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研究于2011-2017年对山西省主要市(县)小麦上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从运城、晋城、临汾、长治、晋中、太原等市小麦产区百余个乡镇采集和分离小麦根及根围土壤样品1 131份,其中336份检出有孢囊线虫,检出率为29.7%;运城市和临汾市小麦根及根围土壤样品孢囊检出率高,分别达到42.3%和32.5%,晋中市、长治市、太原市以及晋城市等地区也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因地区、栽培制度和土壤质地等的不同,土壤中线虫的群体密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白雌虫密度最高的群体分布在运城市的一些地区(每100mL土壤中白雌虫数平均达到101个)。通过形态学鉴定明确山西省小麦上孢囊线虫群体种类较为单一,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未发现我国小麦上另一重要的孢囊线虫种类——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i。小麦孢囊线虫在山西不同地区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山西省针对性地开展小麦上孢囊线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旱稻孢囊线虫(Heterodera elachista)孵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沛成  洪宏  伍敏敏  丁中 《植物保护》2012,38(1):101-103
为了解旱稻孢囊线虫的孵化特性,从水稻根系及根系附近土壤分离孢囊,在室内离体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及水稻根系分泌物、土壤浸液、水稻根汁等因子对2龄幼虫孵化的影响,并观察不同温度下2龄幼虫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旱稻孢囊线虫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8~32℃,且在该温度范围初孵2龄幼虫的存活率高、存活时间相对较长,35℃下孵化率及初孵2龄幼虫的存活率、存活时间均明显下降,40℃下无线虫孵化,20℃下孢囊线虫孵化率仅为0.9%,4℃下可延长2龄幼虫的存活时间.水稻分泌物、水稻土壤浸液和水稻20倍根汁对旱稻孢囊线虫孵化具有刺激作用,5倍根汁和4 mmol/L氯化锌溶液对线虫的孵化有抑制作用.上述结果可为制定旱稻孢囊线虫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甘肃省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程度和分布情况,2009-2012年于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采用Z字形取样法,取根际0~20cm土壤,用漂浮法分离孢囊,统计100g土样的孢囊数量,用形态学方法鉴定线虫。从甘肃省12个地区50个县区,134个乡镇共采集到463个小麦田间土样。结果表明,孢囊平均检出率为47.9%,其中冬麦区孢囊平均检出率为61.5%,春麦区平均检出率为34.2%,冬麦和春麦混播区为52.3%,冬麦、春麦及冬春麦混播区平均孢囊数分别为3.5、6.8和3.9个/100g土样。其中平凉市灵台县和兰州市永登县孢囊线虫发生最为严重,个别地块每100g土样中孢囊数超过40个。根据孢囊形态学特征的观察,将甘肃省采集到的孢囊线虫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治甘肃省麦类孢囊线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省5个植烟县/市采集烟草线虫土壤样本24份,其中10份土样中分离到孢囊线虫的孢囊,对之进行系统的形态学观测。孢囊阴门锥突出,双半膜孔,下桥和泡囊发达,阴门裂长(44.1±3.5) μm,阴门窗长(50.4±4.8) μm、宽(36.6±4.1) μm,下桥长(83.8±4.7) μm、宽(11.0±0.9) μm。利用大豆孢囊线虫特异性引物对分离到的孢囊线虫群体进行了分子鉴定。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寄生烟草的孢囊线虫为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1952。对这10个孢囊线虫群体rDNA-ITS区进行了PCR扩增产物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和测序比对。发现,所有孢囊线虫群体均能扩增出一条大约1 000 bp大小的片段;用Alu Ⅰ、Bsh 1236 Ⅰ、Hae Ⅲ、Hha Ⅰ 、Mva Ⅰ 、Rsa Ⅰ酶切后,产生的酶切表型均相同;用Ava I酶切后,产生了2种酶切表型。所测孢囊线虫群体与GenBank收录的大豆孢囊线虫序列相似度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河南省主要禾谷类作物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明确孢囊线虫对不同作物的危害情况,于2017—2020年对河南省18个市50个县(区)的小麦、玉米和水稻作物的孢囊线虫种类和发生分布进行随机取样调查,采用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进化树分析技术鉴定不同作物孢囊线虫的种类,并根据土壤中孢囊基数和单孢囊卵数明确不同作物孢囊线虫的发病严重度。结果显示,共采集土壤样品308份,其中224份样品检测到孢囊,孢囊检出率为72.7%。小麦孢囊线虫发生分布范围覆盖40个县(区),其中15个县(区)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侵染,23个县(区)为菲利普孢囊线虫H. filipjevi侵染,南阳市西峡县西坪镇和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为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混合侵染发生区;玉米孢囊线虫H. zeae在濮阳市清丰县韩村镇、许昌市长葛市董村镇和禹州市范坡镇检测点首次被发现;旱稻孢囊线虫H. elachista在信阳市潢川县魏岗乡、来龙乡和新乡市获嘉县亢村镇检测点首次被发现。孢囊线虫发病严重度数据表明,小麦田平均孢囊含量高达17.3个/100 mL;玉米田平均孢囊量为11.0个/100 mL;水稻田平均孢囊量为4.4个/100 mL。表明河南省孢囊线虫高发地块主要集中在豫北、豫东和豫中平原区。  相似文献   

6.
大豆孢囊线虫对大豆危害极大,但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的密度与大豆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一九八六年采用中感品种盆栽(黑土和砂土)进行人工接种不同孢囊线虫密度对大豆产量危害损失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大豆孢囊线虫种群密度不同,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随孢囊线虫密度增大,产量相应降低,实测百克土中接种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小麦胞囊线虫田间分布及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用涕灭威作播前土壤处理抑制土壤中线虫虫口,测定分析田间小麦孢囊线虫对3个小麦品种分蘖期和孕穗期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模型为聚集分布,土壤中其卵密度范围为0~42.8粒/g土,平均密度为6.5粒/g土,已达到危害水平以上。小麦中前期生长调查表明,小麦孢囊线虫没有对分蘖期小麦生长造成显著影响;孕穗期小麦孢囊线虫的危害能造成小麦每株穗数减少13.8%、鲜重降低14.5%,但对株高没有影响;孕穗期小麦品种对孢囊线虫的反应差异显著,受小麦孢囊线虫危害后,新麦12和皖麦50的单株鲜重量分别降低23.3%和22.5%,孕穗数分别减少了25.9%和11.1%,但徐州8562孕穗数减少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豆孢囊线虫对大豆危害极大,但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的密度与大豆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及危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田间用涕灭威作播前土壤处理抑制土壤中线虫虫口,测定分析田间小麦孢囊线虫对3个小麦品种分蘖期和孕穗期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模型为聚集分布,土壤中其卵密度范围为0~42.8粒/g土,平均密度为6.5粒/g土,已达到危害水平以上。小麦中前期生长调查表明,小麦孢囊线虫没有对分蘖期小麦生长造成显著影响;孕穗期小麦孢囊线虫的危害能造成小麦每株穗数减少13.8%、鲜重降低14.5%,但对株高没有影响;孕穗期小麦品种对孢囊线虫的反应差异显著,受小麦孢囊线虫危害后,新麦12和皖麦50的单株鲜重量分别降低23.3%和22.5%,孕穗数分别减少了25.9%和11.1%,但徐州8562孕穗数减少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轮作模式下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动态和种群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作是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重要农业措施,为了明确青海省春麦区不同轮作模式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控制效果,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法对生产中应用的6种轮作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下,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种群密度变化差异极显著,其中小麦与马铃薯、油菜、蚕豆轮作两年或以上能有效降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种群密度,土壤中的孢囊量减少39.31%~84.39%,单孢虫口数量减少73.21%~95.35%,虫口密度减少83.76%~97.82%;不同作物间,小麦与马铃薯或蚕豆的轮作效果(虫口密度减少74.39%~79.37%)显著优于小麦与油菜的轮作效果(虫口密度减少67.16%)。在同一地块相同条件下,种植油菜、蚕豆、马铃薯、小麦4种作物,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均能正常孵化,4月底土壤中的2龄幼虫(J2)量增加,5月上旬达到高峰期,5月中旬开始,土壤中的J2、孢囊量、虫口密度和单孢虫口数量均急剧下降,6月至7月份下降幅度小,趋于稳定;田间空孢囊率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急剧增加,7月份趋于稳定,8月份以前,4种作物田禾谷孢囊线虫的孵化动态和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一致,8月中旬,小麦田随着新孢囊脱落到土壤中,禾谷孢囊线虫种群密度开始上升,小麦收获后土壤中的孢囊量比播种前增加28.62%,虫口密度增加41.30%;而油菜、蚕豆、马铃薯田土壤中的孢囊量比播种前减少32.27%~48.36%,虫口密度减少70.91%~81.73%,8月中旬至10月份小麦田禾谷孢囊线虫种群密度极显著高于油菜、蚕豆、马铃薯田。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分别在小麦收获后玉米播种前和小麦播种前土壤翻耕后进行水平和垂直取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水平分布主要为聚集分布,翻耕对其水平分布影响不大; 小麦收获后翻耕前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垂直分布主要分布于5~10cm处,占取样深度土层孢囊总数量的35.8%,翻耕后燕麦孢囊线虫的垂直分布主要在0~15cm的土层发生变化,0~10cm的孢囊数量下降而10~15cm的孢囊数量增加。在0~20cm土壤中,翻耕前与翻耕后孢囊数量分别占孢囊总数量的89.4%和88.6%。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新  周洪友  马玺 《植物保护》2009,35(5):114-117
2005—2008年调查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7个盟市的20个春小麦种植区,共采集分离并鉴定了255份根际土壤和根系。调查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等地区都有分布。其中,在乌兰察布市的察哈尔中旗、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农科院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场禾谷孢囊线虫虫口密度最大,每250 g土壤的孢囊平均含量分别达到了38.4、29.4个和16.4个。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大豆孢囊线虫分子鉴定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在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唐山、张家口等地采集大豆根际土壤样品65份,应用大豆孢囊线虫特异性引物对采集的孢囊线虫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邯郸的永年、磁县、峰峰,邢台的南和、广宗、清河,保定的南大园、西马池、望都、定州,石家庄的栾城、鹿泉、平山及石家庄市郊,秦皇岛的抚宁、昌黎,唐山的迁西、迁安、丰润的大豆和张家口的红云豆上采集的孢囊线虫的孢囊及其二龄幼虫均为大豆孢囊线虫;卢龙和滦县的样品中没有发现大豆孢囊线虫的孢囊及其二龄幼虫,且孢囊的检出率与二龄幼虫的检出率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土壤质地对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发生危害的影响,分别测试了6种土壤质地中禾谷孢囊线虫的侵染、发育及其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在整个小麦生长季,不同土质中禾谷孢囊线虫2龄幼虫(J2)的种群变化趋势一致。冬前土壤中少量线虫孵化,11月下旬各种土质中J2种群密度达到10.8~14.2条/100 mL土壤;4月初为J2发生高峰期,其种群密度为54.6~77.1条/100 mL土壤,且土壤中含壤土比例越高J2数量越大;J2在壤土与砂土比为6:1和1:0土壤中侵入根系的数量最多,单株根系J2数量为672.7~685.0条,且土壤中砂土比例越大J2侵入数量越少,相应地根系内3龄幼虫和形成的孢囊数量也越少;不同土质中不同时期孢囊内虫口减退率不同,但在生长季末不同土质中孢囊内虫口总减退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土质对孢囊内虫口减退率无影响,土质沙性越大越不利于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甘肃陇东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田间侵染动态,于2017年-2019年对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定期定点取样,采用漂浮法、贝曼漏斗法及酸性品红染色法对土样中和根组织内线虫进行分离计数,研究其繁殖数量与气温、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的数量有3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均出现3个明显高峰,即发生3代,平均世代历期35 d。2018年-2019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均有4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亦出现4个明显高峰,即发生4代。第1代侵染数量最多,是主要危害世代。最后1代侵染数量极少且发育缓慢。在2017年-2019年生长季中,线虫繁殖数量与生长季平均温度具有相关性,与累积降雨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主产区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作者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5月通过随机采样调查方法,从商丘、漯河、许昌、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焦作等八地区19个县市采集到61份小麦孢囊线虫(CCN)的根围土壤样品,分析了样品的孢囊密度,发现采自商丘、新乡、鹤壁、安阳和濮阳地区的样品孢囊密度普遍较高,CCN发生比较严重;利用双重PCR技术对样品的CCN种类进行了快速检测鉴定,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单一侵染的样品有33份;菲利普孢囊线虫单一侵染的样品有9份,与禾谷孢囊线虫复合侵染的样品有19份。菲利普孢囊线虫主要采自商丘、漯河、许昌、新乡、焦作等五个地区,其中商丘地区发生比较普遍。该研究可为河南省小麦的品种布局和孢囊线虫的综合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连续种植对大豆孢囊线虫消长及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品种无论在黑土或盐碱土地区种植 ,大豆孢囊线虫孢囊数量变化不大 ,在黑土地区 ,正茬和重茬 1年的产量略高于感病品种 ;但在盐碱土线虫发生区抗病品种产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其孢囊量明显低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随着重茬年限增加孢囊量逐渐增加 ,产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连续种植对大豆孢囊线虫消长及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品种无论在黑土或盐碱土地区种植 ,大豆孢囊线虫孢囊数量变化不大 ,在黑土地区 ,正茬和重茬 1年的产量略高于感病品种 ;但在盐碱土线虫发生区抗病品种产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其孢囊量明显低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随着重茬年限增加孢囊量逐渐增加 ,产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6种杀虫剂对旱稻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水稻常用杀虫剂对旱稻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毒死蜱、三唑磷、灭线磷、丙溴磷、阿维菌素和杀虫双等6种杀虫剂在不同浓度和时期处理对旱稻孢囊线虫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中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对旱稻孢囊线虫的孵化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药剂长期处理对2龄幼虫孵化的抑制效果最好,刚分离的孢囊较预先孵化7d后的孢囊对药剂的敏感性低;三唑磷和灭线磷在较低浓度范围内对孢囊线虫的孵化具有刺激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旱稻孢囊线虫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威胁大豆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2015-2016年,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贵阳、六盘水、安顺、毕节、黔西南和遵义等6个地区下辖的14个县(区),共采集土样287份。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总检出率为28.2%,其中毕节地区的大方县和赫章县孢囊检出率最高,分别达到46.7%和45.0%,而在遵义市、贵阳市和黔西南州孢囊检出率为0。六盘水地区的水城县孢囊发生量最大,平均孢囊数为3.4个/200g土,最大孢囊数达到17个/200g土;安顺地区的镇宁和关岭县大豆孢囊线虫发生程度最轻,每200g土样平均孢囊数分别为0.3和0.2个,最大孢囊数仅为2个/200g土。分离的孢囊主要形态特征与大豆孢囊线虫一致,并且ITS序列与甘肃大豆孢囊线虫种群序列一致性达100%。根据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比对,将贵州省采集到的孢囊线虫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本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控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