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珠江水系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遗传结构和多样性的特点,探讨其致危原因及机制,为开展小口白甲鱼种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贵州境内都柳江三都、兴华和榕江3个采样点共采集30尾小口白甲鱼,筛选8个引物组合对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全基因组DNA进行AFLP分析,采用PopGene32进行位点总数和多态位点数统计,并计算Shannon’ s信息指数(I)、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多态信息含量(PIC)、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及个体遗传距离(DA)等遗传参数。【结果】采用8个引物组合从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中共扩增出699条扩增片段,片段长度为69~500 bp,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获得87.38个位点。在699个扩增位点中,有663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数占总位点数的94.85%。699个扩增位点在30尾都柳江小口白甲鱼个体中的出现频率可划分为10个区间,其中,频率区间30%~89%的扩增位点数差异不明显,而频率区间0~9%和90%~99%的扩增位点数出现峰值。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的I、H、PIC、Na、Ne平均值分别为0.3490、0.2206、0.6404、1.9464和1.3574,个体间的DA为0.2305~0.4440,平均为0.3304;基于DA构建的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30尾都柳江小口白甲鱼聚成两大分支,即个体18单独聚为一个分支,而其余29尾都柳江小口白甲鱼个体聚为另一分支。【结论】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存在有效种群规模变小及有效等位基因丢失的现象,推测其为生态濒危物种,应采取相关措施对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进行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2.
小口白甲鱼[Onychostoma lini(Wu)]是分布于沅江水系、珠江水系、闽江水系等长江以南水系的小型经济鱼类。对梵净山小口白甲鱼的生物学习性、人工养殖与主要营养需求进行了研究,为该鱼的保护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HE染色法研究了小口白甲鱼(Onychostoma lini)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小口白甲鱼体型小,口小下位,下颌具角质边缘。食道和肠道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肠道细而长,比肠长(肠长与体长之比)大于2.0;小口白甲鱼的口咽腔上皮细胞中有杯状细胞排列,鳃耙细密发达。食道的输送食物能力和肠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小口白甲鱼属于以刮食为主的偏植食性鱼类。其消化道组织结构与食性一致。  相似文献   

4.
小口白甲鱼为梵净山地区江河中小型食用经济鱼类,但由于环境恶化,人为捕捞等多方面原因,其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己被列为易危鱼类。对于小口白甲鱼的研究报道较少,局限于形态学、地理分布,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梵净山小口白甲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梵净山地区小口白甲鱼(Onychostoma lini)的含肉率、肌肉中营养成分含量和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地区小口白甲鱼的平均含肉率为73.16%,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7.28%,灰分为1.14%,粗蛋白质为19.25%,粗脂肪为2.32%。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占肌肉干重比例为68.92%,其中必需氨基酸为31.30%,鲜味氨基酸占26.35%,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色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是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3.38。  相似文献   

6.
白甲鱼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白甲鱼这一珍稀鱼类资源,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白甲鱼适应温度范围0~38℃,最适摄食生长温度20~28℃;在池养条件下,溶氧量为3 mg/L以上,PH值范围为6.5~8.5,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能够正常摄食生长,与鲤、鲫等鱼类相比其生长速度较快.在水温20~25℃条件下,鱼种的尾日增重为0.205 g/(尾·d).野生白甲鱼,可经过人工驯化成为淡水名优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7.
人工养殖白甲鱼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白甲鱼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对人工养殖白甲鱼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人工养殖条件下白甲鱼含肉率为66.91%;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8.83%、6.74%和2.83%;肌肉中18种常见氨基酸总含量(占肌肉干重)为66.59%.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0.99%,占氨基酸总量的46.5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0.87.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4.28%,占氨基酸总量的36.46%.必需氨基酸指数(参照WHO/FAO标准)为78.34.色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蒜添加剂对白甲鱼的饲养效果,采用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5%和8%的大蒜,进行了白甲鱼池塘网箱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大蒜作饲料添加剂饲养白甲鱼效果显著,成活率提高1.71%、饵料系数下降0.52、尾日增重提高66.67%.在饲料中添加5%的大蒜,可促进白甲鱼的生长,有利于其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测量了白甲鱼属3个种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比较了它们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白甲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白甲鱼的体型最粗短,而南方白甲鱼的体型最狭长,南方白甲鱼和多鳞白甲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较接近;根据拟合的体长与体质量幂函数关系式,南方白甲鱼和白甲鱼为近似等速生长,而多鳞白甲鱼呈现负异速增长;南方白甲鱼肌肉的水分含量最高(79.97%);白甲鱼的肌肉灰分含量最低(1.28%);白甲鱼的肌肉脂肪含量最高(3.00%),其次是多鳞白甲鱼(1.70%);多鳞白甲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21.28%),其次是白甲鱼(19.36%)。  相似文献   

10.
测量了白甲鱼属3个种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比较了它们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白甲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白甲鱼的体型最粗短,而南方白甲鱼的体型最狭长,南方白甲鱼和多鳞白甲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较接近;根据拟合的体长与体质量幂函数关系式,南方白甲鱼和白甲鱼为近似等速生长,而多鳞白甲鱼呈现负异速增长;南方白甲鱼肌肉的水分含量最高(79.97%);白甲鱼的肌肉灰分含量最低(1.28%);白甲鱼的肌肉脂肪含量最高(3.00%),其次是多鳞白甲鱼(1.70%);多鳞白甲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21.28%),其次是白甲鱼(19.36%)。  相似文献   

11.
胡世然  张竹青  周承辉  刘霆  杨凯  关梅  李建光 《农技服务》2011,28(3):329-330,384
为了解清水江白甲鱼的种群的种质资源现状和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制定了保护利用规划,以期为贵州省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邹佩贞  徐剑  温彩燕  陈建荣  陈毅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95-11696,11743
[目的]研究南方白甲鱼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以头肾为材料制备南方白甲鱼的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分析。[结果]南方白甲鱼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50=12m+14sm+12st+12t,NF=76。通过与其他种白甲鱼属染色体核型进行比较发现,南方白甲鱼核型是鲤科中较原始的类型。[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南方白甲鱼的定向育种、良种选育和制定种质标准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进一步探讨白甲鱼的系统演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The results of selfing and intercrossing two strains of the flax rust fungus Melampsora lini indicate that this species does not possess a simple(+) and(-) mating system. Instead, th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genetic control of mating type in Melampsora lini i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mushroom Schizophyllum commune, in which mating type is determined by two factors, each of which is controlled by two linked loci.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存放时间对稀有白甲鱼血清样品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生化试剂盒,对采自贵州清水江的24份稀有白甲鱼血清样品,在-20℃温度下分别保存10天、60天后进行了15个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过两种存放时间后,在15个生化指标中,稀有白甲鱼血清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GOT)、肌酸激酶(CK)等6个指标的测定值差异显著(P0.05),而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尿酸、肌酐、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等9个指标测定值的差异不明显(P0.05)。可见,不同存放时间对稀有白甲鱼血清样品部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有影响。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对采集的稀有白甲鱼血清样品应立即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分析了胡麻枯萎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胡麻枯萎分布,最适抽样数量为样方。  相似文献   

16.
对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症状进行描述,调查发生情况,并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通常在叶片正面形成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导致叶片变形;该病终年可见,新叶、嫩枝于4月上句开始发病,8-11月为发病盛期,空旷处植株发病重于树荫处。对该病菌的有性态和无性态进行了观测,其有性态和无性态分别与文献对多丝叉丝壳Microsphaera multappendicisZ.Y.Zhao & Yu和亚麻粉孢Oidium lini Skoric的描述相吻合;对该病菌的rDNA-ITS区段进行了PCR扩增、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中多丝叉丝壳对应序列的同源性达99%。根据对病菌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认为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的病原为子囊菌门多丝叉丝壳M.multappendicis,其无性态为半知菌类亚麻粉孢Oidium lini。  相似文献   

17.
A specific antigen was found in each of four races of Melampsora lini and four rust-differentiating varieties of Linum usitatissimum. Avirulence and virulence were related to resistance and susceptibility through the specific rust antigens. A race was virulent to varieties containing its specific rust antigen as a minor constituent, and avirulent to varieties lacking that antigen. No such correlation was found with flax antigens.  相似文献   

18.
对宁波余姚市针叶林中的伞滑刃属线虫种类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218份样本中,根据形态学特征共分离和鉴定出伞滑刃属线虫8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rainulfi)、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林伞滑刃线虫(B.1ini)、湖南伞滑刃线虫(B.hunanensis)、泰国伞滑刃线虫(B.thailandae)、中华伞滑刃线虫(B.sinensis)和程氏伞滑刃线虫(B.chengi)。其中,程氏伞滑刃仅在台湾的木质包装中报道:  相似文献   

19.
白甲鱼鳃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电镜对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鳃表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鳃弓和鳃耙表面凸凹不平,具有许多孔、沟和大量丘突;鳃丝表皮上有扁平上皮细胞、氯细胞、粘液细胞;鳃小片呈书页状排列在鳃丝上,其边缘具有皱褶并有许多小孔。鳃的表面形态特征有助于提高鳃的气体交换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