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缺乏运动现代基因型的母猪,因强烈的单项选育,在生产性能提高的同时,采食量下降,体质也随之下降。130千克左右的后备母猪配种后就进入限位栏,然而,母猪个体增重要到第5个生产周期才停止,即从初次  相似文献   

2.
母猪限位栏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工厂化养猪的模式。人们最初对母猪设置限位栏,是为了在猪业的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便于对生产母猪进行质量管理与流水作业管理,以期获得最大效益。经过20年的实践,限位栏虽方便了流水作业,但给对母猪健康状态带来巨大伤害,进而使母猪生产性能下降,利用年限缩短,死淘率升高,对猪业生产系统产生了整体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1 限位栏对母猪的伤害 1.1缺乏运动引起的伤害 后备母猪配种后就进入限位栏,限制自由运动,强制母猪只能在限位栏内僵硬机械地原地起与卧,使母猪的身体发育受到极大的摧残。8月龄母猪体成熟、性成熟(体质量130kg左右),2.5~3岁时肌肉、骨骼发育成熟(产5胎,  相似文献   

4.
张振玲 《猪业科学》2019,36(9):26-30
文章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临时(产前5 d进入限位栏,产后3 d解除限位栏限制)限位栏对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评估的两个时间点分别是临时限位栏移除时和哺乳25 d后)。母猪产前5 d进入限位栏,一组至断奶时限位栏移除(称为长期限位栏组,即PC组;N=14);一组至产后第3天(83.0±1.3 h)限位栏移除(称为临时限位栏组,即TC组;N=13)。在产后第4天和产后第25天分别观察母猪体位变化、活动情况、检测皮质醇浓度和IgA浓度以及仔猪增重和行为的变化,确定整个哺乳期间仔猪的死亡率。数据用SAS软件的PROC GLM和PROC GENMOD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产仔后第4天,TC组母猪较PC组母猪表现显著更为活跃(10.9%±0.8%对7.1%±0.8%),翻身频率也显著更高(21.3%±1.6%对14.4%±1.6%)以及显著更低的IgA浓度趋势(75.2±20.3μg/mL对139.7±20.3μg/mL)。圈舍条件(临时或长期限位栏)对站立-躺卧活动或皮质醇浓度方面均无显著影响。从出生后第4天一直到第25天,TC组和PC组出生的仔猪在死亡率、体重和吮吸母乳及在猪圈里的活动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产后第4天临时限位栏的移除可能仅对母猪行为和应激水平(由IgA测定)有短期的积极影响,并不会影响哺乳期内仔猪的行为和生长性能。因此,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改善动物福利的一种可行方法是选择临时限位栏。  相似文献   

5.
母猪限位栏是20世纪80年代工厂化养猪的产物。人们设置限位栏的目的是为了在猪工厂化生产进程中便于对生产母进行品质管理与流水作业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限位栏在便捷流水作业管理的同时,并未实现对母猪及其产品品质的管理,而且对母猪健康造成损害,进而使母猪生产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芦惟本  黄川 《养猪》2007,(4):35-36
母猪限位栏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工厂化养猪的产物。人们对母猪设置限位栏的初衷,是为了在猪业的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便于对生产母机一母猪进行质量管理与流水作业管理,以期获得最大效益。经过20年的实践,限位栏在方便流水作业管理的同时,并未实现对母猪及其产品的良好质量管理,而且对母猪健康状态带来了的巨大伤害,进而使母猪生产性能下降、利用年限缩短、死淘率升高、对猪业生产系统产生了整体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养猪生产中 ,生产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仔猪的死亡率 ,这一指标已成为养猪生产水平的衡量标志之一。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为 10 %~ 15 % [1]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母猪的挤压。限位栏的出现 ,提供了一个很好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用限位栏可以减少仔猪死亡的数量 ,对于仔猪福利问题 ,限位栏不失为一个较好的体系 ,然而限位栏中母猪运动被限制 ,正常行为需要被剥夺。由此 ,限位栏使用问题应得到深入研究从而来正确评价限位栏的使用。1 限位栏使用的优点分娩限位栏 (farrowingcrate)这一概念出现在 19世纪 40年代[2 ] ,它是一个笼子…  相似文献   

8.
采取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30头滇陆后备母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单栏限位饲养,在妊娠前期(配种至85 d)、妊娠后期(85~112 d)和哺乳期3个阶段分别饲以3种不同能量(DE)水平的饲粮.试验结果表明,滇陆初产母猪适宜饲粮消化能为:妊娠前期12.01 MJ/kg(24.02MJ/d);妊娠后期12.17 MJ/kg(30.43MJ/d);哺乳期14.14MJ/kg(49.49 MJ/d).为滇陆初产母猪提供以上能量水平的饲粮时,其繁殖性能较好,经济效益较高;而在此基础上能量改变(±0.837MJ/kg),其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均下降.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4):65-66
选取80头试验母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限位栏饲养和HHIS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饲养,2组日粮相同。测定了妊娠母猪2个繁殖周期,严格跟踪记录母猪的繁殖记录。结果:采用HHIS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的母猪在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指标上与限位栏饲养模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产程、断奶窝重、总发情率、断奶7 d内发情率及受胎率等繁殖性能上与限位栏饲养模式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采用HHIS智能化母猪饲喂系统在关键的繁殖指标上优于传统的限位栏饲养,在今后规模化的养猪场推广智能化饲喂系统对提高母猪的生产成绩、提高养猪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个不同栏舍结构猪场的杜洛克、长白、大白及长大二元母猪的产前观察,发现所有母猪怀孕期普遍延长.其中,全程限位饲养的母猪平均怀孕期达(117.6±1.2)d、前期限位饲养但后期设有重胎大栏的母猪平均怀孕期为(117.1±1.6)d、而在传统栏舍饲养的母猪平均怀孕期则为(115.2±1.1)d;在生理变化上,长大二元母猪、体况中等和偏瘦的母猪以及经产母猪在产前乳房变化最大、滴乳现象最为明显,杜洛克母猪、体况偏胖的母猪以及初产的母猪产前乳房变化最小、滴乳现象也较不明显,长白和大白介于中间;在采食表现上,无论何种品种,当天早上采食正常,只在晚餐减少或不吃者,81%的母猪都是顺产且产程在4 h以内,而提前2 d采食明显下降,当天完全停食的母猪,80%都是产程在4 h以上或难产.  相似文献   

11.
育种专家和猪场管理者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实行仔猪早期断奶法来提高母猪的利用率,使得母猪的生殖器官得不到充分的恢复,导致产后综合征的发生;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对母猪实行限位栏饲养,使母猪得不到充分的运动,易造成母猪肢蹄病和便秘的发生。在现代养殖过程中,我  相似文献   

12.
智能型母猪群养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位栏的长期使用对母猪生产性能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而且也剥夺了母猪的福利.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本公司引进了智能型母猪群养管理系统,以探讨新的母猪饲养管理模式. 母猪限位栏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提出分娩限位栏这一概念,最初是为了控制母猪的运动,尤其是从站立到躺卧的运动,以便减少由于母猪挤压而造成的仔猪死亡.后来为了方便观察母猪的发情状况和对配种后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生产者们将限位栏应用到了母猪的配种及怀孕这两个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13.
英国生猪生产商呼吁对在部分母猪限位栏禁令期限到来之际,仍未禁用母猪限位栏的欧盟成员国采取处罚——罗杰·雅培已经改用舍内母猪群养的英国生猪生产商们正游说各方,以确保在2013年1月1日欧盟部分母猪限位栏禁令生效前,还未采用新饲养系统的农户不能出售其猪肉产品或者减损豁免。  相似文献   

14.
<正>1母猪饲养从限位栏向群养方向发展限位栏饲养因其具有可以控制母猪采食量、生产管理方便等优点,在生产中广泛采用。但这种模式制约母猪运动、造成母猪的呆板行为、严重影响母猪福利,难以根据母猪的体况精准饲喂,进而导致母猪的受胎率降低、死胎率增加、发情间隔延长等。智能化母猪群养系统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射频技术可把母猪从限位栏中解放出来,让母猪回归大群饲养。欧盟27国从英国开始规定母猪妊娠后不能使用限位栏,必须大群饲养,进而促进了相关工业设备的发展,如电子母猪饲喂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由于注重栏舍的利用率,母猪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尤其是限位栏的推广使用,使怀孕母猪的活动空间几乎为零,由此引起怀孕母猪严重缺乏运动,或因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造成母猪过于肥胖或发育不良、瘦弱,很容易引起孕胎异常,致使部分母猪出现难产,产死胎,甚或引起母猪死亡,这给养猪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黄小明 《动物保健》2014,(9X):104-104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由于注重栏舍的利用率,母猪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尤其是限位栏的推广使用,使怀孕母猪的活动空间几乎为零,由此引起怀孕母猪严重缺乏运动,或因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造成母猪过于肥胖或发育不良、瘦弱,很容易引起孕胎异常,致使部分母猪出现难产,产死胎,甚或引起母猪死亡,这给养猪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限位栏单体饲喂母猪由于限制了活动空间,导致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乏情现象普遍,利用年限缩短,淘汰率高,因此,传统的单体限位栏饲养管理模式将逐渐被智能化饲养管理模式所替代。目前,智能化猪场怀孕母猪多采用群养的饲养与管理方法,将母猪从定位栏里解放出来,充分发挥母猪的生产潜能,它主要是通过电子饲喂站(简称G站)、电子耳标和智能化猪场管理系统软件来实现群养怀孕母猪的精确饲喂。本文介绍了智能化猪场怀孕母猪群养的饲养与管理的生产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8.
试验将72头杂交后备母猪分为2组,每组36头,用烯丙孕素拌料法对杂交后备母猪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第1组混和饲喂,分为3大栏,每栏12头;第2组限位栏单栏饲喂,每栏1头。每天每头给药1次,5 mL/次。连续给药18 d后停药,检查后备母猪的发情表现。结果:单栏饲喂与大栏混合饲喂相比,后备母猪总发情率提高13.9个百分点(P<0.05),受胎率提高7个百分点,产仔窝数提高23.1%(P<0.05)。  相似文献   

19.
1原因分析当前母猪大多处于限位栏或单圈饲养,严重缺乏运动,长期处于犬坐式姿势,后躯长期侧卧地下,导致肋肌、腹肌、膈肌和荐坐韧带等辅助分娩的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同时运动不足导致辅助分娩的肌肉脂肪沉积过多,辅助分娩肌肉弹性回缩和张力下降,导致腹压下降,辅助分娩作用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20.
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树华 《养猪》2014,(1):78-80
为研究规模化猪场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90头4月龄体重相近的长大二元初产母猪,随机分为智能化组、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每组30头母猪,测定初产母猪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情期受胎分娩率,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提高10个百分点(P<0.05),比限位栏组提高16.66个百分点(P<0.01);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泌乳力、窝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分别提高0.53头、0.81头、2.81千克、8.78千克、1.14头和9.42千克(P<0.05),比限位栏组分别提高1.01头、1.33头、4.86千克、12.92千克、1.68头和10.89千克(P<0.01);育成率,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分别提高3.9和6个百分点(P<0.01);返情率,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降低3.96个百分点(P<0.05),比限位栏组降低11.36个百分点(P<0.01);母猪淘汰率,智能化组为13.33%,比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均降低3.34个百分点(P<0.05)。智能化饲喂能显著提高母猪情期受胎分娩率和繁殖性能,降低返情率和淘汰率,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