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为了提高茶树机采绿茶杀青品质,以机采鲜叶为原料,比较微波、汽热、电热滚筒和电磁滚筒耦合热风4种杀青方式所制机采绿茶的感官品质、茶叶内含成分、色泽和香气。结果显示: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所制绿茶的感官得分(89分)最高,所制干茶的色相值(a/b)相对更绿(p<0.01),酚氨比较低(p<0.05),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也相对较低(p<0.01);电磁滚筒杀青所制绿茶的栗香型成分含量较高,如藏红花醛、癸醛、β-环柠檬醛、庚醛和3,7-二甲基-2,6-二辛烯醛等高级醛类,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和1-戊烯-3-酮,反式-2-辛烯醇、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等,以及二甲硫、2-甲基呋喃和1-乙基吡咯等杂环化合物,说明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集成了不同工艺特点,所制机采绿茶滋味鲜爽,栗香明显,该工艺有利于提高机采绿茶品质,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光萎凋有助于茶叶香气的形成,然而,不同红光光质对萎凋茶叶挥发性成分及其成品红茶品质的影响有待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无光、红光(630 nm,1 000 lx、3 000 lx)、自然光(260~325 lx)等光照处理萎凋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光照处理下萎凋叶挥发性成分及红光萎凋差异性挥发性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的萎凋叶中共检出挥发性成分130种,其中醇类26种、酯类33种、烃类29种、醛类12种、酮类13种以及其他类17种。对比不同光照萎凋方法发现,红光3 000 lx组在萎凋前中期(8 h前)的挥发性成分总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随着红光强度增加,酯类物质总量显著提升(P<0.05),酮类物质总量显著下降(P<0.05)。按照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中变量投影重要性因子大于1,联合变异系数大于50%,筛选出受红光照射响应程度较大的挥发性成分5个,包含1,2-二甲基丙基-2-甲基丁酸酯、1-异氰基-3-甲苯、癸醛、2-甲基-2-癸醇和亚油酸乙酯,其中癸醛在红光1 000 lx组变异系数最高,达133.34%。研究结果可为红茶香气品质提升和定向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散茶轻压、紧压茶手筑和机压的方法进行自然发花,分别制成轻压晒青散茯、手筑晒青茯砖和机压晒青茯砖,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检测,对晒青茶发花前后的感官品质和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花后3种晒青茶的苦涩味和收敛性均明显减弱,滋味向醇和转变,香气由清香变为陈香且具有独特的菌花香,汤色由黄绿明亮变为橙黄明亮,干茶和叶底颜色均明显加深;3种发花晒青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糖等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特别是酯型儿茶素下降显著,降幅分别为56.91%(P<0.01)、31.80%(P<0.05)、64.06%(P<0.01),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略有增加,茶多糖、没食子酸、花青素含量显著上升;3种发花晒青茶中具有花木香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药香的水杨酸甲酯等香气组分含量显著升高,分别由发花前的33.94%和1.92%上升到56.73%、57.62%、45.98%和8.47%、8.53%、7.56%,而表现为花果香的其他醇类和大部分酮类以及具有清香、青草气的醛类等香气组分含量明显降低,其中具有陈香的1,2,3-三甲氧基苯和1,2,4-三甲氧基苯香气组分含量在机压晒青茯砖中显著增加,分别由发花前的1.51%和0.56%上升到5.87%和3.75%,因此,晒青茶发花后清香减弱,表现出陈香特征,机压晒青茯砖陈香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夏季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黄茶的摊放工艺中引入可激发花香品质形成的晒青和摇青工艺,探讨了利用晒青和摇青工艺技术加工花香型黄茶的可行性,以期为黄茶的提质加工和夏秋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试验通过感官与理化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黄茶加工的摊放工序中科学融入晒青、摇青工艺技术,可加工出具有花香品质的夏季黄茶,相较于传统工艺黄茶,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含量分别相对增加了3.90%、33.78%和19.05%,而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含量相对分别降低了2.31%及2.88%,酚/氨比值、酯型儿茶素/总儿茶素比值分别降低了6.02%与10.77%,茶汤苦涩滋味减轻;同时香气品质成分更加丰富,正辛醛、水杨酸辛酯、苯甲醛、橙花基丙酮、4-[2,2,6-三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1-基]-3-丁烯-2-酮等香气组分显现或相对含量提高。传统黄茶加工工艺中引入晒青和摇青,可加工有特色的花香型黄茶。  相似文献   

5.
热风提香温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CZG-60型热风整形平台进行工夫红茶的提香试验,分析不同提香温度对工夫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提香温度的升高,各处理茶样的感官品质先增后降,130℃提香处理的红茶感官品质最好,115℃提香次之;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而茶多酚含量变化不显著。适当的提香能一定程度的提高红茶滋味及香气品质,提香温度不应高于145℃,最适在115℃-130℃之间,所得红茶香气高甜,滋味鲜醇,综合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种绿茶鲜叶的不同摊青时间和方法处理.进行样品生化分析和毛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摊青过程鲜叶中的多酚类、儿茶素(尤其酯型儿茶素)含量逐步减少,氨基酸、水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酚氨比值下降,经摊青处理的绿毛茶茶汤醇度、鲜爽味和香气均明显提高,说明摊青有助干改善大叶种绿茶品质.但摊青需适度,过度摊青反而降低制茶品质。摊青适宜的时间是6—10小时,含水量71—73%,宜采用萎凋措自然摊放。  相似文献   

7.
茶树品种对美人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市场上,制作美人茶的常见品种有青心大冇、金萱、毛蟹、铁观音、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梅占等。为凝练福建省美人茶品质特征、调查美人茶的品种适制性,以从福建省主产区大田采集来的20份美人茶样品(8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美人茶感官品质分析、主要生化成分测定和香气成分检测。结果表明:青心大冇(94.10分)、金萱(93.96分)、金观音(93.90分)、金牡丹(93.63分)感官审评的分值较高,其滋味甜醇、醇厚或醇爽,香气呈蜜香或花蜜香。生化成分测定显示,青心大冇可溶性糖(2.48%)、游离氨基酸(0.33 mg/g)、茶黄素(0.12%)、茶红素(0.72%)、茶褐素(1.24%)含量相对较高,均排在前三位。在感官审评结果的基础上,从以上样品中筛选出品质较好、不同品种加工的7个美人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的测定,共测得31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化合物3种,醇类化合物7种,酮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5种,萜烯类化合物7种,烷烃类化合物3种,其他化合物4种,这些香气成分共同组成美人茶独特的香气特征。其中,青心大冇美人茶所检测到的香气成分最多(25种),且香气成分总含量(430.43 ng/g)最高,与其他品种的美人茶相比,1-甲基-4-(1-甲基乙基)-1,3-环己二烯(4.21 ng/g)、柠檬醛(7.01 ng/g)、苯甲醛(18.24 ng/g)、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150.23 ng/g)、β-罗勒烯(5.47 ng/g)含量最高,芳樟醇(30.60 ng/g)、水杨酸甲酯(15.02 ng/g)、香叶醇(66.69 ng/g)、苯乙醇(8.52 ng/g)含量均排在前三位。综合感官审评结果、生化成分分析和香气成分分析,青心大冇品种制作的美人茶品质最佳。该结果对生产实践中美人茶适制品种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感官审评、色差分析、SDE法结合GC/MS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素坯→一窨→二窨→三窨→提花)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除三窨茶样的感官审评总分略低于二窨外,其他工序的茶样感官审评总分随加工进程逐步增加;三窨后色相角显著变小(P<0.05)。蜡梅花茶主要香气物质是乙酸苄酯、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酯、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芳樟醇、别罗勒烯、萘、α-紫罗酮;加工过程中,酯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先增后减,二窨最高(P<0.01);酮类变化不明显;提花后萜烯类显著增加(P<0.05)。与素坯相比,三窨后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二窨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基酸无明显变化。蜡梅花茶宜采用2次连续窨花1次提花工艺。  相似文献   

9.
茶叶实物标准样对于客观准确地鉴别茶叶品质是不可或缺的,简述湖南红茶实物标准样制备流程,并分析其感官品质特点及生化成分。结果表明,湖南红茶特级标准样氨基酸含量最高,滋味甜醇甘鲜,鉴定出的110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中萜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样,香气表现为嫩甜香浓郁持久;湖南红茶一级标准样水浸出物和儿茶素含量最高,滋味醇厚甘爽,鉴定出114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各类挥发性成分含量居中,呈现出纯正甜香;湖南红茶二级标准样滋味成分含量相对较低,滋味甜醇尚浓,鉴定出109种挥发性香气物质,来源于脂肪酸和类胡萝卜素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样,表现为甜香带花香。本研究可为湖南红茶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海南农垦红茶、绿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组分和香气成分的分析,深入研究了海南农垦红茶、绿茶的品质特点。结果表明,海南农垦红茶具有高含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低含量咖啡碱的特点,形成了海南农垦红茶"橙红汤、果蜜香"的品质特征。海南农垦绿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形成了海南农垦绿茶"香郁味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云南白茶与福鼎白茶的化学物质差异,以9个云南白茶茶样和6个福鼎白茶茶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MS)的代谢组学方法并结合感官审评分析对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共鉴定出109个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黄酮糖苷类(黄酮-O-糖苷和黄酮-C-糖苷)、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氨基酸类、酚酸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脂质类等。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共得到46个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化合物(P<0.05),其中表型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山柰酚-3-半乳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等)、酚酸类、有机酸类、脂类等化合物在云南白茶中含量较高;非表型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槲皮素-3-半乳糖苷、杨梅素-3-半乳糖苷等)、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在福鼎白茶中含量相对较高,推测主要受茶树品种和干燥工艺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和认识两地白茶的化学物质基础和风味品质差异及其产地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抑制冠突散囊菌发酵绿茶液态饮料中儿茶素的降解,本研究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冠突散囊菌对绿茶液态饮料进行联合发酵,试验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联合发酵绿茶液态饮料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串联气质联用(HS-SPME/GS-MS)法分别检测了联合发酵绿茶液态饮料中儿茶素含量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干茶添加量10βg·L-1、冠突散囊菌添加量10βmL·L-1的前提下,联合发酵绿茶液态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添加量20βmL·L-1、蔗糖添加量75βg·L-1、30℃下静置发酵3βd。在此工艺下联合发酵绿茶液态饮料中总儿茶素含量为1β419.94βμg·mL-1,与冠突散囊菌发酵绿茶液态饮料(848.72βμg·mL-1)相比,显著增加(P<0.05);且醇类化合物(30.27%)、醛类化合物(15.25%)、烃类化合物(11.35%)、酯类化合物(9.86%)和酮类化合物(9.01%)含量与未发酵绿茶液态饮料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3.
风冷冰箱和直冷冰吧贮藏龙井绿茶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采用风冷冰箱和直冷冰吧贮藏对龙井绿茶品质的影响,把茶叶分别存储于风冷冰箱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直冷冰吧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等4种不同的贮藏环境中贮藏90、180、270、360βd时分别取样,通过生化成分含量测定及感官审评等分析比较不同贮藏条件对绿茶的存储效果。结果表明,整个贮藏期内,冷冻室对生化成分的存储效果优于冷藏室,其中风冷冰箱冷冻室能有效地保持茶叶低含水率,贮藏180βd时其含水率显著低于直冷冰吧(P<0.05),直冷冰吧冷冻室则对叶绿素、维生素C、咖啡碱等含量保持效果较好,贮藏180βd时其维生素C和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风冷冰箱(P<0.05);在0~180βd的贮藏期内,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均在风冷冰箱的冷冻室保留率高(均约为95%),贮藏后期则在直冷冰吧的冷冻室保留率高,且贮藏结束时均与风冷冰箱差异显著(P<0.05)。风冷冰箱有利于绿茶滋味和香气的保持,直冷冰吧有利于绿茶外形的保持,即不同贮藏条件对茶叶的感官分属性的影响不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汤色、滋味、香气、咖啡碱和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在不同的贮藏方式间差异较大。结合两设备的特点可知,茶叶相对短期存储时可选择风冷冰箱,长期存储时则直冷冰吧更优。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普洱茶仓储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等品质成分变化及其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6个系列3个不同仓储期共18款普洱茶(生茶)中的17种酚类化合物、3种嘌呤碱等品质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并对普洱茶(生茶)的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  相似文献   

15.
以常用于制作抹茶的8个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制成碾茶,分析其在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色差方面的差异,并对碾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比值)与其滋味属性评分进行Pearson’s线性相关分析,结合滋味贡献度Dot(Dose-over-threshold)值分析,以期明确碾茶中的主要滋味贡献物质,探究不同品种碾茶间滋味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龙井43碾茶整体表现最佳,其外观色泽墨绿,有海苔香,茶汤滋味鲜爽,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最高、酚氨比最低,叶绿素含量高;薮北和奥绿次之。相关性分析发现,碾茶的鲜味主要与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等含量及酯型/非酯型儿茶素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Dot值分析表明,EGCG和GCG是碾茶茶汤涩味主要贡献物质,咖啡碱、EGCG和GCG是苦味的主要贡献物质,且茶汤涩味和苦味都以EGCG为最主要的贡献因子,单个氨基酸组分对茶汤鲜味的贡献度较低(Dot<1)。  相似文献   

16.
真空冷冻干燥对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清香型乌龙茶干燥工序(冻干茶),与冷冻茶和烘干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冻干茶的芳樟醇、香橙烯、β-石竹烯、异戊酸苯乙酯、β-杜松烯、橙花叔醇、法呢醇含量高于冷冻茶和烘干茶;真空冷冻干燥可有效地保护乌龙茶的“色”、“香”、“味”,表现为香气馥郁清高、花香显、汤有香、味醇厚;与冷冻茶和烘干茶比较,具有综合品质优、贮藏期长、运输及销售方便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不同原料来源白茶的体外抗氧化和体内抗衰老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制备白毫银针(Baihaoyinzhen, YZ)、白牡丹(Baimudan, MD)和寿眉(Shoumei, SM)的提取物,检测其主要功效成分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诱导D-半乳糖衰老小鼠模型,探究其体内抗衰老作用。结果显示,YZ提取物的主要功效成分含量均高于MD和SM提取物,SM提取物的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高于MD提取物。在体外,相同浓度下YZ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最强,MD和SM提取物差异不明显。在体内,YZ提取物在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SM提取物在提高血清抗氧化酶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但未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3种白茶提取物上调了小鼠肝脏抗氧化酶与抗衰老基因的表达,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有效地改善了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且对小鼠均未表现出肝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茶叶加工工艺使得汉中绿茶呈现出以青香和板栗香为主、花香次之的香气特征。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与香气气味特征对汉中绿茶中重要香气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绿茶香气物质主要以花香化合物为主,其次为青香化合物,坚果香化合物较少。其重要香气物质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I~IV、香叶醇、β-紫罗兰酮、(Z)-3-己烯醇、(E)-己酸叶醇酯、2-乙基-5-甲基吡嗪、苯并噻唑和2-乙酰基吡咯。加工过程中,青香化合物经摊青后含量显著增加后于杀青和干燥工序显著下降,花香化合物经摊青后含量增加后于杀青和干燥工序后下降,坚果香化合物则随摊青、杀青和干燥工序呈现显著增加。在这些重要香气组分中,(E)-己酸叶醇酯和芳樟醇经摊青和杀青含量均分别显著增加后于干燥后显著下降;香叶醇和β-紫罗兰酮含量在摊青后含量显著增加,在后续工艺中则分别显著下降;而芳樟醇氧化物和坚果香气化合物随加工工序而增加,Z-3-己烯醇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9.
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云南省内主要产地生产的38个红茶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分析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香气特征及化学组成,并比较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在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香气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在含量上有明显差异;云南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97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23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其次为醛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