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谷子白发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甲霜·锰锌、咯菌·精甲霜、多菌灵开展防治谷子汾选3号、长生07白发病试验。结果表明:甲霜·锰锌、咯菌·精甲霜拌种汾选3号白发病发病率各为1%,5%,多菌灵防治白发病发病率10%,与对照相同,没有效果。采用甲霜·锰锌和咯菌·精甲霜包衣汾选3号和长生07白发病发病率都为0.1%以下,重茬地发病率3%左右。表明相同的药剂采用种子包衣方法防治谷子白发病效果明显优于播前拌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郭丽文 《新农业》2005,(7):42-43
谷子白发病每年都有发生。近几年由于种植面积扩大,重茬地块增多,使谷子白发病发生为害有了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20,(6)
正1府谷县谷子白发病的发生现状谷子在我县常年种植面积7~8万亩,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感病品种数量增加,谷子白发病在我县日趋严重,根据调查谷子白发病平均发病率在20~40%之间,对我县的谷子生产造成严重影响。2谷子白发病的发生症状谷子白发病是系统侵染病害,一旦入侵终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20,(12)
正1府谷县谷子白发病的发生现状谷子在府谷县常年种植面积7~8万亩,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感病品种数量增加,谷子白发病在府谷县日趋严重,根据调查谷子白发病平均发病率在20~40%之间,对府谷县的谷子生产造成严重影响。2谷子白发病的发生症状谷子白发病是系统侵染病害,一旦入侵、终生发病,从萌芽到抽穗至成熟,在各个生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正>谷子是迁安地区的主要杂粮作物,谷子白发病是谷子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2015年,由于迁安市降水量大,田间相对湿度高,谷子白发病发生严重。据7月下旬田间调查,一般发病率5%~10%,严重时发病率可达30%,给谷子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1症状谷子白发病从发芽到出穗均可发生,自种芽或幼蘖受侵染后在各个生育阶段和不同器官上陆续显露  相似文献   

6.
谷子白发病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谷子是迁安地区的主要杂粮作物,谷子白发病是谷子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2015年,由于迁安市降水量大,田间相对湿度高,谷子白发病发生严重。据7月下旬田间调查,一般发病率5%~10%,严重时发病率可达30%,给谷子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1症状谷子白发病从发芽到出穗均可发生,自种芽或幼蘖受侵染后在各个生育阶段和不同器官上陆续显露  相似文献   

7.
<正>谷子是大庆地区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小米需求的增加和小米价格的不断上涨,谷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而连年种植,谷子轮作倒茬不及时导致重茬地块增多,谷子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谷子白发病,发病率就是损失率,对谷子生产的发展是一种制约。谷子白发病又叫刺猬头、看谷老等,是一种真菌病害,是谷子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也是影响谷子产量的重要病害,分布十分广泛,据调查,谷子一旦感染此病,一般情况下不结实,  相似文献   

8.
正1试验目的与意义谷子白发病是神木地区谷子发病率最高的病害,本试验通过试验确定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拌种防治谷子白发病的最佳使用浓度,为大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试验材料与方法2.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陕西省神木县解家堡乡赵家沟村大圪坨,试验地位于黄土丘陵区,地势平坦,黄绵土,肥力均匀,中等肥力。光照充足,通透条件良好。前茬谷子,上年谷子白发病严重。2.2供试材料2.2.1供试品种:晋谷29;来源:神木丰禾公司  相似文献   

9.
白发病是谷子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对于谷子的质量与产量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以山西省沁水县的谷子白发病问题为例,就谷子白发病产生的症状与防治的方法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谷子白发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是阜新地区种植的主要杂粮作物,尤其是我们西北区于寺、大五家子种植面积比较大。谷子白发病是谷子的主要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2012年降水量大,田间相对湿度高,给谷子白发病菌的萌发提供有利的条件,使谷子白发病发生严重。据七月下旬田间调查,病株率为5%~10%,严重的地块达30%,给谷子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豫谷2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谷26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安06-3152为母本、抗除草剂品种SK32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动态育种技术,在海南、安阳交替系选,经过4 a计5代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该品种2013年在国家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十届优质食用粟鉴评会上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014~2015年国家华北夏谷区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 921.3 kg/hm2,较CK增产12.71%;2015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 841.8 kg/hm2,较CK增产13.33%;抗旱性、耐涝性均为1级,抗倒性2级,对谷锈病和谷瘟病抗性均为3级,对纹枯病抗性为2级;白发病、红叶病和线虫病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53%、0.12%和0.56%,蛀茎率为0.28%。2015年豫谷26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编号:国品鉴谷2015018)。  相似文献   

12.
华北夏谷区2001—2015年谷子育种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华北夏谷区近15年谷子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谷子育种变化趋势,为谷子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数据,研究其变化规律;以通过鉴定的51个育成品种为材料进行分析,并与15年间华北地区谷子生长季6—9月份气候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梳理通过鉴定的51个品种的类型。【结果】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各农艺性状在年度间变异较大,随着年份的推移,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单穗重和穗粒重持续增加,千粒重基本不变,公顷穗数略有下降。51个通过鉴定品种的整体变化趋势与所有参试品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1个通过鉴定品种间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差异极显著,单穗重、穗粒重和出谷率差异不显著。华北夏谷区谷子生育期气候趋向于暖湿的变化趋势。通过鉴定的品种产量和生育期、单穗重、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低温、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最低温、最高温、降水量、生育期、穗粒重、出谷率决定谷子产量85.17%的变异。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负效应的是最低温,为正效应的是最高温。近几年谷子育种水平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抗除草剂品种和优质米类型逐渐增多,反映了轻简栽培和优质是目前的主要育种方向。但是以冀谷19、豫谷1、冀谷25等3个主干品种为亲本来源的品种数为26个,占杂交选育品种的57.8%,育成品种亲本范围相对较窄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结论】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育成品种产量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育种水平取得一定的进步。然而,造成产量显著差异的原因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而且品种培育的亲本选择狭窄可能是育种突破的关键瓶颈。在今后的育种过程中,要从亲本创制和选择着手,丰富亲本类型;提高品种穗粒重和出谷率,以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夏谷产量。  相似文献   

13.
耐涝 高产 稳产夏谷新品种沧谷5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沧谷5号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培育的夏谷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济8787×水2,2013年12月通过了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鉴谷2013014)。2012—2013年国家夏谷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828.5kg/hm2,较对照增产4.6%,其中试点最高增产率为24.3%;区域适应度平均为76.2%,其中2013年高达90.0%。2013年国家夏谷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4945.5kg/hm2,较对照增产8.9%;区域适应度为85.7%。沧谷5号不仅具有高产潜力,稳产性好,而且耐涝性突出,抗谷瘟病,白发病和线虫病的发病率低于对照,并在第十届全国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二级优质米。  相似文献   

14.
谷子茎秆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明谷子连作障碍机理,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开展发芽和盆栽试验,分析谷子茎秆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谷子茎秆水浸提液对谷子种子的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与对照相比,原液处理下的种子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降低73.2%和56.6%,根长、芽长、鲜重、干重也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原液显著抑制谷子种子的萌发和根芽的生长;稀释10、50和100倍液处理下的谷子种子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均为正值,表明其对谷子种子的萌发和根芽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谷子茎秆水浸提液原液处理下,谷子幼苗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化感效应指数均为负值;稀释10倍液处理下的幼苗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化感效应指数均为正值;不同浓度茎秆水浸提液处理下的幼苗叶片光合作用与对照相比均受到了抑制作用;谷子苗期叶片的SOD、POD活性经不同浓度谷子茎秆水浸提液处理,随着浓度的增加,分别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谷子茎秆中的化感物质在高浓度(原液)下对谷子自身有较强的自毒作用,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在适当浓度(稀释10、50和100倍液)下,表现出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谷子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谷莠种子萌发、出苗的最适条件,研究解决谷田谷莠子严重为害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和软件SPSS 18.0的LSD法,以谷莠子出苗数目为考核指标,对谷莠子预处理、覆土深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实验因素对谷莠种子萌发特性均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谷莠子出苗的最优方案:谷莠子预处理3天、覆土深度0.5 cm、土壤温度32℃、土壤含水量15%。该研究的最适条件与谷子播后苗前遭遇中雨即受谷莠子严重为害的实际情况相符;避免于中雨之前播种谷子,就能有效防控谷莠子严重为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谷子秸秆雨水淋溶物对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及其生态功能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苗期于垄间覆盖不同质量和长度的秸秆,灌浆期中雨后5 d采集根围土壤,利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谷子秸秆雨水淋溶物对其根围土壤的细菌种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化感效应。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当5 cm的秸秆覆盖2 000 kg/hm2和1 cm的秸秆覆盖4 000 kg/hm2时,能使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细菌的多样性较高和均匀度较好。物种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5 cm的秸秆覆盖2 000 kg/hm2和1 cm的秸秆覆盖4 000 kg/hm2时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优势属差异较大,但其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初步分析KEGG丰度热图发现:秸秆覆盖量为4 000 kg/hm2且秸秆长度为1 cm时产生的雨水淋溶物不仅显著降低了多种与碳水化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的酶基因相对丰度,减少了土壤中与碳代谢及氮代谢有关的细菌类群,抑制了土壤细菌对碳源利用能力以及土壤碳、氮代谢,还降低了钛、镍元素转运相关的酶基因丰度,抑制了土壤中微量元素钛和有益元素镍的利用。综上,谷子秸秆的雨水淋溶物可以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丰富度及多样性,2 000 kg/hm2,长度为5 cm的谷子秸秆覆盖产生的雨水淋溶物相比其他处理的化感促进效果较好,且4 000 kg/hm2,长度为1 cm谷子秸秆覆盖产生的雨水淋溶物对碳水化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通路上的相关基因表达化感抑制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促进水温土等资源匮乏的冀西北寒旱区作物生产对水分、养分的合理与均衡利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方法】采用交叉式种植方法,在草甸栗钙土和砂质栗土农田,分别设计了包括5个主栽作物的全部组合的轮作与连作田区试验,年际间进行重复,研究区域主栽作物轮作倒茬的产量效果。【结果】在草甸栗钙土农田,与连作相比,不同前茬马铃薯、甜菜、莜麦的产量分别提高了58%—94%、28%—53%和16%—70%;蚕豆与连作相比,除甜菜茬减产外,其他茬口较连作增产4%—43%;马铃薯、蚕豆茬玉米较连作分别增产12%、5%,甜菜、莜麦茬玉米产量仅为连作的81%、93%。在砂质栗钙土农田,不同前茬马铃薯、甜菜的产量分别较连作提高了5%—36%、13%—36%;甜菜茬谷子表现减产,其他茬口的谷子较连作提高了5%—30%;谷子茬莜麦减产,其他茬口莜麦较连作提高了9%—15%;马铃薯、莜麦茬亚麻较连作增产5%、8%,谷子、甜菜茬亚麻产量为连作的94%、99%。【结论】草甸栗钙土田马铃薯→莜麦、马铃薯→甜菜呈现互利轮作,玉米茬马铃薯、莜麦茬甜菜、蚕豆茬甜菜、玉米茬甜菜和蚕豆茬马铃薯表现偏利轮作;砂质栗钙土田莜麦茬马铃薯、马铃薯茬甜菜2种方式表现偏利轮作,可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外源水杨酸对谷子烯草酮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外源水杨酸对谷子幼苗耐烯草酮的作用,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通过SA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烯草酮胁迫下谷子幼苗对外源SA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外源SA不同程度促进了烯草酮胁迫下谷子叶片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可分别使其含量提高2.5%,2.4%,2.9%,4.5%。SA处理提高了烯草酮胁迫下谷子叶片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24.3%,19.4%,并与烯草酮胁迫处理差异显著。SA处理能够改善0~0.5 mL/L烯草酮胁迫下谷子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缓解烯草酮对谷子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表明外源SA可以通过提高植株抗氧化能力,保护光合色素,一定程度上减轻烯草酮对谷子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究重金属元素铅(Pb)对谷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Pb污染背景下谷子的安全生产和品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谷子品种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试验,以自然土壤加水为对照(CK,0 mg/kg),设5个外源Pb浓度处理(50、100、250、500和1000 mg/kg),分析不同Pb浓度处理对谷子萌发及苗期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Pb浓度的增加,谷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等萌发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1000 mg/kg处理的相对发芽率仅有52.5%。叶绿素含量随着Pb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各Pb胁迫处理均显著高于CK(P<0.05,下同),Pb浓度为500 mg/kg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均达最大值,较CK分别增加58.3%、69.5%和64.3%。随着Pb浓度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POD活性对1000 mg/kg高浓度Pb胁迫尤为敏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Pb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b浓度为500 mg/kg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最大值,较CK显著增加54.1%;Pb浓度为1000 mg/kg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急剧下降,与CK相比显著降低14.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谷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与Pb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OD活性、质膜透性、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与Pb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Pb浓度下抗性指标相对值的平均值(敏感性)排序为:POD活性>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论】谷子在萌发阶段和幼苗时期均会受到Pb胁迫的影响,同时在响应Pb胁迫时,谷子能通过自身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提高其适应Pb胁迫的能力,但这种适应性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