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982-1992年对七种豆科牧草进行丸衣化接种根瘤菌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各草种幼苗期接菌区比对照区结瘤率提高50%-1330%;当年产草量提高21.4-166.7%;翌年产草量提高27.9%-73.3%,种子产量提高29.3%-50.9%。  相似文献   

2.
2007年-2010年。选用6种苜蓿族菌剂与8种紫花苜蓿进行丸衣化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8种苜蓿幼苗期接菌区比对照区结瘤率提高31.58%~100%:苗期结瘤率提高8.7%~44.12%。当年产草量提高10.40%~40.68%,翌年产草量提高15.22%~43.24%。种子产量提高10.04%~25.47%。  相似文献   

3.
1990年在开鲁县用稀土对秣食豆进行丸衣抖种试验表明,秣食豆稀土拌种后能使幼苗结瘤率比对照提高50.03-100.00%,单株根瘤重提高117.65-131.25%,当年产草量提高27.21-35.43%。  相似文献   

4.
柴洪生  李忠平 《草业科学》1995,12(5):46-47,54
1994年在科左后旗3个不同地区对饲草,饲料进行大面积应用增产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饲料玉米拌种区产草量比对照区提高15.07%~16.20%,株高比对照区增高4~5cm叶面积增加13.74%~18.70%,天然草场人工草地喷施区比对照区产草理提高7.43%~15.0%,株高比对照区增高3~19cm,叶面积增加9.97%~18.70%。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拌种“富思德”根瘤菌剂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恩德”苜蓿根瘤菌剂对紫花苜蓿拌种,调查结果表明:幼苗结瘤率比对照区提高36.4%~40.6%;单株根瘤数量增加27.9%~29.4%;产草量提高13.0%~15.5%;种子产量提高13.0%~28.9%。  相似文献   

6.
1994年-1996年科左后旗连续三年对饲草饲料应用增产菌进行技术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三年来平均产量,青贮饲料玉米拌种区比对照区产量提高18.97%,天然草场喷施区比对照区产量提高18.49%,围封草场喷施区比对照区产量提高15%;多年生人工草地(豆科)进行了喷施与拌种,平均产草量也提高了13.64%。  相似文献   

7.
红原县天然草地产草量动态监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对红原县亚高山平坝草地、亚高山丘原草地、高寒沼泽草地三大类型进行了草地产草量的系统观测和定位测定。其结果:1990~1996连续7年的产草量平均值比1980~1987年平均产量减产。亚高山平坝草地每公顷减产3306kg,减产27.3%;亚高山丘原草地每公顷减产2527.5kg,减产24.3%;高寒沼泽草地每公顷减产1318.5kg,减产16.8%。  相似文献   

8.
褚衍平  张宗洋 《中国草地》1993,(6):45-48,44
ABT二号生根粉应用于山区牧草栽培的试验证明,试验组草木樨,沙打旺的株高,侧枝总长度,产草量,产籽量,1立方米的生根量和根系辐射面,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8.9%和34.3%,49.2%和45.4%,42.8%和39.2%,30.4%和27.3%,64.5%和55.9%,98.8%和71.1%。  相似文献   

9.
在AA肉鸡中添加0.15%、0.2%、0.3%的HF复合酶制剂,经56天全程试验表明,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3.0%、3.9%;日增重分别提高3.77%、4.03%。4.31%;料肉比较对照组高2.59%、3.63%、3.63%;日增重及料肉比前期(0~28日龄)均好于后期(28~56日龄)。最终经济效益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3.21%、19.18%、19.50%,经济效益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0.
1982-1995年对九种豆科牧草进行丸衣化接种根瘤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各草种幼苗期接菌区比对照区结瘤率提高35.3%-50.0%;当年产草量提高21.4%-166.7%;翌年产草量提高23.7%-73.3%;种子产量提高16.1%-50.9%。  相似文献   

11.
沙打旺接种根瘤菌丸衣化和拌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采用丸衣化和常规拌种方法进行沙打旺接种根瘤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丸衣比拌种提高出苗率57.1%,结瘤数量和重量分别增加50.0%和31.7%,植株高度增加2~9cm,鲜草产量增加6.1%~13.6%。丸衣和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增加4.4~19.3cm,产草量增加20.8%~33.3%。拌种和对照相比,植株高度增加0.8~10.3cm,产量增加10.0%~25.6%。两种接菌方式和对照相比都有效果,但制成丸衣比拌种效果更好。沙打旺接种根瘤菌对人工草地建植和天然草场改良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用稻草饲喂奶牛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用稻草营养价值高,其粗蛋白含量达7.56%,同时木质素等消化障碍因素较低。两用稻草饲喂奶牛可以比一般稻草提高产奶量5.91~8.77%;每100公斤稻草提高产奶量3.71~9.41%。  相似文献   

13.
1994~1996年在海南州赛什塘牧场对1/2和1/4野血牦犊牛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测。结果:1/2和1/4野血牦犊牛的初生重分别比家牦犊牛提高7.65%和8.86%(P<0.01),1/2野血牦犊牛在初生时的体高、体长和胸围比家牦犊牛分别提高3.21%,5.57%,5.51%;6月龄时分别提高9.56%,11.46%,3.59%;18月龄时分别提高9.18%,17.55%,7.64%(P<0.01)。  相似文献   

14.
用6种微肥浸种对红豆草的根瘤形成期、根瘤形状大小、数量、颜色,重量以及株高、分枝数、产草量和种数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钼、硼、铁处理,根瘤出现早,数目多,颜色红,且较对照增产鲜草20.3%~23.2%,种子增产22.2%~28.8%;铜、锌、镁对红豆草根瘤性状的影响不明显,鲜草产量仅较对照增加了2.4%~7.5%,种子产量增加3.3%~6.0%。  相似文献   

15.
从闽南农家随机抽测结果;从初生至24月龄丹闽F1公、母牛各阶段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比同龄闽南黄牛相应提高30.5%~57.7%、7.4%~11.9%、7.4%~21.3%、4.1%~21.7%和33.3%~64.0%、6.4%~14.7%、11.1%~22.9%、4.3%~18.5%。尤以36月龄的丹闽F1母牛体尺、体重增长最为明显,其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比同龄闽南黄牛提高80.0%、15.3%、18.9%、23.0%。丹闽F1在农家粗放饲养条件下,第一胎泌乳期平均为210天,产乳1500~1700kg,泌乳初期日产10~12kg,最高可达20kg,平均乳脂率5.3%,乳浓味香.平均16月龄丹闽F1公牛在日喂2.Okg混合料、3kg氨化稻草的饲养条件下,屠宰率为53.5%、净肉率为43.6%、胴体产肉率为81.5%。丹麦红品种是改良沿海城镇闽南黄平的较理想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16.
FA旱地龙是多功能植物抗旱生长营养剂,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试验表明,浸种处理平均增产16.18%,投入产出比1:25.9;拌种处理平均增产14.71%、投入产出比1:22.3;喷洒处理平均增产10.08%,投入产出比1:10.8。同时使用方便,无毒无公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蛋鸡产蛋后期日粮添加复合纤维素酶的饲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依据复合纤维素酶可将畜禽日粮中植物纤维分解为葡萄糖进而提高饲料营养价值的原理,在蛋鸡产蛋后期日粮中分别添加活性为1200IU/g的复合纤维素酶0.1%、0.3%、0.6%、0.9%,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添加0.3%效果最好,比对照组产蛋率提高8.23%,只日来食量下降0.52%,料蛋比降低9.12%,死淘率降低50%,每只蛋鸡产蛋后期(65~74周龄)可净增收入0.64元,经济效益较  相似文献   

18.
王宁  郭文远 《草业科学》1997,14(5):12-15
1991~1995年,草地农业建设第二期工程重点做了以下工作:(1)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主要建立春小麦、玉米和苜蓿的节水灌溉制度和技术,建立低压管道输水系统,综合节电节水达30%以上;(2)灌溉区种植业结构由1990年夏粮60.8%,秋杂(主要为饲料作物)占7.9%,经济作物占24.8%,林草占6.5%,经过调整,1994年已达到4∶3∶2∶1的比例。与此同时,发展立体复合种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饲料产量和经济效益;(3)采用生物围栏及封育补播技术,5a累计改良草原3000hm2,产草量提高0.8~1.2倍;(4)建立了信息反馈系统,用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技术系数和经济系数,从而保证了计划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9.
青南牧区不同燕麦品种种植试验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98年5 ̄8月在黄南州河南县与果洛州甘德县进行6品种燕麦种植对比试验。查胆:燕麦品种与生态条件的互作明显(P〈0.01);在河南青永久437产量最高,其次为巴燕4号,选18,巴燕3号,产草量比黄燕麦分别增加80.67%,65.67%,53.33%,28.67%;在甘德县,丹麦444与青永久437最高,其次是巴燕3号与巴燕4号,产草量比黄燕麦分别增加187.9%、182.4%、70.37%,59  相似文献   

20.
硫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结果表明,施硫肥加快了苜蓿的生长速度,缩短刈割间隔,茎秆粗壮、枝叶繁茂,干物质产量增加。粗蛋白质和含硫氨基酸明显提高,改善了品质。提高了植株内氮、硫含量,降低了磷、钠、硒的含量。提高了干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消化率;而对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无影响。施硫肥对苜蓿的植株内含硫量和氮硫比与干物质产量呈高度相关,其临界浓度范围随茬次不同而异。第1、2、3茬分别依次为0.23%~0.43%、0.26%~0.35%、0.28%~0.38%。氮硫比第1、2、3茬分别为8.5~13.1:1、9.24~12.9:1、9.18~11.5:1。硫肥与干物质产量也高度相关。最佳施硫肥量为38.10kg/h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