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稻瘟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阻碍因素,对于水稻稻瘟病的研究与防治也是相关研究学者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水稻稻瘟病菌传播过程的深入分析入手,了解了水稻稻瘟病的生菌、感染以及抗性遗传机理机制,进而为水稻稻瘟病菌的防治提出了从生物防治和切断病源两方面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稻瘟病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水稻病害,其主要的控制方式主要集中通过农药化学的防止以及培育抗性品种来实现,但由于这种水稻病害的病原菌自身的复杂性与致病性,使得培育出的  相似文献   

2.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稻瘟病是由子囊菌Magnaporthe grisea(无性世代为Phyricularia grisea)引起的广泛性灾害。选育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总结稻瘟病菌与水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DNA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克隆与分离及其功能表达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生产实际过程中,水稻抗病品种常常缺少对稻瘟病的持续抗性,这是由于稻瘟病菌具有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在抗病品种的长期定向选择过程中,田间稻瘟病菌的种群遗传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一些能够克服品种抗性的强致病型菌株。因此,研究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及其时空动态,掌握水稻种植区的稻瘟病菌遗传变异规律,对水稻抗病品种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布局防治稻瘟病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宁夏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宁夏水稻常发性病害.针对宁夏气候条件、稻瘟病菌小种差异、栽培管理水平、品种抗性、防治措施等方面分析近年宁夏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瘟病抗性变化及抗性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抗性品种是预防水稻稻瘟病最有效、最经济和环保的方式之一。目前农业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抗病品种在数年内抗性减弱,甚至丢失,这可能与寄主体内的抗性基因丧失或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发生变异有关。本文综述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稻瘟病菌发生变异的原因、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发现与克隆以及稻瘟病的相关防治策略,以期为稻瘟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是一种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引起的水稻病害,该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实践证明,选育和种植抗瘟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措施。因此,开展稻瘟病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人在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Mackill等培育  相似文献   

7.
用18个稻瘟病菌小种对10份宁夏水稻主栽品种进行稻瘟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抗性,有2个品种对参试菌株全抗,有4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在50.0%以上.对宁夏不同稻区稻瘟病菌对已知抗性基因鉴别品种的毒力频率分析,提出宁夏稻瘟病菌对含有Pi-ks、Pi-a、pi-19(t)抗性基因的品种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具有Pi-z 、Pi-ta、pi-b等抗性基因的品种可作为抗源利用,在水稻育种上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由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 grisea Sacc.)引起的稻瘟病遍布各大水稻种植区,引起水稻产量的严重损失,已成为水稻增收丰产的限制因素。在水稻的传统育种中,发掘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增强对稻瘟病的抗性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方法。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遗传研究概况及抗瘟性基因的抗病性机制、组织结构上的抗稻瘟病机制、抗稻瘟病基因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综合分析水稻对稻瘟病的抗病机制,以期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硅对稻瘟病菌侵染下水稻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揭示硅对稻瘟病的结构抗性,以纳米SiO2为硅源,以对水稻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具有抗病性的农大18号和感病性的蒙古稻为材料,借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在接种稻瘟病菌后对2个品种水稻叶片进行电镜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稻瘟病菌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经过施硅处理的水稻叶片表面只存在少数的稻瘟病菌菌丝,并且其菌丝数量要比不施硅处理少.通过透射电镜图片还可看到,在水稻叶片内形成的矿化硅材料将病菌菌丝包围,减少了稻瘟病菌对水稻的侵染.施硅能够有效地抑制稻瘟病菌的入侵,从而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结构抗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永胜县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以及不同海拔地区稻瘟病发病调查,总结出永胜县稻瘟菌流行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以期为永胜县水稻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与轮换及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与命名,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变异原因和基因研究概况;指出在稻瘟病菌鉴别品种、侵染机理和无毒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国际统一使用的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加强稻瘟病菌对水稻地上部组织外的其他侵染途径以及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研究等策略,以深化对稻瘟病的研究,使稻瘟病的系统研究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 OPG、 OPH、 OPK等 3个系列 6 0个引物对福建稻瘟菌进行了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 (RAPD)分析 .6 0个引物中有 2 1个扩增出多态性条带 ,表明福建省稻瘟菌群体有丰富的 RAPD多态性 ,可为该菌的遗传分析提供大量的遗传标记 .对 RAPD条带多样性分析发现龙岩江山病圃稻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较简单 ,有明显优势种群 ,可能影响其抗瘟评定的代表性 ,说明多点进行品种抗性鉴定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田间病圃和网室旱圃条件下,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与四川省稻瘟病菌相互作用表明,四川省稻瘟病菌菌株对抗瘟基因型Pi-ks,Pi-a的致病率较高,具有这些基因的日本品种在田间的叶瘟、穗瘟发生都重。菌株对抗瘟基因型Pi-z,Pi-ta,Pi-ta2,Pi-zt的致病率低,具有这些基因的品种在田间叶瘟和穗瘟发生都较轻,叶瘟比穗瘟稍重。菌株对抗瘟基因型Pi-i,Pi-k,Pi-km,Pi-kp,Pi-b,Pi-t,Pi-kh的致病性不稳定,具有这些基因的品种在田间的感病程度也不一致,表明我省稻瘟菌系组成的复杂性和水稻品种抗性基因组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祁连山高寒牧区肉羊生产杂交模式,2008年-2010年连续3年以特克塞尔、白萨福克、邦德和澳洲美利奴4个引进品种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采用AI技术开展杂交试验。生长观测表明,特甘细羔羊断奶体重为27.71 kg,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6月龄体重达到31.04 kg,比邦甘细、白萨甘细、澳甘细和对照组分别高出8.79%、14.15%、18.42%和33.97%。屠宰结果表明,特甘细的胴体重、屠宰率、胴体净肉率、骨重和眼肌面积均最大,骨肉比最小。同时,特克塞尔杂种羔羊肉的pH值、嫩度等肉品质指标较优。由此表明,“特克塞尔X甘肃高山细毛羊”是祁连山高寒牧区生产优质羔羊肉的最优杂交组合,特克塞尔是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最优父本。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安全生产关乎食品安全问题。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相较于药物防治,抗病品种的培育与应用是控制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田间稻瘟病菌群体复杂多样、杀菌剂过量施用、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小种变异迅速,品种的抗性往往只能维持 3~5 年。稻瘟病菌通过无毒基因的变异产生新的生理小种,逃逸或抑制水稻的免疫系统,实现侵染致病。目前已在稻瘟菌中鉴定出 26 个无毒基因,其中 14 个已被克隆,其在病原菌的侵染、定殖和干扰寄主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稻瘟菌效应蛋白和水稻抗性蛋白的互作分子机理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稻瘟菌的致病机理及其与水稻互作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病原菌的作用途径和植物抗病基因响应的免疫反应,以制定更高效、绿色的防治措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稻瘟病菌效应蛋白在水稻细胞转运和分泌的过程、效应蛋白与抗病蛋白互作的研究进展和效应蛋白的区域性分布,讨论和展望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机遇和 挑战,以期为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研究、抗病育种及病害防控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菌是引起水稻稻瘟病的一种真菌。稻瘟病菌致病性的深入研究,对抗性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谱系的划分及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菌落生长抑制率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稻瘟病菌菌株对三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环唑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平均抑制中浓度(Ec50)有差异,大多数分布在160~190 mg·L1,且400 mg·L-以上的三环唑才能有效抑制稻瘟病菌的生长.同时还发现尚志、富锦地区、佳木斯、萝北、连珠山、北林区、宁安江南地区...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规范化鉴定评价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主要病害,实践证明,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抗瘟性评价是水稻抗病育种及应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四川的生态特点,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制定了一套有关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和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的规范化技术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利用抗瘟品种控制稻瘟病的大发生,掌握水稻品种的抗瘟性。本研究采用五叶期水稻离体叶片研究了36个水稻品种对22个株系稻瘟病菌的抗性,有21个水稻品种表现抗病,其它15个品种感病。在此基础上对其中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瘟生化机制的初步研究。生化测定结果表明,接种RB22菌株后,各抗感品种中各种生化因子大部分具有明显差异,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该结果对于培育新的抗瘟水稻品种、布局水稻不同抗瘟基因型品种和治理稻瘟病的流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方稻种抗稻瘟病基因Pi-d(t)的SSR检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d(t)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引物RM262对云南地方核心稻种中的167个水稻品种(系)的抗稻瘟病基因Pi-d(t)进行检测。PCR扩增产物通过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存在明显的多态,可分辨出4种带型;扩增产物在4%琼脂糖凝胶上只表现2种带型。选取17个品种(系)于温室接种致病菌系ZB13进行鉴定,确定PCR扩增片段大小(主带)约140和145 bp的水稻品种(系)不含Pi-d(t)基因,而扩增产物大小(主带)约150和155 bp的水稻品种(系)含有Pi-d(t)基因。实验明确了Pi-d(t)基因在云南地方核心稻种及其籼粳亚种中的分布情况,可为抗病育种和稻瘟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