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我国7个黄牛品种的四个多态蛋白位点进行了检测,得出了Hb,Pa,Tf和Alp在各品种中的表现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通过标准遗传距离,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本文选取λ=0.98为界,将7个黄牛品种按血液蛋白基因位点关系的远近分成四类:秦川牛、晋南牛和南阳牛为一类,郏县红牛和鲁西牛为一类,复州牛和延边牛各自成一类。  相似文献   

2.
闽南牛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法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霞关乡抽取闽南牛64头,采集血样,按常规方法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冷冻后带回实验室-20℃保存备用。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的结构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同时引用国内外13个群体7个相同座位的研究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基因座中,有10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7.62%,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1593;闽南牛与东南亚牛种亲缘关系较近,证实了闽南牛是由南方黄牛和瘤牛的混血种,但可能不含有斑腾牛或巴厘牛的血统。目前应扩大保种群的数量,以维持群体内遗传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部分黄牛血液蛋白多态性与其遗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混合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对我国9个黄牛品种的5个多态蛋白位点进行了遗传检测,得出了Hb、ALb、T_f,Pa及P_(tf-1)在各品种中的表现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并分别通过欧氏、标准遗传距离计算,利用类平均和最短距离法,将我国9个黄牛品种分为3类:延边牛、蒙古牛为一类,是以欧系牛型为主;海南牛、温岭高峰牛为一类,是以瘤牛型为主;晋南、平陆、郏县、峨边和南阳黄牛为一类,是以欧系牛、瘤牛、巴厘牛混血的中间型牛为主。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川西黄牛、西门塔尔牛、黑白花奶牛及雷琼牛进行了血液蛋白多态性的检测,得出了Hb(血红蛋白)、Tf(运铁蛋白)在各类群牛中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通过卡方检验,计算各类群间的标准遗传距离,並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本文所采用的λ=0.837,则川西牛与雷琼牛归为一类,黑白花奶牛与西门塔尔牛归为一类。且川西牛与雷琼牛的Hb和Tf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都具有瘤牛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疆几个品种牛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 5个品种 14 2个个体牛的血清白蛋白 (Alb)、血清蛋白酶抑制物 - 1(Pi I)、蛋白酶抑制物 - 2 (Pi II)、后白蛋白 - 1(Po I)、后白蛋白 - 2 (Po II)、转铁蛋白 (Tf)前转铁蛋白 (Prt)、后白蛋白 (Po)8个蛋白座位进行了检测 ,以便从蛋白多态性角度来揭示其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 :在 5个牛品种中 ,Pi I、Po I均呈单态 ,Prt、Po除新疆褐牛呈单态外 ,均呈多态。Tf、Alb、Po II、Pi II均呈多态。Alb、Po II、Pi II有 3种表现型 ,分别受 2个共显性等位基因的控制 ;Tf有 6种表现型 ,受到 3个共显性基因的控制。计算的群体遗传变异 :安格斯牛(0 .330 4 )、荷斯坦牛 (0 .2 94 3)、西门塔尔 (0 .30 35 )、哈萨克牛 (0 .2 84 3)、新疆褐牛 (0 .1714 )。  相似文献   

6.
<正> 1987年春从河南商水县采集腹泻犊牛粪样共15例,作轮状病毒、牛冠状病毒(BCV)及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99检查,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电镜及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HA—HI),此外,并对粪样做了寄生虫学检  相似文献   

7.
以中心产区典型群简单随机抽样在山东省滨州市渤海黑牛原种场随机抽取渤海黑牛45头,应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16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的结构基因座,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6个座位中有9个存在多型现象,多态位点百分比为56.25%,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2319。证实了渤海黑牛是由北方牛和南方牛的混血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四川黄牛、雷琼牛、辛地红牛、西门达尔牛、黑白花奶牛5个类群的血清运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进行了类群间遗传关系的研究。通过凝胶电泳测定出Tf、Hb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进行适合性检验。计算出各类群间的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最后作出各类群间的聚类图。四川黄牛和雷琼牛具有瘤牛特点,都含有Hbc基因和TfF基因。从聚类图看,当λ=0.98时,黑白花奶牛与西门达尔牛首先聚成一类。当λ=0.94时,雷琼牛与辛地红牛聚为一类。当λ=0.91时,四川黄牛与雷琼牛、辛地红牛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9.
草原红牛血液蛋白多态性及与生产性能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草原红牛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相关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13头草原红牛和18头利×草杂交牛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后白蛋白(Pa)3个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结果发现Hb、Alb、Pa分别受2个等位基因控制,其中Hb在草原红牛中发现1头牛有4条带的变异;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与生产性能的方差分析表明,3个蛋白位点对草原红牛及其利木赞改良牛群体的某些性状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在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我国三大良种黄牛——秦川牛、晋南牛和南阳牛的血清乳酸脱氨酶(LDH)同功酶谱型。结果表明,三个黄牛品种血清LDH同功酶谱的基本特点是LDH_1>LDH_2>LDH_3>LDH_4>LDH_5,但也出现了LDH_5≥LDH_4和LDH_2≥LDH_1的情况。同时还发现部分秦川牛除表现正常的五条酶带外,又表现了一条新的酶带。不同性别健康牛血清LDH同功酶谱的比较表明,各品种内,公母牛之间基本上没有显著差异,只是LDH_3在南阳牛的公母之间达到显著水准(P<0.05)。不同品种间LDH同功酶谱的比较表明,秦川、晋南和南阳黄牛之间未表现明显差异,而与其它牛品种相比表现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快速鉴别诊断一例人绦虫感染病例,采用聚合酶链式法(PCR)扩增线粒体cox1和Cytb基因片段,对PCR扩增的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序。分别与NCBI数据库中带绦虫cox1和Cyt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选用MEGA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核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牛带绦虫同源性均为99%,进化分析表明与牛带绦虫的亲缘性最近。表明该病例属于牛带绦虫感染。  相似文献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内蒙古分离株gG基因的PCR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全基因序列(GenBank)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内蒙古分离株提取的总DNA为模板,运用PCR方法成功地扩增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内蒙古分离株gG基因,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相似文献   

13.
1007/86 王浆蛋白质的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化学特性 [日本] Otani,H.等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和免疫化学方法研究王浆和蜂蜜。用PAGE法测王浆,在有或无硫酸十二烷钠(SDS)存在时,分别测出最少有6~9个蛋白质,蛋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黄牛与我国其它品种黄牛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胶凝胶电泳法对柴达木黄牛和青海东部黄牛HB ,TF ,PTF ,PA和ALP5个基因座进行分析 ,根据其基因频率计算与我国其它品种黄牛的遗传距离 ,并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 ,以评价柴达木黄牛与其它黄牛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 ,柴达木黄牛与青海东部黄牛之间存在最亲密的亲缘关系 ,与北方牛系蒙古牛 ,延边牛和安西牛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西藏黄牛的Hb、ALb、Tf、Pa四个血液蛋白位点进行检测。并引用中国6个黄牛品种的资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黄牛与蒙古年、安西牛为一类,但和这两个品种之间又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认为西藏黄牛为普通牛种(Bostaurus),但与中国北方黄牛品种并不同源。  相似文献   

16.
试验构建牛朊蛋白(prion protein,PRN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牛朊蛋白的生理功能和从细胞水平研究抗疯牛病转基因克隆牛奠定基础。采用重叠延伸PCR(splicing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PCR)法扩增获得牛PRNP基因序列,并克隆到带有DsRED2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DsRED2-N1中,将双酶切、PCR、测序鉴定的阳性质粒经脂质体转染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并用800 μg/mL G418对转染的细胞进行药物筛选。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基因合成的片段大小和构建的载体大小与预期相符;重组表达载体转染BMSC后有红色荧光出现;通过药物筛选出了稳定转染的细胞单克隆。通过SOE-PCR成功扩增了牛PRNP基因序列,并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得到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BMSC细胞。  相似文献   

17.
以LYST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基于GeneBank提供的序列,以鲁西牛、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4个品种共计602个个体为试验材料,利用DNA池测序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LYST基因的插入缺失(InDel)进行探索验证,并对不同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再结合体尺数据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牛LYST基因的第44内含子上检测到一段InDel,片段长度为22bp;(2)LYST基因内含子区P2InDel突变位点在郏县红牛、秦川牛、鲁西牛群体中均存在II、ID、DD共3种基因型,而在南阳牛群体中仅存在野生纯合基因型DD和杂合子ID两种基因型,无II基因型存在;(3)LYST基因第28号内含子区InDel位点多态性与郏县红牛的体高、胸围、体重、重高比及体躯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候选分子标记用于郏县红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论:本研究在LYST基因第28内含子发现一个能显著影响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22bp插入突变,该突变可作为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家牦牛、野托牛的血清苹果酸脱氢酶(MDH)、醇脱氢酶(ADH)和谷氨酸脱氢酶(GDH)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离图,就各酶谱的区带数目、电泳迁移率、染色强度及相对百分含量等几个常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家牦牛和野牦牛的血缘关系十分密切,MDH、ADH和GDH同工酶的电泳行为基本相似,各同工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活性强度和相时含量上.  相似文献   

19.
采集667头我国三大优良地方猪种5个类群(二花脸、梅山、枫泾、金华和姜曲海猪)和长白猪(对照猪种)血样,运用自己改良的淀粉凝胶电泳法,测定血清中4个蛋白质系统(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浆铜蓝蛋白-Cp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某牛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育肥牛进行病原的确证,采用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对患病牛鼻腔拭子和病死牛肺脏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进行致病性检测,进一步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平皿二倍稀释法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最后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结果表明,在1头健康牛鼻腔拭子和2头因患牛呼吸系统疾病而发生死亡的患牛肺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