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外地人来乡村消费,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带动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形成。选取湖北省罗田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罗田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况,分析其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罗田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坚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乡村性原则,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大对旅游产品的投入和创新力度,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胡粉宁  丁华  郭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37-10538,10586
从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从而对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7个主类进行类型结构及数量、质量评价,并从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角度,对其分布组合进行评价。总结了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认为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级别较高;乡村人文旅游资源占有绝对优势,具有开发潜力;民俗文化类人文旅游资源突出,地域分异明显;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资源组合状况良好,各资源区特色突出。以期为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与掌握扬州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对江苏扬州市郊及下辖县市现有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统计,详细分析了扬州乡村旅游资源类型、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相应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开发路径,为扬州市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与掌握扬州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对江苏扬州市郊及下辖县市现有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统计,详细分析了扬州乡村旅游资源类型、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相应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开发路径,为扬州市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28-130
通过对桂林喀斯特地貌地区的景观资源和成功的乡村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深度挖掘喀斯特地貌地区自然景观资源价值、田园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乡土文化元素,提出了乌龟河田园综合体特色景观营造设想。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葡萄峰林景区乌龟河的旅游开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邓卓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55-4657
以海口市演丰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对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政府和政策因素、经济结构因素和传统文化因素是影响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管理因素和基础设施因素是次要因素.最后,从政府、农民和市场3个角度对海南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暂缓开发和改善现有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振兴乡村战略"的提出,促进了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各类乡村文化旅游层出不穷。因此,要重点加强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要意识到乡村文化旅游的优势,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市场调研,分析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本文主要对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概括,并重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营销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应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海口市整体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和单体旅游资源分别加以评价,得出海口市整体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总体上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的结论,并提出了海口市开发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昌拥有丰富而品质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具备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而客源市场是乡村旅游资源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分析客源市场现状有利于科学定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及推广。通过实地问卷抽样调查,分析研究西昌乡村旅游市场现状,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客源市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村民自主成立的互助性经济组织,遵循自由民主的原则,有助于调节乡村旅游开发中资源不足、资源开发不充分与乡村可开发旅游资源闲置的矛盾。基于光泽县乡村旅游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结合光泽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总结了以乡村旅游合作社为主体进行旅游开发的优势,并提出光泽县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对策,以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徐燕  殷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4-4746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资源较好的贫困地区有效的扶贫方式。为进一步发展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依托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红色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条件,从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对贵州省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旅游村寨建设模式研究。共建设6种典型旅游村寨建设模式,包括典型民族文化村、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村、特色产业村、旅游商品专业村、户外运动服务村和红色旅游村。贵州省可以以典型乡村旅游村寨发展来推进乡村旅游与各产业的联动,进而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及城乡统筹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原乡村旅游在中原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下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为了快速推动中原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交通便捷发达,乡村旅游地缘协作基础等中原乡村旅游现状的研究,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条件下中原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向,即以中原乡村文化为核心,以“现代化立体农业”观促进中原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寅  潘晶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77-179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安徽省有着深厚的农业基础,是全国较早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利用安徽自身的资源优势,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安徽农村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该文阐述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范黎丽  陶卓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19-5520,5523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特色乡镇的开发和建设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南京市龙袍镇为例,通过对龙袍镇特色旅游资源的分析,从主题定位、品牌形象、产品开发、旅游促销等方面,研究探讨了旅游特色乡镇塑造与开发的主要措施,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爱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80-5381,5462
介绍了满城县旅游资源的概况,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价值、开发条件、管理条件3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对满城县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满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董平  师守祥  张胜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94-6296
乡村往往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而且这些乡村民俗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从旅游与民俗关系的论述入题,以陇南为例,研究乡村民俗文化特点及旅游开发价值,并对其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兴起,我国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梳理旅游供应链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基于供应链视角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逻辑架构,解析了以乡村旅游资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基本发展模式、旨在促进乡村居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模式、以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定制发展模式,从而揭示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与演进态势。  相似文献   

18.
杨载田  邓运员  刘沛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15-1617,1717
从交通区位条件、建设大南岳旅游的发展契机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力方面分析了白果古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认为其旅游资源的特点在于乡村田园山色与丹霞风光交相辉映;人杰地灵,名人荟萃,且多具传奇色彩;三大红色旅游资源品牌交相辉映。强调了白果古镇乡村旅游开发必须进行科学定位,塑造品牌,突出乡村主题,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协同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在分析成都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优化成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提出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宋增文 《农学学报》2019,9(8):85-91
供给侧改革是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这在面向巨大客源市场的京郊地区表现更为突出。笔者立足供给侧改革,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研究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策略。基于昌平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特征,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提出昌平区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在深入剖析昌平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市场、政策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昌平区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策略。昌平区要通过差异化塑造特色旅游镇村、升级构建农业公园和田园综合体、发展农林旅游示范项目等策略推动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