷园小气候环境,增加了天敌种群数量,生态控制区蜘蛛类天敌平均7.0头/株,高于化学防治区2.18头/株,和进行清耕的综合防治区5.1头/株,天敌赤眼蜂在稻田和批杷园间存在明显的迁移运动,为害虫的生态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间作薄荷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控作用,为揭示间作植物对苹果园害虫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设置清耕处理区、自然生草区、薄荷间作区,统计和分析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以及多样性特征的变化,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多样性与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薄荷间作区的节肢动物群落增长高峰期有明显的缩短趋势;间作薄荷降低了苹果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效果更好;薄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影响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以及害虫-天敌亚群落的组成结构。间作薄荷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从而减少害虫亚群落的丰度。【结论】间作薄荷改变节肢动物结构和多样性的特征,增加天敌亚群落对害虫亚群落的调控作用,薄荷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这一过程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果树行间套种地被植物对天敌及害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果树行间种植不同地被植物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园种植地被植物后,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清耕区;从天敌总量来看,禾草区较清耕区天敌增加57.36%,紫花苜蓿区较清耕区增加177.90%,紫花苜蓿+禾草混植区较清耕区增加369.03%;紫花苜蓿+禾草混植区和紫花苜蓿区的天敌发生期提前,持续时间延长;种植地被植物后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明显,以紫花苜蓿+禾草混植区作用最好,平均控制效果为85.98%,其中对蚜虫类的控制效果可达94.07%,红蜘蛛类为80.39%,鳞翅目幼虫为88.14%,其他类害虫为81.30%。  相似文献   

13.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沙地梨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沙地黄金梨园设置间作薄荷(Tr1)、孔雀草(Tr2)、罗勒(Tr3)和自然生草(Tr4)为处理,清耕区(Tr5,CK)为对照,对梨树年生长周期中各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梨园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不同:各间作区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科数无明显差别;而个体数以Tr2、Tr1Tr3Tr4Tr5(CK)(P0.01)顺序依次增加。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各功能群的结构特征存在不同差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节肢动物群落中各功能群的科数总和、个体数总和以及益害比(天敌/害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类群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科数在各间作区无显著差异,而个体数、优势度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在各间作区间呈现多样性差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各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在梨树各生长阶段表现不同;梨园间作芳香植物能有效降低梨树花期以后的节肢动物数量,尤其以梨果实膨大期效果最为明显。【结论】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控制梨园害虫数量的发生,增加天敌数量,调控梨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苹果园后期主要害虫及天敌发生情况,2016年10月调查了10个不同管理情况下苹果园果树上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数量。采用五点随机取样法和目测观察法,对果树上主要害虫及天敌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果树上主要害虫为苹果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卷叶蛾类和食叶毛虫类,生草果园害虫的发生数量明显少于清耕果园;果树上的优势天敌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和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生草果园天敌的发生数量多于清耕果园;施药越频繁的果园害虫的发生数量越多,天敌发生数量越少;果园的最大益害比为1∶1.5,最小为1∶7.4,均明显大于有效益害比1∶(20~25),此时园内自然天敌可以有效控制害虫为害,不需要使用杀虫剂防治。该调查结果说明果园生草有利于增殖天敌控制害虫,后期天敌数量多,少使用或不使用杀虫剂可显著增加越冬天敌数量,为第二年发挥天敌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生草苹果园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明确果园生草对果园病虫害的影响,调查了生草苹果园不同时期苹果主要害虫及其天敌自然种群的数量,从而获得各期害虫与害虫、害虫与天敌、天敌与天敌之间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分析了它们彼此在空间及时间维度上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生草果园害虫优势种为绣线菊蚜和山楂叶螨;天敌资源丰富,优势种为大草蛉;在空间维度上害虫之间存在较大竞争,主要天敌之间种间竞争也很激烈,天敌与主要害虫在空间上相遇机率较大;生草果园天敌对主要害虫绣线菊蚜和山楂叶螨在时间维度上有较强的追随效应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以梨园设置薄荷、孔雀草、罗勒间作区和自然生草区为处理,清耕区为对照(CK),基于梨园各个间作处理区节肢动物组成和时序变化的测试,应用主成分分析、生态位及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梨园各间作区中主要害虫及天敌类群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梨园各间作处理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个体数时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量在梨树年生长期内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清耕(对照)区;与清耕(对照)区相比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起主导作用的害虫及天敌的类群不同,且相对集中于有限的几个种类,害虫如梨木虱、康氏粉蚧、蚜虫、金龟子和梨网蝽,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和寄生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比对照显著增加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生态位宽度,且使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害虫,同时增加主要天敌如瓢虫、食蚜蝇与害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呈现出对害虫明显的跟随效应和控制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一步发现,同一害虫在不同间作区的主要天敌不同,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呈现出多层次性。【结论】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控制梨园害虫数量,增加天敌数量,且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防治措施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防治措施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花椰菜地害虫防治和天敌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和化学农药防治区,按5点随机取样,记录植株和地面所有节肢动物的数量。在田间定点埋放盛有洗衣粉水溶液的玻璃瓶调查在地表活动的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不同防治措施下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在广州花椰菜地共调查到节肢动物87种,其中植食性害虫29种,捕食性天敌54种,中性昆虫4种。防治措施明显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及其数量。不施药对照区的捕食性天敌、植食性害虫和中性昆虫的数量均高于其他两种施药防治处理区,不同处理区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及其个体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花椰菜地植食性昆虫功能类群的优势集中性以花椰菜苗期为最小,成熟期最大;捕食性天敌的优势集中性在不同防治区同样以苗期相对较小,而在不施药防治对照区花椰菜各生育期,其大小接近一致;在施药防治区,捕食性天敌的优势集中性表现出波动现象。在花椰菜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防治措施区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不同。整个生育期优势度指数0.1的有烟粉虱、桃蚜、小菜蛾、菜青虫、前凹狼蛛、拟环纹豹蛛和八斑鞘腹蛛。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在不同防治区和花椰菜各生育期之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各指数之间的变化趋势相似。群落整体多样性指数随花椰菜生长而增大,至中后期达到最大,此结果与田间群落的发展动态相吻合,在不同防治区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均匀度指数在不同生育期和防治处理区的变化程度相似。害虫亚群落多样性与群落整体多样性变化趋势相似,其多样性指数在花椰菜生长中后期达到最大。不同防治措施区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其中以化学农药防治区花椰菜苗期为最小。均匀度在花椰菜苗期为最大,而后随花椰菜生长而减小。捕食性天敌亚群落多样性在花椰菜各个生育期和防治处理之间变化相对平稳。地表节肢动物的调查表明,两种药剂处理区所施药剂对地表节肢动物的杀伤较大。同时,从地表节肢动物数量和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动态来看,地表中性昆虫对捕食性天敌前期的定殖有一定的作用。蜘蛛与植食性昆虫、中性昆虫以及捕食性昆虫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捕食性昆虫与中性昆虫之间也具极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这些功能团之间在数量上具有较好的跟随效应。捕食性昆虫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相关未能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药剂防治措施虽然能有效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但也使天敌数量相应减少。地表中性昆虫对捕食性天敌前期的定殖有一定的作用,药剂防治能影响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生物农药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小于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8.
从果园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取样及分析方法、组成结构及特征、影响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因素、果园害虫的生态控制(EPM)等方面对我国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果园生草、不同防治方法、不同生境、不同管理水平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为果园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高原苹果园昆虫群落种类组成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2~1995年云南高原苹果园昆虫群落调查研究结果,结合苹果分布情况分析了3个主要苹果种植区昆虫群落种类组成的特点。滇中苹果区果园昆虫群落最丰富,害虫种类组成最复杂,害虫天敌资源丰富;滇西北苹果区果园昆虫群落次之,主要危害种类与其它区不同;滇东北苹果区果园昆虫群落不如上述两区丰富,以叶、芽害虫为主,果实害虫和蛀干害虫相对危害轻,R类害虫多,K类害虫少。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对云南昭通不同类型苹果园绣线菊蚜的种群动态及其天敌群落组成进行了系统调查。按管理模式分成3类,每类型果园选取5棵12枝新梢的20个叶片进行害虫定枝调查,天敌调查采用树上目测、树盘扫网和诱集调查。结果表明,常规管理园绣线菊蚜的种群密度高于有机示范园和化学防治园;化学防治园绣线菊蚜的种群数量最低。三类果园天敌群落组成相似性差异较大,天敌物种数和个体数有机示范园均大于常规管理园和化学防治园,益害比最高达1304。有机示范园的管理模式能较好的保护天敌,绣线菊蚜的种群密度也得到了很好得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