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丽琼 《广西蔗糖》2003,(2):11-11,15
选育编号 :桂糖91 -116选育单位 :广西甘蔗研究所亲系 :新台糖1号X崖城85 -551形态特征植株直立紧凑 ,中茎 ,节间圆筒形 ,有后枕 ,蔗茎遮光时为嫩黄带绿色 ,剥叶短时露光后因覆盖有较厚的白色蜡粉而呈灰白色 ,长时间曝晒后呈灰紫色或暗紫色 ,白色蜡粉受细菌侵染后呈黑色 ,蜡粉带不明显 ;芽近五角形或圆形 ,较大 ,芽基于叶痕处或陷入叶痕 ,芽尖平生长带 ,芽翼较宽 ;叶痕较为凸出向上翘起 ,根带和生长带遮光时为淡黄色 ,露光后为绿色 ,长时间曝光后为褐黄色 ,根点2 -3行 ,排列不规则 ;叶片较紧凑 ,呈扫帚状 ,叶尖较弯曲 ,叶色青绿 ,无叶耳 ;…  相似文献   

2.
甘蔗全茎无土育苗是在9-10月份,把正在大田生长的甘蔗剥叶,切去顶端生长点燃后分别在蔗茎基部第二间处和在离蔗茎部约占全茎3/4的位置,切开宽4-6厘米,深达蔗茎4/5的切口,把蔗茎往切口方向压弯,交叉平放在蔗畦上,使蔗芽位置处于水平状态,调控甘蔗顶端生长优热调整发使配,达到茎上的蔗芽都能在株上同时萌发成苗,其成苗率可达70%以上,解决了秋育冬移的种苗来源问题。由于甘蔗全茎无土育苗是不带根,不带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个甘蔗品种不同虫节率蔗茎与健康蔗茎,全虫节段与无虫节段的螟害甘蔗的甘蔗蔗糖分和蔗汁品质分析表明,螟害蔗茎的甘蔗蔗糖分随着虫节率的增加而降低,呈直线回归关系.螟害蔗茎的蔗汁品质比健康蔗茎的低.全虫节段比无虫节段甘蔗蔗糖分降低了1.46~2.90个百分点,重力纯度降低了1.74~4.28个百分点.螟害蔗茎为甘蔗生长中后期受螟虫危害所致.防治甘蔗生长中、后期螟害是一项提高甘蔗蔗糖分和改善蔗汁品质,提高甘蔗产量和甘蔗综合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甘蔗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会遭到一种或多种害虫的为害.如甘蔗苗期,蔗瞑幼虫及地下害虫从近地面叶鞘处蛀入茎内及根部进行为害,造成枯心苗,以致全株枯死.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幼虫从蔗茎地上部蔗芽或根带生长带侵入造成瞑害节.据笔者在仙游、惠安等县调查得出:常年蔗瞑为害造成枯心苗率平均为5~8%,瞑害节率为7~13%,甘蔗受害后蔗茎产量减少约为3~5%,糖产量降低1%以上(绝对值),且增加蔗茎的纤维含量,影响蔗糖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蔗叶还田对甘蔗工艺现状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火烧蔗叶后不做任何覆盖为空白对照(CK_1),以火烧蔗叶后覆盖地膜为常规对照(CK_2),对单独的蔗叶覆盖和蔗叶+地膜覆盖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蔗叶+地膜覆盖可提高出汁率,但对重力纯度、纤维分、甘蔗含糖分、甘蔗还原糖没有促进作用;蔗叶覆盖增加宿根甘蔗发株数,提高发株率,有效茎数增加,株高增高,茎径增大,单茎重增重,甘蔗产量极显著提高,值得在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抗原直接包被间接ELISA检测甘蔗黄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设计L9(34)方法优化甘蔗黄叶病毒(SCYLV)抗原直接包被间接ELISA实验条件,统计结果表明,甘蔗蔗汁和蔗叶SCYLV粗提液包被抗原合适体积为150μL,最佳的抗体浓度SCYLV-IgG多克隆抗体(一抗)稀释1500倍,碱性磷酸酶羊抗兔IgG(二抗)稀释20000~30000倍,最佳反应时间为1~2h。应用这一优化体系,分析甘蔗不同部位的蔗茎和不同叶位的叶片SCYLV滴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上部甘蔗蔗茎SCYLV病毒含量显著高于中下部蔗茎组织,最高可见肥厚带叶(+1叶)及其上一叶(-1叶)的嫩叶组织SCYLV病毒含量显著高于最高可见肥厚带叶以下第2叶(+3叶)和第4叶(+5叶)的老叶组织。甘蔗幼嫩组织部位SCYLV滴度较高,更适合于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7.
桂糖33号(原编号桂糖02-770)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从桂糖69-156×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的最新甘蔗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中熟、高糖、丰产、易剥叶等优良特性。2008—2009年广西区试结果显示,平均蔗茎产量114.83 t/hm2,分别比对照种CK1(ROC22)和CK2(ROC16)增产13.01%和22.90%,平均含糖量为15.81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9.64%和17.02%。其中,新植蔗产蔗量为118.92 t/hm2,分别比CK1和CK2增产16.47%和26.19%;平均含糖量为16.42 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14.58%和21.63%。该品种适应性广,蔗茎粗大且生长均匀,增产幅度大。该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桂糖33号。  相似文献   

8.
甘蔗蔗茎梢部单芽段育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蔗生产中,常规生产所需种苗均是采用蔗茎作种进行无性繁殖提供的.在甘蔗成熟收获时,蔗农常把蔗茎梢部视为无用丢放蔗地或弃之路旁或带回家中作喂牛养马的青饲料,这不仅不利于环境卫生,而且使蔗茎梢部的潜在价值未能有效利用,导致资源流失.因为每株蔗茎梢部被人们轻视部分长度约30~40cm,含有蔗芽5~8个,多数芽被叶鞘层层包裹而未与空气直接接触,故蔗芽幼嫩而生长活性高,且未被污染带病菌少,是作种育苗的较好材料(种茎).笔者曾经测算:单产达6t/667m2以上的甘蔗产品梢部蔗茎种芽经规范化技术妥善处理完全可育苗移栽同等面积的蔗田(地),从而比常规蔗茎作种(用种量为lt/667m2)进行新植节省种苗,利用蔗茎梢部作种剥切成单芽段育苗不仅使蔗茎资源优势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为新植蔗节约了种苗成本,而且又能使蔗茎主茎(除梢部外)完全作当季产品出售增加当季收入,是甘蔗生产中摆在蔗农眼前立竿见影的节本增效捷径和有力措施,为此就甘蔗蔗茎梢部单芽段育苗移栽技术介绍如下,服务于甘蔗生产.  相似文献   

9.
探讨甘蔗脱毒原种苗不同生长时期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累积需求状况,为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栽培过程中养分管理提供参考。试验分别在2020、2021年进行,调查中糖1号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生长情况,测定其生物量及其在各生育阶段根、茎、叶中氮、磷、钾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并分析氮、磷、钾的累积量、阶段吸收量、日吸收速率。结果表明:甘蔗脱毒原种苗从种苗假植到种茎最佳收获时需6~7个月可达15茎节,在7、8月至9月下旬(茎1期至茎2期)蔗茎生长速度最快,以茎4期(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干物质量累积增加最快,此阶段为生物量累积的关键阶段。在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中各元素含量及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钾>氮>磷,在根茎叶各器官中蔗叶、蔗茎始终为氮、磷、钾含量相对较高的器官,氮、磷、钾累积量在茎伸长生长1期前主要贮存于蔗叶中,而后以蔗茎为新的主要贮存器官。甘蔗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在苗期和分蘖期分别为24.84%、26.18%、27.74%,在茎1~3期(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分别为55.54%、58.61%、52.30%,茎4、5期(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分别为19.62%、15.20%、...  相似文献   

10.
蔗叶过腹还田对甘蔗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N、P、K养分相等的情况下 ,探讨了蔗叶过腹(牛粪)还田、蔗叶过腹配施化肥 (N、P、K)、单施化肥 (N、P、K)3个处理对甘蔗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蔗叶过腹还田可以提高甘蔗萌芽率和后期生长 ,但甘蔗糖份在3处理中最低 ;单施N、P、K化肥利于甘蔗的分蘖和前期生长 ,提高了成茎率 ;蔗叶过腹配施N、P、K化肥处理 ,甘蔗产量最高 ;分蘖初期、伸长期和成熟期的叶面积系数、 3叶叶绿素、 3叶比叶重在3种处理中差异不明显 ;3种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通透状况 ,其中以蔗叶过腹还田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旱坡地甘蔗栽培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旱地甘蔗的生长特点及与环境气候条件的关系、一般生产大田与“吨糖田”甘蔗生长的特点及其差异、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 ;3月底前 ,主要是受到有效温度低的影响 ,甘蔗地上部生长缓慢 ,4月份后 ,随着有效温度的明显回升及伴随着降雨量的同期增加 ,甘蔗生长加快 ,宿根蔗株高生长速于6月初率先达到最大 ,进入大生长期 ;冬植蔗和春植蔗则相继推迟约1周和3周到达最大 ;而在12月至1月份经催芽下种并结合地膜覆盖栽培的”吨糖田”则提早约2周 (5月底 )进入大生长期 ,且绝对的生长速度也最大。9月中旬后 ,虽然温度仍较高 ,但降雨量开始明显减少 ,使到各植期的甘蔗提早结束大生长期 ,株高生长明显减少 ,直至收获为止。高产蔗田 (亩产5~6.6t)与中产蔗田(亩产3~4.99t)及低产蔗田(亩产<3.0t)间的最大差异是茎长 ,其次是有效茎数 ,而茎径的差异最小。与“吨糖田”(亩产7.96t)比较 ,一般的生产大田(平均亩产4.23t)的茎长仅为前者的69.1% ,茎径为85% ,有效茎数则无大差异。茎长、茎径、有效茎数与蔗产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但茎径与有效茎数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削弱两者对蔗产量的最后效应 ;茎长与茎径间无明显相关 ,与有效茎数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故茎长最后对蔗产量的相关及贡献均  相似文献   

12.
果蔗产量结构分析和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新植果蔗的蔗茎产量结构,结果表明:茎径与单茎重,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茎径与有效茎数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有效茎数与单茎数间呈极显著的负机关。在组成蔗茎产量的三因素中,以有效茎数的直接贡献最大;组成单茎重的两因素中,以茎径的直接贡献为大。栽培上,提倡在一定限度内增加有效茎数。  相似文献   

13.
科学地评价甘蔗种质资源,可为甘蔗杂交育种提供优质的亲本材料。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41份中蔗优良品系资源的7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黑穗病率、蔗茎产量、有效茎数、单茎重和蔗糖分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其中黑穗病率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67.2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蔗茎产量与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茎径与有效茎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分与黑穗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4.725%,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的是产量性状,第二主成分反映的是茎数和品质性状,第三主成分反映的是病害和品质性状。聚类分析将141份中蔗品系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蔗株高大,高产高糖,抗病性强,宿根性强,各性状表现优异;第Ⅱ类群各性状综合表现较差;第Ⅲ类群各性状综合表现一般。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60份综合表现优异的种质资源,其中中蔗153303、中蔗150505、中蔗165201和中蔗151106等4个种质可作为高糖亲本;中蔗15710、中蔗160913、中蔗162026、中蔗112819、中蔗1415219、...  相似文献   

14.
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种植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影响甘蔗的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质量。为对黑穗病爆发比较严重的蔗区提供一种合理的种植模式,分别在2012年农历立春前及立夏前种植带黑穗病菌的甘蔗种茎,以种植未感染黑穗病菌的健康甘蔗种茎作为对照,观察这2期甘蔗生长过程的黑穗病发病情况,以及对甘蔗有效茎、株高、茎径和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种植携带黑穗病菌的蔗种黑穗病发病差异显著;携带黑穗病菌的蔗种宜冬春早种,利用冬春季节阴冷潮湿的天气,延迟黑穗病菌的萌发,减少对有效茎的侵害,进而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甘蔗施用吡虫啉后在茎和叶中的残留变化,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了甘蔗茎和叶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甘蔗种植后追肥时施吡虫啉1次,施药后50d,研究的两个甘蔗品种蔗茎中吡虫啉含量达到最高,60d含量低于0.04mg/kg;施用后20~30d甘蔗叶中最高,60d含量低于0.06 mg/kg,90d含量低于0.04mg/kg。  相似文献   

16.
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因脱肥而表现出一些不良症状,影响生产。1缺氮:茎细叶小出叶慢,叶色变黄。如番茄缺氮会“露花”.黄瓜缺氮是淡绿色,对于缺氮的蔬菜,要结合浅锄松土进行补氛.①每亩用尿素6kg,加腐熟的人粪尿8-12担,兑水25-30担浇施.②用2%的尿素液ZO0kg进行喷施,连喷两次。2缺磷:蔬菜缺磷,很少叶小出叶慢,叶肉变原无光泽.生长缓慢,结实成熟使,叶背、茎杆多呈紫红色.如番茄缺磷叶背紫红色,严重后发展至全叶,并逐渐萎枯;大豆缺磷在茎杆上出现紫红色.对于缺磷蔬菜,浅锄耕后补磷.①每亩用过磷酸钙25一30kg兑水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造蔗不同砍收期以及破垄松蔸期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宿根蔗高产高糖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顺序排列试验设计,研究上造甘蔗11月~2月4种收获期及上造蔗收获后即时清园破垄松蔸(A处理)、收获后至3月份清园破垄松蔸(B处理)2种清园破垄松蔸期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结果】A、B处理的活芽率、萌动芽率、发株率随着收获期的推迟而提高;2月收获期的处理效应最好,发株率高,幼苗素质好、有效茎数多。B处理随着收获期推迟,死芽率、休眠芽率明显降低,有效茎数明显增多,处理效应提高。A处理各种收获期的宿根蔗生长指标值均优于B处理。A处理间以2月收获期处理效应最好,其次为11月收获期,1月收获期的处理效应最差。【结论】上造蔗不同收获期对宿根蔗生长有明显影响,留宿根蔗田迟收获有利于翌年宿根蔗生长,2月份为留宿根蔗田的最适宜收获期。上造蔗收获后即时清园破垄松蔸,有利于降低死芽率、提高发株率、培育壮苗、增加有效茎数和提高单茎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甘蔗的3个杂交品种(ROC22、Co281、KQ01-1390)和3个原种(28NG16、57NG155、96NG16)为供试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成熟期蔗株的形态、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蔗茎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并对6个品种甘蔗耐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3 ℃夜间低温处理3 d后,甘蔗植株均出现叶片干枯、卷曲,生长点损伤或坏死变黑,蔗茎侧芽发黑、变软等症状,纵剖蔗茎可明显看到茎内组织呈水煮状,蔗叶相对电导率上升,蔗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上升,蔗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6个甘蔗品种耐寒能力依次为:KQ01-1390>Co281>ROC22> 28NG16>57NG155>96NG16,可见供试材料中的甘蔗原种对低温胁迫反应敏感,耐寒性比杂交品种弱。  相似文献   

19.
甘蔗不同基因型伸长盛期冠层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个甘蔗基因型伸长盛期冠层特征和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甘蔗不同基因型的冠层特征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蔗茎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呈不显著负相关,与辐射透过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叶倾角和平均消光系数呈负相关;消光系数与叶面积指数呈不显著负相关,与平均叶倾角、辐射透过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甘蔗群体的受光能力和群体内光分布看,桂糖94—119、粤农91—600,赣南95—108群体结构合理,产量高。  相似文献   

20.
'桂南亚08336'是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从'粤农73-204'×'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成的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研究表明:'桂南亚08336'中大茎,前期生长快,生势好,分蘖力强,蔗茎均匀,易脱叶;宿根发株率高,宿根性较强;中早熟、高产、高糖、综合性状好.6年新植4年宿根试验结果:平均蔗茎产量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