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傅强  徐彦花  张巨明  刘天增 《草业科学》2022,38(8):1477-1486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大斑病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草坪病害,在兰引Ⅲ号结缕草上危害严重.为了探究杀菌剂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用'扮绿'(156 g·L?1丙环唑)、'绘绿'(50%嘧菌酯)、'赛达'(0.31%嘧菌酯+0.75%丙环唑)、'卉乐'(12%咯菌腈)4种杀菌剂,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R.solani ZS-1和R.solani ZW54菌落生长的抑制能力.测试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杀菌剂'绘绿'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值小于1 mg·L?1.在结缕草上喷施杀菌剂'绘绿'和'扮绿',然后接种立枯丝核菌R.solani ZS-1和R.solani ZW54,观察大斑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植株的生理影响.与喷施无菌水的对照相比,喷施杀菌剂后结缕草的大斑病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杀菌剂处理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P<0.05).从立枯丝核菌的耐药性来看,菌株R.solani ZS-1对杀菌剂的耐受性明显高于菌株R.solani ZW54.综合杀菌剂处理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和结缕草生理影响来看,杀菌剂'绘绿'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在43%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结缕草大斑病的防治提供指导,为提高草坪观赏价值和使用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于2014~2016年,对海南省和广东省由细叶结缕草(Zoy siatenuifolia)建植的多个草坪绿地进行病害调查,发现一种引起块状分布的枯死病害对该草的观赏和使用价值产生严重危害。对各地病害样品取样,并采用植物病理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根据病原菌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特征(r DNA-ITS序列)鉴定出引起细叶结缕草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室内测定9种杀菌剂对病原菌毒力的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对R.solani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055 mg/L;毒力最低的为70%甲基托布津,其EC50值为7.021 mg/L。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长速率法比较了20种杀菌剂对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var.palustris褐斑病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筛选出杀毒矾、腈菌唑、丙环唑、退菌特、三唑酮、百菌清、腐霉利、克露、金雷多米尔9种抑菌效果显著的杀菌剂.并针对这9种高效杀菌剂进行了浓度梯度测试,结果表明:丙环唑、杀毒矾、腈菌唑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室内抑菌最佳临界浓度分别为6、38和7 mg/L.  相似文献   

4.
杀菌剂拌种防治草坪草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用杀菌剂拌种防治草坪草病害的研究进展.现已报道,早熟禾、黑麦草和高羊茅3属草坪草常见的种带与土传真菌病害14类,病原真菌54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立枯丝核菌、德氏霉、腐霉、镰刀菌、细交链孢和壳针孢等.常用杀菌剂福美双、甲基硫菌灵、三唑酮和甲霜灵等对草坪草主要病原真菌的室内防效明显,其中对福美双反应极敏感的病原真菌有禾谷德氏霉,对甲基硫菌灵反应极度敏感的病原真菌有禾顶囊壳、粉红粘帚霉和瓶霉菌等,对三唑酮反应敏感的真菌有串珠镰孢、禾顶囊壳、结缕草锈菌、颖枯壳针孢和立枯丝核菌,甲霜灵主要对腐霉有效.田间条件下杀菌剂拌种可提高草坪草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杀菌剂拌种时要尽量避免在防治一种病害的同时,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原本不重要病害的大发生.杀菌剂应向着在植物体内、土壤、大气和水体中无残留或有微量残留也可以在短期内降解,生成无毒天然物质而向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方向发展,这是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湛迈城  向佐湘 《草业科学》2018,(6):1393-1399
针对湖南地区交播草坪春季平稳转换难的问题,以湖南地区常用的‘兰引3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Lantai No.3’)交播草坪为研究对象,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抹绿’,拟达到抑制一年生黑麦草潘多拉(Lolium multiflorum‘Panterra’)和多年生黑麦草蒙特利(L.perenne‘Monterey’)生长的目的,为‘兰引3号’结缕草的返青生长创造条件,从而顺利完成草相转换。结果表明,施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播草坪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绿色指数均先降低后升高,黑麦草体内丙二醛含量不断积累,相对电导率增大,黑麦草密度下降,‘兰引3号’结缕草密度增加。两个不同的黑麦草品种的交播草坪春季转换时,‘抹绿’最佳施用浓度为3×10~(-2) mL·m~(-2);在此浓度下,草坪草为‘潘多拉’的交播草坪45d完成转换,草坪草为‘蒙特利’的交播草坪60d完成转换。这表明适宜浓度的‘抹绿’能有效抑制黑麦草生长,促进草相平稳转换。这为草坪过渡气候带地区草坪交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许正  徐倩  刘明稀  向佐湘 《草地学报》2021,29(3):603-609
针对‘兰引3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Lantai No.3’)交播草坪春季转换困难的难题,本研究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禾耐斯’(Henace)除草剂,以期达到显著抑制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促进‘兰引3号’结缕草交播草坪春季平稳转换的目的。结果表明:喷施1 500和2 000 mg·L-1‘禾耐斯’除草剂效果最好,在5月底~6月初,交播草坪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分别为0.758和0.774,绿色指数(Grass index,GI)分别为3.012和3.028,均达到草坪的适宜状态,‘兰引3号’结缕草的密度分别达到112.22枝·dm-2和117.44枝·dm-2,草坪密度达到适宜状态,完成了交播草坪的平稳转换。  相似文献   

7.
结缕草属植物的抗旱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24,自引:14,他引:10  
以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兰引3号’结缕草、‘青岛结缕草’和马尼拉为对照,对48份结缕草种源的表征永久萎蔫系数(APWI)进行了测定并分析,结果如下:1)各种源的APWI的变异范围为8.7 8%~1 3.4 1%,变异系数为9.10%。在48份供试种源中,APWI显著低于‘兰引3号’结缕草的有6份种源;APWI显著低于马尼拉的有2份种源;APWI显著低于‘青岛结缕草’的有15份种源;APWI同时显著低于3份对照的有2份种源。结缕草属植物的APWI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的APWI不同,其排序为:中华结缕草>大穗结缕草>结缕草>沟叶结缕草=细叶结缕草,其中变异系数最大为结缕草。3)APWI在结缕草、中华结缕草种内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且结缕草种内抗旱性差异明显高于中华结缕草种内差异。4)结缕草属植物的APWI与经度和纬度均未发现显著相关;结缕草、中华结缕草种内的APWI与经纬度也未发现显著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郑州地区冷季型草坪草根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郑州地区冷季型草坪草根腐病病原物分离鉴定发现,主要病原物有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德氏霉菌(Drechslera spp.)、弯孢菌(Curvularia spp.)和腐霉菌(Pythium spp.)6大类。其中,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力比较强,为优势病原。  相似文献   

9.
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病原丝核菌的物种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Sneh等提出的方法和标准,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丝核菌综合症的分离菌株进行了病原菌物种鉴定。鉴定的主要依据包括菌落和菌丝形态、菌核的形态和结构、菌丝顶端细胞核数目等。鉴定结果表明,杭州、西安、宝鸡、杨凌等地引起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丝核菌综合症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相似文献   

10.
新疆苜蓿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区采集的苜蓿根腐病病株及土样中分离得到155个丝核菌Rhizoctonia菌株,经鉴定其中126株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对126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AG群)组成及各融合群对苜蓿的致病性进行了判定和致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苜蓿上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AG2、AG4、AG5 4种类型,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1.2%、46.6%、6.1%和36.1%。其中AG2和AG5分离频率较高,为优势融合群。各融合群对苜蓿苗期致病性差异显著,以AG2致病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立枯丝核菌对苜蓿种苗的致病性,本研究采用菌饼上放置种子的方法,将分离自3个地点6个苜蓿品种上的6个菌株接种于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上,14 d测定相对发芽率、根长、苗长和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参试菌株的菌降低了种子的发芽,从金皇后分离到的菌株对苗长的抑制作用最强;致病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从金皇后分离出菌株的致病性最强,从丰宝中分离出菌株的致病性最弱;从金皇后、8920MF和爱菲尼特中分离出的立枯丝核菌对苜蓿种子与幼苗的致病力较强;参试的苜蓿品种对同一菌株的抗病性不同,佛拿尔、阿尔冈金和苜蓿王的抗病力最强,丰宝、丰叶721抵抗力最弱。  相似文献   

12.
比较250 g/L丙环唑乳油等八种常用杀菌剂对香蕉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0 g/L丙环唑乳油750倍液的防效最好,施药3次后10天防效达83.68%,其次为125 g/L氟环唑悬浮剂900倍液和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00倍液,防效分别为76.03%和74.58%。3种药剂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未发现对香蕉产生药害,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筛选防治梨锈病的有效杀菌剂,给梨园锈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六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六种杀菌剂对梨锈病的防治均有效果。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25 ga.i./hm2对梨锈病的防治效果最佳,药后8d达到64.56%;250 g/L吡唑醚菌脂乳油180 ga.i./hm2起效最快,防治效果次之,为59.27%。[结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25 ga.i./hm2和250 g/L吡唑醚菌脂乳油180 ga.i./hm2防治梨锈病的效果好,且对病斑均有治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甜菜碱作为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与低温胁迫下植物的抗逆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探讨不同浓度外源甜菜碱对低温胁迫下结缕草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本实验以结缕草‘青岛’品种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0,50,100和150 mmol/L 的甜菜碱进行叶面喷施,在8/2℃(白天/夜间)的培养箱中连续处理28 d,以正常管理(28/24℃)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外源甜菜碱能够有效缓解低温胁迫下结缕草坪观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减少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SOD、POD、CAT和APX的活性,从而降低H2O2O2·-的累积,同时,外源甜菜碱还可以提高低温胁迫下结缕草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增强渗透调节能力,进而增强结缕草对低温胁迫的抵抗性。其中,外施100 mmol/L甜菜碱对提高结缕草的耐低温能力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引起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是香蕉产区的主要叶斑病之一。为了筛选到对该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杀菌剂,该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7种杀菌剂对香蕉多主棒孢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效果较好的是丙环唑,EC50值为4.2470 ug/mL,其次为多抗霉素和苯甲﹒丙环唑,EC50值分别为4.7223和5.9986 ug/mL。根据毒力测定结果认为,这3种杀菌剂对香蕉棒孢霉叶斑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在生产中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高羊茅草坪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羊茅草坪褐斑病病原菌为半知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在PDA平板上,菌落白色,后期淡褐色。该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田间在7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有2个发病高峰,室内和田间药剂试验表明,5种药剂均百菌清(Chlorothalonil)、多菌灵(Carbendazim)、井岗霉素(Validamycin)、代森锰锌(Mancozeb)和福美双(Thiram)有一定防效。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防治香蕉叶斑病药剂的使用方法。本研究开展11种药剂、6种药剂组合和3种剂型的防效和使用安全性的评价。结果表明:11种药剂在现蕾前1个月施药的防效最高,均高于71.4%;现蕾时的最低,为57.3%。C2 (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为本研究的最优组合,防效为76.5%,成本为312.0元/hm2。丙环唑3种剂型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对幼果有药害。对于香蕉蕾期叶斑病的防治,现蕾前1个月为最佳防治时期,药剂可选择保护性和治疗性药剂组合使用,现蕾后避免使用乳油剂型的农药,和丙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