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庆元县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种质资源树体性状和果实性状变异,对其9个自然分布地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花油茶种质资源总体单株间树体性状变异大小顺序为枝下高、冠幅长、冠幅宽、树高、地径、叶长、叶宽、叶形指数,果实性状变异大小顺序为结果量、单果重、单果鲜子总量、单个鲜子重、鲜子率、单果子数、干子率,果实性状在分布区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由聚类分析结果得出,景区管护站和茶木淤林场、半坑村和小际头村、杨家庄村和车根村的树体性状分别归为一类,三堆村和岗背林场的果实性状归为一类;由相关分析结果得出,树体性状之间相关性大,单果重和果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子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而言,茶木淤林场、三堆村、岗背林场和小际头村这4个点的果实经济性状相对较高,可作为重点选优群体。  相似文献   

2.
为给贵州油桐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以2010—2012年从贵州决选出的36株3年桐优良种源为备选优树,以油桐产量为目标,根据油桐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性状相对稳定的树高、冠幅、单株产量、冠幅平方产量、平均单果重、出籽率和出仁率、含油率8个性状作为评分指标,取其均值和标准差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分,并对36株优树采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进行正态检验。结果表明:36株优树总体得分呈正态分布。依照参选优树得分平均数进行单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确定显著低于平均分数的上限值为41.61,将大于该值的参试优树定为最终优树,共22株,分值由高到低的优树是34号、24号、1号、10号、27号、28号、32号、33号、2号、21号、36号、20号、22号、23号、29号、35号、30号、8号、19号、31号、4号和26号。  相似文献   

3.
玉屏油茶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对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个体间单株鲜子重、鲜果产量及鲜果含油率间存在明显差异,干子含油率最高为42.23%、最低为17.19%;单株鲜果产量与单株总果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9);鲜子含油率与干子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4),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7);12个数量性状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含油量因子、果型因子和果皮厚度因子,积累贡献率为76.887%。为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系,可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以主成分为单位选育优质高产的油茶个体,优先选择果大、皮薄、高干子含油率性状结合的个体作为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4.
生物原料树种油桐选优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田县是湖北省的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主产地之一,但其品种混杂、良莠不一,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的需要,有必要进行优树选择。试验从当地主栽的地方品种小米桐(V.fordii Hemsl cv.Xiaomitong)、大米桐(V.fordii Hemsl cv.Damitong)、葡萄桐(V.fordii Hemsl cv.Putaotong)中选出了12株油桐复选入围优树,并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病能力等方面考虑,12号、27号、37号单株在决选时成为优树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经济性状遗传变异特征,筛选核心评价指标,建立优树评价预测模型,为广宁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创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广宁红花油茶核心产区初选的31株优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其冠幅面积、单株产果量和单株产油量等20个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  参试株优树的20个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范围为3.25%~69.47%;各指标间共有38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5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将11个评价指标简化为4个较为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0.23%,保留了供试材料各性状的大部分信息。根据4个综合指标的权重以及隶属函数值,优树综合得分范围为0.151~0.674,其中HY25、HY4、HY20、HY17和HY1综合评价表现较好。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广宁红花油茶优树评价预测模型,筛选出冠幅面积、单株产果效率、单株产油量、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和鲜果含油率等6个核心评价指标。基于6个核心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可将31株样株分为3类,第Ⅰ类属于优质型;第Ⅱ类丰产性和优质性较好;第Ⅲ类属于丰产型。  结论  建立了广宁红花油茶优树评价模型,筛选出6个核心评价指标,获得了5株综合表现良好的单株。图2表6参24  相似文献   

6.
湘西地区油桐优树选择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油桐选优去劣是防止品种退化、实现油桐良种化的主要途径。对油桐优树选择标准、选择方法进行了初探,得出各性状在选优中所占权重。并以此为依据,对优树的种子繁殖和优树的枝或芽与选定的砧木进行嫁接繁殖以及防止良种退化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油桐产业的快速和规模化发展,解决北缘地区油桐良种缺乏的问题,2011年以来,在对安徽大别山区的桐城和金寨等地的油桐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油桐优良单株选择工作,经初选、复选和决选,最终选择出5株油桐优良单株。所选5个优株雌雄花比例均在1:10以内,属于典型的少花花序类型;丛果性除"金寨2号"稍弱外,其他4株丛果性均较强,果大皮薄,光滑整齐,粒饱仁满,种仁含油率均在50%以上,2年的年均鲜果产量在1.25 kg·m-2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我国油桐优树的选择标准。以上油桐优树的选出为北缘地带发展油桐提供了良种培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来凤县漫水乡油桐基地的油桐地方品种和全国推广油桐品种贵桐2号的单株为观测对象,对其表型性状及立体因子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大米桐、小米桐和五爪桐是来凤县普遍栽培的当家品种,主要分布于海拔500 m以下的区域.试验筛选出了的5棵树龄超过22年、生长势旺盛的地方品种金丝油桐单株,这些单株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和适应性,是开发油桐地方品种的首选材料.与金丝油桐单株相比,贵桐2号单株分枝角度小,较适合密植;加大贵桐2号初植密度,可以使油桐产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鲜食大豆鲜子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江苏省6个鲜食大豆新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标准荚个数百分率、单株荚重、每千克标准荚数、标准荚重量百分率、鲜百粒重、出仁率、初花期花叶病病指、花荚期花叶病病指、鲜荚产量13个主要性状与鲜子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鲜子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单株荚重标准荚个数百分率标准荚重量百分率鲜荚产量出仁率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株高每千克标准荚数分枝数花荚期花叶病病指初花期花叶病病指鲜百粒重。  相似文献   

10.
海南油茶优树选择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油茶优树选择的行业技术规程,经过4年的调查,从海南当地油茶自然林分中选择出6株油茶优树,单株年产鲜果6.5~61.3 kg,平均每平方米冠幅产鲜果1.04~2.67 kg,平均鲜果含油率6.51%~9.30%,病果率在3%以下。所选择的油茶优树具有产果量高、含油率高、抗油茶炭疽病能力强等特征,可以作为进一步培育海南油茶良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