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陈华文  张家鼎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40-240,242
对比分析了台州市与玉林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种植期间的气候条件,认为台州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种植时期的气温条件没有玉林市好,日照、降水条件较玉林市优越,并确定了台州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的种植时期宜在9月中旬至12月下旬。  相似文献   

2.
摆种方法对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播种时种薯不同摆种方法对马铃薯出苗时间及出苗率有明显的影响。种芽向下、种薯切面向上摆种处理马铃薯出苗时间早、出苗率高,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的理想摆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不同类型肥料及用量对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经济性状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免耕稻田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的最佳用肥量.  相似文献   

4.
所谓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即在12月中下旬~2月上旬期间,将切好催芽的马铃薯薯块直接摆放在稻板田上,盖上稻草再配合其他一些措施的简易栽培方法。它彻底改变了原来旱地翻耕栽培马铃薯的方式,既省工。又可以充分利用稻草,解决稻草焚烧、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亩产1500~2000奴,比种植小麦、  相似文献   

5.
<正>马铃薯稻田半免耕覆盖栽培是作者引进"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技术"在玉溪市应用过程中,结合当地的气候及生产条件改良的马铃薯轻型栽培技术,这种栽培方式大大减少了稻草用量,仅为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用量的1/3,即稻田内的稻草就地利用,不必远距离搬运,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由于稻草、泥土双重覆盖,更有利于增温保湿,改善了出苗环境,使马铃薯出苗快而齐;马铃薯薯块在生长过程中不容易接触阳  相似文献   

6.
广西发展秋冬种马铃薯及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建议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根据广西的气候条件、市场区位优势以及脱毒马铃薯的品种、种薯问题已解决的新情况,指出广西发展秋冬种马铃薯条件已初步具备;提出广西可以利用中稻田、晚稻制种田等采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发展秋冬种马铃薯;同时提出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应注意选择排灌良好、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稻田种植已破眠的脱毒马铃薯种薯,要搞好播种、稻草覆盖和田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并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7.
叶奋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67-267,269
通过对景德镇市秋季马铃薯种植期间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景德镇市秋马铃薯种植的日照条件较好,气温、降水不足;种植时期宜安排在9上旬至12月上旬,对景德镇市秋季马铃薯种植期间出现的霜冻和干旱危害应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8.
邓建平 《当代农业》2009,(16):47-47
在水稻收获后,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士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和管理措施.直至收获鲜薯。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马铃薯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稻田免耕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具有省工省力、操作方便、增产增效,同时达到稻、薯水旱轮作,稻草资源综合利用,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2005年下半年,我们在雅溪镇五石弄村的15丘稻田中开展了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试验,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笔者首先对马铃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技术措施做了简要介绍,然后根据马铃薯本身的特点对马铃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技术对气象的要求做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景德镇市引种沾化冬枣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配合景德镇市政府做好冬枣引种工作,解决冬枣引种过程中出现的气象问题,明确景德镇市气象条件的利弊,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作者根据气候资料的统计原理,对景德镇市与沾化县1981~2010年30 a的气候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景德镇市可以种植冬枣。但从气候条件来看,景德镇市较沾化县具有降水多、气温高、日照少的特点;根据景德镇试种冬枣的生长发育情况,对景德镇与沾化冬枣生长发育期间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景德镇市冬枣生长发育期间的气象条件不如沾化县,主要表现在4~6月多暴雨、少日照,7~9月高温和干旱,景德镇冬枣病虫害较沾化严重。因此,景德镇市在引种冬枣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地段建园,并注意做好干旱预防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旗叶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下旗叶光合速率(Pn)从孕穗到完熟期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但免耕结合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结合地膜覆盖(TP)和免耕(NT)处理的Pn在乳熟期有小幅度的回升.与处理T(传统耕作)相比,NTP(免耕结合地膜覆盖)、TP、NTS、NT以及TS(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覆盖)的平均Pn分别提高了15.17%1、1.26%8、.97%4、.08%和9.46%,平均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了14.40%、16.00%、8.00%3、.20%和12.80%,但是保护性耕作措施(除NT外)下旗叶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小于传统耕作T.不同耕作措施对Pn、Tr和WUE影响最为显著的生育时期分别是乳熟期、孕穗期和乳熟期;生育时期对Pn、Tr和WUE的影响大于耕作措施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免耕及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方法】基于设在陇东黄土高原的长期草田轮作定位试验,试验开始于2001年,包括传统耕作(T,翻耕并移除秸秆)、耕作覆盖(TS,翻耕之后覆盖秸秆)、免耕移除秸秆(NT,不翻耕但除去秸秆)和免耕(NTS,不翻耕且保留秸秆)4个处理。2014年7—8月干湿交替阶段季采用LI-8150多通道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进行连续原位测定。【结果】T、TS、NT和NTS处理干旱阶段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16、3.56、2.26和2.45μmol·m~(-2)·s~(-1),湿润阶段分别为2.09、5.31、2.80和3.56μmol·m~(-2)·s~(-1)。降雨初期秸秆覆盖处理(TS和NTS)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与无秸秆覆盖处理(NT和T)具有显著差异。干湿交替过程中,干旱阶段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19.1—28.2℃)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湿润阶段则相反,且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解释程度降低。土壤呼吸速率在湿润阶段日动态波动较大,其温度敏感性(Q10)在T、TS、NT和NTS处理下分别为1.37、1.24、1.31和1.25;干旱阶段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平缓,Q10值低于1.0。【结论】长期保护性耕作提高了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且秸秆覆盖处理比免耕措施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效应更加显著。秸秆覆盖能够有效平抑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变化,提高土壤呼吸速率,降低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论文明确了干湿条件下旱作农田土壤呼吸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对准确量化旱作农田碳通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促进水温土等资源匮乏的冀西北寒旱区作物生产对水分、养分的合理与均衡利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方法】采用交叉式种植方法,在草甸栗钙土和砂质栗土农田,分别设计了包括5个主栽作物的全部组合的轮作与连作田区试验,年际间进行重复,研究区域主栽作物轮作倒茬的产量效果。【结果】在草甸栗钙土农田,与连作相比,不同前茬马铃薯、甜菜、莜麦的产量分别提高了58%—94%、28%—53%和16%—70%;蚕豆与连作相比,除甜菜茬减产外,其他茬口较连作增产4%—43%;马铃薯、蚕豆茬玉米较连作分别增产12%、5%,甜菜、莜麦茬玉米产量仅为连作的81%、93%。在砂质栗钙土农田,不同前茬马铃薯、甜菜的产量分别较连作提高了5%—36%、13%—36%;甜菜茬谷子表现减产,其他茬口的谷子较连作提高了5%—30%;谷子茬莜麦减产,其他茬口莜麦较连作提高了9%—15%;马铃薯、莜麦茬亚麻较连作增产5%、8%,谷子、甜菜茬亚麻产量为连作的94%、99%。【结论】草甸栗钙土田马铃薯→莜麦、马铃薯→甜菜呈现互利轮作,玉米茬马铃薯、莜麦茬甜菜、蚕豆茬甜菜、玉米茬甜菜和蚕豆茬马铃薯表现偏利轮作;砂质栗钙土田莜麦茬马铃薯、马铃薯茬甜菜2种方式表现偏利轮作,可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5.
河西绿洲灌区马铃薯间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马铃薯与不同绿肥的间作模式。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为根茬处理高于压青处理,以马铃薯间作针叶豌豆(根茬)的折合产量最高,为27515.15 kg/hm2,较单作马铃薯增产14.7%。马铃薯间作箭豌豆混播毛叶苕子,绿肥鲜草产量最高,根瘤数最多,且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马铃薯间作针叶豌豆无论是根茬还是压青处理,不同层次土壤的含水量变化相对其它处理稳定;马铃薯间作甜豌豆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根茬处理高于压青处理,间作箭豌豆混播毛叶苕子(根茬)和(压青)处理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低于单作马铃薯。  相似文献   

16.
绿洲灌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坚实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5 a田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研究了秸秆翻压(TIS)、免耕不覆盖(NT)、免耕立茬(NTSS)、免耕秸秆覆盖(NTS))处理对冬小麦田土壤含水量、土壤质量密度、土壤紧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期内,在同等外界水分的条件下NTSS和NTS处理均较T、TIS和NT处理明显地增加了0~30 ...  相似文献   

17.
少耕秸秆覆盖对小麦间作玉米棵间蒸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前茬小麦25cm高茬收割免耕(T0S1)、25cm高等量秸秆覆盖免耕(T0S2)、25cm高等量秸秆翻压(TS3)和低茬收割翻耕(TS0)对后茬小麦、玉米的单作和间作群体耗水量和棵间蒸发的影响,以期为通过优化小麦间作玉米的秸秆管理、提高水分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降低作物群体的总棵间蒸发量,与未覆盖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棵间总蒸发量降低了4.7%~8.9%,单作小麦棵间总蒸发量降低了4.8%~11.2%。间作群体的棵间蒸发主要发生在小麦收获前,约占总蒸发量的70%,秸秆覆盖处理在小麦收获前使棵间蒸发降低了5.2%~10.8%。间作中,小麦带棵间蒸发量较玉米带高16.6%~19.8%;秸秆覆盖处理与未覆盖处理相比较小麦带棵间蒸发量降低了5.4%~10.0%,玉米带棵间蒸发量降低了3.9%~6.1%。秸秆覆盖处理的E/ET相比于无覆盖处理小麦间作玉米群体降低了2.9%~5.2%,单作小麦群体降低了2.1%~9.0%,小麦秸秆覆盖可减少水分的无效损失,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5 a榆林地区不同县区谷子种植出苗期(5月份)降雨量、5 cm平均地温、茬口等条件下白发病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谷子白发病与5月份降雨、地温相关性显著,随着雨温系数降低,谷子白发病发病率均明显增加,三地中雨温系数最高2.57降为0.51时,白发病发病率由4%增长至28%。正茬田块白发病发病率明显低于重茬田、迎茬田的白发病发病率,仅为0~6%,重茬田高达51.95%。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初,榆林气温起伏大,前冬冷、后冬暖,降水过程少,无有效降水,属2001年以来第3偏少年,加之扬尘、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造成3月榆林森林火险指数达到高危级别。林业气象部门联动,对林区全天候监测,准确及时预报预警,全省抓紧适宜的气象条件开展人工增雨,缓解了除榆林外大部分地区的险情。3月12日森林火险等级上升到高危级别,林业系统严防强管,主动预防和巡查,及时发现榆林定边出现火情,立即组织科学扑救,短时有效地控制了火情,处置及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气象条件对宁夏马铃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期播种试验的方法,结合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对宁夏西吉县2008年的马铃薯试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宁薯4号和陇薯3号的品质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宁薯4号和陇薯3号的淀粉、还原糖及Vc含量都因气象因子的改变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宁薯4号,淀粉的积累受气象因子影响程度的强弱为累计降水量>日照时数>积温(≥10℃);Vc含量的积累受气象因子中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大,且呈正相关;而还原糖含量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