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环境、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方面提出了资兴市东江库区果树研究所实施“好地方”牌东江楚云仙绿色食品茶叶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库生态资源建立名优茶生产基地─—湖南省东江库区发展茶叶已取得良好效益唐振陶王融初(湖南省资兴市东江库区管理局·资兴·423400)(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长沙·410128)东江水库位于湘南资兴市境内,1986年峻工蓄水,水面24万亩,蓄水量为8...  相似文献   

3.
“东江库区优质茶基地建设及‘楚云仙’名茶开发研究”是资兴市科委根据东江水库移民安置的需要而设立的研究课题。此项研究用了四年的时间使库区良种茶园面积达到了两千多亩,亩产值上了千余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东江库区移民的安居乐业、脱贫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资兴市东江库区低产茶园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推广实施改树、改土、改园、改制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配合茶树病虫害防治,有效地改造了低产茶园。  相似文献   

5.
从经营管理模式,产品销售市场和宏观调控三方面深入剖析了湖南东江库区茶叶产销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前提下,提出了促进库区茶叶产销良性互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五强溪库区茶叶生产的有利条件、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旨在促进五强溪库区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银永  夏兰芳 《茶叶》2006,32(4):225-227
从绍兴茶业现状出发,认为应采取整合精制茶厂,形成统一对外出口拳头、大力改造初制茶厂,优化茶叶加工环境和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扶持发展名茶产业等3方面对策做强茶产业,提出了全面整顿精制茶厂、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扶持新技术推广和茶厂改造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湘茶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茶产业化 ,是重振湘茶雄风的必由之路。当务之急 ,要统一以下 5点认识。1 意义重大1.1 是数百万人就业的重大问题茶叶成本中 ,劳动力占 40 %,全省数百万人吃茶叶饭。茶叶 ,是茶区农民增加现金收入、老少边穷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道路。平江安定区、石门、五强溪库区、东江库区主要从事茶叶生产。安定区在水田种茶树 ,每6 6 7m2 收入 30 0 0~ 5 0 0 0元。1.2 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1998年 ,我省出口茶叶 2 .4万 t,创汇430 0万美元 [1] 。其意义不是绝对值大小 ,而是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对农民增收、拉动内需作用突出。1.3 是茶区财…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不同做形设备的现状及改进,对茶叶做形理论进行了探讨,为新型做形设备的开发思路、设计方案和创新点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为探明影响乌龙茶做青品质的主导因素和做青工艺的科学技术指标,福建省明溪县农业局茶叶站于1994年在明溪县城关茶场以毛蟹品种的鲜叶为原料,对乌龙茶加工的春、夏、暑、秋茶的做青工艺分别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作一简要报道。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假眼小绿叶蝉是东江库区茶园中主要虫害之一,为探索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有效综合措施;本文介绍了该所进行的无公害药剂防治、物理防治及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湖南茶业发展曾一度滑坡,近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湖南茶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文章分析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湖南茶业发展具有区位好、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茶叶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等有利条件以及茶文化开发氛围浓厚、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等机遇;同时指出目前湖南茶叶发展存在产业化水平低、缺少优势品牌、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湘茶产业化经营、加大投入、推进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品牌与茶文化宣传等提高湖南茶业综合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湖北兴山县地处三峡大坝库区,这里是昭君故乡,也是古老茶区,自古以来昭君文化与茶文化就有交集,今天更是呈现出融合的发展趋势。昭君文化与茶文化同属于地方优势文化资源,对于兴山茶产业的发展理应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作者通过两类文化契合于"敬"、"爱"、"和"、"美"的分析,从文化整合的角度,提出两类文化协同运用于兴山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石朝友  覃启平 《茶叶通讯》2007,34(3):24-25,27
调查表明,古丈茶区采工不足对产量影响已十分明显,调整产品结构、推广机械采茶是解决采工不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浉河区茶产业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开美  吕立哲  方玲  杨丽丽 《茶叶》2010,36(4):199-202
河南省浉河区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原产地、核心主产区,为促进其茶产业进一步发展,我们利用调查研究、查阅文献等方法,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运用战略分析模式SWOT法,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等四个方面对该区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广普及新技术、综合利用茶资源、落实信阳毛尖原产地保护政策、深度开发后续产业等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资源类型及业态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茶文化通过与农业融合反哺地方经济,形成茶文化产业。本文采用文化资源基础理论,将茶文化资源分为五大主要类型,并进一步细分为15种基本类别和13种茶文化产业类型。随后以福建省、武夷地区、大益品牌为案例,分别从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角度总结茶文化资源3种产业开发范式,即比较优势模式、点轴开发模式和产业延伸模式,探讨茶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对于区域经济和茶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淳安千岛湖茶区红茶生产现状的分析及红茶生产工作中的实践,提出了下一步调整茶类产品结构,实施“绿+红”战略,利用鸠坑种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名优绿茶、红茶共同发展,实现千岛湖茶区茶产业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全国茶类生产的发展和绿茶产区的变化情况。对绿茶品质概念的演进作了系统的论述。同时,提出了优质绿茶生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大田县是三明市乌龙茶主产区,经过几年发展,茶产业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分析我县茶业现状,充分认识我县产业优势,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科学搭配品种,培育龙头创品牌等4方面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发展思路,对做大、做强茶产业,发展茶经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