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泥鳅又名鳅、鳗尾泥鳅、真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深受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市场的欢迎,且价高畅销,供不应求.目前我市养殖泥鳅的苗种,大部分是天然捕捞采集而来,优劣不等,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大面积养泥鳅苗种短缺的问题,我们对苗种繁育进行了系列工作.本文现将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培育苗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忠臣 《淡水渔业》2003,33(6):57-58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 ,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 ,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素有“水中人参”之称 ,深受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市场的欢迎 ,且价高畅销 ,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市养殖泥鳅的苗种 ,大部分是靠天然捕捞 ,优劣不等 ,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大面积养泥鳅苗种短缺的问题 ,我们对苗种繁育进行了系列工作。本文将近年来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旨在推进该项事业的发展 ,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1 泥鳅的人工繁殖1 1 泥鳅亲种的选择及培育 ①亲鱼来源 :人工繁殖用的亲鳅尽量避…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2007年以来对泥鳅人工高效繁育和养殖进行了试验探索,经过5年的试验养殖,初步掌握了该项技术。现将泥鳅人工高效繁育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人工繁殖1.亲鳅选择亲鳅可选用人工饲养的泥鳅或采集临近产卵期的野生泥鳅,经强化培育后进行人工繁  相似文献   

4.
正辽宁省盘锦市泥鳅人工繁育和养殖时间较早,但由于受气候、技术等原因,泥鳅人工培育苗种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需求,泥鳅养殖主要依靠天然野生苗种,成活率低,生长期短,养殖效益差。为提高泥鳅养殖效益,本文详述了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要点。辽宁省盘锦市泥鳅人工繁育和养殖时间较早,但由于受气候、技术等原因,泥鳅人工培育苗种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需求,泥鳅养殖主要依靠天然野生苗种,成活率低,生长期短,养殖效益差。自2010年起我们进行了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试验,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养殖的泥鳅包括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俗称青鳅)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原gurnus dabryanus)(俗称黄板鳅),分属花鳅亚科中的泥鳅属(Misgurnus)和副泥鳅属(Paramisgurnus)[1]。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是近年来最为热门的名特养殖品种之一,营养丰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2-5]。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韩国,年需求量超过100000 t[6]。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泥鳅苗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因此,人工繁育苗种成为促进泥鳅养殖业发展的重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已经较为成熟[7-10],为泥鳅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提高泥鳅苗种人工繁殖的成活率,笔者主要谈谈泥鳅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措施,并把多年来开展小范围人工控温及自然环境下进行泥鳅人工繁殖的技术措施归纳如下。一、提高催产率1.亲鱼选择在皖北地区一般每年的3月下旬前后,自然界生长的泥鳅已发育成熟(青鳅),即可以进行人工挑选待育的亲鳅。如采用人工控温即可开展泥鳅的繁殖工作。大鳞副泥鳅个体较大,一般成熟较青鳅晚一些,每年的5月中下  相似文献   

7.
泥鳅的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济宁市任城区水产局承担了“泥鳅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项目,认真对泥鳅养殖场设施的建设、泥鳅苗种的人工繁育、泥鳅的工厂化养殖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2007年11月26日邀请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鉴定,共实施面积774m^2(18个池),其中苗种培育池3个(99m^2),成鳅养殖池15个(675m^2)。总产泥鳅鱼苗230万尾,培育泥鳅鱼种1082kg。养殖成鳅8159kg。鳅种平均规格9.0g,成鳅规格40.2g。综合技术居省内先进水平。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苗种多来源于自然水域捕捞。野生泥鳅苗种来源不稳定,且质量较差,很难保证养殖的效果。采取人工繁育的办法获得泥鳅苗种可有效保证泥鳅苗种供应,确保养殖效果。1、亲鳅来源与选择亲鳅既可从自然水域捕捞,也可人工养殖。亲鳅多采须笼捕捞。选择的亲鳅体长应在12cm以上,体重10g以上,体质健壮,体色鲜艳,无病无伤。2、雌雄亲鳅的鉴别方法雌鳅个体相对较大,在繁殖期腹部膨大。胸鳍短而圆近似扇形,第二鳍条基部无骨质薄片。背鳍正常,没有肉瘤。雄鳅个体相对较小,在繁殖期腹部不膨大,较平扁。胸鳍长而尖近刀形,第二鳍条基部有骨…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由于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不够成熟,普遍存在转食阶段存活率偏低的"瓶颈"问题,鳅苗生产成本偏高,养殖的鳅种主要依赖野生捕捞,数量、质量和规格都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泥鳅养殖业的发展。本试验以鲤鱼配合饲料粉料匀浆上清液和捕捞的浮游动物为开口饲料进行大胆尝试,以探索鳅苗转食阶段低廉的开口饲料,为降低泥鳅苗种培育成本提供基础数据,对规模化泥鳅养殖及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鳅种来源。供试亲鱼全部由重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淡水养殖业受到环境保护、土地、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帆布池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养殖模式已被广泛运用。2020年春季作者开展了台湾泥鳅帆布池苗种繁育试验,现将繁育情况总结如下。1亲鱼培育1.1亲鱼来源4月中旬从浙江亲鳅培育场购入雌鳅750 kg,雌雄配比10.0∶1.5,2冬龄种鳅,规格8~12尾/kg,体长22~25 cm。雌鳅个体要求性腺发育明显,腹部膨胀有弹性或腹部红润有光泽。雄鳅个体要求体质健壮、行为敏捷、无病无伤、体色光亮。  相似文献   

11.
正泥鳅由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调中益气,壮阳收痔等功效,是淡水中的佳品,俗称水中小人参,深受国内及东南亚地区消费者的青睐。为了加快泥鳅人工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泥鳅的需求,我们帮助唐山市丰南区丰越泥鳅养殖有限公司针对制约泥鳅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强了泥鳅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和生产,总结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泥鳅人工繁育技术规程。1亲鳅选择和培育1.1亲鳅选择  相似文献   

12.
大鳞副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1]。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水体中,是一种重要的小型淡水鱼类。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大鳞副泥鳅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从人工养殖、苗种繁育和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总结,为后续大鳞副泥鳅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泥鳅的集约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富荣 《淡水渔业》2000,30(6):23-25
1 泥鳅的人工繁殖11 亲鱼选择根据实践经验,泥鳅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一般不易长期蓄养,因而最好采集临近产卵期捕获不久的天然泥鳅,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强化培育。采集时,从背部向下观察,见腹部是白色的,即是发育良好的标志,若腹部两侧出现白斑点则是已产完卵的鱼,不能采集。此外,粘液不多或囤养时间太久的也不能采购。催产时,要选择体型端正、体质健壮、粘液较多、无伤无病、体长15~20cm以上、体重30~50g以上的泥鳅,雌鳅腹部园大,雄鳅“追星”明显。雌雄区别是: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较短,鳍的前端短而园,呈扇形,第2~3根软鳍条的长短…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泥鳅养殖方兴未艾,特别是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大力推广后,泥鳅苗种需求量逐渐增高。本文根据项目研究和生产实践,归纳总计了大鳞副泥鳅规模化繁育技术,达到量产泥鳅苗种的要求,为泥鳅规模化养殖提供良好铺垫。一、亲鳅选择和强化培育1.亲本培育池塘土塘,有独立进排水口,排灌方便,面积500~1200米2,水深1~1.2米,淤泥厚度小于25厘米。进水口设80~100目过滤袋网,排水口设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工厂化养殖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对苗种的需求,利用体质量250 g以上人工养殖的绿鳍马面鲀作为亲本进行了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沙蚕和牡蛎对亲鱼进行营养强化培育,培育水温20~22℃,经过20 d左右,亲鱼能自然产卵;将收集的受精卵均匀泼洒到育苗池中孵化,采用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配合饲料的饵料系列,育苗成活率约为10%。试验结果表明:亲鱼培育前期投喂沙蚕,开始产卵后改投牡蛎,培育效果较好;要提高苗种成活率,繁育时饵料应选用高品质的丰年虫卵或及时换用鲜活桡足类。  相似文献   

16.
泥鳅是人们喜食的水产品,也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商品。泥鳅在池塘、沟凼、稻田中都能养殖,且管理方便,是农村开展家庭副业的好门路。养殖泥鳅既可培育亲鱼繁育苗种,也可从稻田、渠道、河沟等处采捕苗种,进行成鱼养殖。从春季到秋季都可捞苗,在夏季雨后,鳅苗多集中在渠道、河沟的跌水坑,稻田的进、出水口深坑等处,此时可用细密的虾拖或尼龙筛布制成的捞海捞苗,往往收获量较大。  相似文献   

17.
泥鳅苗种批量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泥鳅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增,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养殖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苗种供应是我国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最大瓶颈,泥鳅鱼苗人工繁殖产卵不稳定、孵化率较低,特别是鱼苗至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因开口饵料、食性转变、水域环境变化等因素制约,泥鳅大规格鱼种无法形成批量供应,导致商品鳅养殖仍然依赖于捕捞天然野生仔鳅种。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人工催产1.亲鱼来源从2006年4月开始,由新疆购进白斑狗鱼的发眼卵,进行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2008年5月,从人工养殖的成鱼中挑选繁育用的亲鱼,在池塘中进行培育。亲  相似文献   

19.
陆文浩  黄桦 《水产养殖》2016,(12):26-29
正泥鳅属鲤型目,鳅科,泥鳅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中,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药用保健功能,一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前景看好。近年来,由于受天然水域污染、农药使用以及捕捞过度等各种因素影响,天然野生资源日趋减少,泥鳅优质苗种供应短缺,无法满足集约化养殖需求。为此,笔者开展了泥鳅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探索与优化,现将经验要点总结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养殖已成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的致富新途径。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从台湾地区引进巨鳞副泥鳅苗(俗称:台湾泥鳅)进行池塘养殖获得成功后,挑选部分成鱼培育成亲鱼,在2013年进行人工繁育苗种也获得成功。本文简要介绍台湾泥鳅人工繁育技术的关键要点。一、泥鳅的生物学特性泥鳅对环境适应力强,最适生活水温在22℃~27℃之间,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5℃时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