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崔宁波 《饲料博览》2003,(11):25-27
玉米是黑龙江的三大粮食品种之一,但近年来玉米质量和价格均缺少竞争力,销售不畅。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黑龙江省应抓住我省专用玉米入围《国家优势农产品规划布局》的契机,结合“种养业主辅换位”的战略,以提高玉米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优化品种结构,加快专用。玉米新品种选育的研究和速度,大力发展饲用玉米和工业加工用玉米两个重点品种,以龙头企业带动用户实现订单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专用玉米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我省玉米主产区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黑龙江省玉米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正面临由数量增产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型。面对市场的不同需求,提供具有不同应用前景的专用型玉米,调整和优化玉米种植结构,能使农民种植玉米的比较效益得到保证和提高。适度开发专用玉米品种,可以提高玉米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是一项稳妥可行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发展优质专用玉米产业的意义、类型与方向,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加强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利用研究,加大优质专用玉米品种的创新力度、产业化开发及深加工转化研究等发展策略。并提出了加快高产、优质、专用、抗逆和资源高效利用型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推广节本增效、规范化技术,尽快建设优质专用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产业化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开展玉米产品安全性研究等主要对策,以为相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广西鲜食玉米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现状,指出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产品类型较少、规模较小,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开发能力较弱、品种品质较差、专用配套栽培技术普及率低,抗灾能力差、种植风险高等问题。通过对广西鲜食玉米市场前景及发展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大对鲜食玉米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鲜食玉米产业链,重视鲜食玉米增效栽培技术优化与推广、推行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加大鲜食玉米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对鲜食玉米的认知度等促进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山西马铃薯产业化开发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年来,山西省马铃薯产业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生产水平低、加工专用品种缺乏、加工水平落后的问题仍很突出。因此,必须采取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加资金投入等措施,加快山西省马铃薯产业化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成阳是陕西省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粮食种植业面临了诸多问题,种植结构迫切需要优化调整.根据成阳的农业产业格局和经济发展需要,建议在南部灌区大力发展强筋小麦和优质专用玉米,在北部渭北旱原扩大地膜玉米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7.
正青贮玉米是制作优质青贮饲料的专用玉米类型,它具有植株高大、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等特点。随着我区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发展青贮饲料玉米生产已成为提高我区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试验通过验证引进青贮玉米品种在本地的适应性表现,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阳山县的玉米品种种植结构、栽培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等因素,制定了改单一普通粮食型为多元化高价值玉米、改三(顶)交玉米为单交种玉米、改低产低效益玉米为高产高效益玉米,实施玉米生产系统的品种多元化、品质优质化、栽培管理科学化、经济收入高效化和玉米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产业化增产增值科技创新技术体系。对该地区玉米品种结构优化、种植栽培技术改制、进而开展玉米产业化生产及其产后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的现状,指出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存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基础设施差、产业带起步晚、优质稻品种单一、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加强农业、科研和粮食部门的合作,提高各部门对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的积极性;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化多元模式并存;研发优质专用稻米品种,实现优质品种多元化发展;提高稻米品质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稻米及副产品复合增值;以科技创新推进优质稻产业化开发,把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不断推向新高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原单32号杂交玉米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过核辐射选育而成.是一个粮饲兼用型优良玉米新品种,1998年通过全国新品种审定.适宜西北、西南、黄淮海及华南广大地区种植.开发粮饲型玉米品种,对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种养业发展,提高产值、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最近,陕西省农业厅为配合全省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开发,使专用小麦品种种植在最佳适宜生态区,提出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适宜种植区域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1.以33.3万hm2稻田改制为重点,推进粮食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一是要进一步压缩早籼稻面积,全省早稻面积稳定在126.7万hm2左右,减少13.3万hm2,主要是通过挖掘一季稻和一季晚稻、旱粮生产潜力,稳定粮食总产。二是加快稻田改制,提高良田效益。重点抓好6.7万hm2优质油菜-高档优质晚稻、6.7万hm2蔬菜瓜类、6.7万hm2玉米、6.7万hm2避灾农业和6.7万hm2优质杂粮和特种经济作物产业化开发。三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继续扩大优质旱粮生产能力,狠抓玉米,扩大豆类、酒用高粱、马铃薯等旱粮生产,总产突破50亿kg。四是加大精品名牌优质稻开发。在全面提升水稻品质的同时,抓好100万hm2高档优质稻开发。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产量质量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产业化生产中品种杂乱、效益低下这一瓶颈问题,对生产中推广的两个类型30个饲用玉米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通过产量、全株营养品质和能量含量及积累量中的11~13项因子,可对9个青贮专用玉米品种和21个粮饲兼用玉米品种进行科学分类。进一步对各类群品种的产量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可以确定青贮专用型品种科青1号和粮饲兼用型品种真金8号、农大108为优势高产优质品种;对其农艺性状分析表明,3个品种适合在高产优化栽培模式中进行大面积集约化生产。总体来看,粮饲兼用品种综合产量质量特性优于青贮专用品种,进行全株青贮具有广阔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昌吉州目前一、二、三产的比为30:42:28,一产所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奇台、木垒、吉木萨尔县高达50%。因此必须坚持以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思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种子先行,要根据优势产业区、产业群来优化良种布局,使品种根据市场的要求更新换代。如玉米品种由粮用型的春玉米品种向高蛋白、高淀粉、高油、鲜食、青贮、饲用等不同熟期的品种发展;小麦品种向优质、专用品种发展;早熟陆地棉品种向抗病虫、比强高、中长绒、适密植、易机械采收方向发展等。以适应我州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咸阳是陕西省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粮食种植业面临了诸多问题,种植结构迫切需要优化调整。根据咸阳的农业产业格局和经济发展需要,建议在南部灌区大力发展强筋小麦和优质专用玉米,在北部渭北旱原扩大地膜玉米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淀粉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淀粉马铃薯品种是针对淀粉加工需求而选育出的专用品种,对加工原料生产和马铃薯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马铃薯淀粉的用途、国内外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发展概况及云南省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选育进程,指出云南省在开发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产业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种植优质高产专用青贮玉米是种草养畜集约化生产的需要,也是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必然趋势,将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置换。在广大农区加快发展优质青贮玉米的种植推广下,提高种养效益已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经多年生产实践从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栽培技术、收获、调制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实用技术开发推广,提高了农牧民、养殖企业的种养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专用青贮玉米栽培技术及收获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优质高产专用青贮玉米是种草养畜集约化生产的需要,也是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必然趋势。将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置换。在广大农区加快发展优质青贮玉米的种植推广,提高种养效益已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经多年生产实践从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栽培技术、收获、调制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实用技术开发推广,提高了农牧民、养殖企业的种养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一、试验目的 复播玉米是和田地区发展较快、栽培面积较大的作物.为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提高产品产量、品质和档次,优化品种结构,特安排本试验.  相似文献   

20.
《河南农业》2000,(4):8
新华社信息北京1月26日电 (记者彭晓明)据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介绍,今年我国种植业将大力推广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十大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广将促进我国种植业由产量型向产量、质量并重方向发展. 这十项技术包括,优质早籼稻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特(专)用玉米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质棉花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双低油菜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质专用大豆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果树高接换种和水果套袋装技术、无公害蔬菜和茶叶生产技术、旱作节水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为了保证重大技术推广目标的实现,今年农业部门将改革推广机制,将技术推广与产业化密切结合.重大技术推广要实行产业化服务,把技术推广工作重点向产后加工、贮藏、流通等领域延伸.同时重点抓好技术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