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证明,红豆草不仅能适应该区气候和土壤条件,而且表现良好,其产草量当年播种,每公顷产鲜草 9600.45kg,第二年为46802.4kg,第三者为46492.35kg,第2 ̄3年是当年产草理的5倍;采种宜选择第二年以上地块,两茬每公顷收种2250kg左右,种子大,千粒重22.72g,幼苗顶土力强,易栽培,翌年4月10日左右返青,根系强大,侧根分枝多,单株23条 ̄25条,重18g ̄32g,根瘤多。  相似文献   

2.
1 九寨沟县自然概况九寨沟县属半农半牧区。境内海拔4760m至1160m;年平均降雨量550mm,面积5300平方公里,草地面积占23-5%;可利用面积占草地面积的87-6%;草地为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地,亚高山灌丛草甸地和干旱河谷灌丛草地为主,草甸草地植被有禾本科、豆科、蓼科、莎草科等50科,可食牧草210种。2 品种介绍2-1 南江黄羊:被毛呈褐色,具有体格大、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泌乳力强、肉用性能良好、遗传性较稳定、适应范围广、耐粗放等特点。成年体重,公羊59-3kg、母羊44-68kg;…  相似文献   

3.
王宏 《草业科学》1993,10(6):25-26,59
在科尔沁草地沙壤土上,采用不同丸衣材料对紫花苜蓿进行丸衣化接种根瘤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区的效果均高于对照区。其中,用一线钙镁磷肥做丸衣材料效果最明显,吉瘤率比其它处理提高3.3%~58.3%;单株结瘤数提高3.0%~90.6%;当年产草量提高3.1%~25.9%;翌年产草量比其它处理提高8.9%~27.9%,种子产量提高5.2%~29.3%。  相似文献   

4.
有机肥对农作物及饲草增产效果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陇东旱塬降水条件和肥力条件下,每公顷施60 000kg有机肥,春玉米和冬小麦籽实产量分别增加459.0和616.5kg,提高9.59%和44.05%(P〈0.05)。每公顷施100 005.0和200 010kg有机肥,紫花苜蓿草地二茬鲜草产量增加1624.0和3067.5kg,提高24.6%(P〈0.05)和55.6%(P〈0.01),三茬草增产效果不明显。每公顷施50002.5和100 00  相似文献   

5.
提高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当年产草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牧区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适当混播燕麦不仅可显著提高播种当年的产草量,而且对提高前两年产草总量亦有效果。在老芒麦与燕麦的混播组合中,以老芒麦每公顷用种量30kg、燕麦每公顷用种量75kg,可形成较合理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毛苕子最适播种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公顷15,30,45,60,75kg种子的不同播种量试验表明,30kg的处理最佳,比对照(75kg/hm^2)种子增产27.4%;45kg次之,增产12.5%;播量过大或过小均会减产。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单位面积株数,株高增加;单株分枝数,结荚总数,成熟荚数,结荚率,种子产量和千粒重减少。在确定最适播种量的同时,提出了毛苕子种子田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海省9个天然草地类产草量、可食饲草量及其在时间、空间分布差异分析,表明青海草地的主体是高寒类组草地,面积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85.83%,草地总产草量和可食产草量也占全省草地总产草量和可食产草量的85.54%和83.99%;近40年来,高寒草原类、高寒草句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等3个草地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其中退化最为明显的是高寒草甸类,其次是温性荒漠草原类,居第三位的是高寒草原类.从分布区域看,全省牧区6个藏族自治州可食饲草总量为206.06×108kg,占全省可食饲草总量的91.67%,表明青海藏区六州是青海天然草地的主要分布区域,是高寒类草地的主产区,也是青海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8.
高寒牧区的优质饲草—黄花苜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学俊  王文乾 《草业科学》1995,12(3):44-44,72
黄花苜蓿是一种根系较发达的多年生豆科植物。1988年由内蒙引入皇城地区试种,试验观察的结果表明,该牧草抗寒、耐旱、适应性强,越冬成活率达41.3%,粗蛋白质含量19.3%,年产青草7405.5kg/hm^2,是目前高寒牧区人工草地建植和天然草地改良中较为理想的牧草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将川西北草原红原县瓦切镇划分为11个景观类型,即人工草地,高寒沼泽草地,亚高山疏林草甸,亚高山草甸草地,高寒草甸草地,亚高山灌丛草甸,林地,集镇及工矿用地,水域与沼泽,沙地,高寒荒漠与裸地等。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和分型理论对各个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原的主要斑块类型为草地类型,面积共占该区域面积的71.60%;各个景观组分中高寒草甸草地斑块平均面积最大,破碎化程度最低,而人工草地和沙地斑块平均面积最小,散布于该研究区域,受人类干扰较大。该区景观的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型指数为1.1592,景观整体的斑块边界褶皱程度较低。总体趋势是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较单调,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异质性不高。  相似文献   

10.
豆科牧草追施钾肥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当旱地红壤养分中的速效钾含量在75.5ppm情况下,白三叶每公顷追施氯化钾225kg,结果施肥比对照每公顷增产鲜草7779kg,每公顷氯化立鲜草34.6kg,增产率达29%。按生物统计t测验,增产显著。当稻田速效钾含量在45ppm条件下,给紫云英每公顷施用氯化钾112.5kg,结果施肥比对照每公顷增产鲜草5000-7750kg,平均每公顷增产6750kg。每公斤钾肥可增产粮食23.5  相似文献   

11.
多年生黑麦草不同播种量对混播草地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低投入高产出和有效地建植人工草地,发展草地奶牛业,贵州清镇地区对多年生黑麦草三种不同播种量的试验表明:15kg多年生黑麦草+6kg白三叶/hm^2,20kg多年生黑麦草+6kg白三叶/hm^2和22.5kg多年生黑麦草+6kg白三叶/hm^2三种不同种籽用量的产草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我们初步认为,当地建植永久性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时,选择15kg多年生黑麦草+6kg白三叶/hm^2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3年(1993-1995年)牧草引种栽培试验,间比淘汰,对优选出的4种牧草「无芒雀麦、老芒麦、甘肃红豆草、甘农1号杂花芷蓿」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牧草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逐年增高,第3年产草量达到3.00万kg/hm^2,是高寒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飞播牧草经历了试验、示范和发展三个阶段。经过17年,全省飞播草地面积达到5.37万hm2,飞播草地保留面积3.95万hm2,保留率达到73.56%,飞播草地每公倾产量达到6000kg,比天然草地高3—5倍,植被覆盖度达80—90%,比天然草地高50%。全省有退化草地8000万hm2,飞播是改良和恢复退化草地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1991年至1996年,在贵州省南部亚热带地区的独山草种繁殖场和西部高寒地区的威宁种羊场,对进口新西兰考力代羊经5年多饲养观察,结果独山草种场成年母羊的净毛率达73.60%,产毛量为5.02kg,体重为47.47kg,比威宁种羊场的依次高出12.42%、3.51%和2.93%;育成母羊的净毛率达67.89%,体重为38.80kg,分别比威宁的高21.64%和5.72%,产毛量为4.38kg,比威宁种羊场的低8.70%。独山草种场的羔羊初生重3.33kg,断奶重24.41kg,周岁体重42.21kg,分别比威宁种羊场的高3.74%、13.32%和4.38%。上述对比情况表明,进口新西兰考力代羊在独山草种场的饲养效果比威宁种羊场的好。  相似文献   

15.
圈养大熊猫对竹子取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经连续一年对4只大熊猫投给定量竹子和精饲料,观察了其日食竹量和对竹子的取食利用率。结果发现:大熊猫平均日食竹量为3.1kg(2.0~4.2kg);6月份日食竹量最高,平均为5.5kg(4.5~6.9kg);7月份日食竹量最低,平均为1.8kg(1.1~3.2kg)。老年熊猫的食竹量最低,其他年龄组间的食竹量也有差异。圈养大熊猫对竹子的取食利用率为38.46%(27.40%~47.89%)。亚成体对竹子的取食利用率最高,老年熊猫最低,雌雄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泽库高寒草甸草地牧草质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史生德  罗生新 《草业科学》1993,10(2):64-65,69
泽库高寒草甸草地牧草随季节变化差异极大。五月初开始返青,八月份产草量最高可达4890公斤/公顷,九月底开始枯黄,十一月产草量只有750公斤/公顷(枯草);六、七月份混合牧草的营养成分最高,十一月后粗蛋白只有最高期的10~20%、粗脂肪30~40%、而粗纤维增加40%左右;五、六月份牧草的再生性较强,特别是高山嵩草,七月份以后明显下降。高寒草甸草地牧草整体再生能力较差。这一地区适宜搞季节性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蒋文兰 《草业学报》1995,4(3):64-74
冬、春羔实验系统连续5年监测资料的平均结果表明,春羔系统的生产效率优于冬羔系统,前者每倾草的产出数量为599个畜产品单位;后者为584个APU;前者每公顷草地的利润为672.3元,后者为568.40元;投资利润率分别为35%和30%。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东部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养分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亚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荒漠化草原、林间草地、盐渍化沼泽土壤碳氮磷含量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7种草地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体随着土层的深入而降低,0~1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林间草地>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盐渍化沼泽>亚高寒草甸>荒漠化草甸(P<0.05);随土层深度变化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碳相似,0~15 cm全氮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沼泽化草甸>林间草地>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盐渍化沼泽>荒漠化草原>亚高寒草甸(P<0.05);荒漠化草原、林间草地和土壤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无明显规律性,0~15 cm土层全磷累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寒灌丛草甸>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盐渍化沼泽>亚高寒草甸>荒漠化草原>林间草地(P<0.05);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草地类型养分含量顺序不同。除沼泽化草甸,不同草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NH565型方草捆捡拾打捆机引进使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兴元 《草业科学》1995,12(6):57-60
本文对NH565型方草捆捡拾打捆机的机械性能,应用效果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通过3年的中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有使用的可靠性达95%以上,成捆率为86.5%,草捆密度可达174.6kg/m^3,牧草损失率为8%~10%,经济效益显著,利用成本原理进行盈亏分析,年作业量只要达到32.3hm^2,即可盈亏平衡,通过对机具敏感度分析,表明机具的每公顷收费标准,使用寿命和年利用率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主  相似文献   

20.
人工草地是解决草地畜牧业冬春季节草畜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3年(1993~1995年)牧草引种栽培试验,对优选出的4种牧草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Uicicaefoliacv,Gansu)、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icago.variacvGannongNo.1)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牧草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逐年增高,第3年产草量达到30000kg/hm2,是高寒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