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西南桦人工林与西南桦次生林群落的生活型谱、叶型谱、植物种类的重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与次生林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的比例为高;西南桦人工林和次生林的叶级都以中型叶为主,大型叶次之,但在人工林中出现了巨型叶植物,而在次生林中却没有出现,2种林型的生活型特征符合热带植被的群落学特征。西南桦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要比次生林高,西南桦人工林和次生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H′)值相差不大,而次生林的均匀度要比人工林高。根据群落中各植物重要值的大小,人工林物种组成主要有西南桦、披针叶楠、短刺栲、滇姜花、山菅兰、红果莎、西南凤尾蕨、大叶仙茅、棕叶芦、窄序崖豆藤;次生林物种组成主要有西南桦、中平树、黄牛木、水锦树、棕叶芦、大芒萁、紫茎泽兰、金刚藤、悬钩子、酸藤子等。人工林和次生林群落层次都分为3层,其中人工林的乔木层树种单一,灌木及幼树层种类较多,达62种,占总种数的56.36%;而次生林的灌木和幼树层有28种,占总种数的50.91%。  相似文献   

2.
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规律,为西南桦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定点定株连续观察法研究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五岭林场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5a生西南桦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达到19.7m、20.2cm、0.315 5m^3·株-1。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随树龄增长而增大,5a生达到高峰,之后随树龄增长而下降。材积连年生长量、年均生长量分别在第5年和第13年达到高峰。材积连年生长率与年均生长率曲线在14a相交,表明西南桦数量成熟年龄为14a。西南桦林分的枝下高随树龄增长而增大,自然整枝高峰期在6~7a。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西南桦人工林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表现,调查了广西田林县老山林场、八渡乡西南桦试验林,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研究了不同海拔的气候与西南桦生长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桦生长量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在一定海拔范围内,温湿度指数越大,生长量越大。在调查地点,西南桦适合在海拔400~950 m的气候条件种植,林分生长达到或超过丰产林标准;海拔过低或过高的气候条件对西南桦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4.
潘贤高 《吉林农业》2013,(3):181-182
浅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概念和人工林的特征,从稳定性缺乏保障且性系选育的力度有待提升,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缺乏系统管理且发展上存社会争议,桉树人工林存在地力下降和水土保持体系建设短缺问题这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以确保稳定性,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方式并培肥地力、完善水土保持体系,正确引导避免争议且确保可持续经营措施落实到位这三个方面重点分析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5.
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干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该文通过对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南北向、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径向位置横向干缩(包括弦、径向)的测量,讨论分析了以上3个因素对上述两种木材横向干缩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同对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的干缩均无显著影响;高度位置的不同对红锥径、弦向干缩影响均不显著,而对西南桦径、弦向干缩的影响极为显著;径向位置的不同对红锥人工林木材的径、弦向干缩及西南桦的弦向干缩无显著影响, 但对西南桦的径向干缩则有极显著影响.    相似文献   

6.
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是桦木科桦木属分布最南的树种之一,其在云南德宏州的人工林种植面积超过8万hm2,大面积人工林也造成西南桦溃疡(干腐)病日益严重。本研究在西南桦人工林集中分布的德宏州盈江县选择西南桦溃疡(干腐)病不同发病程度的3块样地,利用湿筛沉淀法、菌根侵染率检测法及病害调查法对3块样地根际及根围的AMF孢子密度、菌根侵染率、西南桦溃疡(干腐)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进行调查,并用特征指数及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AMF孢子密度和菌根侵染率分别高于40.08个/g和77.5%时,西南桦(溃疡)干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2%和3;AMF孢子密度和菌根侵染率低于1.05个/g和13%时,西南桦溃疡(干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00%和8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孢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西南桦溃疡(干腐)病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即:西南桦溃疡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和侵染率密切相关,AMF种类越多,菌根孢子密度越大,菌根侵染率越高,病害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就越小。可见,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能增强西南桦溃疡(干腐)病的抗病性,并能显著降低西南桦幼树溃疡(干腐)病发病率和感病指数。因此,建议在西南桦育苗时在营养袋中接种AMF来提高西南桦对溃疡(干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立地指数表是评价林木生长状况以及林分生产力的重要工具。为了编制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人工林立地指数表,于广西大青山林区各种立地设置49块西南桦人工林样地进行生长调查,选取平均优势木1株·样地-1进行树干解析,选用Richards,Weibull,Korf等9个常用方程拟合816对优势高-年龄数据,通过统计指标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EAMR)、平均相对误差(ERMR)和均方根误差(ERMSE)的对比分析筛选导向曲线,依据49株优势木的生长过程确定基准年龄和指数级距,应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并对其进行落点、拟合显著性和预报精度检验。结果表明:9个模型中,Richards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优,其R2最大,EAMR,ERMR和ERMSE最小,因而作为导向曲线;西南桦优势高连年生长量和优势高变异系数在15 a后基本稳定,因此确定15 a为基准年龄;基准年龄时优势高变动范围为15.2~25.8 m,考虑到西南桦较为速生,确定2.0 m为指数级距,据此编制了西南桦人工林立地指数表。落点检验表明所编表能解释93.8%的优势木生长状况;χ2检验表明立地指数表所反映的优势高生长过程与实际生长过程无显著差异;立地指数级和林龄2个方面的误差分析得出,此表预报精度较高。本研究编制的西南桦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可应用于广西大青山及类似地区西南桦人工林的立地质量评价、生长潜力预估。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更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传钴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55-156
本文在论述了杉木人工林连栽更新中存在问题和生产力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更新经营技术和研究发展的方向,供杉木人工林合理经营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西大青山西南桦(Betulaalnoides)人工林藤本植物区系特点,为开展人工林藤本植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生活型、攀援方式和地理分布类型.[结果]大青山西南桦林下共有野生藤本20科27属30种,其中双子叶藤本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占该群落藤本植物总种数的93.33%,蕨类藤本和裸子藤本较贫乏,均仅有1科1属1种;在科属构成中,单种科和单种属比较集中;木质藤本是大青山西南桦群落的优势藤本,占总种数的70.00%;藤本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0.00%,其余各生活型所占比例均较小;攀援类藤本以缠绕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0.00%,其次是卷曲类,搭靠类和吸固类所占比例较小;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地理成分为主.[结论]西南桦人工林林下藤本植物种类较多,生活型和地理分布类型较复杂,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11年生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材料,采用优树缩差与优良度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西南桦优树缩差估测方程,并探讨了西南桦优树优良度与遗传增益估算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西南桦优树材积缩差估测方程为Uv=1.977+0.043KD,r=0.729,达到显著水平;经21株候选优树和105株优势木实测数据验证,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可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通过构建优树缩差、入选率、选择强度三维换算表,确定了西南桦选优时优树优良度下限为5%,上限为20%,其对应的入选率分别为4.0%、0.5%,遗传增益分别为10.136%、12.485%.  相似文献   

11.
森林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对保持和维护森林的外部性具有很强的作用.分析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意义及世界主要国家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的立法,研究人工林和天然林在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情况下实施可持续经营的社会福利效应,并对我国森林实施可持续经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大青山林区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测定47块临时样地的常规立地因子和西南桦生长状况,应用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等方法探讨立地指数与立地因子间的关系,系统评价西南桦人工林立地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坡位、海拔、土壤养分、坡向、坡度、土壤质地和土壤容重7个立地因子与立地指数数量化拟合的复相关系数为0.964,达极显著水平(P0.01);7个因子中,坡位、海拔和土壤养分对立地指数的贡献达59.36%,且影响均极显著。采用坡位、海拔和坡向3个因子组合划分立地类型,并对47个样地所属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进行分析得出,西南桦喜温凉气候,在较高海拔,阴坡、半阴坡立地栽培时生产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树木南北向与径向位置的变化对人工林木材力学性质与气干密度的影响,该文通过对红锥、西南桦人工林木材南北向、近髓心和近树皮2个不同径向位置的力学性质以及气干密度进行测定,分析了南北向和不同径向位置2个因素对两种木材力学性质和气干密度的影响,以及木材密度与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同对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的大多数力学性质测定项目和气干密度无显著影响,仅有红锥的弦面顺纹抗剪强度、径向握钉力和西南桦3个面的表面硬度表现为南北向差异显著.近髓心和近树皮径向位置的不同对红锥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和气干密度无显著影响,但对西南桦的影响则全部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两个树种木材的气干密度与木材力学性质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森工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的今天,重视天然林与人工林培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目的及内涵,对天然林、人工林培育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育措施,对林业经营单位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速生阶段西南桦人工林养分积累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速生阶段(12年生)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人工林的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质量分数、积累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桦不同器官养分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树叶、树枝、干皮、树根、干材;树叶和干材各元素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N、K、Ca、Mg、P;树枝、干皮和树根中则是K(或Ca)、N、Mg(或P)。2西南桦人工林养分总储量为1 172.85 kg·hm-2,其中乔木层养分储量占87.62%,灌草层和凋落物层养分储量分别占5.91%和6.47%。3西南桦人工林乔木层养分年净积累量为85.64 kg·(hm2·a)-1,不同养分元素年净积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N、K、Ca、Mg、P;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5种养分元素8.40 kg,其中对N的需求量最大,P最小。  相似文献   

16.
苏付保  冯立新  陈荣  戴庆辉  梁立  黄妹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58-10859,10984
[目的]研究坡向对西南桦人工林造林的影响。[方法]在造林试验地内海拔约450、550和600m处的阳坡、半阳坡、阴坡和半阴坡设置调查样地,重复3次,进行西南桦人工造林试验以评价坡向对西南桦生长的影响。[结果]坡向对西南桦高、径、材积生长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坡向平均树高从高到低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平均树高阴坡比阳坡高7.9%;不同坡向平均胸径从高到低排序为阴坡、半阴坡与半阳坡、阳坡,平均胸径阴坡比阳坡大11.1%;不同坡向平均单株材积从高到低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平均单株材积阴坡比阳坡多33.0%。[结论]坡向对西南桦的生长影响显著,阴坡西南桦的生长状况优于阳坡。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大青山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林分类型、立地状况设置53块20 m×30 m的典型样地,调查了其立地和林分特征以及拟木蠹蛾(Arbela spp.)为害状况,揭示了西南桦人工林拟木蠹蛾为害的关键影响因子。偏相关分析表明:林分类型(r=-0.361,P=0.008)、林下植被盖度(r=-0.330,P=0.016)和高度(r=-0.471,P=0)以及坡位(r=-0.404,P=0.003)与西南桦林分感虫株率相关显著,是影响西南桦林分拟木蠹蛾为害的关键因子。方差分析显示:西南桦纯林和西南桦×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拟木蠹蛾为害最为严重,其感虫株率分别为49.35%和43.55%,显著高于西南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17.63%)和西南桦×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混交林(14.04%);林下植被茂盛的林分内拟木蠹蛾为害程度较轻;下坡林分感虫株率高达68%,显著高于上坡和中坡(20%以下),可能与下坡林地更靠近虫源有关。  相似文献   

18.
德宏州从1997年开始大面积营造西南桦木材用人工林,到2012年底,全州累计造林9.3万hm2,蓄积量达470万m3,增加森林覆盖率2.8%,成为德宏州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但随着西南桦人工种植纯林面积的增加,有害生物危害也日趋严重。简述德宏州西南桦上危害比较严重的14种主要有害生物,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研究综述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本文对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生态功能和经营技术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依据.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生态功能明显优于人工林,但破坏严重、经营粗放.  相似文献   

20.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耕地为对照,对澜沧江流域山地6种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抗冲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该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树种选择与搭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显著提高了土壤抗冲性,且土壤抗冲性随退耕还林年限增加而增强,退耕还林5 a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抗冲性强弱总体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思茅松>西南桦>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9 a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显著增加了林分凋落物现储量和根量,退耕还林5 a林分凋落物现储量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9 a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核桃>思茅松>桉树>茶树;根量总体上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不同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细菌、放线菌和总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真菌数量表现为思茅松>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效果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土壤CEC总体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思茅松>西南桦>核桃>茶树>桉树;土壤团聚体含量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茶树>桉树;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思茅松>西南桦>核桃>茶树>桉树;土壤容重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茶树<桉树.综上,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和思茅松3种乔灌草模式改良土壤效果好,土壤抗冲性能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