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卫阳 《北方蚕业》2002,23(4):12-13
江苏是蚕种生产的大省,蚕种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制造改良蚕种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生产基地由原来的太湖流域,正逐步向苏北转移;蚕种场也经历了由私营到国营事业单位、由事业单位到企业(有国营、集体、民营)的转变;蚕种的生产与销售,正稳步的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蚕种质量管理体制几经变革,蚕种质量也经历了几度沉浮.  相似文献   

2.
广西蚕种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广西蚕种业在生产经营上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前很多蚕种场经营困难,特别是原有国有事业性质的蚕种场在蚕种市场充分市场化的情况下缺乏竞争力,从而造成经营亏损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广西蚕种业未来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路,对蚕种场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些拙见,其目的是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同时引起蚕种生产经营者的重视,下大力气去改变当前的经营现状,快速走出生产经营困境,实现蚕种场扭亏为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蚕种场是蚕种生产与经营的微观主体。通过对全国136家蚕种场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我国蚕种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生产设施陈旧,基础条件落后;人员负担沉重,科技力量薄弱;生产经营规模小,产能过剩严重;蚕种销售范围狭窄,区域分割依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多元化拓展的技术支撑;等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蚕种场整体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除广西、广东和云南3省(区)外,其它省份的蚕种场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从所有制结构来看,虽然各类所有制蚕种场总体都是亏损的,但私营蚕种场的亏损相对最小。建议通过深化蚕种场体制改革,放松对蚕种价格与流通的管制,实现规模化蚕种生产经营,推进科技创新步伐,拓展多元化发展渠道以及发挥政府扶持作用等途径,努力提高我国蚕种场的生产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4.
杨官成 《蚕学通讯》2000,20(4):47-49
蚕种是蚕业生产的基础,由于蚕种生产与需求的特殊性,蚕种有别于一般的商品。过去,蚕种生产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生产计划,蚕种场按计划统一组织生产,职工按工资级别获取报酬,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这种大锅板,平均主义的生产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奖勤罚懒,不利于职工提高技术水平和自身的业务素质,更不利于提高蚕种质量和蚕种生产任务的完成。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区蚕种场通过探索,在蚕种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德庆蚕种场自1963年创办至今,一直肩负着广东省肇庆市(四县二市二区)的蚕种生产供应任务,是肇庆市唯一的蚕种场。从1995年起蚕桑业逐步陷入低谷,蚕种生产经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德庆蚕种场与兄弟蚕种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6.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立足之本,而生产蚕种成本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蚕种场的经济效益。在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蚕种的质量和成本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筹码。在八九十年代,随着蚕桑事业的发展,蚕种生产量的扩大,专业蚕种场采用了以场带原蚕村的形式来扩...  相似文献   

7.
<正> 江苏蚕种生产,自制造改良蚕种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生产基地由原来的沪宁沿线,逐步向苏北转移;蚕种的生产与销售,正稳步的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如今蚕种业正面临机构改革、体制改革,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加入WTO后形势发生变化,如何加强蚕种质量管理、提高蚕种质量,成为我们讨论的一个新亮点。本文就蚕种场桑园管理中的几个问题探讨于后。  相似文献   

8.
国营蚕种场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事业单位。过去由于蚕种价格偏低,经济亏损,每年由国家给予政策性弥补。近年来蚕种价格逐步调高,大多数蚕种场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能否彻底扭亏转盈,壮大经济实力,增强技术改造和设备配套完善的经济承受能力,还有赖于蚕种场本身不断改革、探索,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践证明,蚕种场除春秋2期生产外,再在早秋增加1期生产蚕种,既能提高配套生产能力的实用指数,又能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蚕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9.
<正>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形势下,有些人便认为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开经营,特别是在我省蚕茧生产管理、经销方法转轨后,在少数地区,有些人便不顾省市蚕业主管部门关于蚕种统一供应的规定,私自采购销售蚕种,甚至出现了个体户经销蚕种的现象。由于这种蚕种缺乏质量保障,购种蚕农屡屡上当,影响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也影响了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私自经销蚕种有下列几种情况:一种是蚕种生产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蚕种场为减少损失,便大力推销自己的蚕种,特别是外省有的蚕种场即使在正常年份也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十五"以来广西蚕种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广西蚕种业取得较快发展,生产能力得到增强,但受市场影响,蚕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蚕种价格波动较大,生产利润率较低,蚕种生产面临较大困难;广西国有事业性质蚕种场数量和蚕种生产比例持续下降,公司民营性质蚕种场的数量和蚕种生产比例持续上升,成为了蚕种生产的主要力量。认为广西蚕种业存在产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产销经济效益低、市场混乱、生产体制革新进度慢、营销模式不顺畅、品种更新换代慢等问题,提出加大科技创新、规模化生产、多元化发展、体制创新的措施,以提高广西蚕种生产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1.
淮阴县蚕种场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单位。蚕种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多年来一直依靠省公司下达计划任务,采取行政手段统一生产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该场由原来的集体生产改为大组承包,又由大组承包改为小组承包。然而从几年的生产实践看,只是从大锅饭改为中锅饭而已,职工的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组与组之间生产很不平衡,蚕种质量,总体效益还有所下降。该场领导班子为了兴利除弊,认真总结过去责任制改革的经验教训,一致认为必须从有利于调动全场职工的积极性入手,打破…  相似文献   

12.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蚕种经营管理体制无锡县锡东蚕种场周成伟,徐锦平蚕种是茧丝绸生产的基础。建国后,我国政府对蚕种生产十分重视,五十年代初期,江苏、浙江、四川等蚕茧主产省区先后成立了省级蚕种专门管理机构─—省蚕种公司。并对私营蚕种场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把...  相似文献   

13.
浙江蚕种业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建国以来浙江省蚕种行业在生产规模、生产方式、蚕种产销管理办法、蚕种品牌、蚕种价格、蚕种场经营机制与体制以及蚕种标准、法规、行业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改革成果。提出浙江蚕种业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深化改革,确立蚕种场的企业地位、开展有序竞争、加强行业宏观管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蚕种产销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蚕种场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蚕种质量,我厅于10月8日至23日对我区部分蚕种场进行了一次以蚕种质量为重点的检查评比.先后抽查了区蚕业指导所原种场,南宁、钦州地区蚕种场,邕宁、横县、贵县、平南、灵山县蚕种场和钦州市蚕种场.通过检查评比,基本上摸清了各场蚕种生产质量情况;发现了一批办得较好的蚕种场.蚕种质量问题已引起各场的普遍重视.现将检查评比的结果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市、县蚕种产销经营体制的探讨湖州市农业局朱根生蚕种产销经营,内容包含蚕种场生产蚕种、冷库加工贮藏蚕种。质检部门监管蚕种质量,乡镇村代理供应蚕种等等。蚕种产销经营体制,实质上是指蚕种生产、质量管理、经营调拨和对蚕农的供种,是统还是放?放给谁?作为市、县...  相似文献   

16.
经省农委批准,省农业厅于3月2-9日,在杭州召开了全省蚕种生产经验交流会.蚕种场所在地、市、县负责蚕种生产的业务技术干部,蚕种场主要负责人、技术主任、技术员和生产工人骨干,共300多人参加了会议.到会代表认真学习了"胡耀邦在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精神,和中共中央(1983)1号文件;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蚕种,在过去是由专业蚕种场生产的;全省二十个蚕种场,年生产蚕种135万张左右。近年来贯彻调整方针,虽进行挖潜、革新、改造,并适当新建配套,但由于繁殖系数低的品种比重逐年增加,工业污染的危害和十年浩劫的影响,致蚕种生产能量仍然徘徊在原有的水平。根据我省蚕桑发展趋势,今后每年需要增蚕种10—15万张,蚕种生产怎样跟上蚕桑生产发展的要求,已成为当前需迫切解决的新问题。增加蚕种生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新建蚕种场,二是发展原蚕饲育区制种。新建一个万张制种规模的蚕种场,约需投资二十余万元,这就需要国家每年投资200—300万元。  相似文献   

18.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立足之本,而生产蚕种成本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蚕种场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现阶段,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提高蚕种的产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参与市场竟争的最重要筹码。我场是担负着繁育一代杂交种任务的专业蚕种场,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场的生存和发展。现就提高蚕种产质量要采取的具体措施谈一些体会。 1 严格执行标准,实现规范操作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蚕种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种场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蚕农和丝绸行业的经济效益。为确保蚕种质量,我们参照农业部《桑蚕一代杂交种》等两个标准和河南省桑蚕良种繁育监管检验试行办法,严格把关,并制定潢川蚕种场桑蚕良种繁育操作细则,从桑园管理,原蚕饲育,制种等都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为提高我场蚕种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蔡亚芬 《中国蚕业》2001,22(1):37-38
苏南蚕种场都是"老字号"的国营场圃,生产设施较好,技术力量雄厚,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为江苏蚕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随着近几年丝绸行业大滑坡,全省用种量从600万张下降到250万张左右,蚕种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大多数蚕种场因生产量急剧下降,而固定成本(职工工资、养老保险、医疗费用、离退休人员工资)有增无减,造成单位生产成本猛增,尤其是苏南老场,因建场早,人员多,负担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0.
<正>本世纪20年代前,江苏农民养蚕所用蚕种,完全由蚕农自制土种(又称自留种)供给,自用有余,自由销售,没有管理蚕种的专业机构。随着改良蚕种的推广普及,在1922年前后,即有以繁殖改良蚕种为业的蚕种场出现。1926年后,因改良蚕种需要量骤增,江苏的制种场所蓬勃兴起,至1929年,全省已有100多家蚕种制造场所。在此期间政府对制种业毫无约束管理,然而蚕种制造业的经营者大都以盈利为目的,更有一些投机者,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牟取暴利,使蚕农蒙受损失。江苏省女子蚕业学校有鉴于此,在此期间对本校毕业生所办的各蚕种场和无锡、吴县等地的一些非蚕校师生所办的蚕种场负责技术指导和检验蚕种,以维护蚕农利益,促使当局重视蚕种管理,1928年,省农矿厅在无锡设立蚕种检查筹备处,由蚕业试验场兼办,对种场生产的蚕种进行检验,这是江苏最早的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