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5,(11):10-15
旨在比较体外条件下,不同性别猪肠道菌群转化色氨酸产吲哚和粪臭素的能力,并研究土豆淀粉和有机酸的可能调控作用。试验分别以生长末(135 d)和育肥末(185 d)的母猪(F)、去势公猪(C)和公猪(M)粪便为接种物,进行两个批次的体外发酵试验。每种接种物均设5个处理:空白组(C)、色氨酸组(T)、土豆淀粉组(P)、有机酸组(O)和有机酸+土豆淀粉组(M);除C组外其余各组均含有0.1%色氨酸。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猪粪样发酵体系中氨氮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母猪高于公猪和去势猪;有机酸和土豆淀粉均能极显著降低氨氮水平(P0.01)。土豆淀粉显著提高了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水平(P0.05),并显著降低了支链脂肪酸的比例(P0.05)。不同性别猪粪样发酵体系中吲哚和粪臭素水平差异显著(P0.05),有机酸和土豆淀粉均能极显著降低吲哚和粪臭素水平(P0.01)。菌群的DGGE图谱显示不同性别猪的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土豆淀粉对菌群结构的调控作用较明显。由此可见,不同性别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可能导致了吲哚类物质产量的性别差异。有机酸和土豆淀粉均可有效降低吲哚类物质的产量,有机酸可能通过抑菌发挥作用,土豆淀粉可能通过改变菌群的结构和发酵类型实现。  相似文献   

2.
选取48头杜长大三元杂猪,24头公猪,24头母猪,85±3日龄,研究不同性别和免疫去势对猪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四个处理组,手术去势公猪组(SCM),免疫去势公猪组(ICM),完整母猪组(EF),免疫去势母猪组(ICF)。手术去势组,选12公猪在5±3日龄手术去势;免疫去势组选12头公猪和12母猪分别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第28天两次接种疫苗ImprovacsR。本试验猪的目的是生产干腌火腿,所以需要达到一定体重(平均126kg,167日龄)以及至少20毫米的背膘。试验全期0-82天,手术去势公猪组(SCM)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49)。屠宰后,免疫去势公猪组的屠体重要高于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其次是完整母猪组。免疫去势公猪与完整母猪相比,第十肋骨(P=0.05)处背脂较厚,臀中肌(P=0.043)中脂肪较多,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脂肪含量介于前两者中间。完整母猪组(EF)与其他组相比有更高的瘦肉率(P=0.048),并且有25%的数量由于脂肪不够而被淘汰。免疫去势母猪组(ICF)肌肉红度(a*)显著高于免疫去势公猪组(ICM)(P0.001)。手术去势公猪组(SCM)与完整母猪组(EF)相比肌肉亮度值(c*)显著提高(P=0.03),氧化肌红蛋白(P=0.061)和正铁肌红蛋白(P=0.082)有降低的趋势。公猪和母猪免疫去势对其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的脂肪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免疫去势猪更适合做干腌火腿,因为公猪免疫去势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而对屠体性状和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母猪免疫去势可以提高背脂厚度,降低屠体由于背脂厚度不达标而引起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主动免疫对公猪体内粪臭素代谢的影响。36只公猪随机分为免疫组(10周龄时初免,18周龄加免)、手术去势组(1周龄外科阉割)及完整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睾酮、雌二醇及雄烯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脂肪中粪臭素、雄烯酮和血液中雄烯酮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肝中粪臭素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ELISA检测肝中粪臭素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GnRH主动免疫后,血清睾酮浓度显著下降(P0.05),睾丸严重萎缩。免疫组和手术组公猪血清中睾酮、雌二醇、雄烯酮浓度和脂肪中粪臭素、雄烯酮含量相似(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公猪肝中CAR、COUP-TF1、CYP2E1、CYB5A、CYP2C49、GSTO2mRNA表达变化与手术组相似(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YP2A19mRNA表达量手术组显著高于免疫组(P0.05),免疫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XR、SULT1A1mRNA表达量在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公猪肝中CYP2A19、CYP2C49和GSTO2蛋白表达变化与手术组相似(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YP2E1和CYB5A蛋白表达量在手术组最高,对照组最低,免疫组介于两组之间,与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ULT1A1蛋白表达量在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表明,GnRH主动免疫降低公猪血清中睾酮、雌二醇和雄烯酮含量,上调肝CYP450s和GSTO2基因和蛋白表达,加速粪臭素在肝中的代谢,从而降低公猪膻味。  相似文献   

4.
作者研究了在含梅山猪50%的公猪中,与公猪膻味有关的日龄、阉割和日粮对粪臭素和雄烯酮在背膘中沉积的影响。在未去势公猪的背膘中,粪臭素和雄烯酮的沉积随着日龄(114、144和174d)的增加而增加。去势能明显降低各个日龄阶段粪臭素和雄烯酮水平,但能明显增加各个日龄阶段细胞色素P4502E1的水平,而细胞色素P4502E1是肝脏中粪臭素代谢所涉及的最初的酶。这些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未阉公猪中,高水平的粪臭素和较低程度的吲哚浓度会导致猪肉风味的消失,称之为公猪膻味。本研究采集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未阉公猪包括117头约克夏猪、134头长白猪、184头汉普夏猪和75头杜洛克猪的血浆样本,来分析粪臭素水平,并用其中少数样本来分析吲哚的浓度。在每一个品种中,血浆中粪臭素水平与年龄有明显的相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6月龄去势对延边黄牛生长性能及血液激素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6月龄体重、体况相近的延边黄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头,试验组黄牛6月龄去势,对照组不去势,试验期12个月。试验期间在试验牛6、8、10、12、14、16及18月龄的当月12号称重并测量体尺,每次称重前一天早上空腹经颈静脉采血,检测血清睾酮和生长激素的含量。结果显示,试验期间试验组黄牛去势后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其中8月龄时差异显著(P < 0.05);试验组延边黄牛体高、胸围、体斜长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 > 0.05),6~8月龄时,试验组去势黄牛体高的增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12~14月龄时,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他月龄间两组差异不显著(P > 0.05)。试验组黄牛去势后血清睾酮水平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P < 0.05),试验组黄牛血液生长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中8月龄时差异显著(P < 0.05)。综上所述,6月龄去势能够降低延边黄牛体重的增长,但对体尺影响不大,且能降低延边黄牛血清睾酮及生长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未阉公猪中,高水平的粪臭素和较低程度的吲哚浓度会导致猪肉风味的消失,称之为公猪膳味。本研究采集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未阉公猪包括117头约克夏猪、134头长白猪、184头汉普夏猪和75头杜洛克猪的血浆样本,来分析粪臭素水平.并用其中少数样本来分析吲哚的浓度。在每一个品种中,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性别对关中黑猪胴体性状、肉品质以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选用10头体重为(6.34±0.14)kg的关中黑猪,公、母各半,公猪在7日龄阉割,使用商品日粮分栏饲养至100 kg左右屠宰,试验历时8个月。结果表明:去势公猪的平均背膘厚和胴体肥肉率显著高于母猪,而胴体瘦肉率、皮率和骨率极显著低于母猪;去势公猪的pH24、亮度、红度、黄度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母猪,大理石花纹显著优于母猪;去势公猪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细胞面积极显著低于母猪,而皮下脂肪细胞面积极显著大于母猪;去势公猪成脂基因PPARγ、aP2和SCD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母猪,而脂解基因ATGL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母猪。以上结果表明,关中黑猪去势公猪的肉品质优于母猪,但胴体品质低于母猪,去势公猪脂肪含量高于母猪与其成脂能力强和脂解能力弱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系统地评价和分析了异普克在控制公猪异味上的效力。将400头公猪在出生时随机平均分成5组:T01为手术去势组;T02、T03和T04为3个批次的公猪异味控制疫苗异普克免疫组,T05为对照组,不去势不免疫。在首免前1 d和屠宰前1 d对试验猪采血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睾酮浓度和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gonadotropin releasing factor,GnRF)的抗体水平。屠宰前1 d测量两个睾丸的宽度。屠宰时采集试验猪腹部的脂肪样品20 g,用于分析雄酮和粪臭素浓度。通过测定免疫猪雄酮、粪臭素和睾酮的浓度及睾丸宽度等公猪异味参数,表明3个批次的异普克均能有效控制公猪异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生长肥育阶段公、母分群饲养的母猪和去势公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90日龄、体重(40.80±0.10)kg、健康的生长肥育猪256头,按照相同性别随机分成母猪自由采食组、母猪限饲组、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和去势公猪限饲组,母猪限饲组喂料量是母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去势公猪限饲组喂料量是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试验于188日龄时结束,分别于90,125,170,188日龄测定各试验组猪只生产性能、眼肌面积及背膘厚度。试验结束时,各组随机选取10头猪只进行屠宰并测定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母猪限饲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最低;限饲组料重比均比其相应自由采食组低;去势公猪限饲组生产性能与母猪自由采食组接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在各阶段背膘厚度均为最高;母猪限饲组背膘厚度在试验各阶段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去势公猪限饲组在188日龄时眼肌面积显著低于母猪自由采食组和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去势公猪自由采集组屠宰率和瘦肉率最低,板油最多,母猪限饲组瘦肉率最高,板油最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肉色亮度在屠宰后1 h显著高于去势公猪限饲组(P0.05),接近PSE肉的亮度;母猪限饲组肉色红度最高,去势公猪限饲组大理石纹评分低于母猪和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说明自由采食的公、母猪增重最好,但料重比及肉质性状差于限饲的公母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