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其种类较多,仅我国就有100多种和亚种,常见的主要有真泥鳅、大鳞泥鳅、内蒙古泥鳅(埃氏泥鳅)等.锦江河土著泥鳅是铜仁自然水体中小型经济鱼类之一,属真泥鳅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市场需求年年攀升.养殖形势日益看好与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的矛盾,导致探索泥鳅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在各地纷纷兴起.然而,泥鳅繁殖和种苗生产供应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此,从2011年春起我们在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鹏扬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泥鳅繁育基地对锦江河土著泥鳅开展了人工繁殖技术试验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泥鳅苗种批量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泥鳅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增,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养殖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苗种供应是我国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最大瓶颈,泥鳅鱼苗人工繁殖产卵不稳定、孵化率较低,特别是鱼苗至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因开口饵料、食性转变、水域环境变化等因素制约,泥鳅大规格鱼种无法形成批量供应,导致商品鳅养殖仍然依赖于捕捞天然野生仔鳅种。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2007年以来对泥鳅人工高效繁育和养殖进行了试验探索,经过5年的试验养殖,初步掌握了该项技术。现将泥鳅人工高效繁育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人工繁殖1.亲鳅选择亲鳅可选用人工饲养的泥鳅或采集临近产卵期的野生泥鳅,经强化培育后进行人工繁  相似文献   

4.
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苗种多来源于自然水域捕捞。野生泥鳅苗种来源不稳定,且质量较差,很难保证养殖的效果。采取人工繁育的办法获得泥鳅苗种可有效保证泥鳅苗种供应,确保养殖效果。1、亲鳅来源与选择亲鳅既可从自然水域捕捞,也可人工养殖。亲鳅多采须笼捕捞。选择的亲鳅体长应在12cm以上,体重10g以上,体质健壮,体色鲜艳,无病无伤。2、雌雄亲鳅的鉴别方法雌鳅个体相对较大,在繁殖期腹部膨大。胸鳍短而圆近似扇形,第二鳍条基部无骨质薄片。背鳍正常,没有肉瘤。雄鳅个体相对较小,在繁殖期腹部不膨大,较平扁。胸鳍长而尖近刀形,第二鳍条基部有骨…  相似文献   

5.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uns dabryanus)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俗称板鳅、黄板鳅.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目前已成为部分地区的热点养殖品种.目前绝大多数养殖场都是从当地市场上选购亲鳅或者购进苗种培育成亲鳅进行繁殖,对于不同地域亲鳅杂交繁殖还未见做过专门试验的报告,为进一步探讨大鳞副泥鳅不同地域的人工繁殖效果,笔者进行了该次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由于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不够成熟,普遍存在转食阶段存活率偏低的"瓶颈"问题,鳅苗生产成本偏高,养殖的鳅种主要依赖野生捕捞,数量、质量和规格都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泥鳅养殖业的发展。本试验以鲤鱼配合饲料粉料匀浆上清液和捕捞的浮游动物为开口饲料进行大胆尝试,以探索鳅苗转食阶段低廉的开口饲料,为降低泥鳅苗种培育成本提供基础数据,对规模化泥鳅养殖及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鳅种来源。供试亲鱼全部由重  相似文献   

7.
泥鳅的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济宁市任城区水产局承担了“泥鳅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项目,认真对泥鳅养殖场设施的建设、泥鳅苗种的人工繁育、泥鳅的工厂化养殖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2007年11月26日邀请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鉴定,共实施面积774m^2(18个池),其中苗种培育池3个(99m^2),成鳅养殖池15个(675m^2)。总产泥鳅鱼苗230万尾,培育泥鳅鱼种1082kg。养殖成鳅8159kg。鳅种平均规格9.0g,成鳅规格40.2g。综合技术居省内先进水平。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台湾泥鳅(简称台鳅)具有生长速度快、成体规格大、回捕率高、单产效益好等优势,近年来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台湾泥鳅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发现其亲本个体超大造成催产率低,受精率低等原因致使育苗的出苗率低下。如何提高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出苗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归纳如下。一、加强亲鳅的选育1.亲鳅的选育每年的11月中旬可以从成鳅养殖池或集贸市场上进行优选体质健壮、体形丰满、无病、无伤、单体规格在30~150克的2龄雌雄成鳅作为后  相似文献   

9.
<正>泥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俗称"粉鳅"。其分布广,适应性强,是一种杂食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泥鳅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目前泥鳅规模化苗种人工培育技术不够成熟,养殖的鳅种主要靠野生捕捞,数量、质量和规格没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目前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不够成熟,导致苗种生产成本高,养殖的鳅种主要靠野生捕捞,数量、质量和规格没有保障,严重影响泥鳅产业的正常发展。本文是笔者对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人工培育实践所作的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11.
正泥鳅有很大的药膳价值,号称"水中人参"~([1-2]),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其中江浙、两湖、两广、山东、辽宁是泥鳅的主产区。泥鳅的主养品种有台湾泥鳅、真泥鳅(俗称青鳅、圆鳅)、大鳞副鳅(俗称黄板鳅)~([3-4])。目前台湾泥鳅已然占据泥鳅养殖产量的80%以上,已经带动泥鳅商品鳅和寸苗批发价格逐渐回归理性,目前商品鳅塘头批发价格基本维持在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我们在鱼台县滨湖渔业合作社泥鳅养殖基地进行了大鳞副泥鳅繁育试验,现就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亲本培育亲本为我市微山湖水域野生大鳞副泥鳅,所选亲鳅必须进行强化培育,亲本培育池1.0亩左右,淤泥厚度15~20厘米,水深能够维持在1.2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水口用40目筛绢过滤,出水口设双层防逃设施,池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m~2的小试验池和0.267hm~2的池塘开展台湾泥鳅夏花培育及成鳅养殖试验。小试验池夏花泥鳅苗成活率约为35%;成鳅总产量1872.5kg,平均规格50.4g/尾,成活率70.1%。0.267hm~2的池塘成鳅总产量510.6kg,平均规格85g/尾,成活率约76.2%。  相似文献   

14.
<正>泥鳅(Oriental weatherfish)因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不高,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泥鳅的苗种需求逐步增大,但是,泥鳅苗种培育却因几个普遍问题限制了成活率,导致很多育苗企业乃至部分地区的泥鳅养殖规模。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泥鳅育苗的经验教训,将影响泥鳅育苗成活率的这几个普遍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1亲鳅选择及比例选择好亲鳅及比例是育苗成功的关键,很多  相似文献   

15.
一、亲鳅来源与培育从水库起捕鱼中选取体长15cm以上的体质健壮、性腺发育良好的泥鳅做为亲鳅。雌雄亲鳅按2:1比例分开培育,采用两只2×1m的帆布桶作为培育他。采取驯化投饵的方法,强化培育亲鳅。主要投喂鱼粉、猪血粉及剁碎的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辅助少量米糠、鼓皮、豆  相似文献   

16.
正近两年,稻田精养台湾泥鳅开始在黑龙江省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实现了"鳅稻双丰收",并成为农民增产、增效的好技术,2016年亩产达到310kg,每尾规格超过50g,经过技术进一步的改良,2017年亩产可达200kg~400kg,亩增效1000元~2000元,是今后北方高寒地区值得推广的稻鳅共作模式。过去黑龙江省稻鳅共作模式主要以养殖泥鳅、黑龙江花鳅、大鳞副泥鳅等地产土著鳅科鱼类为主,但因其生长速度慢、捕捞难等问题,养殖效果不理想。近两年,稻田精养台湾泥鳅开始在黑龙江省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实现了"鳅稻双丰  相似文献   

17.
<正>泥鳅属鲤形目,鳅科,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医药上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运输方便、饵料易得,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但单纯依靠野生泥鳅苗种资源已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需求。近年来,江苏省东海县在泥鳅种苗繁育环节上不断取得突破,克服技术难点,成功培育出泥鳅大规格种苗,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现将主要繁育及养成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具有较高的经济、营养和药用价值,目前河南省濮阳市养殖泥鳅的苗种,大部分是天然捕捞采集而来,优劣不等,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大面积养殖泥鳅苗种短缺的问题,我们对苗种繁育进行了系列工作。本文现将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培育苗种技术总结如下。一、泥鳅的人工繁育1、泥鳅亲种的选择及培育(1)亲鱼来源:人工繁育用的亲鱼尽量避免长时间蓄养,因而最好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或人工饲养体质较好的亲鱼,在进行数天的强化培育后,于4月底5月初当水温稳定在20℃左右时,即可进行人工繁殖。(2)亲鱼的选择:体长15cm~20…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台湾泥鳅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价格下跌,利润空间急剧压缩。由于商品鳅体重小、销售规格多样,常规养殖模式寸苗采购成本占养殖成本中的比重突显。例如,德州市养殖规格60尾/千克的商品鳅,按3 000千克/亩核算,养殖成本10.4元/千克,其中寸苗成本占26%、饲料占66%、其他8%。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泥鳅养殖方兴未艾,特别是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大力推广后,泥鳅苗种需求量逐渐增高。本文根据项目研究和生产实践,归纳总计了大鳞副泥鳅规模化繁育技术,达到量产泥鳅苗种的要求,为泥鳅规模化养殖提供良好铺垫。一、亲鳅选择和强化培育1.亲本培育池塘土塘,有独立进排水口,排灌方便,面积500~1200米2,水深1~1.2米,淤泥厚度小于25厘米。进水口设80~100目过滤袋网,排水口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