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998年,我们与龙口屺母岛村协作开发刺参池塘养殖,经过3年的养殖试验,经济效益可观。刺参养殖在龙口市也得以迅速推广,刺参水泥池塘面积已发展到400多亩。现将刺参池塘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7~9月份是气温和刺参养殖池塘水温达到最高值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高温对池塘养殖刺参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危险,因此养殖单位要特别注意。这一时期由于养殖池塘底部的刺参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容易腐败加上池塘内的青苔及其他藻类的繁殖与腐烂,造成养殖池塘池底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3.
低温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温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06年1-5月在青岛周边地区3个养殖场刺参腐皮综合征发生的早期,采用异养菌总数TSB平板计数法、弧菌TCBS平板计数法对发病池塘的水质和池塘中异养菌总数和弧菌总数的数量与分布以及刺参肠道中的异养菌总数和弧菌总数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研究了刺参病灶组织中优势菌与池塘环境及刺参肠道中优势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发病池塘水体中细菌的数量较少,但底层水体中细菌总数普遍多于表层,水体中的优势菌与刺参病灶组织中的优势菌相关性不大;池塘表层底泥和刺参肠道中异养菌总数较多,弧菌总数较少,其优势菌与刺参病灶组织优势菌具有一致性.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池塘水体分层引起的水质恶化和底泥中异养菌的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姜卓 《内陆水产》2014,(9):64-64
随着气温的降低,养殖池塘中的刺参陆续结束夏眠,进入秋季摄食、生长阶段。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是刺参的另一快速生长期,做好这段时间的管理工作是影响池塘刺参养殖秋季产量的重要因素。下面结合经常出现的问题,谈谈该如何做好池塘刺参养殖的秋季管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刺参池塘养殖已成为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刺参对底质环境的要求严格.研究表明,在硬泥沙或硬沙泥底质的池塘中养殖刺参的效果较好.底质组成中含粗砂及礁石多的区域,刺参分布密度大,生长快;而含细沙及泥量多的海域,刺参分布密度稀、生长慢.笔者在辽宁葫芦岛海滨附近养殖场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沙底池塘刺参养殖效果较好,现将养参技术简述如下: 一、池塘条件 试验海区池塘为潮上带砂质底质.水源为近海直接纳潮.经过检测,海水的各项指标符合渔业生产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由于夏季高温、闷热,池塘养殖刺参大面积死亡,严重的减产超过70%,刺参养殖遭受严重损失。从热带区域引进适宜高温生长的大型藻类——真江蓠,通过在刺参养殖池塘移植栽培,改善刺参养殖环境,降低池塘温度,使刺参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养殖池塘均为淤泥底质,系新开发或虾池改造而成,池塘浮游生物丰富,pH值变化幅度较大,对刺参健康养殖不利。本文通过分析pH值对刺参养殖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初步提出了调节刺参养殖池塘pH值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池塘刺参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与龙港街道办事处央格庄实业公司协作,于1998年通过市科委立项,进行池塘刺参健康养殖试验。在近海围堰建池塘80亩,经3年的精心管理,达到亩蕴藏刺参鲜重928kg,刺参个体鲜重82~252 g。以每年3:1的比例捕大留小,所捕刺参均达商品规格,完成了课题的经济技术指标,健康养殖取得成功。现将池塘刺参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饱和,刺参价格已长时间维持在较低水平,普通池塘养殖刺参很难再给参户带来可观的利润,探索高效的刺参养殖方式势在必行。池塘养殖刺参主要利用的是池塘底部水体资源,上层水体未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新的养殖模式——鲍鱼养殖笼在刺参养殖池塘中的应用开始进入养殖户的视野,但该方式是否可以确实提高产量、增加效益,还需要相关试验工作进行验证。笔者通过分别在老池塘和新池塘的不同位置放置鲍鱼养殖笼,投放一定数量的刺参,定期观察  相似文献   

10.
在刺参池塘养殖中,水质是影响刺参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良好的水质与底质条件能为剌参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与适宜的生活环境,直接决定了养殖生产的成败。据资料统计,目前85%以上的水产养殖病害是因水质不良引起。对池塘水质进行科学管理,是减少刺参病害、提高刺参产量与质量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垦利县大力发展刺参养殖,全县刺参养殖突破2 067 hm~2。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点,我们在刺参池塘养殖的科研试验中,对池塘建造、附着基的选择与投放、苗种的选择和投放、养成期间的水环境控制、养殖池饵料培养及投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初步掌握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现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针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sis)养殖池塘冬季闲置、利用率低的现状,我们结合中国对虾适合高温低盐环境,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适合低温高盐环境和主要摄食池塘底泥的生态习性,于2014年至2016年进行了海水池塘刺参与中国对虾轮养试验,在不影响中国对虾养殖生产的情况下,利用池塘闲置季节,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网箱养殖模式增加一茬刺参养殖。通过对养殖池塘水质监测和浮游藻类调查以及刺参的苗种选  相似文献   

13.
池塘刺参养殖对底质的要求比较严格,研究表明,在硬泥沙或硬沙泥底质的池塘中养殖刺参的效果较好。而在实际生产中典型海区环境条件下存在大量软相底质的养殖池塘,尤其是在河口型海域中软相底质池塘更多。如何开发软相底质池塘养殖刺参的生产潜力,是提高养殖产量的关键。本文提供了一种软相底质池塘刺参优质健康苗种培育方法,旨在为典型软相底质池塘刺参养殖提供技术参考。1参苗筛选  相似文献   

14.
夏季气温高、阴雨天多,是一年中池塘水质最不稳定的时期,并且进入夏眠期的刺参已停止了摄食与生长,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都很低,极易因水环境剧变诱发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加强池塘水质管理,对保证刺参安全度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发展迅速,目前,刺参苗95%以上是工厂化人工培育的,但人工育苗逐渐改变了自然水域中野生刺参的自然属性,育苗过程中使用大量药物控制水质及病害,导致刺参种质退化,人工参苗质量下降。室内育苗用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海,严重污染环境,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刺参产品质量安全和刺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利用网箱在刺参养殖池塘中培育刺参苗,进行立体化养殖(中上层养参苗,底层养殖成参),充分利用养殖池塘的水体空间,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工厂化养殖仿刺参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营养成分和品质,本研究采用国标等方法,分别对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底播自然生长和海捕野生仿刺参的各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工厂化养殖仿刺参出皮率为62.7%~65.8%,煮后出皮率为24.8%~31.1%,显著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0.46~0.50,氨基酸营养价值平均得分为87.89~90.42,均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说明其氨基酸营养价值水平较高。在其他营养成分方面,工厂化养殖仿刺参与池塘养殖仿刺参较为相近。自然环境生长仿刺参由于摄食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长,其蛋白质与脂肪水平普遍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综合分析认为,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营养价值与池塘养殖仿刺参相近,在出皮率和氨基酸营养水平上优于池塘养殖和自然环境生长仿刺参,说明工厂化养殖仿刺参具有较好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刺参的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刺参是我国常见海参种类中营养价值最高、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 ,名列海味八珍之首。近年来由于浅海贝类、对虾等养殖品种的经济效益很不稳定 ,刺参养殖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山东、辽宁等省的不少地方兴起了池塘养参热。现根据笔者的生产经验并参照各地的实际情况 ,将刺参的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池塘条件应选择在附近海区水质清新、无污染、无淡水注入的地方建池。以沙泥或岩礁池底为好 ,池塘要求进排水方便、常年水深保持 >1 .5m ,一些较浅的旧塘也可在池底挖上环沟 ,池塘面积一般 5~ 5 0亩。2 放苗前的准备2 .1 池塘清整旧塘在…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气温的降低,养殖池塘中的刺参陆续结束夏眠,进入秋季摄食、生长阶段。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是刺参的另一快速生长期,做好这段时间的管理工作是影响池塘刺参养殖秋季产量的重要因素。下面结合经常出现的问题,谈谈该如何做好池塘刺参养殖的秋季管理。1刺参出爬前的管理(1)刺参出爬前10d左右,开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刺参-中国对虾混养和刺参单养两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池塘中底泥表层沉积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以及养殖刺参体组织中Mn、Cr、Hg、Zn、Cu、Pb、Cd、As等重金属的含量,并调查分析了两种养殖池塘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和颗粒有机物的变化,研究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对刺参生长环境及刺参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刺参体组织中重金属Cu、As和Mn的含量在单养池塘和混养池塘变化趋势一致,且刺参体内Cu和As在混养池塘的含量要低于单养池塘。相比于单养模式,养殖池塘内悬浮颗粒物(TPM)和悬浮颗粒有机物(POM)的含量在混养模式下显著减少,这一结果表明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可显著改善刺参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状况。此外,在两种养殖模式下,悬浮颗粒物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不相同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悬浮颗粒物内Cr、Mn、Hg的含量在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下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含量低于单养池塘。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且混养池塘有机质含量比同期的单养池塘更高。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与强热失量(LO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混养模式下,表层沉积物的Cd、Zn、Pb、Mn等重金属水平均与LOI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濒临河口型海湾的山东莱阳市,大力发展刺参养殖,经过几年的刺参池塘养殖试验,对刺参池塘的建造、附着基的选择与投放、苗种的选择和投放、养成期间的水环境控制、养殖池饵料培养及饵料投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有效克服了汛期海水盐度下降、池塘水温偏高等不利条件,初步掌握了河口型海湾刺参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