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地区冬季与早春自然海区水温低,越冬期长,加热提温能耗大,一般换水量较小。部分地区有时结冰封海,不能直接从海中取水。蓄水池、预热地及越冬池等一旦出现甲藻类等敌害生物大量繁殖,可能导致对虾厌食,发生疾病甚至死亡。作者在1997~1998年中国对虾越冬期间及1999年早春海捕亲虾培育过程中,对甲藻类及低温绿藻类对对虾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1甲藻类及低温绿藻类的习性甲藻类及低温绿藻类生物可在2~4C的海水中存活与繁殖。水泥蓄水地海水温度一般稍高于池塘及浅海,其中的甲藻类等敌害生物数量也明显高于池塘…  相似文献   

2.
越冬棚是利用塑料薄膜将虾池与外界自然环境进行隔离,从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内部相对稳定的环境,使越冬棚内的气温、水温保持相对稳定,使对虾能够正常生长。越冬棚里面的气温、水温、大气压、光照度与外界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差别。采用封闭的养殖模式,养殖过程尽量不换水,通过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及时分解转化虾池中的有机物,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营造良好的菌相和藻相,  相似文献   

3.
一、摄食越冬期间,冰下水温一般为1-4℃,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大多数养殖鱼类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草食性鱼类在越冬水体内有天然铒料条件下,可少量摄食,其肠管充塞度一般在2-3级,其他鲤科鱼类在越冬期间一般很少摄食,越冬期肠内含物多为有机碎屑、藻类、水草、底栖生物及泥沙等。有些肉食性鱼类仍然摄食,如鲶鱼、怀  相似文献   

4.
鱼类越冬期间,缺氧、氨氮中毒、亚硝酸中毒等会导致鱼体直接死亡的原因均是由水质恶化而引起。 在鱼类越冬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养殖场为了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等而大量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过多的生石灰和漂白粉在杀灭病菌及寄生虫的同时,也使水体中的藻类被大量杀灭,造成池水清瘦。封冰后,冰下水体的溶氧大部分是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补给。池塘中大量藻类被杀死后,光合作用的产氧量随之剧减,从而造成池水含氧量的匮乏。饲料的残饵及鱼类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也失去了利用它们作为营养源的…  相似文献   

5.
肖培弘 《内陆水产》2003,28(1):16-16
越冬池塘越冬池塘面积3300米2左右,池塘深度必须达2.0~2.5米,有效水深达1.2~1.8米、浮游植物生物量在25~50毫克/升的范围内较合适。只要渗漏不严重,有效水深1米以上的池塘均可作为生物增氧越冬池。越冬前要清塘,清除池底污泥,或将池水排干,晾晒3~7天,用生石灰浆全池泼洒。放鱼密度最大冰厚时,冰下平均水深超过2米的越冬池,放鱼密度为0.5~0.6公斤/米3,冰下平均水深不足1.5米的越冬池,放鱼密度为0.3~0.4公斤/米3。成鱼越冬池塘的密度不宜过大。施肥冬季施用无机肥可加快浮游植物的繁殖,浮游藻类是池塘生物增氧的源泉,在它们的生长繁殖过…  相似文献   

6.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类窒息死亡,降低养殖成活率。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1.生物增氧 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放出氧气,是越冬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向越冬池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可以施入尿素和过磷酸钙各0.5kg/亩~1.0kg/亩,提高水体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冰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降低越冬后期水体的溶解氧含量。2.注水补氧 …  相似文献   

7.
<正>夏末秋初随着天气转凉,池塘水温逐渐回落,早晚温差加大,对海参的应激性刺激相应增加,加上夏季高温期海参池塘内有机物及大型藻类死亡腐败造成的水质、底质的恶化,海参的活动、代谢以及有机质的分解消耗了大量氧气,产生了大量的有害废物,底质水质变差,使海参的生长变慢,并有可能造成海参发病。而提高海参池塘养殖产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秋季及越冬前管理,因此海参池塘养殖的秋季及越冬前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赤潮对引发赤潮藻类的种群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藻类种群数量一直较大,经常发生赤潮的藻类,种群会不稳定,藻类种群会发生衰退概率增大;藻类种群数量一直较小的藻类,偶尔发生赤潮,也会发生种群衰退概率增大.赤潮是藻类种群大量繁殖的结果,而经常发生赤潮又使藻类种群衰退概率增大,繁殖和衰退是矛盾的统一体,因此种群的更替是赤潮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杨玉凤 《内陆水产》2003,28(12):33-33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窒息死亡降低成活率。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生物增氧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是越冬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每0.067公顷各施0.5~1千克的尿素和过磷酸钙以提高水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冻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降低后期水体含氧量。注水补氧越冬期间,鱼塘内发生缺水和缺氧…  相似文献   

10.
革胡子鲶究竟采取哪种方式越冬为好,各地可因地制宜,灵活掌握。目前我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电厂等工厂余热及温泉越冬;涌泉越冬;室内越冬;塑料棚保温越冬;坑道越冬;废旧沼气池越冬等。越冬管理是鱼类能否安全越冬的关键。因此,越  相似文献   

11.
<正>在辽阔而富饶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目前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类有百多种。科学家们根据海藻的生活习性,把海藻分为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两大类型。人们将栖息在海底的藻类称为底栖藻类。它们在退潮时能适应夏天暂时的"干旱燥热"和冬季  相似文献   

12.
<正>一、科学地选择饵料开始投喂时间南美白对虾苗种入池前半个月,池塘要依次进水、肥水,池塘内以单细胞藻类为主的基础生物迅速繁殖,浮游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保证了水体中有足够的溶解氧;浮游藻类以腐殖质为营养源,净化水质并调节水体透明度;浮游藻类作为饵料促进了轮虫等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因为南美白对虾为杂食性虾类,在自然环境中,虾苗首先捕食的是天然饵料,池塘内的浮游藻类和浮游动  相似文献   

13.
一、保持鱼池良好水质 在有益藻类培育过程中,鱼池中使用的消毒剂或杀虫剂一定不能过多,否则,水环境被破坏,有益藻类难以繁殖和生存;鱼池中存放的水体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水环境变坏,有益藻类也难以繁殖和生存;鱼池水体中青苔不能过多,否则,有益藻类无法繁殖而在早期死亡.所以,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是培育有益藻类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微量元素对水华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量元素作为藻类营养因子的一部分,对藻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而藻类(特别是微囊藻)的大量增长则会造成"水华"现象。本文综述了各种微量元素对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进而得出结论:微量元素对水华藻类的生长影响趋势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藻类对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在微量元素中,铁元素对水华的发生、发展至为重要,在某种情况下有可能成为水华发生、发展的限制因子;其他元素(如稀土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等)在水华发生、发展中则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越冬后闲置的温室大棚,在水泥池内用天然海水和含有藻种的养殖废水培育褶皱臂尾轮虫。培育用水的比重为1.009~1.011,水温16~25℃,轮虫种由培育池内上一年的冬卵萌发而成,以小球藻、微绿球藻等混合型藻类作为轮虫的饵料。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培育轮虫的一个关键因素,水温在18~25℃时,培育15d即可达到密度峰值。如全部采用养殖废水,培育不出轮虫;若培育过程中不用敌百虫杀灭敌害,则轮虫产量低。饵料是培育轮虫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以藻类作饵料,操作简便,易管理,轮虫在投喂前也无须事先强化培育。此种培育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产量高而稳定,可以提前培育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正> 由于春放鱼种模式和成鱼市场两种因素的制约,大部分鱼种、成鱼需要自然越冬。因此,越冬管理是池塘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并推广成功的越冬经验,保证鱼类安全越冬。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精养池塘越冬前和越冬期主要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措施,能够保证单产1500kg池塘鱼类安全越冬,越冬成活率达到100%。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当令幼鲍海上越冬的成败是关系养鲍业经济效益和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环节。1986至1987年间多数养鲍者的做法就其实质而言可称为“封存法”,即当水温降至6℃时(约在12月中旬前后)于养殖器内填满藻类饵料悬挂海中不再触动,直至翌年4月水温回升至4℃时才逐渐恢复投饵和涮筒。此种方法的效果往往  相似文献   

18.
河蟹安全越冬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已进入我国北方河蟹越冬季节。如何做好河蟹越冬管理,保证河蟹安全越冬,提高河蟹越冬的成活率,是河蟹越冬成败的关键。为此,笔者重点介绍河蟹土池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海洋经济贝类的人工育苗是海洋经济贝类养殖的瓶颈,而贝类人工育苗的关键在于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如何提供优质稳定的单细胞藻类决定着贝类人工育苗的成败。在西施舌和双线紫蛤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常因藻类供应不足导致育苗失败。本文拟从单胞  相似文献   

20.
冰封型大水面冰下浮游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1991~1994年对蛤蟆通水库冬季冰下浮游植物研究结果。冰下浮游植物主要由小环藻、直链藻、隐藻等组成大水面冰下优势种群。平均生物量为2046mg/L,鞭毛藻类生物量占359%。同时探讨了大水面与越冬池冰下浮游植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