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菜秸秆饲用价值分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油菜秸秆的营养成分分析,和同其它作物秸秆营养成分分析对比的结果表明,油菜秸秆具有很高营养成分,其粗蛋白5.48%、粗脂肪2.14%、粗纤维46.17%、灰份5.02%、钙0.83%、磷0.09%、水份9.17%,同其它几种秸秆相比,其粗蛋白高于对照,而粗脂肪仅低于豆秸高于其它。因此,油菜秸秆具有较高饲用价值,同其它饲料混配,是呼伦贝尔地区具有开发潜力的粗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2.
几种油菜秸秆营养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从江西、湖北2省5个地区采集7个油菜秸秆样品,测定其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油菜秸秆的总能为16 626±372.80 J/g、干物质含量为87.21%±1.16%,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5.63%±1.54%、3.48%±1.92%、58.70%±8.92%、51.08%±10.36%、5.25%±1.79%、0.83%±0.22%和0.06±0.03%。油菜秸秆粗蛋白、粗脂肪和钙含量处于较高水平,纤维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微生物菌种对秸秆pH值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对处理过的油菜秸秆进行微生物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粉态菌种和液态菌种处理的秸秆pH值降低,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提高,粗纤维含量减少,效果明显;试验组之间相比,用粉态菌种处理的秸秆在pH值、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的变化方面均优于用液菌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糙皮侧耳对几种粗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干苜蓿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糙皮侧耳进行菌化并发酵培养,分析对比菌化前后三种粗饲料在感官指标和营养成分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种粗饲料被糙皮侧耳菌化后颜色变鲜艳,质地变软,有淡淡的香味;玉米秸秆粗蛋白提高11.70%,粗脂肪提高6.18%,粗纤维降低17.25%,木质素降低6.62%;小麦秸秆粗蛋白提高9.21%,粗脂肪提高5.42%,粗纤维降低17.47%,木质素降低8.07%;干苜蓿粗蛋白提高9.32%,粗脂肪提高5.54%,粗纤维降低14.18%。糙皮侧耳对秸秆的饲料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5个燕麦品种和品系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养分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天祝高寒草甸区5个燕麦品种和品系在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秸秆、籽粒、叶片和全株中营养成分含量和热值的差异。结果显示,4617秸秆、籽粒和全株在成熟期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乳熟期和抽穗期;可溶性糖含量和热值在乳熟期显著高于抽穗期和成熟期。青永久12秸秆、叶片和全株中的粗蛋白含量在抽穗期显著高于乳熟期和成熟期。4632秸秆中的粗蛋白和磷含量在抽穗期显著高于乳熟期和成熟期。巴燕三号籽粒中的粗脂肪含量在乳熟期(4.95%)和成熟期(5.48%)均显著高于抽穗期(2.36%),全株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在乳熟期(26.80%)和成熟期(24.11%)均显著高于抽穗期(12.14%)。87-6-21秸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4632籽粒、全株中的热值在乳熟期均显著高于抽穗期和成熟期。综合结果表明,抽穗期4617和4632秸秆和籽粒中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87-6-21籽粒、叶片和全株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品种。乳熟期青永久12秸秆和叶片、巴燕三号籽粒和4632全株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成熟期巴燕三号秸秆和叶片、青永久12全株和籽粒中的粗纤维含量最高;4632秸秆、87-6-21籽粒、4617叶片和全株中的中性洗涤纤维高于其他品种,87-6-21秸秆和叶片、4632籽粒和4617全株中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于其他几个品种。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有稻草、油菜秆、小麦秸、玉米秆、花生藤等,占湖北省秸秆总量的95%左右。列出了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的山羊消化能、粗蛋白、粗脂肪、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主要营养成分参考值。阐述了主要农作物秸秆收贮与饲料利用方法,青贮、微贮和全混合颗粒饲料配制技术及马头山羊饲养方案。  相似文献   

7.
利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高温炭化灼烧法、酸碱法、EDTA反滴定法、钼黄比色法对河北省唐山市迁西、遵化、迁安3市(县)采集的栗树叶样品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钙、总磷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黑麦草、玉米秸秆和羊草的营养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以研究栗树叶的饲料化利用价值。结果表明,遵化、迁安、迁西3市(县)栗树叶营养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栗树叶中粗蛋白含量为10.81%、粗脂肪含量为5.44%、粗纤维含量为21.69%、粗灰分含量为9.86%、钙含量为1.82%、总磷含量为0.33%、无氮浸出物含量为52.20%。栗树叶的粗蛋白、粗脂肪、钙和总磷含量均高于黑麦草、玉米秸秆和羊草含量,而粗纤维含量低于黑麦草、玉米秸秆和羊草含量,因此其具有较高的饲料化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氨化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及山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氨化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及山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将粉碎的油菜秸秆用30%水和不同比例(10%、15%、20%)碳酸氢铵进行氨化处理,并于处理后7、14和21 d采集样品,与未氨化处理的油菜秸秆(对照)同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然后采用尼龙袋法测定氨化和未氨化处理油菜秸秆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氨化后油菜秸秆CP含量增加,粗脂肪(EE)、NDF和ADF含量下降,DM、粗灰分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氨化组油菜秸秆DM和CP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20%碳酸氢铵氨化处理油菜秸秆ADF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得出,添加15%和20%碳酸氢铵氨化能显著提高油菜秸秆DM、CP和ADF的山羊瘤胃降解率,油菜秸秆经15%碳酸氢铵、30%水分条件下氨化处理效果最好、最经济。  相似文献   

9.
试验收集了25份不同季节、不同科属和不同农作物副产物等福建省可利用饲草料资源,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饲草有较高的营养成分,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组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特别是葛藤和花生秸秆,可作为优质的豆科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除莲子壳外,其余24份饲草料的粗蛋白含量均高于5%(DM基础),部分饲草料粗蛋白含量高于10%(DM基础),尤其是葛藤和花生秸秆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12.4%~13.8%和10.50%~14.80%;豆渣和花生秸秆3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7.4%和7.3%;另外,玉米秸秆2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为20.0%;甘蔗梢1的半纤维素含量最高,达30.7%;豆渣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3.53%。葛藤的氨基酸总量最高,达到5.30%以上。不同地区的饲草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能够解决福建省中、小规模草食动物养殖业冬季饲草料不足的被动局面,为南方草食动物的生态养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鲜食大豆秸秆、茭白鞘叶和甘蔗渣3种经济作物副产物营养成分及饲料价值。试验利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测定,选取4头瘤胃瘘管湖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对鲜食大豆秸秆、茭白鞘叶和甘蔗渣的干物质、粗蛋白、有机物、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瘤胃降解参数和有效降解率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茭白鞘叶、鲜食大豆秸秆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甘蔗渣(P0.05),甘蔗渣的纤维含量显著高于茭白鞘叶和鲜食大豆秸秆(P0.05),瘤胃降解参数和有效降解率最高的是鲜食大豆秸秆,其次是茭白鞘叶,最低的是甘蔗渣。因此,鲜食大豆秸秆、茭白鞘叶和甘蔗渣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参数及有效降解率有较大差异,鲜食大豆秸秆和茭白鞘叶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比较西藏作物秸秆营养成分及体外发酵特性。本研究从西藏不同地区采集箭筈豌豆、黑豌豆、草木樨、紫花苜蓿和雪莎5种豆科秸秆和玉米、青稞、油菜、小麦和燕麦等12种禾本科秸秆,分别分析其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和纤维组分等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特性。结果表明:5种豆科秸秆中山南紫花苜蓿秸秆CP含量最高,达到24.6%,而取自山南的黑青稞秸秆CP含量达12.10%,为禾本科秸秆中最高;黑豌豆和雪莎秸秆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豆科秸秆(P0.05),取自林芝的油菜秸秆EE和Ash含量最高;箭筈豌豆秸秆含有最高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而黑豌豆秸秆ADF含量最低;取自林芝的冬青科秸秆NDF和ADF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秸秆(P0.05)。取自日喀则的燕麦秸秆ADL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秸秆(P0.05)。5种豆科秸秆中箭筈豌豆和黑豌豆秸秆体外瘤胃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而取自林芝的青稞秸秆体外瘤胃发酵液中TVFA含量为12种禾本科秸秆最高。紫花苜蓿、黑豌豆和草木樨3种豆科秸秆和取自林芝的燕麦秸秆48 h产气量分别显著高于其他豆科和禾本科秸秆(P 0.05)。因此,取自西藏不同地区的豆科秸秆和禾本科秸秆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但综合比较,豆科秸秆中取自山南的紫花苜蓿秸秆营养价值最佳,而禾本科秸秆中取自林芝的青稞和燕麦秸秆营养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油菜秸秆、全株玉米为原料,按不同比例制作青贮,开展营养成分综合评定,探讨收获时间、干燥方式及混贮比例对油菜秸秆-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熟期油菜秸秆-全株玉米混贮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晚熟期组(P0.05);烘干对油菜秸秆-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品质无显著差异,6:4油菜秸秆-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品质优于油菜秸秆单贮。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体外模拟瘤胃法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体外瘤胃产气、营养成分体外降解率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将油菜秸秆粉碎(A组)、高压处理(B组)、酶菌协同发酵(C组)、固态二次发酵(D组)。以3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成年黑安格斯阉牛为瘤胃液供体,进行体外模拟瘤胃消化试验。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C、D组的总能、粗蛋白均显著提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C、D组饲草分级指数显著高于A、B组(P<0.05);B组酸性洗涤纤维体外降解率显著提升(P<0.05),C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体外降解率提高55.29%、43.20%、256.62%;D组的粗蛋白体外降解率达到79.31%。D组的12、24、36、48、72 h体外累计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组慢速产气部分、潜在总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组慢速产气部分、潜在总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组体外产气的甲烷(CH4)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和莲花菜尾菜酵母菌发酵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酵母菌对玉米秸秆+莲花菜尾菜在室温下进行发酵试验,发酵完成后,测定其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含量,比较分析发酵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料配方玉米秸秆:莲花菜尾菜:酵母菌在70:30:2时发酵效果好,发酵后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0.78%,粗脂肪含量提高了0.76%,且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玉米秸秆与莲花菜比例一定时,玉米粉添加量为10时粗蛋白质含量提高最多为1.38%,差异极显著(P0.01),粗脂肪含量提高0.89%,差异显著(P0.05);玉米秸秆与莲花菜比例一定时酵母添加量为3 g时粗蛋白质含量提高最多为1.00%,差异极显著(P0.01);原料配方玉米秸秆:莲花菜尾菜:酵母菌:玉米粉在70:30:2:5时发酵效果好发酵后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0.90%,差异极显著(P0.01),粗脂肪含量提高了0.86%,差异显著(P0.05);酵母菌发酵对玉米秸秆粗纤维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青贮处理对荞麦秸秆的感官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比例的玉米面、米糠、糖蜜和玉米秸秆加入荞麦秸秆中混合青贮,从感官、pH值、氨态氮和营养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青贮品质。从pH值和氨态氮含量来看,30%混合玉米青贮组效果最好;4%米糠组的粗蛋白(5.74%)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5%糖蜜组和30%混合玉米青贮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结论:综合比较感官性状和营养品质,5%糖蜜和4%米糠处理条件下,青贮品质总体效果较好,是荞麦秸秆饲用前处理的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棉花秸秆特点,研制出棉花秸秆皮芯分离技术、棉花秸秆膨化脱毒发酵技术,生产出高蛋白低棉酚的醇香型膨化发酵饲料。其营养成分:粗蛋白含量7%~10%;粗脂肪含量0.9%~1.5%;无氮浸出物28%。经饲喂试验,荷斯坦牛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66.1%。试验组杂交羔羊和怀孕母羊饲喂后未发现不良反应,采食量大,饲喂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掺混物对油菜青贮饲料品质及生产成本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高效、优质的油菜青贮饲料生产技术,试验设计5个不同油菜青贮饲料处理,掺混物为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及精饲料,以全株青贮玉米饲料为对照,测定了油菜混合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含量和生产成本。结果表明:油菜青贮饲料中油菜与玉米粉的比例为85∶15时,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极显著增加(P0. 01),青贮饲料品质最优,但生产成本上升27. 07%;全株油菜单一青贮饲料与对照组相比,CP、EE、粗纤维(C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极显著增加(P0. 01),全株油菜单一青贮pH值为4. 16,饲料品质尚好,生产成本下降11. 74%。说明全株油菜单一青贮饲料品质尚好,生产成本低廉,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添加剂量的米曲霉培养物对玉米秸秆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将收割后的新鲜玉米秸秆(含水量19%)切至2~3 cm,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添加米曲霉培养物,1,2,3组分别在玉米秸秆中添加1%、2%、3%的米曲霉培养物,避光室内青贮40 d。测定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木质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同时对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干物质含量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2组(P0.05);粗蛋白含量1,2,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随着米曲霉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且1,2,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木质素含量3组显著低于1,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3组含量最低;对照组上层发生少量霉变。从气味、色泽上看,3个试验组无霉变情况,青贮所得的分值相对较高,均达到一级水平。说明不同添加剂量的米曲霉培养物均能改善玉米秸秆青贮后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其中以3%的添加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秸秆作为重要的饲草料原料,对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有利于提高作物秸秆的利用率。本试验通过饲草料常规营养成分评定方法对伊犁河谷4种作物秸秆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棉花秸秆中的粗蛋白含量(7.42%)、粗脂肪含量(2.76%)、粗纤维含量(48.74%)最高;小麦秸秆中的无氮浸出物含量最高(58.05%);玉米秸秆中的干物质(93.16%)和粗灰分含量(7.76%)最高。上述研究结果可对伊犁河谷农作物秸秆作为反刍家畜粗饲料日粮配方提供配方。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分析美洲大蠊全成分及饲用安全性。试验对美洲大蠊常量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重金属和微生物以及其他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美洲大蠊粗蛋白含量为71.2%、粗脂肪18.4%、粗灰分8.8%、粗纤维7.0%,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高于秘鲁鱼粉,K、P、Zn、Fe、Mn、Cu、I和Mo含量高于秘鲁鱼粉;美洲大蠊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48.72%,属于完全蛋白质,且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例(EAA/TAA)为39.57%;重金属及其他有害成分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研究表明,美洲大蠊作为一种优质的功能性蛋白原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