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谢维 《长江蔬菜》2013,(24):43-43
红菜薹起源于我国长江流域中部,是我国特有的蔬菜,其口感甚佳,脆嫩爽口,营养丰富,VC含量高,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近年来红菜薹作为优质高档菜被引种到全国各地栽种。九华红菜薹在湖南省种植历史悠久,其品质佳、产量高、外观好.是湘江中下游地区秋冬季节种植的特色蔬菜,湘潭市的栽培面积达上万亩,仅九华地区就达200多hm2。为了进一步提高九华红菜薹的品质、产量,提升菜农种植效益,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红菜薹是原产我国的特色蔬菜,广泛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由于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余姚市红菜薹只有零星栽种,但由于其口味脆嫩,营养丰富,渐渐受到人们喜爱。我站在2011年的基础上在低塘街道郑巷村继续进行红菜薹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对红菜薹不耐贮藏的难题,将红菜薹分别置于0、5、10、20℃条件下贮藏,测量其呼吸强度,并进行综合感官评价,研究了不同温度对3个品种红菜薹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菜薹最适贮藏温度为5~10℃,相同贮藏条件下,红菜薹品种耐贮性从大到小依次为:SYHYZHJHB。  相似文献   

4.
气候条件对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气候条件对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菜薹小孢子培养受气温的影响很大,不同红菜薹材料对气温的感应不同,当气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即可进行红菜薹小孢子培养,当气温达到15℃左右时,进入红菜薹小孢子最佳培养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红菜薹,别名紫菜薹、红油菜薹,红菜薹色紫红、花金黄,是武汉地区的特产。红菜薹营养丰富,含有钙、磷、铁及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成分,多种维生素含量均比大白菜、小白菜高,且色泽艳丽,质地脆嫩,是佐餐之佳品。冬天的时候,武汉人都爱吃红菜薹,下面简单介绍红菜薹炒腊肉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吴朝林 《中国蔬菜》2001,1(3):59-59
红菜薹别名紫菜薹、红油菜薹、红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红菜薹以紫红色肥嫩花薹为食用部分 ,色泽鲜艳 ,风味独特 ,营养丰富 ,是长江流域秋冬季节的佳蔬。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从 1990年开始红菜薹地方品种的搜集、整理、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工作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选育出一系列适宜不同季节、不同消费习惯的抗逆性强、丰产、优质品种或组合 ,是种植红菜薹生产者的理想选择。隆平高科湘研蔬菜分公司红菜薹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现将其中 4个品种介绍给大家。早熟优质红菜薹 :湘红一号又名湘红菜薹一号 ,是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  相似文献   

7.
红菜薹又名紫菜薹、红油菜薹,是我国特产蔬菜。在湖南长沙和湘潭、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它以花薹为食用部分,营养丰富、品质柔嫩、风味独特而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红菜薹作为高品质蔬菜,生产面积愈来愈大。 合理施肥是红菜基高产、高效益栽培的重要措施。1991年笔者应用放射性32P标记,研究了红菜薹植株对基施磷和叶面施磷的吸收利用特点,旨在为红菜薹栽培中合理施用磷肥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和土壤 试材为‘十月红2号’红菜薹,于1991年9月3日播种,29日移栽,试验在湖南省原子能农用研究所同室内进行,…  相似文献   

8.
红菜薹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面积占秋冬露地蔬菜的10%左右[1]。受土壤酸化和连作的影响,近年来红菜薹根肿病的为害面积逐渐扩大,严重的地块已不能种植红菜薹,影响了红菜薹的可持续健康生产,抗病品种的选育能有效解决红菜薹根肿病为害问题[2~4]。为此,2008-2014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所利用抗根肿病大白菜资源,通过多年回交转育,选育出抗根肿病自交系,再经过杂交配组选育出2个抗根肿病的红菜薹杂交组合HCR1和HCR2;2015-2016年在长阳火烧坪、江夏、鄂州等红菜薹种植基地根肿病发生严重的地块进行生产试种,表现为高抗根肿病[4]。  相似文献   

9.
播种期和摘薹处理对杂交红菜薹种株生长和种子产量的影响李锡香,鲁德武(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武汉430070)红菜薹是我国名特蔬菜之一。其薹营养品味俱佳;且可在秋冬春三季应市,经济价值颇高;加之近年来一代杂种的选育及推广,使红菜薹的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红...  相似文献   

10.
红菜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古代为宫廷御菜之一,是武汉市地方特产。毛豆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毛豆属豆科作物,根系可以固氮,既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还可减少氮肥施用。红菜薹、毛豆深受市民欢迎,市场需求量大。经过多年摸索,我们总结出红菜薹一毛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石河子地区乌塌菜和京水菜温室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新疆地区秋、冬季设施栽培的不结球白菜品种类型,将乌塌菜、京水菜在新疆石河子温室内进行引种试验,对其生育期、生长势、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乌塌菜、京水菜生长健壮,综合性状表现优异,能够适应当地秋、冬季节的温室栽培环境,可以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2.
高山红菜薹的商品性和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山和平原地区红菜薹的商品性、粗蛋白、还原糖、维生素C及干物质含量等营养成分和抽薹期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高山地区种植3个品种的红菜薹在商品性方面与平原地区的差异不显著;粗蛋白、还原糖、维生素C及干物质含量是高山地区的显著高于平原地区的;在高山地区红菜薹始抽薹期较平原地区提前。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芭蕉属(芭蕉科)一新变种——雷波野芭蕉(Musa luteola J.L.Liu var.leiboensis J.L.Liu et Q.Luo),并绘制了形态图。新变种以其叶基部渐狭至楔形,叶柄和叶鞘两侧具纸质或干膜质的翅,花序下垂,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圆,苞片外面淡黄色或绿黄色,先端圆或钝圆,每苞片内有花二列,果序球状、近球状或椭圆状球形,果实密集与黄色野芭蕉(Musa luteola J.L.Liu)相近似,但主要又以子房具5~9钝状棱角,浆果较大,长(6.7~)8.5~11.9 cm,宽5~7.2 cm,具5~9钝状棱角,果梗较长1~1.5 cm而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4.
屠娟丽 《北方园艺》2011,(20):84-85
将吲哚乙酸、萘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分别配成500、1 000、1 500和2 000 mg/L4种不同的浓度,于春、夏季对圆条蚊母插条进行促根处理,并以清水为对照,以期寻找提高圆头蚊母扦插成活率的措施.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生根剂及同一生根剂的不同浓度处理枝条后对扦插生根率的影响都存在显著差异.吲哚乙酸(IAA)和萘乙酸(NAA)能提高插条生根率,2,4-二氯苯氧乙酸(2,4-D)则起到抑制作用.以500 mg/L的IAA浸30 s的半硬枝扦插生根率最高,达78%.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红花玉兰幼苗物候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地区红花玉兰幼苗的物候观测,探究了其物候变化规律和物候特性,分析了红花玉兰幼苗春季物候期对温度和降水量的响应规律,为红花玉兰在北京的引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条件对金边虎尾兰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边虎尾兰为试材,研究土栽和水栽条件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栽金边虎尾兰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2种栽培条件下植株的生理特性有较大的差异.水栽金边虎尾兰的根系活力明显低于土栽金边虎尾兰;水栽金边虎尾兰根系的POD活性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土栽金边虎尾兰;水栽金边虎尾兰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土栽金边虎尾兰,但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尖萼耧斗菜花药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研究了尖萼耧斗菜花药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尖萼耧斗菜每个花药具4个花粉囊,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属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属2-细胞型,并有3个萌发沟。花粉囊壁由4层细胞构成,即表皮(1层)、药室内壁(1层)、中层(多层)、绒毡层(1层)。绒毡层发育属分泌型,出现多核现象。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西瓜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多菌灵和氟硅唑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毒力最高,其EC50分别为2.6280 mg/L和3.3268 mg/L;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最高,其EC50分别为0.6660 mg/L和1.9343 mg/L.此外,2种病菌对多菌灵和氟硅唑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几个茎芥菜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昌满 《长江蔬菜》1996,(11):26-28
用Eberhart-Russell的模式和方法估茎芥菜4个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参数,界定它们的产量稳定性;涪丰14具有高产稳定性,永安小叶具有高产不稳定性,63001和蔺市草腰子具有低产不稳定性;63001与蔺市草腰子已不宜生长上使用,可用涪丰14和永安小叶替换;同时,探讨了茎芥菜在生产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土培试验,对重金属镉(Cd)处理下不同品种的青菜和白菜地上部的生物量和地上部对镉的吸收积累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100 mg/kg土Cd处理下,青菜和白菜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地上部的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12个参试品种减少率均超过50%,青菜地上部生物量的减少率高达78.45%,表现为较高的敏感性,白菜表现为较强的耐性;镉处理下,不同品种的青菜和白菜对镉的吸收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