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以蓝莓、紫薯、巨峰葡萄为试验的原材料,比较这3种深色食物中原花青素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在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干燥后用甲醇提出,再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3种样品提取液里原花青素的含量,原花青素含量依次为蓝莓紫薯巨峰葡萄。用原花青素的提取液研究其抗氧化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3种样品的原花青素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OH自由基断根率的大小依次为蓝莓紫薯巨峰葡萄,去除DPPH自由基能力大于维C,其浓度的大小与去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强弱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细胞壁代谢角度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调控采后番石榴果实软化的机制,用1 μL/L 1-MCP处理‘红心’番石榴果实试材。通过测定果实的硬度、细胞壁代谢相关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研究1-MCP处理对常温(25±1℃)贮藏下番石榴果实软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 μL/L 1-MCP处理使采后番石榴果实的硬度比对照组果实高0.51倍,并有效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减缓可溶性果胶、葡萄糖含量的增加,延缓原果胶、纤维素和淀粉含量在采后贮藏期间的下降。因此,1 μL/L 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采后‘红心’番石榴的软化进程,延长其采后贮运保鲜期。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褪黑素在维持采后梨果实品质方面的潜力,为采后梨贮藏保鲜技术研发提供参考,以成熟期采收的新梨7号梨果实为试材,分别用0(对照),0.02,0.20,1.00 mmol/L的褪黑素溶液浸泡2,4,8,12,24 h后取样,测定了各处理对采后梨果实内在品质、细胞壁裂解相关酶活性、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果皮与果肉内源褪黑素和水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02,0.20,1.00 mmol/L褪黑素浸泡梨果实8 h,梨果实的硬度分别为38.51,42.79,40.95 N/cm2,乙烯释放速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6%,70%,71%;用0.20 mmol/L褪黑素浸泡梨果实8 h,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为94 g/L,显著高于对照组(80.2 g/L),为对照组的1.17倍,果实的可滴定酸(TAC)为1.013 g/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90 g/L),为对照组的1.13倍;此外,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提高了采后梨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降低了采后梨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  相似文献   

4.
以薏苡仁为原料,研究薏苡仁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羟基自由基(·OH)及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清除能力。将VC的抗氧化能力作为参照,研究多糖质量浓度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5 mg/m 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羟基自由基(·OH)以及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清除能力分别为44.81%,10.12%,29.25%,且随着薏苡仁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野生薄荷精油,针对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薄荷精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没食子酸丙酯(PG)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野生薄荷精油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其抗氧化能力在各方面均比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PG要弱,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远不如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PG,而在对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上具有显著的能力与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野生薄荷精油,针对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薄荷精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没食子酸丙酯(PG)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野生薄荷精油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其抗氧化能力在各方面均比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PG要弱,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远不如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PG,而在对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上具有显著的能力与效果。  相似文献   

7.
核桃青皮多酚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对核桃青皮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核桃青皮多酚在各体系中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并且其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所选浓度下,核桃青皮多酚对DPPH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对三价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均明显强于VC。当其质量浓度高于10 mg/L时,核桃青皮多酚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于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当其质量浓度低于22.3 mg/L时,核桃青皮多酚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力强于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付莉  彭威威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4):283-287
为了研究紫茄皮红色素的抗氧化活性,为其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以紫茄皮为原料,以抗坏血酸、柠檬酸为对照,以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为试验模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紫茄子皮红色素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猪油作底物,采用烘箱贮藏法测定油脂的POV值,研究了紫茄皮红色素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茄子皮红色素对上述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比柠檬酸、抗坏血酸好,且清除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浓度大于0.5 g/100 mL,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趋于稳定;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效果比柠檬酸、抗坏血酸好,最大抑制率为91%,当浓度大于0.6 g/100 mL后,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作用趋于稳定;抑制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强于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在0.7 g/mL的浓度下,协同增效作用趋于稳定。紫茄皮红色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蓝莓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果胶酶辅助提取蓝莓多糖工艺,并研究了所提取蓝莓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优化蓝莓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0.5%,pH 4.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 h,获得的多糖得率为2.721%;采用果胶酶辅助提取的蓝莓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能力较强,清除率分别为52.54%和42.60%,对DPPH自由基也有一定的清除力,清除率为13.49%。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172-6178
在蓝莓采收期间或采收后处理过程中,表皮蜡质容易损坏或被除去,目前关于表皮蜡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揭示蓝莓表皮蜡去除对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通过比较表皮蜡去除组和对照组的质量参数、抗坏血酸、花色苷、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抗氧化酶、脂氧合酶、丙二醛等参数,结果表明,去除蓝莓表皮蜡能加速采后腐烂、降低感官和营养品质,并缩短储存架期;表皮蜡去除能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加速ROS积累和脂质过氧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表皮蜡在维持采后品质和延缓果实衰老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总抗氧化活性、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抑制超氧阴离子能力的实验,研究55℃热处理和不同时间发芽处理对新疆奶花芸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总酚含量变化,讨论了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5℃热处理芸豆的总酚含量、总抗氧化活性、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分别增加了18.1%,7.6%,17.3%,对芸豆抑制超氧阴离子的能力没有提高作用;发芽处理各样品的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发芽24h和96h,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会出现2个峰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氯化镧对不同叶色水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氯化镧溶液对P88S(绿叶)和黄1S(黄叶)的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的氯化镧能够显著提高P88S和黄1S的抗氧化能力,在分蘖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31.2%和50%,达413.2μmol/g FW和484.9μmol/g FW;抽穗期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增加7.5%和30.7%,达199.2μmol/g FW和130.1μmol/g FW,且能显著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分别降低34%和24.7%,达5.55 nmol/g和5 nmol/g。100 mg/L氯化镧溶液处理后,黄1S相比P88S,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分别增加14.8%、3.2%和33.7%,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增加7.5%、21.1%和18.1%。综合分析表明,喷施100 mg/L氯化镧溶液能够提高不同叶色水稻的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从而提高叶片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南、北高丛蓝莓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南、北高丛蓝莓引种上海后,品质及花色苷抗氧化能力表现出的差异。以上海地区主栽的5个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品质、花青苷、总黄酮含量以及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FRAP(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tential assay)总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结果表明,‘布里吉他’(Brigitta)的果形最大,达2.87 g;‘奥尼尔’(O’Neal)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13.44%;可滴定酸含量较低,酸固较高,果实风味浓郁;‘蓝丰’(Blue crop)酸固比最高,为11.8。蓝莓果实总黄酮、花色苷的测定中,‘埃利奥特’(Elliott)的花青苷及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同时DPPH和FRAP的测定值也最高。测定结果均反映出引种上海后,‘奥尼尔’(O’Neal)品质最好,适合做鲜食品种;‘埃利奥特’(Elliott)抗氧化能力最强适合做保健品加工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延长青圆椒的贮藏时间,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壳聚糖、柠檬酸、氯化钙复合涂膜对青圆椒的保鲜效果,并进行验证,筛选出较优的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剂质量浓度组合。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氯化钙是影响青圆椒质量损失率、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主要因素,柠檬酸是影响青圆椒VC含量的主要因素。10 g/L壳聚糖,15 g/L柠檬酸,15 g/L氯化钙为复合涂膜保鲜剂较优组合,该复合涂膜保鲜剂可减轻青圆椒果实软化程度,减少其贮藏期内质量损失,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及叶绿素的下降速度,抑制酚类物质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探明低温贮藏期对‘台农1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果实病害、抗氧化水平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采后芒果果实的低温贮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广西百色地区的‘台农1号’芒果为试材,采用10 °低温贮藏果实,分别在贮藏期第0、5、10、15、20、25和30 d时,测定果实中抗氧化能力包括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总抗氧化能力、多酚氧化酶、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丙二醛、总酚,和果实品质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以及果实发病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期第15 d,芒果病害开始出现,而且,随贮藏期越长,果实腐烂率越高。贮藏前期(15d以前)果实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和总酚等维持了较高的含量;贮藏后期(20 d以后)果实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显著降低,而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开始下降,可滴定酸含量进一步降低。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采用10 °低温贮藏‘台农1号’芒果果实,中短期(2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黄花菜多酚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黄花菜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黄花菜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60min、乙醇浓度55%、料液比1∶15、提取温度35℃;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28.89%。抗氧化试验表明黄花菜多酚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0.1176mg/mL、0.1638mg/mL和0.1593mg/mL,且清除率与黄花菜多酚浓度成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蓝莓鲜果采后病害类型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莓含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和保健功效,但其鲜果易腐烂变质,严重阻碍了蓝莓产业的发展.为延长其贮藏期,诸多研究者对蓝莓保鲜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本文阐述了蓝莓采后病害的类型,并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三方面综述蓝莓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氯化胆碱对低盐处理下菠菜光合生理和抗氧化酶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00 mg/L氯化胆碱(CC)喷施低盐处理下的非盐生植物菠菜叶片,研究了CC对不同浓度NaCl处理的菠菜光合生理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00 mg/L氯化胆碱喷施后,显著促进低盐处理后菠菜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增加,超氧阴离子(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未经CC喷施的。这说明CC可提高菠菜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9.
比较地榆不同部位总三萜的含量,测定地榆不同部位总三萜的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榆资源提供科学支撑。以地榆的根、茎和叶为作为试验的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部位的总三萜含量,采用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法测定地榆不同部位中总三萜抗氧化活性,V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地榆根、茎、叶中总三萜的含量分别是3.06 mg/g、3.93 mg/g、3.81 mg/g。地榆茎中总三萜含量最高。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地榆不同部位对DPPH·的清除能力大小为:茎>根>叶>Vc。地榆茎中总三萜对于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地榆总三萜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地榆总三萜的抗氧化活性与三萜的含量有关。本研究表明地榆中不同部位中总三萜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差别,为地榆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