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溶性农药替代品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选出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水溶性农药替代品,解决茶叶和茶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出符合国内、国际质量要求的茶叶,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行水溶性农药替代品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盛发初期,喷施15%茚虫威乳油、24%虫螨腈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能有效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危害,且以24%虫螨腈悬浮剂、15%茚虫威乳油效果更好,优于目前推广的水溶性农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并且投入不大,对茶叶生长安全,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茶叶病虫综合防控的有效模式,筛选出适合本地区防治茶叶茶小绿叶蝉的新农药品种,逐步替换当前普遍使用的水溶性农药,确保茶叶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降低消费者因茶叶农药残留带来的健康风险,为茶叶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提供科学的依据。采用唑虫酰胺、茚虫威、虫螨腈3种低水溶性农药进行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低水溶性农药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优于常规药剂吡虫啉,且持效期长、对天敌安全,是生产上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茶产品质量安全是广西茶叶发展的短板,为寻找低毒高效的水溶性农药替代品,使用水溶性相当低的农药品种茚虫威和虫螨腈进行防效试验。研究表明,防治茶尺蠖使用150g/L茚虫威,每667m2用量22.22ml对防治茶尺蠖有良好的效果,在药后1d、3d、7d时的防效分别为84.29%、88.36%和92.51%,是理想的茶园水溶性农药替代药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使用240g/L虫螨腈SC,30ml/667m2;150g/L茚虫威EC,22.22ml/667m2,施药后7d,防效虫螨腈为95.32%,茚虫威为92.42%,可用来替代目前茶园中使用的水溶性农药。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苏州地区间作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笔者于2015—2016年对苏州市东山镇洞庭碧螺春茶区不同间作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纯茶园中种群数量大于间作茶园,且间作茶园中种群数量较纯茶园稳定。假眼小绿叶蝉在6月下旬和9中旬呈发生高峰期,利用物理、农业防治方法,如防虫网覆盖、黄板诱杀和茶树采后不修剪,可有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植物源农药0.3%苦参碱水剂药后3天的防效达76.11%。间作茶园可降低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从而减少茶园危害,并且在其发生高峰期进行绿色防控可以有效降低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同时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次,利用不同间作茶园构建绿色防控体系是实现茶叶绿色生产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假眼小绿叶蝉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顺利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园中最主要的害虫,常年为害茶树,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减轻化学农药对茶园及其茶叶产品的污染,该项目研究筛选出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一种真菌制剂和一种植物源农药新品种;系统调查了茶园蜘蛛种群,研究了不同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提出了以蜘蛛种群为主要保护对象、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主要措施的茶园保护利用捕食性天敌控制害虫的技术措施和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6.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松阳县茶叶最主要害虫,发生为害较重,现有主要防治农药吡虫啉在许多茶园防效下降,为筛选出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2009年特安排了5种新农药7个处理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永泰县茶园的头号害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嫩梢叶汁液,消弱树势,严重影响茶叶质量。该虫一般1年发生10代,世代重叠。本文通过多点茶园系统调查,总结了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永泰县茶区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预测、预报方法,为茶假眼小绿叶蝉测报及综合防控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使用国家茶叶产业体系新研发的水溶性农药替代品种茶蝉净,将其与凯恩、联苯菊酯、帕力特在恩施州的3个不同地区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cicada Gothe)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凯恩和茶蝉净具有更好的速效性,而帕力特在长效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可以考虑通过联合用药来兼顾防治过程的速效和长效。针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以药剂的速效性、长效性及对天敌影响的大小综合评价,4种参试药剂的先后次序为帕力特、茶蝉净、凯恩、联苯菊酯。  相似文献   

9.
为假眼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示范提供技术支撑,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作为指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6种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和5种单项防控技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项防治技术茶皂素的防效优于其他单项技术,防治21d后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为65%和70%;组装防控技术以诱虫板+生物农药组合和黑光灯+生物农药组合的防治效能明显优于黑光灯、诱虫板和生物农药单项防控,其中诱虫板+茶皂素组合防控技术的防治效能最佳,21d后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达92.1%和93.1%,可作为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豫南茶园主要害虫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乙基多杀菌素等9种脂溶性农药设置高中低3种不同剂量处理,进行防治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筛选出适当剂量进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氰氟虫腙对茶尺蠖防效高、速效性好和持续性好;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对茶尺蠖速效性慢,但控制时间长;噻虫啉不适合防治茶尺蠖;溴虫腈、茚虫威、唑虫酰胺、阿立卡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高、速效性好、控制时间长;飞电不适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筛选出适合防治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和适当剂量。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药剂,进行了天王星等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防治效果、成本、农残等因素,建议在茶叶生产上,交替使用2.5%天王星乳油125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适期为茶假眼小绿叶蝉若虫盛孵期,均匀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防治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对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在贵阳1年有2个高峰期,且危害期较长,为5-10月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5%啶虫脒·联苯菊酯微乳剂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好,持效性均在14d以上,...  相似文献   

13.
茶叶为福建省主要的经济作物,植茶历史悠久。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病虫害的种群从少到多,不断演替,危害日趋严重。随着各地茶园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面积连片单一化种植,给假眼小绿叶蝉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及良好的栖息环境,假眼小绿叶蝉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获得大量的繁衍;同时,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农药使用导致了假眼小绿叶蝉抗药性增强,促使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演变和危害加剧。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对6种杀虫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噻虫·高氯氟ZC、15%茚虫威EC、24%虫螨腈SC、2.5%联苯菊酯EC均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优良药剂,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25%吡蚜酮WP、24%氰氟虫腙SC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持效性差。  相似文献   

15.
进行数字化标准色板与普通板诱杀茶园假眼小绿叶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标准色板(以下简称黄板)比普通色板(以下简称绿板)的诱杀虫口数效果明显,试验1 d后黄板比绿板的诱杀虫口量多21.5%,试验3 d后黄板比绿板多63.0%,试验7 d后黄板比绿板多122.0%,试验14 d后黄板比绿板多134.8%,而且对茶叶没有农残。因此,建议在茶园中推广使用数字化标准色板防治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16.
进行数字化标准色板与普通板诱杀茶园假眼小绿叶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标准色板(以下简称黄板)比普通色板(以下简称绿板)的诱杀虫口数效果明显,试验1 d后黄板比绿板的诱杀虫口量多21.5%,试验3 d后黄板比绿板多63.0%,试验7 d后黄板比绿板多122.0%,试验14 d后黄板比绿板多134.8%,而且对茶叶没有农残。因此,建议在茶园中推广使用数字化标准色板防治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将进行3种新型药剂和2种常规农药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20%呋虫胺SG 40 g、15%茚虫威EC 20 mL、43.7%甲维丁醚脲SC 40 mL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较好,持效期长,且均对茶树生长安全;同时,这3种药剂还可兼治红蜘蛛、茶尺蠖。  相似文献   

18.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苏州地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开展了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在苏州洞庭山地区茶园中每年出现2个发生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第2个高峰出现在9月上中旬,第1个发生高峰高于第2发生高峰;防虫网覆盖的物理防治方法,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效果显著;茶树采后不修剪的农业防治方法,可减少农药防治次数;植物源农药1.1%百部·楝·烟乳油药后3 d的校正防效达87.9%,可与吡虫啉等常规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9.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防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处理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以24%溴虫腈悬浮剂等6种不同类型药剂和黄板进行了茶园小区及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溴虫腈、茚虫威、阿立卡3种药剂对靶子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有较强的杀伤力,能迅速降低害虫田间虫口数,药后14 d,平均防效达83.45%,而且药效持久,一次用药可持续20 d以上,是无公害茶园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害虫的理想药剂;飞电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时虽然起效快,但持效性较差,药后14d,平均防效仅为60.34%;茶蝉净的速效性不及化学药剂,但其控制时间长,使用14d后,平均防效仍在70%以上,且其不会对哺乳动物产生危害,是一种生态防治剂;黄板诱杀对降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有一定作用,而且对多数天敌影响作用小,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20.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是我国茶园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其个体小,隐蔽性强,繁殖迅速,世代重叠严重,已成为当今茶园防控的首要害虫。本文阐述了假眼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为害方式和发生特点,并对近年来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防治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因此,如何从无公害、绿色防控角度出发,安全、高效的控制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数量,减少茶叶产量损失,已成为当前茶园虫害防控的热点问题。为茶树虫害的绿色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