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亚萍 《甘肃农业》2022,(3):98-101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工作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武威市正处于做好移民搬迁"后半篇文章"的关键时刻,全面掌握目前移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现状,深入探讨安置区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下山搬迁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浙江省常山县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为抓手,坚持"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下山搬迁方针和"愿搬尽搬"的原则,扎实推进下山搬迁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1.主要措施与成效自实施下山搬迁工程以来,常山县已累计投入下山搬迁小区建设资金7.99亿元,建设5个县级下山脱贫小区,91个乡镇级安置区(点),搬迁下山农户5327户,18941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编制规划,引领搬迁为有序推进下山搬迁工作,常山县先后两次编制下山搬迁5年规划,提出了县城、乡镇、村三级安置的梯度建设办法,和有利于人口集聚、有利于农民创业就业、有利于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生产要素理论,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三峡移民、"5.12"地震灾民安置工程与陕西省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工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在生态修复、农民增收、推进城市化、共享文明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着"搬入区超载"、"致富难"和"观念滞后"等地理、经济、社会问题。将"进城上楼"调整为"村内就地相对集中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开展居民素质教育,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等举措将是解决目前避灾移民搬迁工程问题的可选之策。  相似文献   

4.
我县以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契机,结合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促进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积极引导和鼓励居住在高山、深山的农民下山脱贫,2003年,制订了《遂昌县下山移民工程8年规划》和《遂昌县“下山移民工程”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了“下山脱贫工程”。特别是200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乌溪江库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工程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大了下山脱贫工作力度。通过两年的实施,建立了下山脱贫小区16个,共安置下山脱贫2442户,9555人,总投资达3.6亿元。下山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山迁移后农民的行路、饮水、用电、上学、就医、通讯、娶亲、发展等问题得到逐步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使多数农民十分“牵肠挂肚”的“责任田”(原承包土地)和“难以割舍”的“老房子”(原宅基地)问题也逐步得到完善解决。  相似文献   

5.
为积极推进下山移民工作,最近,磐安县制订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下山移民工作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从而为做好下山移民工作奠定了基础。主要内容如下。1.下山移民的实施范围实行下山移民搬迁的重点为交通不便、环境恶劣、致富无条件的高山远山村和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行政村和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移民过渡期贫困风险和扶贫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因果树分析方法,对江西省移民扶贫移民过渡期贫困风险发生的四大因子(搬迁风险、生产风险、生活风险和社会边缘化风险)及其深层因子进行了非结构性的定性分析,并提出应从提升移民自我发展能力、实行"同伴压力"小额贷款、制定为移民创造脱贫增收机会的政策及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引入移民参与决策机制等方面来弱化移民过渡期贫困风险.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195-197
三峡工程是世界伟大工程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治理开发与保护长江,在1992~2009年的17年间,共迁移了12座城市和县城、114座集镇,搬迁安置的移民数量达到124.55万人,三峡库区移民是我国历史上最多的水利工程移民,经过近十几年的移民发展,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百万移民的迁移目标,且移民维稳工作成效显著,三峡库区移民的致富之路逐渐开始。虽然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取得较大成果,但是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库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三峡库区移民就业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政府制定促进三峡库区移民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明作  孙志伟  黑小明  王记  王娜  张美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21-4123,4126
水电建设项目通常会引起淹没与移民,其搬迁将对安置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实例分析了某水电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区的移民容量,评价了移民搬迁对安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安置区条件对移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等问题,依此提出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减缓生态环境破坏的相应措施,并对安置区工程建设提出了必要的监理制度。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为更好地落实各项生态环保措施及"三同时"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搜集了古浪县生态移民规划、政策和实施资料,实地调查统计了干城乡446户移民农户基本情况,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草原生态移民情况.结果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古浪县移民具有必然性;该地采取了高海拔山区整村搬迁和绿洲川区部分搬迁相结合的移民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总体上看,移民是古浪县恢复生态和脱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同传统的人口自然流动相比是一种政府行为,由于搬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效益要求,导致相当数量的农户出现了人地分离的现象。贫困山区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引发进城务工能力缺乏,导致出现"搬得出、留得住、难致富"的现实问题,随着我国移民搬迁人口规模越来越大,移民后的生计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和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生计问题事关农户能否摆脱贫困,这对于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运用可持续生计理论,研究移民搬迁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陕南移民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迁移,对地区扶贫减灾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移民主观视角出发,选取商洛市丹凤县为样本,设计了移民搬迁满意度指标体系,结合实地调研,运用问卷和访谈法,测算各指标得分和满意度水平,以期从侧面反映陕南移民搬迁现状。研究表明:移民在综合效益、社会适宜性和环境效益方面满意度评估结果均为"满意",经济效益评估结果为"一般"。说明移民对居住条件、教育医疗、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改善给予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存在收入渠道狭窄、土地耕种困难、生活用水不便等问题。需要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创新搬迁安置土地随迁政策,加大饮水工程建设力度,真正实现"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01,(5)
移民迁村是直接改善山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有利于山区城镇化建设的好举措,也是一项顺应民心的“德政工程”。我市非常重视该项工作,从1989年开始,实行山区移民脱贫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批准搬迁和自发搬迁9000户、36100人,涉及20个乡镇、56个行政村,占全市山区应搬迁户数和总人数的60%和58%;其余的应搬迁户我市已制订规划,准备再通过五年的努力,于2005年前全面完成山区移民迁村工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性、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洋县实施生态移民搬迁的模式,根据全县移民搬迁实施情况,归纳总结经验,并对当前洋县实施移民搬迁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洋县及整个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的理论框架,利用贵州省城镇安置模式下生态移民户的微观数据,运用模糊评价法,分析生态移民搬迁前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搬迁后,移民户的可行能力整体提升,可行能力隶属度从搬迁前的0.479上升到搬迁后的0.590。经济收入、物质条件、居住环境、社会机会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社交网络功能小幅度削弱。安置点转换下,搬迁后所有安置点移民户的可行能力提升,物质条件和社会机会功能改善,但其它三类功能性活动均有不同数目安置点移民户的整体状况变差。家庭平均受教育年限、劳动力数量和平均年龄转换下所有区段移民户的可行能力均高于搬迁前,而健康状况转换下"很不好"和"不太好"区段的移民户可行能力下降,各家庭特征因素转换下每一区段移民户的功能性活动改善状况呈现较大差异。因此,为增强生态移民的可行能力,提出以促进就业为核心多渠道增加移民收入、加强对移民的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和实施差异化的精准扶持政策、帮助移民重构社交网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浙江省江山市整合宅基地整理、下山搬迁、村庄整治等项目工程,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的"牛鼻子"工作和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全市面上推开,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年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5012户,其中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2000户,农民私人建房3000多户.在整村成片推进区域,基本形成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完成建设用地复垦1766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专项用于新农村建设410.6亩;拆除危旧房6208户60.68万平方米,其中下山搬迁拆除原居地房屋1278户.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秭归县是全国592个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自2001年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以来,全县已实施开发式移民1001户、3023人,累计达到2605户、8678人,已有涉及8个乡(镇)的21个自然村、312户、1053人实现了整体搬迁,部分区域基本成为无人居住区,并退耕还林5000多亩,恢复了万亩以上植被.  相似文献   

17.
扶贫移民安置需要从生产、生活和社区治理等方面统筹安排,帮助移民摆脱贫困,但也存在易地而居和土地与居住分离的客观事实,面临扶贫移民的社会关系断裂与重构问题。以易地搬迁城镇化安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结合实证经验,运用社会建构理论分析城镇安置扶贫移民面临的社会关系断裂现状,并从个体、社区、政府角度分析其内在机理,提出心理干预、资源保障、社区联结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黄河源头区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两个不同类型移民社区的生态移民户调查样本,借鉴可持续生计核心思想和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安置方式生态移民搬迁后生计结构及生活方式变化的差异,发现异地远迁至经济发达区的曲麻莱驻格尔木社区移民能更好的适应搬迁后的生计生活;探讨两种安置方式下移民在生计模式变迁及社会适应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认为应通过完善移民补偿制度、成立三江源移民生态补偿基金委员会、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健全基础配套设施、明确异地远迁型移民隶属行政管辖关系、增加对移民精神生活的关注力度等措施全面提高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实现生态移民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19.
随着脱贫攻坚战进入验收阶段,如何让安置户能够"稳得住并且能致富",是易地扶贫政策执行者与安置户必须面临的考验。本文以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毛卜拉村为例,通过实地走访以及数据调查等方法,就易地扶贫农户生计重建的路径及绩效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结合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实际状况和客观需求,进而提出改善易地扶贫搬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宁夏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区之一,为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搬迁和易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创造了条件。如何把生态移民牵出来、稳得住、能致富是生态移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